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8182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地理试题温馨提示: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限定用时90分钟。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 单项选择题(共60分)当月球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如果月球挡住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球遮挡的现象被称作日食。下图为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地区分布图。图中狭长的黑带为环食带,途经地区可见环食,而虛线框定的地区都可见偏食。完成下列小题。1. 在我国,由先到后可见的日环食地区是( )A. 西藏

2、中部、贵州北部、江西南部、台湾中部B. 福建南部、湖南中部、四川中部、西藏中部C. 吉林北部、山东东部、淅江北部、福建南部D. 广东北部、江西南部、湖南中部、河南南部2. 甲地某天文爱好者于世界时6月21日6时通过直播平台直播日环食,开播时乙地观看直播的北京时间是( )A. 6月21日12时B. 6月21日13时C. 6月21日14时D. 6月22日12时【答案】1. A 2.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月球自西向东绕地球公转,从地球上观测,所处地区越靠西的人越先看到月球遮住太阳,地球上越往西的地区越先看到日环食现象的发生,选项中符合要求的只有A项(同时,也结合图中狭长黑带所经过的地区判断

3、,由先到后可见日环食的地区是西藏中部、贵州北部、江西南部、台湾中部),故选A。【2题详解】世界时为中时区区时(0经线地方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8个小时,所以开播时北京时间应为6月21日的14时,故选C。【点睛】首先,该题需要结合图示信息,明确日环食在我国出现的地区;其次,对于地方时、世界时、北京时间等概念要做到准确理解。某日太原(38N,113E)的日落时刻为北京时间17:20,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纬度值为6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将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在这期间()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B.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 太原日落时刻提前

4、,昼渐短D. 太原日出时刻提前,昼渐长4. 若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且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则P地位于太原的()A. 西南方B. 西北方C. 东北方D. 东南方【答案】3. C 4. D【解析】【3题详解】结合地方时计算方法知,太原该日的日落时间为地方时16时52分,说明该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知直射点纬度为22S。当几日后,晨昏线与经线夹角达一年中最大值期间,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南移动,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太原日落时间提前。故选C。【4题详解】结合上题结论可知,该日在冬至日之前,此日P地昼长比太原略长,说明P地纬度低于太原,P地与太原同时迎来日落

5、,说明P地日出早于太原,位于太原的东部,所以P点位于太原的东南方。故选D。下图示意海口某栋住宅楼(约20N,110E)二至日北京时间8时和16时的日影。据此完成下题。5. 图中最可能表示夏至日8时日影的是( )A. B. C. D. 6. 该栋住宅楼日影变化最小的时间段出现在( )A. 夏至日8:00-12:00B. 夏至日12:00-16:00C. 冬至日8:0012:00D. 冬至日12:00-16:00【答案】5. B 6. B【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太阳视运动。【5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住宅楼的日影相对较短,加上太阳位于海口的北侧,故8时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北侧,16时位于当地

6、的西南侧,由此可判断,表示夏至日8时的日影,表示夏至日16时的日影,B正确。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8时太阳位于该地东南侧,16时太阳位于西南侧,故表示冬至日8时的日影,表示冬至日16时的日影。【6题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住宅楼的日影相对较短,加上太阳位于海口的北侧,故8时太阳位于当地的东北侧,16时位于当地的西南侧,由此可判断,表示夏至日8时的日影,表示夏至日16时的日影。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8时太阳位于该地东南侧,16时太阳位于西南侧,故表示冬至日8时的日影,表示冬至日16时的日影。从图中看,夏至日日影变化较冬至日小,可排队C、D。表示夏至日8时的日影,表示夏至日16时的

7、日影,且日影长度大于日影长度,故可推测出当地日影变化最小的时间段出现在夏至日12:00-16:00,B正确。【点睛】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A. 春雷响,农夫闲转忙B.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C. 东风不倒,雨下不小D. 有霜有霜,晚稻受伤8. 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B. 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C. 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 夏半年与冬半年时间长度一样【答案】7. A 8. C【解析

8、】【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综合思维。【7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惊蛰出现在春分之前,此时春天已经到来,春雷开始出现,此时大部分地区处于播种的季节,是农业生产的旺季,A正确;麦熟出现在春末夏初或者秋季,应在夏至或者秋分附近,B错误;东风不倒,雨下不小,说明此时东南季风实力强,容易出现强降雨,最可能是夏季的节气,C错误;有霜有霜,晚稻受伤,其节气最可能是霜降,D错误。【8题详解】济南位于北半球,寒露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清明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因此寒露时济南的昼较长,A错误;大寒时太阳直

9、射点更偏北,济南的昼更长,其日出更早,B错误;立春和立冬时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半球,且两个节气距离冬至差距不大,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别不大,这两个节气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基本相同,C正确;地球公转速度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因此夏半年相对较长,冬半年相对较短,D错误。【点睛】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关系1.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所有地方昼夜平分;2.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特指南北移动),那个半球的昼就变长,夜就变短;3.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4.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北极圈以内为极昼,北半球当日昼最长,夜最短;反之亦然。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 左右的水,记录其

10、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 高温变质B. 侵入冷凝C. 高压成岩D. 喷出冷却10. 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 风蚀作用B. 水蚀作用C. 溶蚀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9. B 10. D【解析】本题组考查岩石的形成。(1)花岗岩是侵入岩,是岩浆在接近地表的位置冷凝形成的。(2)岩石的温差变化,导致岩石的分崩离析,属于物理风化。【9题详解】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岩浆侵入未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选B。【10题详解】该实验通过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通过观察可知,岩石内温度变化从55-

11、47,较慢;而岩石表面温度从56-37左右,显然,岩石表层温度变化大,岩石表层温差大导致岩石分崩离析,故本实验模拟的是物理风化作用,选D。雅丹地貌是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分布区,随着气候的演变,其中西部鸭湖地区发育了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 雅丹地貌最主要的成因是A. 物理风化B. 风力侵蚀C. 风力堆积D. 流水侵蚀12. 水上雅丹地貌的出现反映了气候A. 变干B. 变湿C. 变冷D. 变暖【答案】11. B 12. D【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雅丹地貌是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

12、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说明其地貌的形成是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且根据材料雅丹地貌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以风力作用为主,流水作用较弱,故ACD错误,该题选B。【12题详解】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图示水上雅丹地貌说明湖泊水域面积增大,冰雪融水量增大,应为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融雪量增大,湖泊水域面积增大,故该题选D。【点睛】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雅丹分布于极端干旱区,风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动力。下图为“

13、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 新生代、P 古生代晚期、C 古生代中晚期、D 古生 代中期、S2 古生代早期、S1 古生代初期。完成下列小题。13. 从甲地到乙地的构造地貌是A. 背斜山B. 向斜山C. 背斜谷D. 向斜谷14. 为揭示深处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获取岩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 S2B. CC. PD. Q【答案】13. B 14. A【解析】【13题详解】从甲地到乙地的等高线分布分析,中间高两侧低,所以是山;从沉积地层分布分析,中间为P 古生代晚期层,两翼为C 古生代中晚期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是向斜。故其地貌是向斜山,B项正确。【14题详解】因为丙地地层中部老,两

14、翼新,为背斜构造,丙地为D 古生代中期地层,所以在丙处垂直钻探获取岩芯,可能发现下部更古老的S2 或S1地层。故A项正确。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 图示观测时段内( )A. 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 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 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16. 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白天温度低 蒸发(腾)多 空气湿度大 大气逆辐射强A. B. C. D. 17. 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15、( )A. 12月B. 45月C. 78月D. 1011月【答案】15. C 16. A 17. C【解析】【15题详解】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可知,凌晨0-6时左右绿洲和沙漠地表温度的变化曲线接近平行,说明降温速率接近,C正确;地面长波辐射主要受地温的影响,图中显示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接近15时,故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A错误;傍晚沙漠地温曲线较陡,温度下降较快,故绿洲降温速率小于沙漠,B错误;上午绿洲地温低于沙漠,故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由于沙漠白天温度较绿洲高很多,夜间虽然沙漠降温幅度快于绿洲,但还是会出现绿洲夜间地表温

16、度仍低于沙漠的现象,正确;绿洲地表较湿润,蒸发(腾)多,吸收热量多,会使绿洲夜间降温较快,温度较低,正确;空气湿度大和大气逆辐射强都会导致夜间降温较慢,使绿洲夜间地表温度较高,错误。故选A。【17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要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必须具备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则沙漠地区白天温度要远高于绿洲温度,使沙漠积累的余热多,导致夜晚降温后温度仍然高于绿洲,故要出现沙漠高温应为夏季78月。也可以通过读“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图得知,图中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图中沙漠15时左右的地表最高温已达40多度,故最可能发生在北半球夏季78月,

17、 C正确,ABD错误。故选C。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各题。18. 此时,哈尔滨的风向是()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19.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A. 气温日较差较大B. 云量较大C. 降水较多D. 气温较高20. 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A. 呼和浩特B. 昆明C. 广州D. 上海【答案】18. C 19. A 20. B【解析】【18题详解】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根据图示等压线数值,此时,哈尔滨的风向是西南风,C对。A、B、D错。【19题详解】甲地是高压中心,乙地是低压中心,与乙地

18、相比,甲地该日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A对,B、C错。可能是冷高压,气温较低,D错。【20题详解】高压中心是反气旋,控制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是气旋,控制区多阴雨天气。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昆明,位于低压中心附近,B对。呼和浩特受高压控制,可能晴天,A错。广州、上海等压线稀疏,降雨可能性小,C、D错。点睛: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高压中心反气旋,控制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是气旋,控制区多阴雨天气。如图表示绿水资源与蓝水资源的划分,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

19、终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的水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蓝水和绿水根本来源相同B. 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不同C. 绿水主要指地下径流D. 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蓝水22. 绿水( )A. 直接参与了地表形态的塑造B. 对海陆间循环产生明显影响C. 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D. 对湿润地区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答案】21. C 22.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水循环。【21题详解】由材料“蓝水是降水中形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部分,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最终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的水汽”可知,蓝水和绿水的来源都是降水,根本来源相同,绿水不是主要指地下

20、径流,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蓝水,A、D正确,C错。蓝水数量和绿水数量从图和材料中读不出来,蓝水数量与绿水数量是不同的,B正确,所以选C。【22题详解】由材料“绿水是降水下渗到土壤中的水”可知,绿水没有直接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A错。由材料“最终通过蒸发、蒸腾进入到大气的水汽”可知,绿水对海陆间循环影响较小,B错。进入到大气中的水汽可吸收地面辐射,具有保温作用,C正确。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农业发展受到蓝水资源影响更大,D错。【点睛】狭义的水资源指的是陆地上的淡水资源。目前较易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近几年,南非开普敦这座拥有400万人口的城市,正面临严重缺水的危机。本土

21、专家尼古拉斯斯隆计划设计从南极搬运冰山,以解决缺水问题。图为设计的冰山运输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 该运输路线利用的洋流是( )A. 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B. 西风漂流、马达加斯加暖流C. 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D. 南极环流、马达加斯加暖24. 在冰山运送到南非途中( )白昼渐长 风速加强 气温增高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 B. C. D. 25. 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中,在南非不太可行的是( )A. 海水淡化B. 跨流域调水C. 发展节水农业D. 引高山冰川融水【答案】23. A 24. C 25. D【解析】【23题详解】开普敦在南非西南角,马达加斯加暖流在南非东部,冰山运输线路从

22、到再到开普敦与马达加斯加暖流关系不大。而加那利寒流位于北半球。因此主要受西风漂流、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故选A。【24题详解】冰山运送到南非途中,船队航行方向都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只有气温和正午太阳高度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过程中是单向增大变化的,正确。而白昼长短则要看冰山运送的时间,途中风速更是变化多端,必经强劲的西风带。故选C。【25题详解】 因南非纬度较低且无高大山脉,所以无高山冰川融水,D不可行,符合题意。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等均可行,ABC不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世界洋流分布及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熟悉并掌握。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此时为当地最冷月。图为图中甲、

23、乙两处测得的河流年径流量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 图示地区( )A. 地处南半球B. 沿岸有暖流经过C. 此时降水稀少D. 此时受信风带影响27. 图示河流( )A. 大致从南向北流B. 此时河水补给湖水C. 流量季节变化小D. 秋冬季节常发凌汛【答案】26. A 27. B【解析】【分析】【26题详解】在最冷月,同纬度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陆地上等温线是向低纬凸出,由此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A正确;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流经的是寒流;该地区地处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季节为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丰富,B、C、D错误,故选A。【27题详解】由图可知,乙处径流较甲处稳定

24、,因此乙处为河流下游,受湖泊的调节作用更强,所以河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动,A错;此时为南半球冬季,地中海气候的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水水位高,河水补给湖水,B正确;地中海气候的河流受降水影响,流量季节变化大,而最冷月均温高于0C,因此无结冰期,故而无凌汛现象,C、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组考查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陆地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对于该区域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的判断,还有更为简单的方法,即“1陆南,7陆北”,即为“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图中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25、,表明时间为7月,而7月为当地最冷月,由此判断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伏尔加河位于俄罗斯的西南部,发源于东欧平原西部丘陵,注入里海,全长3690千米。下图示意伏尔加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伏尔加河汛期集中在(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29. 该河汛期自南向北推迟主要是因为( )A. 雨带由南往北推移B. 气温由南往北回升C. 地势北部高南部低D. 高山冰雪融水渐多【答案】28. A 29. B【解析】【28题详解】结合伏尔加河所处纬度和地理位置,可知其流经地区多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相对较少,因此其汛期主要应集中于春季积雪融水时 ,A正确。故选A。【29题详解】结合

26、上题可知伏尔加河汛期水源主要来自于积雪融水,而其汛期由南向北推移则主要为气温由南往北回升,积雪由南向北逐渐融化,B正确。故选B。广西桂林阳朔县的犀牛湖占地约300余亩,湖面澄清碧绿,水质甘甜,鱼虾成群。然而,就在 1987年 9月 29日的夜晚,这里的湖水奇迹般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湖底的淤泥和还在挣扎中的鱼虾。据考证,阳朔县志中也早已有犀牛湖约三十年失踪一次的记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0. 犀牛湖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 )A. 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B.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C. 大气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D.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31. 犀牛湖一夜间消失的原因是A. 出现断层,湖水下漏B. 连通溶

27、洞,湖水泄漏C. 湖堤溃决,湖水溢出D.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32. 与犀牛湖“失踪”后又重现相关的地质作用是( )A. 流水溶蚀B. 向斜成谷C. 流水沉积D. 地壳陷落【答案】30. B 31. B 32. C【解析】【分析】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变化的原因及相关的地质作用。【30题详解】犀牛湖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是主要的补给水源。另外犀牛湖位于喀斯特地区,地下水丰富,常年有地下水补给,B正确;该地纬度较低,冬季没有积雪,山脉不足够高,没有常年的冰川,故不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ACD错。故选B。【31题详解】犀牛湖位于喀斯特地貌区,多地下溶洞,溶孔

28、扩大,使得湖泊水迅速通过地下暗河流失,B项正确。故选B。【32题详解】3.犀牛湖湖底有一些溶洞,通过溶孔与地下暗河相通。在干涸以后,遇到当地暴雨,雨水夹着大量泥沙流入湖中,致使泥沙在湖底沉积,堵塞了湖底与地下暗河相通的溶孔,湖盆又可蓄水,犀牛湖就又一次重新出现,C项正确。故选C。【点睛】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又称岩溶。通常指岩石裸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喀斯特一词原指亚得里亚海达尔马提亚沿岸的石灰岩地区,现已用于类似的一切地区。喀斯特分布在世界上极为零散的地区,如法国的科斯、中国的广西、美国的肯塔基州等。促使喀斯

29、特发育的条件是: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3、地下水循环通畅。石灰岩(碳酸钙)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而这种水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节理发育的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狭窄的垂直纵向竖井与这些河道联通,使地表水得已顺畅地经地下河流走。世界上的大洞穴,大多数都是喀斯特区。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都是喀斯特

30、区特有的地形。如果洞穴足够大且顶部接近地表面,则洞顶会发生坍塌。这样就会产生名叫落水洞的洼地。落水洞是喀斯特地形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常常合并成更大的凹陷,叫做坡立谷(俗称“天坑”),它常常是平底的,并由石灰岩中不溶残余特形成的土壤所覆盖。有些地区的石灰岩中不溶解物多一些,留下来的物质形成可以耕种的土壤。在一些降雨量很大喀斯特地区,所有降水都完全渗透到地下,甚至使那一地区连生活用水都难以找到。另一些地方,地表则可能会出现大泉,以河流的形式流过地表面,然后再次消失于地底下。根据不同分类原则,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

31、、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海拔高度分为:高山喀斯特、高原喀斯特、海岸喀斯特、海底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按发育程度分为:全喀斯特、半喀斯特或流水喀斯特。按水文特征分为:充气带喀斯特、浅饱水带喀斯特、深部喀斯特。按形成时期分为:化石喀斯特、古喀斯特、现代喀斯特等。还有生物喀斯特等。喀斯特作用以外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砾岩、角砾岩、砂岩)、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

32、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和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包括漏斗、喀斯特盆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喀斯特地貌有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的研究在科学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如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水;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路基或铁路

33、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但是,喀斯特区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进行发电和灌溉;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在医疗上价值很大;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最为丰富。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发现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这种现象

34、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33. 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A. 土壤B. 气候C. 水分D. 植被34. “沃岛效应”现象主要生态效益是A. 保持水土B. 防风固沙C. 调节气候D. 涵养水源【答案】33. D 34. B【解析】【33题详解】学术界普遍认为,植物是影响灌木“沃岛”形成的关键因素,“沃岛效应”有很好的固沙作用,可以提高灌木的养分含量。植物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沃岛”形成。D正确;土壤、气候、水分对“沃岛效应”形成影响不如植被大,ABC错误。故选D。【3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沃岛效应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

35、效应”现象出现后,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养分含量,植被生长茂盛,利于防风固沙,B正确;沙漠中水土流失现象极少,A错误;沃岛效应出现区域较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C错误;沃岛效应出现区域较小,涵养水源作用不大,D错误。故选B。读某山地南北坡气候资料图,图中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5. 该山地北坡的基带最可能是A. 落叶针叶林带B. 常绿阔叶林带C. 亚热带草原带D. 落叶阔叶林带36. 有关该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处南半球中低纬度B. 不存在永久积雪冰川C. 植被都具有耐旱特征D. 北坡为阴坡和背风坡【答案】35. D 36. B【解析】【35题详解】根据图示注记,该山

36、地北坡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变化小,冬雨较多,北坡应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基带最可能是落叶阔叶林带,D对。落叶针叶林带最冷月气温小于0,A错。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区,B错。亚热带草原带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C错。故选D。【36题详解】该山脉北坡温度低于南坡,地处北半球中低纬度,A错误。山顶的夏季气温大于0,不存在永久积雪冰川,B正确。北坡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没有耐旱特征,C错误。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北坡为阴坡和迎风坡,D错误。故选B。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下图是依据我国某山地众多山峰雪线的海拔绘制而成的雪线分布模式图。读图

37、,完成下面小题。37. 该山地可能是( )A. 秦岭B. 武夷山C. 南岭D. 横断山38. 27N附近雪线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 降水B. 纬度C. 坡向D. 植被【答案】37. D 38. A【解析】【分析】【37题详解】该山地在2733N之间,海拔可高达5000米以上,四个选项中只能横断山,D正确。秦岭纬度位于北纬3234之间,A错误。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位于北纬27272804之间,B错误。南岭位于北纬24002630,C错误。故选D。【38题详解】横断山区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降水越多、雪线海拔越低,A正确。纬度低,气温高,则雪线海拔高,B错误。坡向跟纬度无关,C错误。影

38、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高,则雪线高;温度低,则雪线低。降水因素:降水越大,雪线越低;降水越小,雪线越高。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39. 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A. 气候和地形B. 气候和生物C. 母质和生物D. 地形和母质40. 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A. 自然植被茂密B. 有机质积累多C. 生物残体分解快D. 矿物养分流失快【答案】39. B

39、40. B【解析】【39题详解】土壤的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形成的风化物,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降水和气温实现,通过降水影响土壤的水分,通过气温影响土壤的热量,气候影响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气候和生物是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比较活跃的因素,B正确。成土母质和地形相对稳定,不会明显变化,成土母质、地形特征对土壤的形成都有影响,但不是比较活跃的因素。ACD错误。故选B。【40题详解】热带雨林自然植被茂密,土壤肥力较低,因此自然植被茂密不是影响陡坡、缓坡土壤肥力差异的主要因素,A错误。据图分析,在陡坡上,水流速度快,侵蚀强,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有机质、矿物养分难以

40、保留,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缓坡水流速度慢,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慢,有机质、矿物养分积累多,土壤肥力一般较高,B正确。温度高,生物残体分解快,陡坡和缓坡温度差异不大,C错误。陡坡矿物养分流失快,缓坡矿物养分流失慢,D错误。故选B。第II卷 非选择题(共40分)41. 读图,完成问题。 (1)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

41、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吗,不同河段河流的外力作用差异。【详解】(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态。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宁夏平原是经过断裂下沉后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

42、在河流的不同河段,流水作用不同,一般上游是侵蚀作用为主,下游是堆积作用为主,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由于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河流向源头方向侵蚀; 在河流下游段,处于河流出山口,河流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所以CD处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3)在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流水的搬运能力不同,泥沙堆积的颗粒也不同,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依次颗粒变小。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河流的上游到下游,河流落差逐渐降低,河流的流速逐渐减慢,所以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依次颗粒变小。42. 阅读图文

43、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且区域性特点明显。一般年份,梅雨期持续20多天。每年的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不相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下图为某年6月26日9时东亚局地梅雨天气形势图。(1)判断图中高压中心的数量,并说明高压中心分布与锋面的位置关系。(2)说明图中P气压系统移动对东亚梅雨期长短影响。(3)分析图示天气状况对日本南部游客出行的不利影响。【答案】3个。高压中心位于锋面两侧。P气压系统北移速度快,梅雨期较短;北移速度慢,梅雨期较长。阴雨连绵;空气潮湿;道路湿滑;有洪水危险等。【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梅雨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

44、,涉及等压线图判读、影响梅雨期长短的因素、暖锋与天气、自然条件与旅游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意中信息及相关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规律判断图中高压中心的数量,读图可知,图中有四处等压闭合,锋面气旋的中心为低气压,排除一处,图中1004百帕、1014百帕、1024百帕等三条闭合等压线均为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高气压系统,因此图中有高压中心的数量有3个。图中显示,锋面气旋东侧的锋面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高压中心,西侧的锋面南北两侧各有一个高压中心,因此高压中心位于锋面两侧。(2)图中P气压系统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大洋之中,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分支,它的势力强弱和移动速度对东亚

45、梅雨期长短的影响巨大。当P气压系统势力强,向北移动的速度就快,锋面雨带停留在江淮一带的时间会短,导致梅雨期较短;当P气压系统势力弱,向北移动的速度就慢,锋面雨带停留在江淮一带的时间会长,导致梅雨期较长。(3)图示天气状况对日本南部游客出行的不利影响应旅行的便利程度和旅行安全方面进行分析。图示天气状况为梅雨天气,梅雨天气影响日本南部,使得当地出现阴雨连绵天气,且空气潮湿,对旅行不利;梅雨导致当地的阴雨连绵天气,使得道路湿滑,不便旅行;梅雨导致当地较长时期的降水天气,河流径流量大,可能出现洪涝灾害,危害旅行安全等。【点睛】梅雨,是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中南部以及韩国南部等地,每年6、

46、7月份都会出现持续天阴有雨的气候现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称其为“梅雨”,此时段便被称作梅雨季节。6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西伸,并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形成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4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水的结冰状况受温度、水体深度、盐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将海冰在陆地上适当温度条件下放置,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裂缝自然排出,适当处理后即可作为淡水使用。渤海海冰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大规模海冰资源开发能促进渤海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但也容易引发环境问题。下图示意渤海盛冰期的海

47、冰分布状况。(1)分析渤海海冰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原因。(2)分析渤海海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常来的环境问题。【答案】(1)纬度高(或受冬季风影响大),温度低;河流注入淡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域封闭,与邻近海域的热交换少;水体深度小(或储热少、热容量小),降温快。(任答三点)(2)释放的盐水处理不当,会对周边(或陆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改变渤海的盐度(或温度、水文特征、海水性质),对渤海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以渤海海冰资源利用为背景,考查海冰资源分布的成因及海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常来的环境问题等知识点,需要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来分析地理问题。【详解】(1)渤

48、海海冰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湾的原因应从纬度、盐度、海域形态、深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辽东湾在渤海中纬度最高,季节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因此水温低,海域内容易结冰;辽东湾为辽河河水注入,淡水稀释导致海水盐度低,容易结冰;图中显示,在渤海中,辽东湾海域封闭,与邻近海域的热量交换少,导致水温较低,容易结冰;由于泥沙沉积,辽东湾水体深度小,海水中储热少、热容量小,冬半年降温快,水温低,海水容易结冰,因此渤海海冰资源主要分布在辽东湾。(2)渤海海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可能常来的环境问题应从陆地和海洋两个领域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将海冰在陆地上适当温度条件下放置,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缝隙自然排出,适当处理后即可作为淡水使用。如果放置海冰释放的盐水时处理不当,会使周边土壤环境恶化,从而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大量海冰开发,改变渤海的海洋环境,对渤海的盐度、温度、水温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影响,从而改变渤海的生态环境,对渤海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