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17.50KB ,
资源ID:483874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38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生产上无子番茄、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抗虫棉的培育原理依次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广泛应用在农作物育种上,育种的方法一般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等,它们分别利用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原理。【详解】生产上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产生的;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将青霉菌经过多次诱导基因突变产生的;杂交培育矮秆抗锈病小

2、麦利用了基因重组的方法将两种优良性状集中在同一个体上;而抗虫棉利用了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培育,而基因工程属于基因重组。故答案选C。【点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将无籽西瓜和无籽番茄的原理区分开,无籽西瓜属于单倍体育种,而无籽番茄是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过程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C.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

3、逐渐进化来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因为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是以个体为单位。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研究的对象是个体,A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C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故选C。【点睛】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注意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锈病)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全部的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 50%和50% B. 50%和62.5% C. 62.5%和50% D. 50%和100%【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种群基因库

5、中某一基因占该种群中所有等位基因的比例;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2,隐性纯合子的基因频率=隐性基因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频率2。【详解】由题意可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Tt=60%,tt=20%,T的基因频率为:T=20%+60%=50%;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t个体全部死亡,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是:TT=20%(20%+60%)100%=25%,Tt=60%(20%+60%)100%=75%,因此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是;T=25%+75%=62.5%,综上分析,ACD错误,B正确。故选B。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

6、. 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D. 老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凡是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详解】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正常人的血浆中没有,A错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

7、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老人骨质疏松与内环境钙盐的含量失衡有关,D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调节作用速度比体液调节迅速,作用范围也更加广泛B.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 下丘脑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激素的受体D. 血液中较高浓度的CO2可以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2)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

8、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详解】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A错误;甲状腺激素不仅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下丘脑是联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枢纽,既有接受神经递质的受体也有接受激素的受体,C正确;CO2是调节呼吸的一种有效生理刺激,使呼吸中枢活动加强,呼吸加深加快,进而降低血液中的CO2的浓度,D正确。故选A。6.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B. 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 激素和酶都可

9、以催化反应D. 激素、酶和神经递质一定都是有机物【答案】A【解析】【分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在细胞内产生,在细胞内和细胞外均能发挥作用;激素的化学本质不确定,有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有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不确定,有有机物也有无机物。【详解】激素是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信息分子,神经递质是在神经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分子,二者都可以与靶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A正确;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的,因此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酶具有催化功能,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作用,C错误;

10、神经递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氮,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B. 一个记忆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C.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引起的,属于自身免疫病D. 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不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胸腺是T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T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自身免疫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

11、击而引起的;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二者不具有传染性,一般来说过敏反应不会导致组织损伤,自身免疫病是免疫系统对自身物质的反应,过敏反应是对体外物质的反应,二者均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详解】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会影响T细胞的成熟,细胞免疫完全依赖于T细胞,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A正确;一个记忆细胞只能识别一种抗原,故一个记忆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B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不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

12、时会发生二次免疫,但不一定会发生过敏反应,D正确。故选C。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A. 脱落酸麦田除草B. 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C. 乙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 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多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意在考查通过比较总结植物激素相关知识的能力。【详解】麦田除草用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A错误.发芽的小麦种子赤霉素增多可以促进淀粉酶的产生,以利于种子萌发,B正确.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去雄后的番茄雌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子番茄,D错误.【点睛】除草剂的应用利用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

13、性;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而乙烯促进果实的成熟。9.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种群数量不会超过K值B.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C. 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初生演替过程D. 树林中槐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不同植物适于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如森林中植物由高到低的分布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其次也与不同层次的微环境有关。如森林中动物的

14、分布由高到低为:猫头鹰(森林上层),大山雀(灌木层),鹿、野猪(地面活动),蚯蚓及部分微生物(落叶层和土壤)。2、群落演替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时,会在K值上下波动,种群的最大数量有可能会超过K值,A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当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种群密度均会增加,当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迁入率小于迁出

15、率时,种群密度均会减小,B正确;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C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结构,而非种群的结构,树林中槐树高低错落有致是一个种群的空间分布,而非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故选B。10.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形分析,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详解

16、】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如狐与兔;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如大小两种草履虫;表示“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如藻类和真菌;表示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的寄生关系,如细菌与噬菌体。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11.下图为五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据图回答:(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育种方法,ABC的途径表示_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相比较,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2)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_。(3)C、F过程中

17、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4)由GJ的过程中涉及的生物工程技术有_和_。【答案】 (1). 杂交 (2). 单倍体 (3).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 基因突变 (5). 秋水仙素 (6). 基因工程 (7). 植物组织培养【解析】【分析】AD是杂交育种,AC 是单倍体育种,E是诱变育种,F是多倍体育种,GJ是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育种。【详解】(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其中从F1到F2再到Fn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纯合子的含量,且从F2开始逐代进行人工选择是为了淘汰表现型不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ABC的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方式。比较两种育种方式,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显著

18、缩短育种年限。(2)E过程要得到新基因,故诱变育种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3)C单倍体育种、F多倍体育种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4)G过程有其他生物的基因加入,属于基因工程技术;H、I、J有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形成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题图中的各种育种方法,判断各育种方法的类型,再根据题意做题。12.某些细菌或病毒感染人体后,人体可以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柯萨奇病毒就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柯萨奇病毒进入人体后,人体发热,体温维持在38.5左右,此时产热量_(填“大于”

19、“等于”或“小于”)散热量。(2)机体感知到致病细菌侵入后,在下丘脑的_中枢的调控下,病人骨骼肌收缩加大产热,从而发生颤抖,同时引起_激素(填“甲状腺激素”或“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由于细胞耗氧量增大,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产生的_增多,病人肌肉酸痛。(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刺激位于_的渗透压感受器,促使_激素释放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导致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4)持续发烧,造成机体食欲不振,使血糖浓度降低。人体血糖含量的正常浓度是_(写清楚单位)。感染细菌或病毒后,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都在努力工作,以维持机

20、体的稳态。人体体内的激素一经_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_。【答案】 (1). 等于 (2). 体温调节 (3). 甲状腺激素 (4). 乳酸 (5). 下丘脑 (6). 抗利尿 (7). 0.81.2g/L或80120mg/dL (8). 靶细胞 (9). 灭活【解析】【分析】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体温下降,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下丘脑存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详解】(1)发热过程中,体温维持在38.5左右,说明体温相对恒定,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机体感知到细菌侵入后,在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作用下,病人

21、骨骼肌颤栗加大产热,同时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当体温升高时,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此时病人会感到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供氧不足,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3)严重腹泻失水过多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4)人体正常的血糖浓度为0.81.2g/L或80120mg/dL。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点睛】识记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过程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是解题的

22、关键。13.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检查下表中的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请分析回答。序号检测对象中文名称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1HBsAg表面抗原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2HBsAb表面抗体人体产生,保护肝脏3HBeAgE抗原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4HBeAbE抗体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5HBcAb核心抗体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

23、BcAg)的抗体,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_,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状态,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4)乙肝的传播

24、途径与艾滋病相似,主要的传播途径有_等三条。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_细胞。【答案】 (1). 浆细胞 (2). 记忆B细胞 (3). 又快又强 (4). 正在复制 (5). 有 (6). HBV入侵肝细胞后留在细胞外的蛋白质外壳颗粒 (7).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8). T【解析】【分析】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化产生新的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反应快,也比初次免疫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详解】(1)HBsAb和 HBeAb都属于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

25、。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属于二次免疫。此时,乙肝病毒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与初次免疫相比反应更快更强。(2)3(HBeAg)、5(HBcAb)为阳性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此时乙肝病毒有明显的传染性。(3)由题中可知,“澳抗”为乙肝病毒的衣壳,“澳抗”的来源有两种可能:由题干可知,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乙肝病毒入侵肝细胞时,DNA进入肝细胞内,蛋白质衣壳留在肝细胞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4)乙肝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主要的传播途径有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三条。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人体

26、免疫系统的T淋巴细胞,由于该细胞被病毒大量破坏,从而使整个人体免疫系统瘫痪,最终使人体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导致死亡。【点睛】1、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尤其是二次免疫的特点,结合表格数据进行分析便可解答(一)(二)题。2、识记病毒的结构便可得出澳抗的来源,进而解答(三)题。3、解答(四)题的关键是要熟记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理。14.由于休眠期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萝卜种子发芽。已知赤霉素可打破萝卜种子休眠,某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来探究赤霉素打破萝卜种子休眠的最适宜浓度和处理时间。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赤霉素打破萝卜种子休眠的效果与赤霉素浓度及处理时间之

27、间的关系。(2)实验原理:略。(3)实验材料及用具:大培养皿30个、浓度为500 mg/kg的赤霉素溶液、处于休眠期的萝卜种子、蒸馏水、电子表等。(4)实验步骤:配制浓度为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的赤霉素溶液。将大培养皿分为6组_。向各培养皿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处于休眠期的萝卜种子,再向AE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适量的 _,F组培养皿中加入_。将每组的5个培养皿内的萝卜种子分别浸泡2、3、4、5和6小时后去掉各培养皿中的液体,然后盖上湿度相同的滤纸,置于湿度和温度等适宜的环境中培养相应的时间(各组浸泡与培养时间之和相同)。观察并统计各

28、培养皿中萝卜种子的萌发率。统计结果见下表:(5)实验结论:_。(6)实验讨论:如何进一步确认更精确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_。设置F组的作用为_。其他植物激素在种子休眠方面,与赤霉素起到拮抗作用的是_。【答案】 (1). 分别标记为AF (2). 浓度为50mg/kg、100 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的赤霉素溶液 (3). 等量的蒸馏水 (4). 打破萝卜种子休眠最佳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 150mg/kg,最佳处理时间为4小时 (5). 在100200mg/kg之间缩小浓度梯度,在35小时之间缩短浸泡时间梯度 (6). 空白对照作用 (7). 脱落酸【解析】

29、【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赤霉素、脱落酸的作用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详解】(4)依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赤霉素浓度及处理时间,因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实验组需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对照组应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据此结合表中信息可推知:实验步骤中的应将大培养皿分为6组,分别标记为AF;实验步骤中的除了向各培养皿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处于休眠期的萝卜种子外,还应向AE组培养皿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浓度为50mg/kg、100 mg/kg、150mg/kg、200mg

30、/kg、250mg/kg的赤霉素溶液,向F组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5)表中信息显示:当处理时间为4小时、赤霉素溶液浓度为150mg/kg时,种子的萌发率最高,据此可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是:打破萝卜种子休眠最佳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 150mg/kg,最佳处理时间为4小时。(6) 结合对(5)分析可进一步推知:打破萝卜种子休眠的赤霉素溶液的更精确的最佳浓度可能高于或低于150mg/kg,而更精确的最佳处理时间可能长于或短于4小时,所以若要进一步确认更精确的最佳浓度和处理时间,应在100200mg/kg之间缩小浓度梯度,在35小时之间缩短浸泡时间梯度。F组是用等量的蒸馏水浸泡处于休眠期的萝卜种子,

31、为对照组,可见,设置F组的作用为空白对照作用。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而脱落酸能够抑制种子萌发,可见,二者在种子休眠方面起到拮抗作用。【点睛】解答本题需以“题意和实验目的、表中呈现的信息”为解题的切入点,围绕“赤霉素、脱落酸、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等相关知识,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进而补充完善实验步骤并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15.下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_(填“偏大”或“偏小”)。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

32、每天可增加1.47%,其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属于_(填“J型”或“S型”)。(2)Y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填“B”或“C”)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B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建立_,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_,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物种种群的基因库。【答案】 (1). 偏大 (2). J型 (3). C (4). 环境容纳量(或K值) (5). 食物和空间 (6

33、). 动物园或人工繁殖中心 (7). 基因交流【解析】【分析】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从生物生存的环境、幼崽的生存能力、种群的基因库等多个方面分析。【详解】(1)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密度/首捕个数=再捕总数/再捕中的标记数,若标志物容易脱落,则再捕的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故经计算所得数值比实际值偏大。由于鼠的增长率恒定不变,所以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种群数量曲线呈现“J” 型。(2)由题图可知,Y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C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3)保护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可从生存环境的改善方面进行,如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也可以建立动物园或人工繁殖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使种群数量得以恢复。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使原本因地理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两种生物之间能进行了基因交流,这样可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物种种群的基因库。【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