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讲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高考对“修辞手法”的命题多与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等一起考查。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常见的九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种类和作用等简介如下:一、比喻、比拟(一)比喻概念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比喻成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构成条件甲和乙必须是两种不同类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种类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
2、、犹如”等连接,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典型形式: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有时不用比喻词。典型形式:甲是乙。例如: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这些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比方一个本体。例如: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民法典以“
3、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作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事无巨细。为了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效应,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在人格权侵权中,预防比救济更为重要,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把握比喻修辞的特点,再结合画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述。本题中,应着重分析受害人的权利难
4、以恢复原状与“覆水”之间的相似性。答案画横线的句子阐述的是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效应,使受害人的权利难以恢复原状;这与“覆水”(倒在地上的水)难以回收具有相似性,喻指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2(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
5、受到影响。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B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A项,暗喻,引擎是发动机的核心部分,习惯上也常用引擎指发动机,它是整个汽车的动力源泉,这里比喻“一带一路”对全球经济的推动作用。C项,明喻,把“网络病毒”比喻为“洪水猛兽”。D项,借喻,弯道超车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术语,意思是利用弯道超越对方,句中借来比喻在观念上超越。(二)比拟概念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它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
6、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种类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拟物。例如:嫉妒是一条毒蛇,吞噬着你心灵的每一处。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所表达的事物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偶尔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
7、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拟人具有转移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对拟人的特点进行初步把握,然后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分析它是如何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到“物”上的。本题中,说其他的花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木棉举杯畅饮,这些都是人才有的行为。答案画横线的句子描写的对象有其他的花木和木棉,作者将人的本质特点转移到它们身上。参加盛会的应该是人,这里形容其他的花木;举杯畅饮的
8、应该是人,这里形容木棉花。4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凸显了“诗仙”李白的逼人才气和对盛唐诗歌的巨大影响。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看人不能被美化了的假象迷惑,要看他们的气节、品质。C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白洋淀人民对家乡的热爱。D以抒情而言,有的春风得意、壮怀激烈,有的情爱幽怨、离愁别绪,有的愤世
9、嫉俗、忧国忧民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抒情的种种内容列举出来,读起来酣畅淋漓。CC项,“就像铜墙铁壁一样”“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侧重的都是相似性,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温馨提示】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不同点一: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喻本体,重点在“喻”。不同点二: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不同点三: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
10、词上,而拟体一般不出现。二、借代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种类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用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专有名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用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用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眉”代指“头”)用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的结果,这句话的意思是“钻研文字,写东西,让人捧腹大笑”)用材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代指镜子)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11、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运用注意点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1(2016江苏卷)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C化干戈为玉帛 D情人眼里出西施AA项,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B项,“尧舜”代指圣贤之人,以专名代本体。C项,“干戈”“玉帛”分别代指“战争”“和平”,以具体代抽象。D项,“西施”代指美人,也是以专名代本体。2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林冲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B
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D南国烽烟正十年。A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项(“黄发垂髫”)、C项(“锦鳞”代鱼)、D项(“烽烟”)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温馨提示】借代与借喻的异同点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三、夸张概念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13、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手法。种类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联想,以创造意境;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运用注意点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地合理地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同志们,你们看,我
14、们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下列各句中,夸张手法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看到自己昨天刚买的股票一下子跌了这么多,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B这次军演中,只见那辆坦克爬山时身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了蓝天。C我和你比,简直是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我自愧不如。D气象台已经连续几天发布高温预警,烈日下,柏油路都快融化了。DA项,“气得浑身都发紫了”说法过于夸大,“气得嘴唇都发紫了”正确;B项,坦克“身轻如燕,劈开云层,直上了蓝天”夸张不当,不符合客观实
15、际;C项,“一个在井里,一个在天上”夸张不当,“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天上”有可能。四、对偶概念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种类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反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中的例句
16、。宽式对偶,即就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是很严格,如中的例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记忆。运用注意点运用对偶切忌不顾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齐。徒有形式上的对偶,内容空洞,则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 D蝉曳残声过别枝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排除D项,“蝉曳”是主谓结构,与“墙头”明显不对仗;其次
17、排除B项,题干例句中“雨细”是主谓结构,与“无语”明显不对仗;C项中的“带雨来”不如A项中的“聚落花”与“垂纤草”对仗工整。【温馨提示】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不同点一: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不同点二: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思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不同点三: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上说是对比,就形式上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五、排比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手法。种类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
18、。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1下列对语段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奋发图强;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A比喻排比B对偶比喻C排比夸张 D夸张对偶A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梦想是源
19、泉”“梦想的太阳”两句是暗喻,将“梦想”分别比喻成“源泉”“太阳”。三个“面对”属于排比。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源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美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答案音乐家的灵感常成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的灵感常成为优美的辞章,画家的灵感常成为完美的构图,一般人的灵感常是霎时的喜悦。【温馨提示】排比与对偶的不同点不同点一:对称性与并列式。对偶有两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有三个及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对字数要求不甚严格。不同点二:词语的重字与避重有别。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
20、作为彼此的提示语,使语句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能重字的。不同点三:对偶以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六、设问、反问、反复设问概念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有时不说出看法)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自问自答。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问而不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作用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反问概念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种类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
21、容两种形式。例如:就说蒋筑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满足吗?(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地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作用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和感情。反复概念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手法。种类词语反复;词组或句子反复;语段反复。作用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外来音乐需要民族化才能得到国人的青睐。尽管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体,但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
22、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什么有的外来音乐和老百姓格格不入?因为没有和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相结合。正如外来乐器本身是工具,与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语言结合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这一民族热爱的乐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什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因为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却是民族的内容。其实,创作这部音乐作品的最初动因来自农民。当年去乡下演出,农民们说,我们用小提琴拉的贝多芬、巴赫虽然好听,但是他们是青蛙跳水不懂,他们喜欢的是越剧和沪剧。最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横空出世,国人传颂。设问具有自问自答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设问进行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题干,把握设问
23、的特点,再结合画线句子对自问自答的特点进行简述。具体作答时,先要讲述“自问”的内容,再对“自答”的内容及其表达效果加以简述。答案画横线的句子先设置疑问,让读者思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原因,继而揭示答案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却是民族的内容。在自问自答中,让读者对其原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2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不是一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B谁是真正的“草根”英雄?平凡的劳动者是真正的草根英雄。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D除了田地住宅,李先生这一年来把他家里的所有实物都变卖成现钱。DA项,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C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多次运用“沉默”一词。【温馨提示】设问与反问的不同点不同点一:内容结构不同。设问多是自问自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后面;反问多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以从问句本身找出答案来。不同点二:表现形式不同。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一般是紧接着问句摆出答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不是用肯定句表示否定内容,就是用否定句表示肯定内容。不同点三:修辞作用不同。设问主要是提醒注意,引人思考,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