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建议用时:30分钟)读下图,回答12题。1该图最适合的图名为()A区域整体性示意图B自然环境整体性示意图C区域差异性示意图D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2图示地区葡萄特别甜的原因是()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ABCD1A2.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的核心气候特征为干旱,气候干旱主要和该地区深居内陆有关;而气候干旱导致降水稀少,传统民居多土质平顶;降水少,则地表水资源贫乏,所以通过坎儿井引水;气候干旱条件下,风力作用明显,多风成地貌。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图体现了自然环境整体性特征。第2题,该地区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下图为某区
2、域要素联系图。读图,完成34题。3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且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3A4.C第3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4题,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易分解,形成贫瘠的红壤。自然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56题。5图
3、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6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5C6.C第5题,根据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可知,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根据图中所示的中心“甲”一旦破坏产生的影响,分析甲可能是森林破坏,C对;人口数量增多是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产生影响,A错;气候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土壤肥力,B错;围湖造田与水土流失加剧无直接因果关系,D错。第6题,上图反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C对;没有反映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A、B、D错。7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
4、图和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1月7月材料三(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_,_,_,_。A阻挡了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这种特性表现在:_;_;_。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背景,考查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1)题,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加强了亚洲季风,使东亚和南亚成为
5、全球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西亚、中亚地区成为“干旱中心”;阻挡了西伯利亚南亚气流,使中亚和西亚干旱区的细小粉尘随冬季风向东运输,形成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因土质疏松,易受流水侵蚀,而使黄河泥沙淤积。第(2)题,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种特性表现在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答案(1)CDAB(2)整体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教师备选题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表示: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a、b、c、d对应的序号分别
6、是()ABCD2框图反映的主题是()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B自然环境的差异性C自然环境的整体性D自然界的水循环1D2.C第1题,根据图中关系判断,土壤湿度增大会使地面植被覆盖率增加;地面蒸发增多及蒸腾作用加强会增加空气湿度,蒸腾作用增强也会导致降水增多;最高温度降低会使大气温度变化幅度减小。第2题,图中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读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回答34题。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环流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4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3B4.A第3题,本
7、题主要考查影响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因素。比较三个阶段陆地自然带的变化可知,该地所处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没有变化,变化的主要是地形,而引起地形变化的可能因素是地壳运动,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图中看不出来。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因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读图,完成56题。5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Aa、b、cBd、e、fCa、c、eDb、d、f6(易错题)下列各项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b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c泥石流流出的物质堵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
8、Ce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Df江淮平原把旱地改造成水田,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现象5B6.D第5题,此图反映了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和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B。第6题,土壤盐渍化一般发生在相对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江淮地区位于南方,其年降水量大约为800 mm,为湿润地区,况且将旱地改造成水田,土壤更不会因此成为盐碱地。故选D。本题易错选A选项。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2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7近二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C
9、森林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8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因素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BCD7C8.B第7题,2012年与1990年相比,该河流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8题,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沃,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
10、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材料三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1)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2)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怎样的联系?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解析第(1)题,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题,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增强,楼兰地区更加
11、干旱,罗布泊干涸、楼兰消失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加剧了气候的变化。答案(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二是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2)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起加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