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人大附中2019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五一作业)语文试题2019.05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出卷人:语文教研组 审核人:语文教研组注:所有选择题均涂在答题卡相对的题号处,其他题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当今中国正大踏步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中国故事,世界为之惊叹喝彩。讲故事是进行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关乎国家形象,关乎国际话语权,关乎国家文化软实力。要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发掘中国之美。“欲扬其美,必知美之所在”。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不忘
2、初心、砥砺奋进的当代中国喷涌着数不尽的故事源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讲清楚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基本国情,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好的表达,是真实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陈情”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创新我们的表达,赢得世界的倾听,就要认真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
3、、新表述。当中国表达不断创新,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中国故事就能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中国形象就能润物无声地融入国外受众的脑海。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中国故事的“大合唱”,需要政府部门打好“拍子”、做好引领,统筹协调。媒体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体,新闻发言人、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和出境人员等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骨干。“领唱”不力则“合唱”不响,“各声部”无声则“和声”难鸣。惟有人人都是故事员,个个都做传播者,中国故事才能讲得气势磅礴,赢得世界更广泛的欢迎和赞誉。(取材于宣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材料二从传播学角度
4、看,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因此,它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研究证明,在一个富余的信息场域中,受众的选择性很强。选择的范式,既有选择性重视,也有选择性忽视,还有选择性遗忘。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在故事传播中,“人”应该始终占据中心位置。讲好中国故事,实际上,是讲好中国人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群众,是各种故事的主人。故事当然要有情节,但更要聚焦人的心灵,人的甘苦冷暖。好的故事不是硬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人生写照。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人的奋斗、人的成功与失败交织的实践,这些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
5、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在对外传播的大量实践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体制不同,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迥异的受众,在接受心理上却有着共同特征:听故事的人最在意,异国的故事与我的生存状态有什么关联?你讲的故事与我的关系体现在什么地方?你讲的故事对我的成长发展有精神上的帮助吗?生存、关系、成长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分别为E、R、G,把ERG组合起来并当作提示语,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新世界出版社印行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书名叫中国关键词。这本小书帮助外国人从关键词的角度,理解中国故事中一些必不可少的概念。小时候听广播中的孙敬修讲故事,发现他很注意在讲的
6、过程中,时时解释一些字词句的含义,照顾到小听众跟不上情节的情况。现在我们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是不是也要学学孙敬修,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在细微处多下功夫,进而成就讲故事的大家风范?(取材于江作苏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材料三对外表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和声誉。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就将会“被别人表达”。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比如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全球总票房高达3.043亿美元,功夫熊猫更以5.771亿美元的票房,创造了好莱坞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奇迹。为什么同样的故事我们很难讲到国外去,别人来讲却
7、可以风靡全球?区别在于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斯尼塑造的花木兰,则是一个追求实现自我和男女平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女人。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清楚应向世界传递怎样的价值观,悉心研究和调整讲故事的策略,提高再创作故事的能力,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讲述。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最忆是杭州共有九个节目,其中采茶舞曲是由300名身着中国传统服饰的舞蹈演员集体演绎的,“采茶姑娘们”用优美的身姿尽情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和美丽。在美好爱情故事中,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通过戏、曲、舞、歌等多种艺术形式
8、,形象表达了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茉莉花作为最负盛名的中国民歌,其经典旋律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是极具代表性和辨识度的东方音乐符号。此次晚会上的难忘茉莉花是基于茉莉花的一次再创作。这些表演,都恰当地使用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并提取能与世界人民互通、互感的部分,用情感引起国外观众的共振,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最忆是杭州中来自外国艺术原型的节目也巧妙融入了中国符号。在世界知名的芭蕾舞天鹅湖中,导演将西湖的断桥融入其中;月光是法国钢琴家德彪西的传世之作,当承载着钢琴和演奏家的平台缓慢地在水面上移动时,背景仍然是断桥。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
9、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取材于郑英明等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砥砺:本义为“磨刀石”,引申为“磨炼”。B. 藩篱:比喻界限或屏障。C. 和声:“和”字读音为“h”。D. 磅礴:可用“恢弘”替换。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美之所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有独特悠久的文化传统B.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C. 中国梦的步伐又快又稳D. 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3. 根据“材料一”,在处分别三、四段拟写一个中心句,每句不超过8个字。4. 下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最能直接体现“材料二”中画线句意思的一项是A. 翠翠(边城
10、)B. 狂人(呐喊狂人日记)C. 孙少安(平凡的世界)D.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5. 根据“材料二”,下列不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一项是A. 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B. 讲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C. 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D. 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6. 根据“材料三”,下列对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原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B. 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C. 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D. 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7. 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是A. 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B.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C. 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D. 中西合壁的叙事视角8. 下面文字选自我国
11、领导人“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该演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请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并结合下面文字,分析该演讲为什么能取得成功。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的共有禀赋。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以黄河长江和卢瓦尔罗讷水系为母亲河的两个伟大民族,都曾经长期引领各自所在地区的文明发展进程。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随波逐流,不随风起舞,积极倡导和致
12、力于多边主义、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答案】1. C 2. D 3. 创新表达方式(创新中国表达) 汇聚各方力量(唱响中国和声) 4. C 5. A 6. B 7. B 8. 宣传了中华文化之美,演讲辞陈述了中国历史的悠久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肯定了近现代中国在道路探索上的价值和意义。充分考虑了受众心理,演讲辞紧扣纪念中法建交这个主题,始终对举陈述中法两国的共通之处,利于法国听众的理解接受。传达了普世的价值观,演讲辞强调中国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之路,倡导并致力于多边主义等,能引发广泛共鸣。【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材料中重要词语的字音字义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积累,在
13、明确要求的基础上,利用音义结合法,联系上下文语境辨析。C项“和”字读音涉及语境为“合唱比独唱更震撼更有气势,和声比单音更动听更有韵味”,在此处“和声”涉及“各声部”,意思应为“音乐中指两个以上的音同时发响,其作用是配合曲调,增强表现力”,区别于单声,应读为“h”。“和”读“h”时作“应和”“和谐地跟着唱”的意思,不符合原文语境,选项解说不正确。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做此类题目,注意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题干要求理解的“美之所在”与材料一第二段有关,本段中心是发掘中国之美。 联系“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就要善用生动精
14、彩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这两部分语意分析,“向世界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是“扬其美”,“善用生动精彩的故事”是“扬其美”的方式,但真正的“美之所在”是故事的内涵,参考文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这个句子可知,内涵里包含选项ABC三项内容,不包括D项的“善讲精彩生动的故事”本身。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内容要点概括段落中心意思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筛选文中的句子,先提取中心论点句,再概括文中的要点,每一段的中心句,需要概括该段段意,做到简洁凝练,注意字
15、数要求。通读两段内容,第三、四段的中心句可效仿第二段的格式。第三段的中心意思体现在表述方式的创新上,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及后面的分析可知。第四段中心意思体现在“合唱”二字上,中国各个部门领域的人都做传播者,各界力量聚合在一起才能把中国故事讲好。抓住关键词,在限定字数内表达即可。【4题详解】本题是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考查名著阅读能力。做题时,要先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接着细读划线句,理解其含义,将选项与之进行比对。A项,边城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
16、美好。翠翠,是一个天真无邪、自然善良、情窦初开的乡村少女,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作者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对“现代文明”的无情批判。B项,狂人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狂人”形象,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C项,平凡世界讲述从1975年到1985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主人公孙少安是一个普通农民,为了生活不断奋斗、拼搏、创新,成功过、失败过,但从不曾放弃。D项,老人与海通过桑迪亚哥和鲨鱼在海上顽强搏斗的故事,表达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海明威塑造的桑地亚
17、哥是个硬汉形象,他的人生信条是“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打败”。所给的划线句子强调的是巨变的时代,实践都贯穿着人的情感,C选项与要求的最贴近。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题干要求,认真审读原文语句,联系选项内容做推断。从材料二可知,讲故事也属于一种传播行为,需要符合传播心理学规律。从“故事如果讲得不好,故事中包含的很多信息,在产生传播效果前就已经被忽视、被遗忘了”一句看,故事是包含很多信息的,选项A讲“故事中没有多余信息”是曲解文意。B项可联系原文第三段“情感是流动的血脉,有情感有温度的故事,更容易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看。C项可联系原文
18、第四段“提醒自己在讲中国故事时要重视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看。D项可联系原文“从听众的认知基础入手”看。BCD表达都有据。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推断的能力。做此类试题,要注意审题,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做分析。材料三第二段中提到了这两部迪斯尼电影,讲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作为一股风潮席卷世界,“中国符号”成为世界的“商业利器”。第三段用设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原因。原因定位到第三、四段。A项“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理解错误。从原文看“我们讲花木兰的故事只突出了忠孝”,而“迪斯尼塑造的花木兰”形象特征更为丰富,二者并无价值观的正误之别。B项“能够引起世界的共鸣
19、”是作者强调的最准确的原因,通过第四段“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讲述”这个中心段落语意可知。C项“拥有独特的文化符号”不足以表达花木兰和功夫熊猫由别人来讲却可以风靡全球的主要原因。D项“取得优秀的票房成绩”,是“迪斯尼电影花木兰和功夫熊猫风靡全球”的体现,不是原因。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推断的能力。文中讲“2016年G20峰会上,最忆是杭州就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讲述。”要寻找原因,答案定位在第五、六段,通读后再比对选项,找出不属于最忆是杭州表演成功原因的一项。第五段最后“这些表演这就是情感共振的故事讲述”,可知A项是原因之一;美好爱情故事
20、导演择取“伟大的爱情”这一视角来赞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坚贞爱情,采用了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可知C是原因之一;从结尾“整台晚会采用中西合璧的叙事视角将中国文化进行讲述、传播,向世界传递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力量,传达着融合共处的美好愿景和中国文化的自信”可知D项也是原因之一。B项“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作者并未做此说明。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准确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题干要求,仔细阅读文字材料,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分析,既要弄清原因,又要找到与上面三则材料的联系,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从“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演讲”内容看,
21、该演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是因为两国之间有共同点: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等。以上三则材料,材料一侧重讲中国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之美;材料二探索表达规律,讲中国故事如何不事倍功半是强调如何讲好故事,利于人理解和接受;材料三以事例说明“要想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我们先要采用能引起世界共鸣的方式讲述”,是对材料二内容的补充,强调引发共鸣的效果。作答时要联系以上三则材料的要点,从演讲辞的特征和内容入手,组织语言,分条作答。【点睛】将字音字义渗透到现代文阅读中考查是北京卷近几年的常见题型。一般字音题考查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
22、、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对这类题目备考时可采用音义结合法,联想法推断法,记少不记多法,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对于词义的辨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语素的意思来辨识,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望文生义等错误类型。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
23、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
24、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取材于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
25、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华性孝,士论多之 多:赞美。B. 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 薄:攻打。C.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逆:迎面。D. 守仁不赴,请归省 省:探望。10. 下列每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守仁娠十四月而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凡四方之土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C. 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D.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皆以美于徐公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B. 明日,宸濠方晨朝
26、其群臣,官军奄至每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C.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弃船上岸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D.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守仁有很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很有才学,很受皇帝器重;弘治十二年,王守仁考取了进士。B. 王守仁为人正直、敢于进言,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后来刘瑾被诛,他得以再度升迁。C. 王守仁宽厚仁慈,张忠、许泰等人纵使京军冒犯他时,他不为所动,对
27、其更加宽厚,最终感化了京兵。D. 王守仁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军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13. 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王守仁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原因。他的这一做法与“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相吻合?【答案】9. B 10. C 11. C 12. D 13. 第一问参考答案:因为如果救援安庆会被断绝后路,以致腹背受敌。而假如攻打南昌,引叛军回救,安庆之围自解。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得分。第二问参考答案:围魏救赵【解析】【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薄”,在此处为“迫近,逼近”之意。联系成语“日薄西山”。点睛:文言实
28、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才:如果 B总共:所有的 C都是第三人称代词 D用:认为。【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换船上岸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去抓住了他。点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成分,
29、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1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错,应为“让张忠、许泰更加懊丧”。【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结合着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此题答题区间在第二段,可根据“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的大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第二问考查的是文学常识,很容易得出围魏救赵的计策。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
30、亲王华,是成华十七年的进士第一名。王华有才华,气度不凡,孝宗很器重他。王华天性孝顺,士人在议论时都赞美他。守仁孕期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子下凡,于是给他取名叫云。五岁还不能说话,异人用手掌拍打他,为他更名叫守仁,才会说话。弘治十二年考取进士。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多人。守仁上疏论救,刘瑾大怒,当廷杖打王守仁四十下,又把他贬到贵州的龙场做驿丞。刘瑾被诛杀,衡量其才能,调迁到庐陵做知县。入宫朝见皇帝,升任南京刑部主事。正德十四年六月,受命平定福建叛军。行走到丰城时,宁王朱宸濠造反,知县顾佖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守仁紧急赶到吉安,和伍文定征集调动兵马粮草,准备作
31、战器械和舟船,传布讨贼檄文公布朱宸濠的罪状,让太守县令各自率领官吏士兵救皇帝之难。七月初一,宁王的军队攻下九江和南康,逼近安庆。有人请求救援安庆,守仁说:“不能这样。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叛贼把守,如果我们越过南昌和他们在江上相持,两个郡的军队断绝我们的后路,这样我们就腹背受敌了。不如直接攻打南昌。叛军听到南昌被攻破,一定解除安庆的围困来回救。我们在湖中迎面袭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众人说“好”。朱宸濠果然从安庆回兵,乙卯日两军在黄家渡遭遇。第二天早晨,朱宸濠正在召见他的群臣,官军突然杀到。官军用小船装满柴草,趁着风势点火,烧了叛军的副舟。朱宸濠的船搁浅了,仓促地换了条船逃跑,王冕率领的士兵追上
32、去抓住了他。守仁一共用了三十五天平定了叛贼。当时皇帝已经亲自出征,任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和提督军务太监张忠率领数千京兵,溯江而上,抵达南昌。张忠、许泰两人故意纵容京兵侵犯守仁,有的叫着守仁的名字谩骂。守仁不为所动,对待他们更加优厚。病了给他们医药,死了给他们棺椁,在路上遇到他们办丧事,一定停下车慰问好久才离开。京兵们都说“王都堂爱护我”,没有再冒犯他的人。张忠、许泰轻视守仁是文士出身,强要他射箭。守仁慢慢起身,射了三支箭三次射中靶心。京兵都大声欢呼,张忠、许泰更加懊丧。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
33、命回复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守仁天资特别聪颖。被贬龙场,地处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呢。”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 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 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 风壮浪涌心茫然。【注】宋钦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掳徽宗,钦宗二
34、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陈与义1124年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靖康之难发生后,流离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南服,指南方。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楼阴”指楼的北面,“背日”也指楼的北面,点明观景角度:站在楼前面向远处眺望。B. 颔联继续写登楼所见景色。“江湖异态”写出倚栏远眺,江水与洞庭湖水不同,异态纷呈。C. 颈联意思是:诗人被贬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难”后,宋室南迁,诗人颠沛流离,双鬓已白。D. 尾联中用“风壮浪涌”,即写出水势湍急汹涌,同时也表明诗人此时心潮起伏如波涛汹涌。15. 古
35、代文人有“登高必赋”的传统,下列诗句不属于登高题材作品的一项是( )A.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B.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6.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14. A 15. B 16. “堤绵绵、草木相连、江湖异态”,诗人登高远眺,看到岳阳楼周围的壮阔景观:江堤曲折,草木连绵不断,江水、湖水形态各异,风高浪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起伏不定与怅然迷惘,以壮景衬哀情,壮观之景使人产生飘零之感。“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诗人触景伤情,引发了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迁谪之恨。“吊古昔、心茫然”,诗人
36、凭吊历史,内心茫然惆怅,引发了家国之愁。【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A项“站在楼前”不对,根据题目 “再登岳阳楼”可知,整首诗是作者登上岳阳楼的所见所感,所以观景角度应是“站在楼上俯视”。故选A。【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了解相关诗句,并准确识记诗词的出处。A出自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B出自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C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D出自杜甫的登高。故选B。【16题详解】试题
3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关注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并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从注释看,本诗属于南宋诗词中比较典型的抒发“国破家亡”情感的题材。一二联以写景为主,涉及到的术语为“以乐衬哀,寓情于景”;三四联以抒情为主,涉及的术语为“直抒胸臆”,抓住关键词“双鬓”“谪”“茫然”,再辅以对诗句的解释即可组织答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
38、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语段划线部分断句。世间极闲适事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皆须觅伴寻对唯读书一事止须一人可以尽日可以穷年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天下之乐无过于此而世人不知,殊可惜也!(明张岱快园道古言语)【答案】世间极闲适事/ 如临泛游览/饮酒弈棋/ 皆须觅伴寻对/ 唯读书一事/ 止须一人/ 可以尽日/可以穷年/ 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 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 天下之乐/无过于此/ 而世
39、人不知,殊可惜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同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 第一步找到对仗句式,“临泛游览,饮酒弈棋”“ 可以尽日,可以穷年” “环堵之中而观览四海,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这些都可以根据音韵和形式断开;第二步找到“如、觅、寻、无过”等动词,找到句子的宾语,即可断开。【点睛】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
40、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方法引导: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
41、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三、看虚词,找位置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四、明语法,辨句式。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最终达到了“燕、赵、韩、魏闻之,_ 。_ ”的效果。(2)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
42、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鹏之徙于南冥也,_,_,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3)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诸葛亮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出师表中,他用“_,_”两句道出了自己的这一悲壮经历。(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答案】 (1). 皆朝于齐 (2).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 水击三千里 (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5). 受任于败军之际 (6). 奉命于危难之间 (7). 霓为衣兮风为马 (8). 虎鼓瑟兮鸾回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
43、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抟、霓、瑟、鸾。【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44、,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把他送到树上去树上的男爵读后卡尔维诺在仰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发现粗壮杂乱的树干酷似一条条小路,树干之路幽暗、弯曲,当它们向四面八方延伸,一种神秘的难以勾勒的旅程也在空中铺展开来。是光线的旅程?是昆虫、苔藓或者落叶的旅程?许多从事文学和绘画创作的人都可能产生诸如此类的联想,但卡尔维诺独具慧眼,他看见了别的,他在树上看见了一个人和他的家园。那个人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去,树上跳动的人影,恰是作家守望的人物。所谓灵感来了,很多时候说的是人物来了。有个人爬到树上去,不是为了狩猎和采摘,不是孩子的淘气,是为了在树上生活!读
45、者无法忘记树上的男爵这部小说,其实是无法忘记一个人爬到树上去生活。爬到树上去的柯西莫远远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这样的人物设置至今令人震惊,它在文学史上闪着宝石般的光芒。树上的男爵出版于1957年,距离卡尔维诺的成名作通向蜘蛛巢的小径发表正好是十个年头,与他的另一篇精彩绝伦的作品分成两半的子爵则相隔五年时光。对于一位优秀的作家来说,青壮年期的十年时光应该是一段河流般奔涌的创作史,可以泛滥成灾却不允许倒流,而卡尔维诺似乎是在斜刺里夺路狂奔,背叛自己的同时也脱离了保守的意大利文学大军。卡尔维诺脱颖而出之时正是意大利二次大战的疮疤渐渐结痂之时(他早已在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中触及了那块溃烂时期的疮疤),战争年代
46、他在破败的街道和酒馆中体会意大利的悲怆,和平年代里有闲适的心情观察祖国意大利了,结果他从树上发现了自己的祖先。从开始创作就这样,卡尔维诺善于让人们记住他的小说。五年过去后意大利贫穷而安详,卡尔维诺写出了分成两半的子爵,单就人物设置来说,已经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十年过后,树上的男爵应运而生,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他几乎让一个传统的小说世界都闪开了。让亲人们闪开,让庄园闪开,甚至让大地也闪开,让一棵树成为一个人的世界,让世界抛弃孤独者,也让孤独的人抛弃他人的世界。这是五十年代卡尔维诺对小说人物的设想,也是他文学生涯中一次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少年男爵柯西莫可以为任何一个借口爬到树上去,不一定
47、是为了拒绝吃蜗牛。反叛与拒绝在文学作品中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一样多,但卡尔维诺是处心积虑的,爬到树上去,爬到树上去这声音是圣洁的,也是邪恶的,是人们能听见的最轻盈也最沉重的召唤。不仅仅是为了反抗,也不是为了叛逆,当一个孩子任性的稚气的举动演变成一种生存的选择之后,这个故事变得蹊跷而令人震惊起来。读者们大概都明白一个不肯离开树顶的少年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哲学意味,但每个人也都为卡尔维诺惊世的才华捏了一把汗,他怎么让这出戏唱完呢?柯西莫将在树上干些什么?柯西莫会不会下树?柯西莫什么时候下树?(大家都明白,柯西莫下树,小说也该结束了。)卡尔维诺不让柯西莫下来,柯西莫就下不来。柯西莫在树上的生活依赖于作家顽
48、强的想象力和近乎残忍的幽默感。如果说,柯西莫在树上与邻居家女孩薇奥拉的糊涂的爱情还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他在树上与强盗布鲁基的交往进而产生友谊却让人猝不及防。布鲁基强迫柯西莫给他找书看,而且不允许是无聊的书,他最后被捕的原因也是为了一本没看完的书,最奇妙的是布鲁基临刑前还关心着书中主人公的下场。卡尔维诺放大了柯西莫的树上世界,这个人物便像树一样长出许多枝条,让作家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柯西莫在树上走来走去,从十二岁一直走到年华老去。“青春在大地上匆匆而过,树上的情形,你们可想而知,那上面的一切注定是要坠落的:叶片,果实。柯西莫变成了老人。”老了的男爵沿着树上的世界一直走到遥远的森林中,亲历了战争,最
49、后见到了拿破仑。小说结尾挫伤了读者的热望和善心,柯西莫没有回到地上来,垂死的柯西莫最后坐上了热气球小说以奇迹开始,以奇迹结尾。最汹涌的艺术感染力是可以追本溯源的,有时候它的发源就这么清晰可见:树上有个人。在我看来,树上的男爵已经变成一个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课堂式的问题,你觉得是哪一步棋造就了这部伟大作品的胜局?如果有人问我,我会这么回答:就是一步险棋,险就险在主人公的居所不在地上,而在树上。总是觉得卡尔维诺优雅的文字气质后隐藏着一颗残酷的心,细细一想便豁然开朗: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对待柯西莫这样的人,放到哪儿都不合适,干脆把他送到树上去! (取材于苏童的同名文章
50、)【注释】本文发表在小说选刊中的“小说课堂”栏目。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积极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开始文学创作。19. 下列括号内的词语替换文中加点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 脱颖而出(粉墨登场)B. 应运而生(顺势而为)C. 追本溯源(缘木求鱼)D. 豁然开朗(恍然大悟)2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标题“把他送到树上去”,形象概括了树上的男爵在人物设置上的突出特点,也体现了本文与众不同的评论角度。B. 树上的男爵写的不是简单的反叛与拒绝的故事,而是关于生活的经典寓言,其中包含了卡尔维诺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深刻思考。C. “宝石般的光芒
51、”“精彩绝伦”“处心积虑”“近乎残忍”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卡尔维诺的作品赞赏之中不乏批评的态度。D. 第段“小说结尾挫伤了坐上了热气球”这句话,通过写读者阅读期望的落空,高度评价了树上的男爵结尾独具匠心。21. 根据第段内容,简要回答哪些因素促成了柯西莫这个形象的产生。22. 从第段看,卡尔维诺的小说创作有哪些特点?23. 第段说“令人震惊的卡尔维诺来了”,根据文意概括卡尔维诺“令人震惊”的原因。24. 本文的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对第段画线语句进行赏析。【答案】19. D 20. C 21. 对自然(世界)的观察;丰富的联想;独具慧眼(独特的视角);长期的酝酿(等待);突发的灵感。 22. 勇
52、于突破模式、超越自我,热切关注和反映民族苦痛,人物设置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 23. 彻底抛弃传统,进行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设计的故事情节寄寓了作家的哲学思考;具有超乎常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24. 这一组问句引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以树上的男爵构思和创作的艰难,赞美卡尔维诺具有惊世的写作才华;这样连续发问,形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19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成语在文中的具体的运用能力,首先要明确成语的内涵,然后分析语境,判断能否互换,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
53、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顺势而为:顺势而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做事要顺应潮流,不要逆势而行。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不可能达到目的。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只有D项,恍然大悟和豁然开朗语意接近。【20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项考核标题的作用,B项考核文章的内容,C项考核词语的含义,D项考核语句的作用。其中C项,“不乏批评的态度”错误,文中“处心积虑”是贬词褒用,是赞美之情
54、。【2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内容,重点是情节的概括,要求概括“促成了柯西莫这个形象的产生的因素”,并给出答题的区域在文章的第一段,注意摘取关键词句“发现粗壮杂乱的树干酷似一条条小路”“产生诸如此类的联想卡尔维诺独具慧眼”“恰是作家守望的人物”“灵感来了”概括。点睛: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2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内容,重点是情节的概括,要求概括卡尔维诺的小说创作的特点,也是给出具体的答题区位,注意摘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主要的词句有
55、“背叛自己的同时也脱离了保守的意大利文学大军”“战争年代他在破败的街道和酒馆中体会意大利的悲怆”“单就人物设置来说,已经抛弃了人们熟悉的模式”。2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内容,重点是情节的概括,要求概括卡尔维诺“令人震惊”的原因,也是给出具体的答题区位,注意摘取关键词句概括作答,主要的词句有“他几乎让一个传统的小说世界都闪开了”“让世界抛弃孤独者,也让孤独的人抛弃他人的世界”“对小说人物的设想”“也是他文学生涯中一次最决绝而勇敢的小说实践”。【24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核赏析句子,答题时注意明确句子的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此句从形式上看是“连续发问
56、”,效果是“形成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从内容的角度看“这一组问句引出了小说的情节线索”“以树上的男爵构思和创作的艰难,赞美卡尔维诺具有惊世的写作才华”。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一)微写作(10分)25.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内容具体,结构清晰,表达简明。家山一文中说,地坛是史铁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某个地方也与某个人物关联密切。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理解。潇湘馆与林黛玉(红楼梦 未庄与阿Q(呐喊)茶峒与翠翠(边城) 渣滓洞与小萝卜头(红岩)黄原与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大海与桑地亚哥(老人与海)文学
57、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观点,意思是人物的性格决定了人物的命运。请从下列文学作品人物中任选一位,简要分析其主要性格特点与命运的关系。贾宝玉(红楼梦) 阿Q(呐喊阿Q正传) 田晓霞(平凡的世界)电影阿正传在结束前增加了画外音:“阿死了,阿虽然没有女人,但并不如小尼姑骂的断子绝孙了。据考据家的考证说,阿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理?【答案】我们切切要听从培根的告戒:注意你的性格,它将决定你的命运。虽然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这只是说它“改”的艰难罢了,人的性格并非绝对一成也不变的。因为,除了人体内的某些物质能先天的决定人的某种程度的个人性格之外,大量的后天因素
58、更决定了人的独特性格。千万不要将自已的命运,寄托于那些自已无法控制、而其变数又很大的因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微写作的能力。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都与文学名著先关,所以考生要在平时阅读文学名著作品的时候,要理清人物情节、作品主要内容、作品的情感主旨。例如本题家山一文中说,地坛是史铁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某个地方也与某个人物关联密切。是要考生理解人物和地域(地点)的关系。 文学评论中有“性格即命运”的观点。电影阿正传在结束前增加了画外音。考生根据以上的要求,从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中选取人物,在组织语言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通顺和简介。【点睛】微写作是北京卷常考的题型,这种
59、题型综合考查了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品的阅读的把握能力,所以考生要在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就要养成细心阅读的好习惯,要注意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同时要注意把握作品的情节内容,作品的情感主旨等,以上都要注意把握和理解,最后,考生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通顺及符合逻辑。(二)作文(5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我”,是每个人在考虑具体问题乃至面对整个人生时常常顾及的概念。“无我”是对自我的淡化,“有我”是对自我的强化。对自我的淡化或强化,表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我们常常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请以“无我还是有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答案】“无我”还是“有我”从古至今,人们免不了在时代的带动下前行。有人强化自我,逆流而行;有人淡化自我,融入时代。“有我”还是“无我”,并不是绝对的孰好孰坏。不论选择哪一个,都可实现“自我”价值,但要源于“自我”的正确抉择。徐霞客在功名尽在长安道的时代,选择游历大江南北。他志在“朝碧海而暮苍梧”,在大多数人为求取功名而奔波不歇时,选择了“有我”的境界。风餐露宿,用渺小的一个个足印去征服山川河流,写就十几篇游记流芳百世。徐霞客能把梦设在广阔河山而非众人熙熙的官场,在于他不仅饱读诗书,胸有笔墨,也了解地理知识,还在于他从二十岁第一次出行起,就一直坚守自己的选择,最终在浩如烟海的史料里、无数忠君爱国
61、之士中大放异彩。钱伟长出身书香世家,以优异的文科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这个没有多少理科基础的青年人拍案而起,毅然转学物理系。他淡化了那个出口成章的自我,选择了“无我”的境界,放弃了曾有过的史学大师之梦,融入了那个硝烟四起的时代,成为众多救国英才中的一个。钱伟长清楚地知道硬件实力才可救国,爱国热情促使他如此选择。可见,“无我”还是“有我”皆可实现“自我”,关键在于是否明辨事理,从现实出发。无论选择哪一方面,都不忘保留自己的思考。而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更多是不经思索判断的“无我”。当某一学科被宣扬至上、大有前途时,许多人选择此专业,对其所需能力和毅力后知后觉,当感受到了辛苦时
62、,又千方百计地调整专业。在选择之初,也许他们自有理想,但面对潮流的诱人,不假思索地淡化了自我。如若多加思考,就可以发现显而易见的困难,就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否适合这一专业。当一人对一事的评论出现在网络时,常常引发众人附和,被无数类似评论激起的热情盖过理性,让人们成为相互间无差别的“键盘侠”。在宣扬文化复兴的潮流里,一人作诗“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无数诗作泛滥网络,以为如此就可以让诗歌不死。他们丧失了“自我”的判断,没有思考过如何才是宣扬文化的合适做法。如此“无我”,是浪费生命,失去实现自我真正价值的机会。“无我”或“有我”,不必执着于谁对谁错,能清醒地面对潮流并做出合适的选择,才是实现自我价值
63、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正道。【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此题是一篇命题作文,考生首先要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寻找命题写作立意的角度。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考生要把握两个问题,一是“无我”,二是“有我”。以上两个问题都体现了人们处世的姿态。从“无我”理解可以立意为:淡化个人利益、超脱世俗追求、高尚人生境界。从“有我”理解可以立意为:追求个人得失、注重个人利益、私信膨胀。以上都可以是考生写作立意的角度。考生要注意根据对材料中命题把握的同时,要结合现实生活中对命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拓展,只有这样作文才能有深度,才能符合考场作文的要求。结合现实包括:个人的生活实际的思考;社会层面的挖掘。所以考生在
64、写作的时候视野要宽广,不要仅仅局限于对个人得失或利益的思考,要一笔拓宽对社会总体现象的把握和深入的分析。【点睛】命题作文审题七法:(一)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如“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
65、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取其一点入题。(二)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
66、)“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三)探究寓意法。(比喻象征联想法)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
67、茂。这一类作文,命意的关键在于抓住命题中的核心词素,把抽象命题具体还原,再把具体概念抽象提升;或者把大话题从小处着手,小话题从大处引申。(四)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五)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六)一分为二法“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遇到“中性题目”时,要注意正反思维、辩证思维)(七)巧用材料法有的材料(提示语),蕴含着跟题目有关的丰富的信息。审题时就是充分探究材料,分清层次与角度,结合追问法、添枝加叶法等,明确写作的内容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