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69MB ,
资源ID:48139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13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5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十单元 第25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含解析).docx

1、25讲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由曲折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线索1过渡时期19491956年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线索2曲折发展1956197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20年。一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严重的“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线索3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

2、展,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第25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考纲清单 “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一、“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3基本任务(1)优先发展重工业。(2)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二、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2内容(1)农业: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

3、集体化道路 。(2)手工业: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三、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2时间:1956年底。3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

4、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四、探索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1)特点: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2)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3危害(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2)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五、国民经济的调整1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

5、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2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31975年,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_答案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中国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_答案中国工业化的开端是洋务运动,“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3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建立公私合营企业。_答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6、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进行改造。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最高形式,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工商业。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侧重点相同。_答案“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大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5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_答案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

7、得到纠正。考点一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获取材料信息“一五”计划的特点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以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建设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2)

8、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试答:_答案(1)变化: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影响:使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原因: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受到了苏联的影响。连线高考如何获取有效信息高考有一条能力考查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什么是有效信息?即试题中的与答案有密切关系的文字、图表、数据、图画、符号等,所谓“最大”就是穷尽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上题材料一中柱状图的高低变化,材料二中“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苏联”等均是有效信息。认知深化1“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优先发

9、展重工业:确定以工业化为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地区分布:将工业化建设的重点放在东北地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目标,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长期性、渐进性:“一五”计划是贯彻执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考虑到改造和建设的长期性和渐进性。(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2)从现实需要看,以美国为首的

10、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运用材料说明问题三大改造的意义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说明三大改造前后我国经济结构的状况和变化。试答:_答案(1)两张饼图比较直观地反映了1952年底到1956年中国三大改造完成前后经济结构的变化。从图一看,1952年底,中国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有制经济明显占优势地位;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私有制经济基本消失,公有制经济取得绝对的主体地位,形成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11、结构。(2)这一变化说明,到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知深化过渡时期我国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存在的问题(1)工业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步伐;1956年出现全局性冒进,基础投资总额过大,造成国家财政紧张。(2)社会主义改造:盲目追求改造速度,滋生了“左”倾冒进情绪;改造中的不良举措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无视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需要,改造模式集中、单一。考点二探索与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 获取材料信息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原因材料在19

12、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这十年的最初探索中,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以及党在指导方针上存在着正确的、比较正确的和错误的两个趋向,社会主义建设一开始就经历着曲折的发展过程。一方面,这个时期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在大部分时间里基本上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另一方面,从1957年起,“左”倾错误日益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要求: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探索出现失误的原因。试答:_答案党缺乏领导社会主

13、义建设的经验,照搬斯大林模式。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建设的一般规律,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政治上的“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并恶性膨胀。认知深化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核心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2)失误的原因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

14、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3)经验教训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留有一定后备力量,并兼顾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必须保持政治的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注意从国情、国力出发,在发展速度上,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认识史料的价值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实质史料一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

15、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的指标:(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方案粮产量棉产量钢产量方案一(1955年夏)4 600亿斤4 300万石1 100万吨方案二(1956年1月)6 400亿斤7 000万石1 500万吨方案三(1956年8月)5 000亿斤4 800万石1 050万1 200万吨史料二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摘自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史料三摘自1958年人民日报刊载的“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图片图一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图二居民将家中的铁制用具送去炼钢辨析史料:(1)上面的三则史

16、料为十年探索时期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相关史料。(2)史料一为中央有关部门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的三个方案,为第一手史料。史料二为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表,也是第一手史料。史料三中人民日报为主流媒体,相关报道反映了当时的主流意识,同样为第一手史料。(3)三则史料都是第一手史料,但是,在使用或解读时要注意辨别其是否符合当时的社会真实状况。应用:(1)通过对以上史料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史料一反映了中共八大召开时的中国一直是采取稳步前进的指导思想B史料二表明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数据真实有效C史料三图一表明当时生产力快速发展,粮食产量达到历史最

17、高值D史料三图二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全民炼钢的热潮答案D(2)上述三则史料均为第一手史料,我们在借鉴与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三则史料反映了当时经济建设的趋势是什么?答案问题:上述三则史料均为第一手史料,能够反映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可信度较高。但是,还要注意甄别其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状况。趋势:史料一中方案二反映追求高速度的倾向,表明当时“左”倾思想已经在潜滋暗长;史料二中1958年的数据存在浮夸的成分,“左”倾冒进的思想盛行;史料三中主流媒体的报道表明了官方的价值肯定,“左”倾思想官方化。三则史料反映出经济建设领域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曲折发展。考点综合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必要性(1

18、)当时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同时,在经济结构单一、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比较容易顺利地运行。这也是我国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客观条件。(2)令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3)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1)没收官僚资本,完成土地改革,

19、统一财政经济。没收官僚资本,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确立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完成土地改革,变地主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统一财政经济,包括控制主要商品,加强市场、物价和金融的管理等。到1952年实现了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这为形成新的经济体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一个基本条件。(2)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这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3)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了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

20、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1(2019江苏高考,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A项错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491952年,C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D项错误。2(2018江苏高考,11)

21、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发放时间每人每月定量出处1954年7月开始1.5斤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未予说明1斤北京粮食工作1957年11月17日开始1.5斤中国商业四十年1957年12月1日之前1斤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1957年12月1日之后1.5斤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命题评审本题误选D项的考生最多,达到43.64%。误选的主要原因在于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首先,

22、题干中的引语,已明确提示北京市发放过“高脑油”这一事实;其次,四则材料对“高脑油”发放时间和定量的记述中虽有不足和差异,但都肯定发放的事实,尤其是北京市档案馆所藏的政府文件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最能证明“高脑油”发放的事实。本题的答对率偏低,这充分反映出考生在解读表格数据能力方面的短板和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的不足,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加强这两方面的训练。答案C解析要确定史料是否真实可靠,要有多种史料相互印证,展览的文字介绍中的“发放的时间和定量”与其他三个材料不符,因而并不是一定真实可靠,故A项错误;材料中“1斤” “1.5斤”不一致,因此记述不完全一致,故B项错误;材料中“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

23、应办法文件”相比其他史料,它属于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故C项正确;材料中“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可证明,有争议的是“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故D项错误。3(2016江苏高考,13)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疑难突破国际上衡量工业化的程度,主要有四项相关指标: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是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四是城市化率。由此可见,工业化的实现是一个长期过程

24、,作为一个百废待兴的新兴国家,“一五”计划只是新中国迈出的工业化的第一步。另外,应综合考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社会状况,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和问题,不能将后来社会中所出现的现象,如交通的便利、环保的理念,错置于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答案D解析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A项;建国初期,不可能出现“绿色环保观念”,排除B项;建国初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排除C项;图片主要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故选D项。4(2019课标全国,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

25、,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答案D解析由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五”计划期间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D项正确。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与史实和材料不符,当时新中国的科学研究刚刚起步,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才提出的,B项错误。这一时期是学习苏联时期,对苏联经验的反思不多,C项错误。5(2018课标全国,

26、31)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D对:材料反映了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A错: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B错:“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C错: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1(2020扬州质检)“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

27、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A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答案D解析“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2“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国防工业企业,

28、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由此可见,“一五”计划期间的企业布局()A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B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C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D避免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布局考虑资源条件和巩固国防需要,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故选A项;根据材料“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可知是出于军事上巩固国防需要,排除B项;1952年社会生产迅速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一五”计划期间的企业布局未涉及工业结构,排除D项。3.(2019苏州模考)如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A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

29、B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C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D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答案D解析据材料“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并结合所学可知,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发展合作社运动,故选D项;依所学,人民公社在1958年开始,排除A项;依所学,1954年土地改革已完成,与材料表述不符,排除B项;依所学,该作品属于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排除C项。4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其中“调整”就是“适当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速度,即尽可能提高农业发展的速度,提高轻工业发展的速度,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据此可知,“调整”的直接作用是()A解决大炼钢铁造成的严重经济问题B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C取消人民公社以促进农业快速发展D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答案A解析1958年“大跃进”运动,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导致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故材料中“调整”的直接作用是解决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问题,故A项正确;材料中“调整”是要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不能只发展轻工业以带动城市的经济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是调整农业发展,没有涉及取消人民公社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八字”方针在农村工作中纠正了“左”倾错误,但“彻底否定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的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