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能强化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201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能强化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能强化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能强化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能强化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能强化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人教版总复习知能强化练: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能强化练18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知能强化练(十八)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又有酒、鬯(音同畅,香酒)等字;有“祭鬯至百卣(音同有,酒器)”记载。这说明当时()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家庭手工业的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农业生产有所发展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在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故B项错误;神权与王权结合是指通过宗教仪式来强化王权,与材料的内容甲骨文中文字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甲骨文中有田、畴、禾、穑、麦等字”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2(2019山东德州高三期中)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政府在丰年以平价收购农民余粮,在灾年则平价出

2、售储备粮。这一措施()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导致了商品经济的停滞D抑制了生产热情的提高A国家始终以平价购销储备粮,没有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故排除B项;国家通过购销粮食,稳定了社会秩序,为农民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热情的提高,故排除C、D项;国家通过购销粮食,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和市场波动,防止某些人囤积居奇,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A。3(2019山东济宁月考)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

3、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A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B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C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D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DA项表述不足以解释“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错误;题目涉及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农具材质的不同,与经济重心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处于战乱时期,并非仅仅中原地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长江流域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得出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故D项正确。4(2019新疆乌鲁木齐月检)耕田歌曰:“深耕穊(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

4、种者,鉏(锄)而去之。”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A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想B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C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D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D材料反映的是农夫如何耕种,非统治者与百姓关系,故A项错误;诸吕即太后吕雉为首的吕氏集团,是中央权势派,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刘章希望诛除诸吕,故C项错误;农谚耕田歌讲述了深耕、苗的疏密、除去杂草等,反映了当时的精耕细作技术,故D项正确。5(2019安徽蚌埠模拟)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祈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这说明()A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B君权

5、神授思想根深蒂固C“祷雨”是地方官主责D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D题干说的是官员的“祷雨”行为,并未涉及旱涝等自然灾害,故A项错误;题干说的是官员的“祷雨”行为,没有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故B项错误;地方官有“祷雨” 的行为,但不是其主责,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祈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可以得出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故D项正确。6(2019安徽合肥检测)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用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东汉时期的田庄()A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B管理方式较为落后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D

6、是王国问题的延续A据材料“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宗族为生产组织,用部曲家兵护卫田庄”可知豪强地主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东汉豪强地主实力强大,而不是豪强地主的管理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东汉豪强地主实力强大,未涉及到与朝廷对抗的关系,故C项错误;依所学,西汉时期汉武帝采取“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问题,故D项错误。7(2019山东日照质检)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C北方

7、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D根据“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结合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发展,使南方政权得以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D正确;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A错误;B表述绝对,错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C错误。8(2019清华大学高三学生能力诊断)唐初有诏令规定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这一规定为了()A规范普通民众

8、生活B加强官员监督力度C增加户口发展生产D强化宗族维系作用C根据“量准户增多,以进考第”可知唐代以户口多少作为评价官员实绩的标准,这与普通民众生活无关,故A项错误;唐代把户口多少作为官员升迁的标准,主要是为了增加户口,故B项错误;唐代降低婚嫁年龄,并且把户口多少作为官员升迁的标准,是为了增加户口,发展农业生产,故C项正确;这一规定是为了增加户口发展生产,与强化宗族维系作用无关,故D项错误。9(2019河南六市联考)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地主与

9、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A据材料可知政府规范租佃关系,抵制地主对佃户的人身约束;协调租佃纠纷,维持生产正常进行,这反映出北宋由于“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盛行,地主与佃户关系紧张,故A项正确;依所学,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材料中“更不取主人凭由,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可知佃户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并非隶属于地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地主对农民的剥削问题,故C项错误;据材料“客户(佃户)起移”“主人凭由”可知主要围绕租佃关系展开,未涉及到土地兼并问题,故D项错误。10(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

10、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 时期规定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西晋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绢和帛)的课田。 北魏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的农户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唐代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绢布麻。 据表可知()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A由材料内容可知,从曹魏到唐代的土地制度,都照顾到农民的部分利益,故A项正确;曹魏屯

11、田制至唐代均田制尽管土地属于国有,但耕种方式依然属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不同土地制度下农民利益的分配,无关社会贫富差距,故C项错误;贵族和地主也可授田,因而授田法不会打击贵族和地主的利益,故D项错误。11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D题目中强调的是京杭运河对北宋朝廷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京杭运河是北宋朝廷的生命

12、线,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故B项错误;京杭运河属于水利工程,不属于都城防御,故C项错误;北宋时,北方的京师依赖南方的粮食,“苏湖熟,天下足”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故D项正确。12(2019广东深圳模拟)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这反映出了清代()A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D农村贫富差距加大C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就是合法的,并不是从清代开始趋向合法化,故A项错误;土地的易主、失去和获得并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衰退,并且清代农业生产继续发展,故B项错误;土

13、地易主、买卖频繁,说明清代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故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土地兼并所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素。材料二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14、。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示意图可以得出粮食亩产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明和清前期”“玉米、甘薯种植推广”等信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与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根据材料二中信息“一旦和土

15、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得出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第二小问结合经济重心的南移回答其表现。答案(1)概况:粮食亩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因素:新航路开辟后,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传入。(2)原因: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自然灾害等,都使小农经济易于破产;而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当简单生产工具、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结合,就能使其再生。表现:宋朝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14(2019山东、安徽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部类构成代表作及主要内容经部的经济文献尚书禹贡周礼春秋

16、五经正义尔雅等渔猎、畜牧、商旅、耕种、土地制度、社会分工、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等史部的经济文献食货志通志通典文献通考等经济制度沿革、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思想的演变等子部的经济文献荀子老子管子盐铁论论衡等户口、农桑、田制、服役、漕运、盐法等集部的经济文献文选唐文粹宋文鉴清文汇等经济、法制等四部以外的经济文献丛书中的经济文献、出土文献中的经济文献、档案文献中的经济文献,如甲骨文合集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账册、契据等摘编自朱迎平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构成和特点上表为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简表。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拟定论题,

17、根据表格可知不同类型的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的不同方面,通过这些文献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古代中国经济状况拟定论题。其次进行阐述,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古代中国经济文献的特点及其意义。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经济文献涵盖广,分布广,体式多,不间断,它们详尽记录了古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阐述:古代经济文献虽然在古典文献体系中未成专科,但其内涵极其丰富,其特色有下述四点:一是涵盖广,土地、赋税、贸易、货币、财政等各类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等各类产业,衣、食、住、行等各类活动,无不留下详略不等的记载;二是分布广,数量巨大的经济文献分布在古典文献的各个部类;三是体式多,古代经济文献既有正史也有奏议、专著、统计资料等灵活多变的体裁;四是不间断,古代经济文献自有文字记载以来2 700多年而从未间断,在此期间的经济消长都得到了连续的记载,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基本经济活动,都呈现于这绵绵不断的经济文献长河之中。同时,它也无疑是整个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必将给世界各国乃至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