1、北京市2017届高三综合练习 语 文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稽(q)首 无声无臭(xi) 屏弃 委靡不振B. 瞥(pi)见 汗流浃(ji)背 陨灭 清彻见底C. 蓓蕾(li) 倜傥(tng)风流 剽捍 拾人牙慧D. 重创(chung) 戎马倥偬(zng) 通衢 暗渡陈仓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花这点时间去参观那么大的野生动物园,看到的当然只是凤毛麟角而不是全部。B现代化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不学会
2、技术,长期当外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好现代化企业的领导重任的。C他写的这篇文章议论入木三分,结构别出心裁,文字又如行云流水,我们只能望其项背了。D. 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这是人心向背的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决不动摇。B. 从外部条件上看,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是由于学校和家庭对他们施加了过大压力的因素造成的。C. 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制度,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D
3、. 今年的华交会开幕式取消了领导讲话、剪彩等一些程序化的活动,体现出更加注重务实和营造快捷通畅的商业氛围。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的“元”“白”“郊”“岛”分别指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和贾岛。B雷雨是作家曹禺的第一个艺术生命,它深受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响,在强烈的戏剧冲突中,洋溢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悲剧气氛。C编年体是中国史书的一种编写体例,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实。例如,春秋左传汉书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史书。D堂吉诃德哈姆莱特巴黎圣母院的作者分别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法国的雨果。5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哦,大海,你
4、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你 了多少奇迹, 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无边的大海面前, ,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 ,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A蕴藏 /创造 /自然和人/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B创造 /蕴藏 /自然和人/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C蕴藏 /创造 /人和自然/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D创造 /蕴藏 /人和自然/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
5、,完成69题。游上清潭记丁丑正月十七日。晨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潭下。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无从觅所谓上洞者。土人曰:“络丝潭北有上清潭,其门甚隘,水由中出,人不能入,入即有奇胜。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余闻之,益喜甚。既过络丝潭,不渡涧,即傍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之东也。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其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夹如合掌。水由洞出,有二派:自洞后者,汇而不流;由洞左者,乃洞南旁窦,其出甚急。既逾洞左急流,即当伏水而入。导者止供炬
6、爇火,无肯为前驱者。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既低而复隘,且水没其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火炬,平出水上,乃得入。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余,然俱无入处。惟直西一窦,阔尺五,高二尺,而水没其中者亦尺五,隙之余水面者,五寸而已。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时顾仆守衣外洞,若泅水入,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余亦曾没膝浸服,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而洞当风口,飕飕弥甚。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出洞,披衣犹觉周身起粟,乃爇火洞门。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已在枣橡岭之西矣。(取材于徐霞客楚游日记)6.对下
7、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由洞出,有二派 派:通“脉”,支流B.北半里,遇樵者,引至上清潭 引:带领、引导C.余乃解衣伏水,蛇行以进 蛇:爬行D.久之,复循西麓随水北行 循:顺着、沿着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余既以误导兼得两洞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B.余闻之,益喜甚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石隙既低而复隘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D.俱温然不觉其寒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伏藏处,非惟难入,亦不敢入也。这个洞跟麻叶洞都是神龙蛰伏隐藏的地方,不只是难以进入,更是没有人敢进入。B.既逾洞左急流
8、,即当伏水而入。我越过洞左边的急流之后,就应该潜入水中才能进去。 C.计匍匐水中,必口鼻俱濡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而入,犹半为水渍。我计算在水中匍匐前行时,口鼻一定都会灌进水,而且我用火把试探了一下,贴着缝隙的顶部进去,还有一半石顶是水浸泡的。D.俱温然不觉其寒,而此洞水寒,与溪涧无异。都感到水温暖和,感觉不到那水的寒凉,但是这个洞水很寒冷,跟寒凉的溪流涧水没有什么两样。9.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是一个注重实地考察的游记作家,尚且会被志所“误导”,可见,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完全依赖书本知识。B.作者听了当地土著居民关于“神龙蛰伏藏处”的话后,“益喜甚”,充分表现了
9、作者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C.作者在上清潭的洞里“解衣伏水,蛇行以进”,形象地说明了作者为探奇览胜而亲身实践的精神,也从侧面启示我们: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游之乐”。D.本文短小精悍,记游清晰,不仅在写法上注重详略得当,而且善用对比,如通过“我”和“导者”、“仆”的对比,反衬“我”注重亲身实践、甘冒风险以求得“游之乐”的精神。第二部分(123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文中作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为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十二月,齐侯田
10、于沛,招 虞 人 以 弓 不 进 公 使 执 之 辞 曰 昔 我 先 君 之 田 也 旃 以 招 大 夫 弓 以 招 士 皮 冠 以 招 虞 人 臣 不 见 皮 冠 故 不 敢 进 乃 舍 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取材于左传昭公二十年)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千乘之国, ,加之以师旅,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 ,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国殇)郁孤台下清江水, ? ,可怜无数山。 (菩萨
11、蛮)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7分)水 调 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鼙(p):军中的小鼓。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次句“高复低”状写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夜色逐渐加深。C.第三句写烽火点照于夜色中的山峰之上,更反衬出战地夜色的宁谧幽静。D.尾句“连营”突显出军势之盛,将士集结于营中,等待军令下达,出战迎敌。尾句“壮士连营候鼓鼙”,有的版本写作“壮士连营听鼓
12、鼙”,你认为哪一种更好?为什么?(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时间与传统序言张光直布鲁斯坎格尔教授的时间与传统是一本讲考古学理论的好书,在美国考古学界也是受人尊敬和重视的一本书。考古学理论在中国一向不大受人重视。近来出版的中国考古学年鉴对当代中国考古研究活动固然是很可靠的反映,但里面却根本没涉及“考古学理论”这个范畴,可见,“理论”这件东西在当代中国考古活动中可以说没有什么地位。我相信中国考古学界对理论的漠视不是偶然的,而有它历史上的因素。黑格尔曾经说过:“中国人的历史只包含赤裸裸的、明确的事实,而对它们不加以任何意见或推论。”这种论断固然很不可靠,但传
13、统史学的确有特别着重记述客观史实的一面。它的另一面则是利用史实的选择和描述来表明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所以自孔子以来便有“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现象。这种凭主观判断来解释历史的作风,自有它趋于极端的一面。其实,要讨论考古学理论在中国考古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首先得说清楚“考古学理论”这个名词的概念。在考古学专题六讲这本书里,我对几个常用名词的用法说明了一下:“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理论”是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性认识的总结,并反过来指导具体的研究工作。我们可以说,考古学上的理论是关于文化现实、社会现实的有系统的一套看法和想法,能在考古作业的每
14、个步骤上指导我们做何选择,如何做此选择。口口声声说他不相信考古理论,或者说他没有考古理论的人,并不是真没有考古理论,而是只有未经检讨的、不成系统的、或者甚至是迷惑混乱的理论。进行考古实践并不是遵循一条不变的道路向前走,而是每一个步骤都会碰到岔路,需要加以选择。有理论的人进行这种选择是有根据的、有信心的;没有理论的人,进行这种选择是盲目的。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来说明考古实践离不开考古理论。考古发掘是一套复杂的程序,从打桩子到回填之间一步步的工作应如何进行,有着许多不同的方式。怎样能忠实地记录资料,同时又能提供回答特定问题的资料,这就要看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具体地点、范围、各种专业人员的使用、发掘的细密
15、程度等等问题上进行怎样的选择。发掘出来的遗物如何进行处理?哪些可以留下,哪些可以抛弃?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每个考古工作者必须回答的。无论是否意识到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在进行自己的选择时,考古学者是一定要应用他对历史认识的理论的。四五十年来,世界考古学理论的中心很显然在美国。这并不是说美国有最好、最正确的考古学理论,而是说美国考古学界的理论是多元化的,也是特别发达的。因此,考古学工作可在许多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做适合自己立场与见解的选择,并且在这些体系中不断得到启示和刺激。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会选了这本书翻译并介绍给中国读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作者布鲁斯坎格尔是加拿大人,在蒙特利尔的马
16、克给尔大学任教。他的博士学位是在美国耶鲁大学得到。他之所以在美国考古学理论界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他不仅有精深的见解,而且持论公平,不属于哪门哪派,对当代各种新旧说法都能客观地做正面、反面的检讨和批评、整理。读者读他的文章,能中肯地把握理论上的一些基本窍门,对各派学说的要旨优劣都能掌握,最后可以作明智的抉择。 1987年4月于美国哈佛大学14.下列各项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史书喜欢凭主观判断来解释历史,总是趋于极端,致使考古学理论直到现在都不被中国考古学界重视。B考古实践离不开考古理论,在进行考古实践的活动中,无论是否相信或承认考古理论的考古学者其实都会应用到考古学理论
17、。C美国考古学界的成就在世界上影响巨大主要是因为有一套完备而丰富的理论体系作支撑。D根据作者对“资料”、“技术”、“方法”等概念的阐释,“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的具体地点、范围、各种专业人员的使用、发掘的细密程度等等问题上进行怎样的选择”应属于“方法”范畴。15.通读全文,作者认为,将时间与传统这本书“翻译并介绍给中国读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具体理由有哪些?请分条概括。(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狐狸的窗户(日)安房直子 说来,那是我在山道上迷路时发生的事。我要回自己的山间小屋去,一个人扛着长枪,精神恍惚地走在走惯了的山道上。是的,那一刻,我是彻底的精神恍
18、惚了。我不知怎么会胡思乱想起过去一个特别喜欢的女孩子来了。 当我在山道上转过一个弯时,突然间,天空一下子亮得刺眼,简直就好像是被擦亮的蓝玻璃一样于是,地面上不知为什么,也呈现出一片浅浅的蓝色。 “咦?” 一刹那间,我惊呆了。眨了两下眼,啊呀,那边不是往常看惯的杉树林了,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原野。而且,还是一片蓝色的桔梗花田。 我连大气也不敢喘。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走错了,竟冷不防闯到这么一个地方来了?再说,这山里曾经有过这样的花田吗? 立刻返回去!我命令自己道。 那景色美得有些过分了,不知为什么,让人望而生畏了。 可是,那里吹着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桔梗花田一直延伸到天边。就这么返回去,未免有点让人
19、觉得惋惜了。 “就稍稍歇一会儿吧!” 我在那里坐了下来,擦去汗水。 就在这时,有一团白色的东西,刷地一下从我的眼前跑了过去。我猛地站了起来,只见桔梗花“刷刷”地摇出了一条长线,那白色的生灵像个滚动的球似的,向前飞跑。 没错,是一只白狐狸。还是个幼崽。我抱着长枪,在后面紧追不舍。但很快被小狐狸甩掉了。 “欢迎您来!” 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身后是一家小店,门口有块用蓝字写的招牌:“印染桔梗屋”。 在那块招牌下面,孤单单地站着一个系着藏青色围裙,还是个孩子的店员。我顿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知道,他就是那只小狐狸变的。 “我给你染染手指头吧?” 狐狸说着,用四根染蓝的手指组成一个菱形的窗户,然
20、后架到我眼前,快乐地说: “您往里瞅瞅吧。” 在小窗户里,我看到了美丽的狐狸妈妈。小狐狸告诉我,很早以前,它的妈妈被人用枪打死了。 狐狸接着说:“后来,仍然是这样一个秋日,风呼呼地吹,桔梗花异口同声地说:染染你的手指吧,再用它们搭成一个窗户!从此我就不再寂寞了。不论什么时候,我都能从这扇窗户里看到妈妈的身影了。” 我也染了手指。 在窗户里,我看到了一个从前特别喜欢,而现在绝不可能见面的少女。 我想付钱,可一分钱也没有带。 狐狸说:“请把枪给我吧。” 我将枪给了小狐狸。收下了我的枪,小狐狸送给我一些蘑菇。 我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我一边走,一边用手搭起了小窗户。这回窗户里下着雨,朦胧中我看到了我一
21、直怀念的院子,院子里还扔着被雨淋湿了的我的长靴。家里点着灯,传出两个孩子的笑声,一个是我的声音,还有一个是我死去的妹妹的声音。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了我们的家。这个庭院,现在早就没有了。不过我想不要紧,我拥有了了不得的手指啊! 我要永远珍惜这手指头。可我回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洗手。 一切都完了! 第二天,我决定再到狐狸家去一趟,重染一遍手指。 我一连好几天都在林子里徘徊,但却再也没有出现那片桔梗花田,也没有看见那只白色的小狐狸。(取材于作者同名小说,有删改)16.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缘起,“我”在山道上迷路,精神恍惚,为下文“奇
22、遇”的发生做了必要的铺垫。B这篇作品明显带有东方文学色彩,故事中出现的狐狸带有古老传说中动物精灵的平静和灵性,是大自然的化身。C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设置了“我”回家后“洗手”这一情节,使故事发展从虚幻回到现实,凸显出故事有现实的社会生活背景。D由那双染蓝的手指搭成的窗户成了故事中真实与虚幻之间的一条通道,虽然往昔的那些幸福日子不能重现,但那扇窗户却帮猎人重温了曾经拥有过的美好情感。E这篇小说凄美而梦幻,充满浓烈的伤感气息,体现出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宛若现代版格林童话,堪称短篇幻想小说经典。17本文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5分)18请联系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
23、19根据你的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10分)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乱花渐欲迷人眼”是诗人白居易笔下的名句。有人说,这是形容早春活泼明丽清新的心性;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充满生命张力的人生境界;有人说,“乱花”可能是故作姿态以迷惑对方;也有人说,这种景象和今天这个世界的某些方面有惊人的相似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自拟题目,自定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A(B汗流浃(ji)背ji 清彻见底清澈见底 C蓓蕾(li
24、)li 剽捍剽悍 D重创(chung)chung 暗渡陈仓暗度陈仓)2B(A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B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或者自己不懂却要让别人知道。C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D如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犹言和高人相处,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3C(A一面对两面。B杂糅。D“体现”没有宾语)4C(汉书是纪传体)5D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6.C(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7.D(形容词词尾,的样子。A.连词,因为/介词,把;B.
25、代词,代土人说的话/助词,居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8.C 9.B(“希望能见到神龙的强烈愿望”错,这里表现的是作者听到有“奇胜”后的欣喜以及探奇览胜的胆量和愿望)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10.(10分)要求:对观点有明确认识(1分);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恰当具体(4分);内容分析合理(3分);语言通顺(2分)11(5分)十二月,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 不进/ 公使执之/ 辞曰/ 昔我先君之田也/ 旃以招大夫/ 弓以招士/ 皮冠以招虞人/ 臣不见皮冠/ 故不敢进/ 乃舍之。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注释】沛,泽名。虞人,古时掌山
26、泽苑囿之官。旃,赤色的曲柄旗。皮冠,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说明:每划对1处得0.5分,划错1处减掉0.5分,无负分。使用除黑色签字笔外的笔作答、单斜线方向划反或使用双斜线断句视为做标记,该题不得分。【参考译文】(鲁昭公二十年)十二月,齐景公在沛泽打猎,用弓召唤虞人,虞人没有来。齐景公派人扣押了他,虞人辩解说:“从前我们先君打猎的时候,用红旗召唤大夫,用弓召唤士,用皮冠召唤虞人。下臣没有见到皮冠,所以不敢进见”于是齐景公就赦免了虞人。孔子说:“守着道义不如(尽责)守好自己的官位,君子认为这样做是对的。”12(8分)答案略 说明: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如6道小题全部作答则只评前4道。13(
27、7分)(3分)C (4分)用“候”更好。“候鼓鼙”刻画了战士待令出战的情形,已在“等候”,说明动在令先,可见连营将士行动之迅速、准备之充分、军容之整肃。(1分)本句与第三句渲染出军情紧急的氛围形成了呼应,(1分)突显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1分)“听”则显现出将士闻令而未动的情形,可见行动之迟缓、军容之涣散。(1分)说明:意思对即可。只简单判断哪种好,无具体分析该题不得分。如回答“听鼓鼙”更好且有依据,酌情给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4(3分)B15(5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考古学理论在中国一向不大受人重视;考古实践离不开考古理论的支撑;作为世界考古理论中
28、心的美国,其考古理论发达且多元化;作者是美国考古学界重要学者,对考古学理论有着精深的见解,持论公平、立场客观;该书对各派学说要旨优劣品评准确,能帮助中国读者做出明智选择。说明:五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16(4分)C E17(5分)猎人迷路后,巧遇小狐狸;小狐狸通过手指围成的窗户看到妈妈,猎人也从窗户中看到了家人;猎人受感动,把猎枪交给小狐狸;回到家洗手后一切消失,猎人遗憾不已。说明:写出情节的起承转合各1分,语言表述1分。18(6分)划线处句子为环境描写,为全文营造了一个空灵梦幻、充满无穷魅力的氛围。(关键词:“环境描写”“营造氛围”。)为引出下文作
29、铺垫。或答“推动情节发展”“为与小狐狸相遇提供背景”。(关键词:“作铺垫”或者“推动情节发展”或者“提供背景”。)为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服务。空灵梦幻环境为“我”在小窗户里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提供一个梦幻般的场所和背景的,为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设置出特定的自然环境,从而突现主题。(关键词:“烘托人物形象”或者“深化作品主题”。)说明:三个要点,答出其中任意一个要点并能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得3分;2个得6分;不结合内容回答酌情减分。19(10分)本文是一篇思想及寓意相当深刻的童话。(1)对和平的呼唤。猎人受到小狐狸魔法的感化,交出了自己的枪,双方和谐快乐地相处。(2)对亲情、爱情的渴盼。
30、“心中一直想念而现在绝不可能再见面的少女,看到了被火烧掉的院子,听到了妈妈温馨的话语,听到了死去的妹妹的声音,(3)对善良、宽容的赞美。对“我”这样一位猎人,是杀母仇人,小狐狸并没有以暴制暴,而是用神奇得魔法引导“我”, 唤醒了猎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交出了猎人的枪,走上了充满对亲情、爱情的渴望、充满“爱” 的人生之路。(4)对珍贵的、美的东西容易消逝的遗憾。猎人洗掉了染料,再也寻找不到那片桔梗花田。蓝色桔梗是美丽的,又是幻灭的。停下你的脚步留恋过去,还是带着回忆走向明天,富有人生的哲理。说明:写出上述主题中的一条,表述清楚,2分;结合文本具体分析,3分;有个人对主题的认识,能结合文本内容解说,
31、3分;语言表述,2分。有其他理解并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0(60分)参考2011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评分标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丁丑年(公元1637年)正月十七日。我吃罢早餐后,仍旧从新庵往北直下,走到龙头岭,一共有五里,经由旧路来到络丝潭下。在这之前,我看到志这本书中有关于“秦人凿了三个洞,但是上洞只有石门,进不去”的文字记载,我因为被错误地引导而认为两洞都到了之后,再也没有办法找到所谓的上洞了。当地的居民告诉我说:“络丝潭北边有个上清潭,进入上清潭的洞门很狭窄,水从潭中间流出,人是不能进去的,但如果进去的话就能看到奇丽的景观。这个洞跟麻叶洞都是神龙蛰伏隐藏
32、的地方,不只是难以进入,而是没有人敢进入。”我听到这些话,更加高兴了。过了络丝潭后,我没有渡过山间的溪流,就依傍着西山脚向前进。原来渡过山间的溪流就到达了东麓,东麓在云阳的西边,是枣核河的故道;不渡过山间溪流就是西麓,西麓在大岭、洪碧的东边。我又往北边走了半里,遇到了一个在山上打柴的人,他带领着我们到了上清潭。进入上清潭的洞门就在道路的下面、山涧的上面,洞门的方向向东,洞门像合拢着的双掌。水从洞口流出,有两条支流:从洞后面流出来的支流,只是汇集在那里而不流走;从洞左边流出来的,就是大洞南边的小洞,流得很急湍。我越过洞左边的急流之后,就应该潜入水中才能进去。引路的樵夫只为我们提供燃烧的火把,不肯
33、再做我们的向导了。于是我解开衣服潜入水中,像蛇一样进去。石缝又低矮又狭窄,而且水都浸没了一大半,必须把大半个身体潜进水中,手里高擎起火把,身体平仰着露出水面之上,才能够进去。我向西游了有二丈远,石缝才开始在高处裂开一丈多一点,南北方向横着也裂开了三丈多一点,但是都没有可以进入的地方。只有在西边有一个小洞,宽有一尺五,高有二尺,但是水面淹没了这个小洞有一尺五高,小洞露出水面的,只有五寸罢了。我估计在水中匍匐前行,口鼻一定都会灌进水,而且我用火把试探了一下,贴着缝隙的顶部进去,还有一半石顶被水打湿。当时我回过头来看见仆人守着衣服站在外洞,如果我泅水进入里面,谁能给我递进火炬呢?身子可以泡在水中,火炬难道也能泡在水中么?况且我在几个秦人洞泅水的时候,我也曾被水没过膝部浸湿过衣服,都感到水温暖和,感觉不到那水的寒凉,但是这个洞水很寒冷,跟寒凉的溪流涧水没有什么两样。并且洞正对着风口,风冷飕飕地吹着。风跟水交相逼着,火把的火又成为阻挡我的障碍,于是我决定放弃入洞。我出了洞,披上衣服仍然觉得整个身子都冷得起粟,于是在洞门前升起火来。过了很久,才又顺着西麓跟随水流的方向向北前行,不知不觉中我已在枣橡岭的西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