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第1课一、选择题1“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上述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C耜耕 D耦犁【答案】A【解析】“春初砍山”以刀,“一夕灭之”以火,“明日雨作”,则“苗盛倍收”,由此可见为刀耕火种,故选A项。2王祯的农书中记载,有一农具“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这一农具应是()A犁具 B灌溉工具C播种工具 D除草工具【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中置耧斗”“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可知,该农具为播种工具,故选C项。3甲骨文卜辞:“(王)大令众人曰:协田。”诗经:“千耦其耘。
2、”(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材料反映了()A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模式C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D精耕细作推动古代农业长期领先世界【答案】C【解析】材料“协田”“千耦其耘”体现的是集体耕作的方式,材料“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体现的是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故材料体现了农业经营方式由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C项正确。4北宋有诗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四山开辟中沃壤,万顷秧齐绿云绕。”符合诗中描绘的情景的是()A筒车用
3、于山地灌溉B江南地区出现了水田C曲辕犁在江南得到推广D江南地区出现了灌溉工具翻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北宋”“一轮十筒”“循环上下”可知是宋朝时期的灌溉工具筒车,故选A项。5.(2019河南周口中英文学校月考)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 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 D.封建制度的确立【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推广,故选B项。6.(2019吉林辉南一中月考)荀子富国记
4、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在这里强调的是()A.要重视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B.要及时播种、除草、灌溉C.要多种植五谷,才能获得丰收D.要年年种植五谷,改良土壤【答案】A【解析】“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故选A项。7唐朝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耕织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D男女分工明确【答案】C【解析】小农经济模式下农民生活困苦,不可能生活自然悠闲,C项解读错误,符合题
5、意。8 “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小农经济的停滞性 B经济体制的稳定性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 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材料“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反映了小农经济与欧洲的农业生产相比具有停滞不前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两项只是材料反映的表象,排除。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南宋陆游鸟啼材料二清代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余年间,已易数主。”(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2)材料二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答案】(1)特征:注重时令;耕织结合;精耕细作。(2)特点:小农经济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