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年级期末迎考训练(D、E)Z-x-x-k.Com 历 史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70分)1、在中国传统社会,天子要亲自“耕帝籍田”,相应宫中的皇后嫔妃们要“后妃亲蚕”,这反映的核心信息是( )A. 皇室重视“天人感应 B. 权威至上的专制君主C.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 统一、繁荣昌盛的国家2、“它犹如蚯蚓,截去一段肢体,又会再生出更长的一段。这就是中国历代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 小农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官僚经济 D 田庄经济3、位于今河北的赵国遗址出土了大量农
2、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农具的65%。在今辽宁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这说明( )A. 当时只有赵国和燕国使用铁农具 B. 当时北方的生产工具全部使用铁农具C. 当时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D. 当时赵国和燕国的农业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4、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蜀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由此可以推断( )A 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 B. 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C. 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 D. 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
3、;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6、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即早辰桥、街、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谓之罗斋。竹木作料,亦有铺席,砖瓦泥匠,随手即就”。材料反映宋代的民营手工业()A. 开始出现明显的行业分工 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加强C. 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形态 D. 出现以雇佣为特征的个体生产7、唐代长安城格局井然、尊卑地位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没有分隔整齐的坊、市,而是一种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相互混杂
4、。出现这种变化的背景主要是( )A. 宋代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B. 理学的出现使思想多元化C. 重农抑商观念明显地减弱 D. 市民多彩生活呈现昂扬风貌8、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时间(时代)弘治(14881505年)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吴江县3市4镇7市4镇10市7镇A. 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 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C. 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 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9、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 请根据此表判断,X
5、至Y这段时间应该是()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X年输入总值90000350096005202800Y年输入总值24000000011000000049001500A. 18951912 B. 19141919 C. 19271937 D. 1945194910、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A. 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B. 中国民族工
6、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C. 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 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11、下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的所占比例。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 B. 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2、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 促进资产阶级
7、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 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13、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 )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A. 阻碍当地经济发展 B. 利于反抗外国侵略C. 促进社会经济转型 D. 改变传统就业结构14、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 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
8、政治色彩C. 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15、1956年的中共“八大”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都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线索。二者的共同点是( )A. 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B. 决定变革生产关系C. 思想上进行拨乱反正 D.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16、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项经济政策 B.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 都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17、“所谓仁政有两种:例如抗美援
9、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这体现了()A. 新中国以“仁政”为立国根本 B. “一五”计划的特点C.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大跃进”的历史必然性18、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全国开始推行()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言:“土地出产之多少,主要不在于土地肥沃程度,而在于农民是否享有自由。”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论断的是()
10、A. 余粮征集制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集体化运动20、1984年4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在总结江苏常州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经验以后,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是为了( )A. 变更分配方式 B. 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 增强企业活力 D. 强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21、下表所列内容是与中国某省份相关的一些历史信息。据此推断该省份是()A. 四川 B. 安徽 C. 江苏 D. 山西22、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
11、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据此可知“巨大改变”包括()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人们的物质生活种类增加 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欧洲的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 B. C. D. 23、布罗代尔在15到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一文中指出:“由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地(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作者所指的“奇迹”主要是指()A. 欧洲人对地理概念认识逐渐清晰 B.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C.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D.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24、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
12、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的很清楚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这段话显示了( )A. 英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 B. 英国居于“世界工厂”地位C. 世界经济日益体系化 D. 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A. 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推动的结果 B. 工业革命时国家对科技发明投入不足C. 第二次工业革命诞
13、生了许多科学家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26、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这里的“政治结构”是指()A. 责任内阁制确立并完善 B. 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C. 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 两党轮流执掌政权27、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A
14、. 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 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 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 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8、有学者认为,它“开始了关于政府的社会和福利责任的一场思想革命政府对于经济方面发生的事不能袖手旁观这一原则,在此之后已不再受到严重挑战了。”这场“思想革命”是指()A. 启蒙运动 B. 新经济政策 C. 新文化运动 D. 罗斯福新政29、管子曰:“若岁凶旱水泆(溢),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指穷人)为庸(指佣工)。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与其倡导的经济理念相似的是()A. 重农抑商,以固民本
15、 B. 农商并重,以均贫富C. 国家调控,以工代赈 D. 开源节流,与民休息30、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该政策的实施()A. 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B.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C. 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D. 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31、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
16、的。”这一论断()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32、“1945年的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从另一个意义上却是制造了分裂,从第三个意义上说,又是目光远大的。”该学者所说的“第三个意义”是指()A. 世界经济体制趋向制度化体系化 B.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C. 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两极格局 D. 美苏未达成持久共识而爆发冷战3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中整理“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
17、的拓展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34、历史学家钱乘旦指出: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正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下列组织最能体现这种“越位”思想的是( )A B C D35、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 B. 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C. 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 D. 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第卷(非选择题 共30分)3 6、(18分)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
18、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Z-X-X-K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推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
19、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河流的水利工程。材料三 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摘自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4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民生问题的,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4分)(4)依据上述西方和中国的
20、民生政策,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4分)37、(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与经济全球化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明清时期A: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近代前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新中国成立初期C:制度化、体系化改革开放以来D:迅速发展、实质突破运用所学知识,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时期,指出该时期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并做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试论结合,史实准确)Z-X-X-K高一年级期末迎考训练(D、E)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CACBD 610:DADBD 1115:CCDBA1620:DBACC
21、2125:BACBD 2630:BBDCA3135:DACDC二、非选择题:36、(18分)(1)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变化;社会福利制度发生变化。(4分)(2)推行“以工代赈”。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6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使农民得到实惠和好处。(4分)(4)民生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重视和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任2点即可得4分)37、(12分)A明清时期:关系:闭关锁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2分)阐释:明清时期,统治者为防范
22、外来侵扰和人民反抗斗争,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该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近代中国落后。(4分)B近代前期:关系: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阐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分)C新中国成立初期:关系:被孤立、被封锁。(2分)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两极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包围、威胁、封锁,使中国隔绝于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外。(4分)D改革开放以来:关系:对外开放,积极参与。(2分)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积极与各国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对内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接轨。(4分)(任选其中的两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