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148KB ,
资源ID:48181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18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点突破》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测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含2014年新题及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点突破》2015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测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含2014年新题及解析).doc

1、第九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考点巩固提升 限时训练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新经济政策2、3、4“斯大林模式”5、6苏联的经济改革7、8、9、10综合11、12一、选择题1.(2014宁波模拟)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指出:人类实现了共产主义后,黄金就失去了意义,只能用来修建一些公共厕所。苏俄(联)在以下哪一时期对黄金的认识与之相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工业化建设时期解析:A黄金作为货币只能是在取消商品交换的时候才能失去意义,在四个选项中只有战时共产主义政

2、策时期取消了商品交换,代之于实物配给制。2.(2013广东联考)某学者把苏俄(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解析:B把苏俄(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分别是指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第一次,追随理想的实验是指按马克思设想进行的实验,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第二次,是面对现实的实验,指列宁从国情出发进行的实验,即新经济政策。第三次,回归理想的实验,指斯大林模式的建立。3.(2013汕头质检)1921年前,苏维埃政

3、权一直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甚至视为反革命行为而予以惩办。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爆发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形成解析:C据材料时间“1921年前”“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行为宣布为投机倒把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联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一切商品流通,1921年之后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实行自由贸易,可知C项符合题意。4.(2014厦门质检)美国史学家R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4、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解析:B材料信息反映的一是国家仍然控制着对经济的领导权,仍然保持国有制;二是允许大量私人贸易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的公私合营是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时采取的政策,不可能允许大量私人贸易存在;B项的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但前提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实行国家资本主义;C项的罗斯福新政以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目的,与题意信息矛盾;D项的斯大林模式绝不允许私人贸易的存在。综上,故B项符合题意。5.(2013惠州调研)有学者认为,“莫斯科的模式,不仅在本质上比底特律或曼彻斯特模式为佳,事实上

5、也更为适宜,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文中的“莫斯科的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凯恩斯主义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析:D从材料“尤其适合那些缺乏私有资本及大量私人企业的国家”,可知此模式能够克服缺乏资本的问题,也就是能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故D项符合题意。6.(2013福建质检)据所学知识推断,下表“”中应填入的国名是()19251938年制造业生产指数(单位:1913年=100)1925年1926年1930年1935年1938年世界121.6126.5137.5154.5182.770.2100.3235.5533.7857

6、.3A.美国B.苏联C.中国D.英国解析:B据表格可以看出该国19251938年制造业生产指数飞速增长,远远超过同期世界制造业生产指数的增长速度,说明该国重工业发展迅速,符合这一情况的只有苏联,这是斯大林体制确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结果,B项正确。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英两国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政府干预经济发展规模,减少盲目生产,且两国轻重工业经济增长较均衡,不会出现重工业突出发展的情况;中国此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发展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制造业生产不会出现表格中的猛增现象。7.(2013安徽联考)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

7、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解析:A据材料有效信息赫鲁晓夫想通过“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争取“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即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中“提高粮食价格”和“推动荒地开垦”,材料中均没有体现;C项与史实不符。8.(2014合肥质检)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

8、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其主要目的是()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C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由“企业有权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外,可以接受任务”可排除B,选择C。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打破“斯大林模式”,故排除A。D项勃列日涅夫强调国家的集中管理,排斥市场,材料体现的是用经济方法刺激生产,排除。9.(2014宿州质检)下图为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对比(%),反映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主政期间通过改革带来的经济状况变化。由此可见,这些改革()两者的改革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成效从长远而言

9、,都以失败而告终都没有解决苏联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两者的改革导致苏联解体A.B.C.D.解析:C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符合1958年及1973年的状况。符合1963年和1983年的状况。为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主政期间”不符,故排除。10.位西方学者说:“苏联不像罗马帝国是因野蛮族入侵而亡,不像波兰是被贪婪的邻居瓜分而亡,也不像哈布斯堡帝国是被大战的耗损而压倒的。苏联的灭亡是因为它内部组织的古怪器官已不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了。”文中“古怪器官”指的是() A.新经济政策实施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勃列日涅夫改革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解析:B苏联解体的主要原

10、因是由于僵化的斯大林模式长期得不到纠正,导致社会危机的总爆发,故选B。二、非选择题11.(2014福建师大附中模拟)中共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需借鉴历史经验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人的发现不仅导致新的全球性视野,也导致了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传播方向疾病种类传播时间后果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疟疾地理大发现期间欧洲人把疟疾带到美洲,却在美洲找到了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金鸡纳天花地理大发现期间由于美洲土著人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

11、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材料二在英国,肺结核、支气管炎、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导致死亡的最大原因。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基本权利。值得注意的是,在工人阶级的这些要求中,实际上也包括着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在1842年发表了调查报告英国劳动人口卫生状况,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

12、的权利。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型农用机械的引进和汽车的问世,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最终导致严重的荒漠化和“黑风暴”事件。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政府开始综合治理。决策层认为导致尘暴重灾区出现的深层次根源是一系列错误信念,如征服自然、自然资源永不枯竭、市场可以无限扩大、个人有权任意支配自己的财产、市场竞争能够自主调节生产等;国会通过泰勒放牧法,将未被占用的8 000万英亩草地交给联邦政府管理,永远禁止拓殖。高国荣美国大平原的荒漠化:缘起及其治理材料四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有报告显示,在部分人口密集的重工业区和采矿区,其环境退

13、化成无法恢复的“严重受害区”。苏联生态灭绝杂志说:“当历史学家最终剖析苏联和苏维埃共产主义时,他们也许会因为生态灭绝而做出死亡判决。”20世纪80年代,环境主义运动演变成了反苏维埃统治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这个判决的执行者。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理大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概括英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指出促成美国大规模垦殖大平原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美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特点?由此反映出美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何变化?(4)根据材料四,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分析造成其环境问

14、题的主要原因。生态灭绝杂志所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综合上述材料,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对当今中国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作答要全面,既要有“全球性视野”也要有美洲数百万印第安人死亡,还要涉及医疗技术的进步如“种痘术”等。第(2)问由材料二中立法颁布的时间“1848年”“1878年”可知这一时期导致环境问题的原因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措施”据材料二可知英国通过立法保护环境,工人阶级和环境保护者的斗争和努力也是措施之一。第(3)问据材料三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主要事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据材料三信息“罗斯福政府”“综合治理”“泰勒放牧法”“错误信念”可总结为政府干

15、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变化”即国家干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第(4)问“主要原因”要结合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如片面发展重工业,关注工业化建设不关注民生等角度思考。“主要观点”据材料四可知生态灭绝杂志认为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启示”可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立法保护等方面入手,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影响:使世界由孤立走向整体(全球化开始);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医疗技术进步;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2)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或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被污染。措施:英国政府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16、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和斗争促进了环境的治理和改善。(3)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国家干预;转变观念;立法保护;综合治理。变化:国家加强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4)主要原因: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严重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只关注计划,不关注民生、不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主要观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启示: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依法治理污染;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等。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工业化需要科学技术推动,工业化时期是善于学习的时代为了不让

17、文化落后拖住工业化的脚步,1928年秋,苏联政府掀起了群众性扫盲运动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投入文化和技术的学习热潮中。从1929年至1939年,熟练工人增加了9倍,工程师增加了5倍多。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工业化时期,苏联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是一个威胁与机遇并存的时代。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

18、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世界历史纪录片材料二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至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时间段中苏两国经济分别出现什么问题?并分析共同原因。(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时间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趋势

19、的原因。解析:第(1)问归纳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并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时间和时代背景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也是重要的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A时间段在1960年左右,结合此时中苏两国的史实回答。第二小问此时中苏两国实行集体劳动,群众劳动积极性较低。第(3)问B时间段处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第一小问从图中观察,中国粮食产量迅速增加,苏联产量下降。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叙述回答。“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说明中国在农村进行了家

20、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苏联仍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农民生产积极性较低。答案:(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苏联政府对重工业的高度重视和巨额投资;苏联人民饱满的爱国建设热情,成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动力;苏联人民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装上了加速器;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专家。(2)问题:中国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或出现三年困难时期):苏联 出现农业危机。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调动;国家领导人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3)变化趋势:中国迅速增加;苏联总趋势是下降,与中国差距拉大。原因:中国:农村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杂交水稻的培育与推广。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根深蒂固,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