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3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一、选择题1近代某一法律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的进步性是()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示了中华民族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21912年3月宋教仁被杀后,在社会舆论强大压力下,袁世凯被迫批准严查,最后却查到内阁总理赵秉钧身上,如坚持依法追究下去,袁世凯极为被动,国民党于法有据且哀兵动人,胜算很大。但国民党不顾舆情和力量对比发动“二次革命”,结果不到两月“二次革命”失败。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 B国民党破坏民主宪政C民主革命任重而道远 D袁世凯企图复辟
2、帝制3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指出,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重庆谈判后,国民政府又表示,各党派在法律面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这一变化()A实现了国内各党派的地位平等B反映国民党阶级立场发生改变C体现了国民党由独裁转向民主D推动了国内政治民主化的进程41954年9月21日,首都群众聚集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这部宪法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
3、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主集中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6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确规范。这表明我国()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探索中前进B民主制度在曲折中逐步完善C政治体制改革注重完善民主程序D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
4、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摘编自孙中山全集材料二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的异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课时作业3
5、中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1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可知,这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故本题选A项。答案:A2解析:材料显示国民党没有按照宪政程序处理宋教仁案件,而是通过武力革命结果导致失败,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的信息,故A项错误;民主革命道路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袁世凯复辟是在1915年,时间不符合,故D项错误。答案:B3解析:这一变化是国民政府承认各党派法律上平等。这有利于推行政党政治,促进政治民主化。故答案为D项;A项政党关系仍旧不平等,排除;B项国民党阶级立场没有改
6、变,排除;C项国民党依旧坚持独裁和内战方针,排除。答案:D4解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确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A项。答案:A5解析:材料要求回答政党制度,并且要体现“和合”文化传统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本的政治制度,与题干要求不符,故A项错误;民主集中制是中共的民主原则,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属于民族政策,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各党派合作,故D项正确。答案:D6解析:材料不能体现探索中前进,故A项错误;材料“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投票表决进行明
7、确”表明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在逐步完善,民主制度经历了曲折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选举手段和方式,没有涉及民主程序,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是1997年党的十五大上提出的,不符合材料时间,故D项错误。答案:B7解析:(1)“异”主要从两者的内容入手作答;“同”主要从权力运行特点以及作用等角度入手作答。(2)抓住材料“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