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框 法治国家1.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A.人治 B.权治 C.法治 D.德治解析: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法治,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答案:C2.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良法所具备的条件有 ()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符合每一位公民的意志 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A. B. C. D.解析: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符合题意;良法需要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错误。答案:D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如果
2、没有权威,法治就没有希望。因此,推进宪法实施需要()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撤销和纠正所有的规范性文件逐步推翻原有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A. B. C. D.解析:推进宪法实施需要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正确;依法撤销和纠正的是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错误;需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而不是逐步推翻原有的宪法解释程序机制,错误。答案:C4.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的运行使各国之间和睦相处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保障公民的一切权益A. B. C. D.解析: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的
3、运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正确;建设法治国家不一定能实现各国之间和睦相处,错误;建设法治国家能够保障的是公民合法权益,错误。答案:B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立良法,需要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只有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才能为法律的有效实施、严格遵守创造有利条件,奠定坚实基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如何坚持良法之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把握。作答时需要审清设问要求,围绕设问中的关键词,联系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答案:在制定良法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4、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学考达标1.“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关于法治国家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法治国家要求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B.法治国家要求实行良法之治C.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D.法治国家就是实行国家机关监督治理群众的国家解析: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不是国家机关监督治理群众的国家,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皆正确,但不
5、符合题意。答案:D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句话告诉我们 ()A.德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B.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C.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D.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解析:材料中这句话告诉我们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D项符合题意;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法治与市场经济、法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排除B、C两项。答案:D3.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这是()政府在履行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职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表现维护社会公
6、序良俗、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然要求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具体体现A. B. C. D.解析: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这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表现,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然要求,符合题意;我国立法机关具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职能,错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无关,排除。答案:C4.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每一项立法都要符合民众的意愿和利益司法机关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严格公正司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A. B. C. D.解析:建设法治国家,要求每一项立法都要符合民众的意愿和利益,要建立完备的
7、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符合题意;司法机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严格公正司法,错误;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合法权益,错误。答案:A5.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如何实施会直接影响司法的公信力,也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完善法律实施机制需要()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立法部门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司法机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司法A. B. C. D.解析:完善法律实施机制,需要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社会公众
8、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司法机关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公正司法,符合题意;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的是中国共产党,排除。答案:B6.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下列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识正确的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所有法律法规都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实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法必依A. B. C. D.解析:“所有法律法规”说法太绝对,排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国家治理有法可
9、依,而不是有法必依,错误。故选C项。答案:C能力提升7.12月4日是我国法制宣传日和宪法宣传日,我国多次把宪法作为法制宣传日的主题,宣传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这是因为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是其他法律之和宪法规定公民的一切权利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A. B. C. D.解析:题干中对宪法的重视,表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正确;宪法不是其他法律之和,宪法规定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是一切权利,错误。答案:B8.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制定出良法需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自觉守法依法立法A. B. C. D.解析:推进
10、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9.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在法治国家,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需要()通过法律的方式确认公民的权利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加以保障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司法工作人员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A. B. C. D.解析:在法治国家,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既需要通过法律的方式确认公民的权利,也需要通过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加以保障,符合题意;保护公民权利与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无直接关系,排除;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错误。答案:A10.2020年5月13日,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2019年全市法院共受理各
11、类案件213 838件,结案222 518件,同比分别上升17.38%和25.13%,收结案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1 880件,结案31 561件,同比分别上升26.85%和24.53%,收结案数、结案率均列全省首位。这表明()人民法院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逐步提高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A. B. C. D.解析:人民法院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夸大了人民法院的地位,错误;材料是人民法院提高办案、结案率,未涉及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不符合题意;材料“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3 838件,结案222 518件,同比分别上升17.38%和25.
12、13%,收结案均创历史新高”表明公民依法维权的意识逐步提高,我国积极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符合题意。故选D项。答案:D11.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全票通过,表明崇尚英雄已成为时代风尚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唯一功能A. B. C. D.解析: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
13、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表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符合题意;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受法律保护,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将依法惩处直至追究刑责,表明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符合题意;英雄烈士保护法的全票通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有利于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错误;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但不是唯一功能,错误。答案:B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化标本兼治,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
14、河清、朗朗乾坤。只有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不断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在建设法治国家背景下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法治国家的特征的理解,属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根据教材回答即可。答案:国家的各项权力,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13.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了不断提高立
15、法质量,近年来,我国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大多是提前向社会公布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在此基础上,立法部门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最终才得以通过公布。公布法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一项重要举措。(1)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是为了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权利?(2)立法之前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立法部门经过多次研究和讨论,最终才得以通过公布。这样做符合法治国家的什么特征?(3)我国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有什么意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建设法治国家相关知识的理解。第(1)问,根据教材直接
16、作答即可。第(2)问,从坚持良法之治角度组织答案即可。第(3)问,从制度前提、有法可依等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人身权、财产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2)坚持良法之治。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3)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国家治理有法可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
17、4年8月18日至2017年9月29日期间的讲话、谈话、演讲、批示、贺电等99篇,分为17个专题。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权威读本。以下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金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重大课题,有许多东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第一,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三,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五,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
18、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第一,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三,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四,着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五,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1)请列出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2)学习了材料中的法治思想,你有哪些收获?答案:(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2)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了解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