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99KB ,
资源ID:48070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8070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9-2020学年度民大附中12月月考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历史组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选题1.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 “君权神授”的主张C. “天人感应”学说D. “三纲五常”的学说【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等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天子能够掌管天下是受到天意的指示安排,所谓天命所归,故答案为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是认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术都应废黜,排除A项;“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

2、,排除C项;“三纲五常”学说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排除D项。【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使天感应;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2.汉武帝长期劳师疲民,在其晚年下轮台罪己诏以表示与民休息的悔过之意。汉昭、宣二帝时期,凡遇灾荒、地震,皆免除当年的租赋、徭役。东汉的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这表明A. 汉代统治者能够自我反省B. 道家学说深受汉统治者重视C. 儒学正统地位

3、遭到了动摇D. 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发布“罪己诏”与天象、灾荒等有关,这说明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着皇帝的权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治者的自我反省与当时的主流学说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因此A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发布“罪己诏”与天象、灾荒等有关,这说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着皇帝的权力,“道家学说深受汉统治者重视”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汉武帝起,儒学开始成为官方思想,其正统地位在汉朝并未动摇,故C选项不符合史实。3.在断代史研究中

4、,史学家吕思勉曾设“外戚功臣相诛”“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三节来论述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其研究的时期最有可能是A. 西汉B. 春秋战国C. 西周D. 东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汉初外戚与功臣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因分封制的推行皇帝与诸侯王之间矛盾尖锐,从而实行郡国并行制。汉初“无为而治”,是典型的“休养生息之治”,因此A选项正确。外戚、休养生息等信息不符合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和东汉时期的历史特征,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

5、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者主张都代表了人民的利益B. 两者主张都抑制土地兼并C. 两者主张都得到统治者认同D. 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体现的是轻徭薄赋,保证农民生产时间;“限民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由此可知两者主张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故D正确;董仲舒和孟子的主张都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虽然减轻人民负担,但是不能等同于代表人民的利益,A错误;“限民田”“塞兼并之路”体现的是抑制兼并,但是孟子主张中无法体现抑制兼并,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统治者认同两者思想,C错误。【点睛

6、】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限民田”“塞兼并之路”,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由此可见孟子主张A. 人人平等B. 民贵君轻C. 性本善D. 依法治国【答案】C【解析】【详解】从“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等信息可以看出,孟子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即“性本善”,故答案为C项;人人平等是墨子的主张,排除A项;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但材料信息没有反映,排除B项;依法治国是韩非子的主张,排除D项。6.古代中国某一学派思想家说:“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

7、,若不吾胜,我果是也?尔果非也邪?”该思想学派是A. 墨家B. 儒家C. 法家D. 道家【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尔果非也邪?”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的是事物对立的双方互相转化,这体现了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故D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A错误;儒家主张德治和教化, B错误;法家思想主张法治,C错误。【点睛】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且转化是无条件的。7.孔子主张“仁者,爱人”但又说“贵贱有序”。墨子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 所处时

8、代不同B. 代表的阶级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D. 谈论的问题不同【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的角度提出“仁”的学说,因此爱是有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两者不同的阶级利益是造成了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社会大变革时代;C选项错误,学术思想不同只是表象,不是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D选项错误,两者都针对“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都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状况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两者讨论的是相同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

9、,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属于唯心主义 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都冲击了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宋明理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企图通过强调道德来教导民众服从统治,忽视人的基本欲求,为封建统治者所提倡,所以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成为当时居统治地位的思想。正确,选择C符合题意;理学和心学属于专制色彩的体现 ,都属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并不是冲击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错误。排除A、B和D项。9.一般认为,元代蒙古社会盛行收继婚,元史中也有此方面的记载。但同时,元史中将脱脱尼以死拒绝再嫁,并将这种收继习俗斥

10、为“禽兽行”的行为记入列女传。这表明A. 作者思想时代局限B. 蒙古社会的封建化C. 理学影响日趋广泛D. 社会风俗日趋开化【答案】C【解析】【详解】蒙古社会盛行收继婚,但元史将这种习俗斥为“禽兽行”,说明是受到儒学伦理纲常观念的影响,脱脱尼以死拒绝再嫁的行为也契合了理学的主张,这都体现了理学的影响日趋广泛,故选C项;作者思想时代局限、蒙古社会的封建化和社会风俗日趋开化都和题意主旨不符,排除ABD项。10.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A. 格物致知B. 经世致用C. 三纲五常D. 发明本心【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

11、,该诗反映了朱熹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感受,体现了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即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提出的,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材料并未体现;D选项错误,“发明本心”是南宋陆九渊的教育学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答案】B【解析

1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B选项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异端,A选项排除;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C选项排除;王夫之属于唯物思想家,D选项排除。12.下面为中国近代集书的内容部分摘抄,根据内容判断,此书是( )秦焚书并未殃及六经,儒家经典完好无损地传给了后世前汉时期并无古文这样的东西所谓的古文,是伪造,是歪曲儒家“微言大义”的阴谋的一部A. 孔子改制考B. 新学伪经考C 变法通议D. 新青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认为汉代并无古文,即主张汉代儒学是伪经,这是出自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故选B;材料并未涉及孔子改制考的内容,排除A;变

13、法通议是梁启超的著作,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刊物,排除CD。13.史记吕太后本纪称刘邦皇后吕雉临朝称制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统治者A. 厉行盐铁专卖,重视农业生产B. 颁布推恩令,国家统一稳定C. 奉行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D. 推行均田制,农民获得土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汉初政府对民间干预较少,因此衣食滋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得益于当时实行的黄老无为政策,选项C正确;选项A、B是汉武帝时期政策,排除;均田制开始于孝文帝时期,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

14、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的解读,即政府休养生息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国家指导思想是黄老无为思想。14.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反映了他A. 维护雅典民主政治B. 提倡“美德即知识”C. 批判雅典选举方法D. 反对哲学家治理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的是苏格拉底认为,通过抽签方式选用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等所造成的损失远远没有通过抽签方式选用一位国家领导人造成的损失大的多,实际是批判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苏格拉底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排除A;材

15、料没有表现“美德即知识”,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D项内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苏格拉底,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哲学家。这时期,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在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人们贪图没有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同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也带来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于是苏格拉底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批评颓废的社会风气,在寻找人的价值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A. 法治思想具有理性

16、色彩B. 限制了君主的权力C. 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D. 注重对人民的管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可知,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思想应该具有理性,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产生的效果,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法律至上的信息,排除C;材料强调法律的理性,D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6.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原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A. 神B. 自然

17、C. 人D. 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的是美德即知识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强调的是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强调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三者都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7.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A. 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 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以教授人参政的技能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

18、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强调功利性,参与政治活动,这是适应了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的传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与缓解社会矛盾无关;C选项错误,体现对真理的追求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特点;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使哲学成为一种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8.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A. 基督教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B. 史学研究具有超前性客观性C.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进展D. 历史研究受人文主义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

19、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可知反映了布鲁尼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天主教的反对,说明当时的历史研究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故选D项;当时基督教的统治地位尚未受到动摇,排除A项;史学研究具有超前客观性和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进展无从体现,排除BC项。19.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一书中将普通人称为“愚人”,对之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并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A. 开启理性的先河B. 抗议君主的权威C. 颂扬生命的激情D. 批判世俗的享乐【答案】C【解

20、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伊拉斯谟对普通人满怀同情、大唱赞歌,反对将人生活得“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他赞成人文主义,颂扬生命的激情和幸福,C项正确;材料对愚人的称颂,在于突破禁欲观,不是在强调理性,与君主的权威没有矛盾冲突,其对世俗的享乐持认可而不是批判的态度,ABD三项错误。20.儒家学者周汝登(15471629)在阐释伏羲画卦时说,“是故一身之中头目、鼻舌、手足、肩背,以至喜怒哀乐固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天地之间,日月山川,草木虫鱼,以至寒暑昼夜此亦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可见,周汝登的思想承自A. 程颐B. 朱熹C. 王阳明D. 王夫之【答案】C

21、【解析】【详解】周汝登认为天地万物就是其心中事、心中物,这显然属于心学,主观唯心主义,选项C正确;选项A、B属于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王夫之是唯物主义,排除D。【点睛】解题关键是通过题干中“固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天地之间,日月山川,草木虫鱼,以至寒暑昼夜此亦吾心中事、心中物也”判断这是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1.“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人文主义B. 理性主义C. 禁欲主义D. 蒙昧主义【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核

22、心内容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题干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是文艺复兴核心内容的具体体现,故选A;B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排除;CD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束缚所在,排除。22.17世纪的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往往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都是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宇宙的实际情况。18世纪则不同,哲学家考虑和讨论的都是社会应该怎样,而不是它实际上是怎样。以上研究侧重点变化说明A. 科学家遭到了教会的残酷迫害B. 工业革命使人类加大对社会关注C. 理性主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D. 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人们关注的重心从自然领域转移到社会领

23、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启蒙运动有关,即理性主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故C项正确;科学家遭到迫害不是研究方向转移的原因,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兴起于18世纪60年代,故B项错误;人文主义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智者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2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发展了人文主义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结果,三场运动都抨击了封建制度,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体现了对人文主义的

24、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正确,故选A;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并未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错误,排除BC;D不全面,排除。24.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A. 社会契约论B. 人民主权说C. 天赋人权说D. 三权分立学说【答案】A【解析】【分析】“社会秩序乃”“建立在约定上”属于社会契约思想,故A正确;其他思想不符合材料中社会契约思想主张,排除。【详解】25.启蒙思想家在抨击封建制度的同时,以理性的眼光为未来社会勾画了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提出了很多社会学说,其中,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真正实践

25、的学说有三权分立学说 君主立宪学说 自由平等学说 人民主权学说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是君主立宪国家,美国按照三权分立组织联邦政府,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所以两种学说不可能真正实践的。C项正确;A、B和D含有选项,排除。26.有学者认为,严复将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翻译成天演论,“煞费苦心”地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这明显违背了赫胥黎的本意。严复“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意在A. 继承并发展生物进化论B. 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C. 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

26、术D. 使国人认清清政府的本质【答案】B【解析】【详解】据“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可知,严复思想的主要目的是用进化论的理论宣扬优胜劣汰思想,以激发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故B正确;继承并发展生物进化论不符合严复的目的,A错误;严复提出西方进化论是传播西方的思想而不是科学技术, C错误;国人认清清政府的本质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D错误。27.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A. 受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影响B. 是对“中体西用”主张的反思C. 直接推动

27、了维新变法运动D. 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答案】B【解析】【详解】王韬主张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反思和突破,故B正确;严复的思想受到社会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故A错误;康梁思想直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故C错误;洪仁玕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故D错误。28.流行词汇反映时代的主题。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词语渐成报纸文章常用的固定短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这反映出A. 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B. 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逐步流行C. “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

28、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末、天演、物竞、淘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加强,社会上掀起一股变革社会制度的热潮,如戊戌变法,B选项符合题意;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的说法明显错误,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救亡图存,变革社会制度,这与“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的技术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体西用思想,D选项排除。2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 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B. 从洋务运动

29、到甲午战争C. 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D.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战败指甲午战争的失败。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运动,但甲午战败表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无法达到“新生”之目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即自强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故A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不利于中国近代化,故C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是一场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D不符合题意。30.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A. 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 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

30、力C. 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D. 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答案】C【解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都没有对封建制度的否定,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向西方学习之后,排除B。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寻求强国御辱之道,实现富国强兵,排除D。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历程,特点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每一次学习西方的变革都是在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下深入下去的,故选C。【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31.政治方面,孙中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革命确立民主政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实现民主建政,然后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

31、国家的方略,“把中国造成一个新世界”。材料主要说明孙中山A. 建设国家的方略已经很成熟B. 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己任C. 不断地贯彻落实“三民主义”D. 丰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国的政治方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孙中山在提出确立民主政制的方法、步骤的基础上,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这说明孙中山丰富完善了其改造中国的政治方略,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孙中山提出了建设国家的方略,不能说明已很成熟,故A项错误;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出贯彻落实三民主义,故C项错误。32.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

32、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孙文:发刊词)。”为避免重蹈西方覆辙,文章作者觉得必须实行A. 民主主义B. 民族主义C. 民权主义D. 民生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体现了民生主义。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三民主义33.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孙中山的“这个办法”( )A. 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B. 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C. 确立了民主法治

33、政治基础D. 强化了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B正确。这个办法没有改变了国民党的阶级属性,仍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A;确立了民主法治政治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C;资产阶级责任内阁制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名存实亡,排除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34.孙中山曾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英国进行实地考察后写道:“两年之间,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

34、,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 “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B. “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 “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反思欧洲列强存在“社会革命”,为“一劳永逸”其提出了民生主义,即“核定地价”等主张,C项符合题意;“复四千年之祖国”,“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属于民族主义,“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属于民权主义,均与“社会革命运动”的问题无关,ABD三项错误。35.中国国民党

35、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A. 实现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D.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可以看出,新三民主义注重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故答案为C项。A、B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信息没有说明以“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方式改善工农生

36、活,排除D项。36.下表中五四运动前后流行话题的变化反映出( )时段流行话题五四运动前孔教、文学改革、国语统一、女子解放、贞操、礼教、教育改良、婚姻、父子、戏剧改良五四运动后平民、劳工、劳动、阶级A. 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B. 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步扩大D. 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已解决【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平民、劳工、劳动、阶级成为流行话题,故C正确;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主张女子解放,婚姻自由,反封建礼教等冲击了封建传统文化,A错误;B表述绝对;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

37、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为争取政治权利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中国革命道路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探索出来的,D错误。37.如图是份售书广告,其中在洋务运动中有可能成为畅销书的是( )本店售书目录共产党宣言庶民的胜利列国陆军制儒门医学汽机新制开明书店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洋务运动的主旨是“中体西用”,即利用西方科技,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发展近代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因此,在洋务运动时期,可能成为畅销书的是,故本题选C;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共产党宣言儒门医学不会成为畅销书,庶民的胜利发生在20世纪初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排除ABD。【点睛】解答

38、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在洋务运动”,联系所学中体西用思想分析解答。38.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A. 思想观念B. 军事技术C. 经济组织D. 教育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新文化运动,希望整个民族特别是青年人在思想、道德上求新求变,A项正确;近代中国社会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经济组织和教育制度在19世纪已经开始,不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CD 三项错误。39.20世纪前期,中国有许多自然科学期刊问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

39、原因是A. 辛亥革命后西方科技的引入B. 五四运动促进了国民思想解放C. 新文化运动宣传科学的推动D. 中国科技事业全面发展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推动了人们对自然科学的重视,也推动了科学思想的传播,导致了此时期许多自然科学期刊的问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主要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不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B选项不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D选项中“全面”一词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中国近代科技事业是落后的。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0.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

40、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人物言论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梁启超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A. 启蒙与救亡并重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 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D.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的人物涉及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都与主张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机、推动中国近代化有着密切关系,故D符合题意;洋务派只学器物,与“启蒙”“民主政治”无关,A

41、B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与“工业化”无关,C不符合题意。4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C. 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D. 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与新民主主义的任务不能合并在一起完成,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故答案为A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发表标志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而不是诞生,排除B;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道路

42、和社会主义道路要分开走,而不是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排除C;毛泽东认为“毕其功于一役”是空想,排除D。【点睛】根据题干中“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一句即可分析得出答案,其余错误选项可根据材料中“合并”、“空想”及所学知识即可排除。42.毛泽东强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把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相结合B.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C. 把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相结合D.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农民起义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指的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故

43、B符合题意;儒家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相结合,故A不符合题意;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相结合,故C不符合题意;农民是落后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农民起义相结合,D不符合题意。43.下列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无关的是A. 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B. 毛泽东对建国之初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C. 以中共为首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与实践D.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领导的诸多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20世纪20年代在井

44、冈山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1949年新中国建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和毛泽东对建国之初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无关,B符合题意,故选B;ACD都符合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无关”,联系所学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和背景分析解答。44.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下图中?应填上的内容是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D. “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时间1937年至1945年,处于抗战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民主革命的情况,创造性的提出

45、“中国革命分两步走”,选项D正确;选项A是土地革命时期提出的,排除;选项B是八七会议上提出的,排除;选项C是反对教条主义提出的,时间是1930年,排除。45.道光年间,林则徐在广州“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报”。以下属于其翻译的西书是A. 四洲志B. 海国图志C. 瀛寰志略D. 天演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组织翻译的书籍是四洲志,选项A正确;选项B是魏源所著,排除;选项C是徐继畬所著,排除;选D是严复所著,排除。【点睛】基础题,准确记忆四洲志是林则徐组织翻译的著作即可。46.下面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目录。这反映出此书(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46、 2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4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6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7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11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14七、党和非党的关系 16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18九、是非关系 22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24A. 立足于经济建设B. 强调协调发展C. 强调人民利益至上D. 注重党群关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论十大关系的目录看出,为了更好地调动经济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平衡经济的发展,处理好民族关系、外交关系、是非关系,毛泽东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论述,体现协调发展的思想,故选B;AC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4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

47、话”解决的根本问题是A.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答案】D【解析】【详解】邓小平“南方谈话”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故D正确;ABC使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但不符合“南方谈话”解决的根本问题,排除。4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发展B. 以人为本C. 统筹兼顾D.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49.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系的论述,正确的

48、是 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 )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具体表现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是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要求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49、建设的全过程,故符合题意,排除BCD,A符合题意。50.下列近代中国思想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主张变革,是梁启超维新运动时期提出的,主张社会主义革命,是李大钊提出的,反对孔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张主张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时期主张,因此正确的排序为,选项A正确;选项B、C、D排序有误,排除。51.摩尔根曾说:“当梭伦就任为执政官的时候,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已达到不可忍受的程度了。”“蔓延于社会中的恶弊”给雅典

50、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 雅典贵族随时有用暴力血洗平民的可能B. 外部城邦随时有消灭雅典的可能C. 雅典平民随时有用暴力反抗贵族的可能D. 雅典城邦随时有发生改革的可能【答案】C【解析】【详解】梭伦是在雅典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背景下就任为执政官的。“恶弊”应是指债务奴隶制等社会问题,使贵族与平民对立,极易出现暴力反抗贵族的可能。故答案为C项,A项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梭伦当选执政官主要是由于指挥雅典军队从梅加腊城邦手中夺回了萨拉米斯岛,树立了崇高的威望,同时这说明雅典具有收复失地的能力,而不是随时可能被外部城邦消灭,排除;D项,雅典城邦随时有发生改革的可能的表述明显属于干扰项,排除。52.梭

51、伦改革扩大了古代雅典奴隶主的统治基础。这主要是指A. 缓和了奴隶和自由民的阶级对立B. 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权C. 满足下层平民重分土地的要求D.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通过“财产等级制度”使工商业奴隶主跻身到统治阶层,分享了政治权利,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B项正确;缓和了奴隶和自由民阶级对立和扩大统治基础无关,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没有满足下层平民重分土地的要求,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代表奴隶主的利益,不可能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D项错误。53.梭伦用诗歌述说当时的雅典 “从前她遭受奴役,如今获得自由之身。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使他们返回雅典更有些人就

52、在此地遭受可耻的奴役,面对主人的随心所欲瑟瑟作抖,我都让他们解放。”关于这段描述理解正确的是A. 雅典曾经沦为其他城邦的殖民地B. 雅典法律不承认和保护借贷关系C. 梭伦废除奴隶制度,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D. 梭伦解放债务奴隶,保障雅典稳定的公民集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使他们返回雅典”可知,这是梭伦改革中实行的废除债务奴隶,这一举措有助于扩大公民基础,保障雅典稳定的公民集体,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平民沦为债务奴隶,说明当时雅典的法律承认和保护借贷关系,选项B排除;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民主制,排除C。54.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雅典国家的政

53、治权利,依据是A. 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B. 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C. 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D. 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答案】D【解析】【详解】以财产等级制度代替血缘等级制度,使得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根据拥有较多的财产,从而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故答案为D项。根据财产多寡确定等级和权利,对于平民来说没有优势,排除A项;贵族阶层仍然根据财产拥有较多权利,排除B项;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但财产等级制只是改革中的措施之一,C项说法夸张,排除。55.据统计,雅典自由民中占有财产较多的第一、二等级公民仅4000人,广大自由民多属第三、四等级

54、。希波战争中主要由第三等级公民构成重装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一变化A. 有利于协调公民内部矛盾B.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发展C. 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D. 体现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希波战争中主要由第三等级公民构成重装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可知,第三等级公民在雅典城邦的地位日益重要,第三等级公民多属于自由民,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到发展,故B正确;第三等级公民在雅典城邦的地位日益重要,与“协调公民内部矛盾”无关,排除A;第三等级公民在雅典城邦的地位日益重要,与“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直接民

55、主,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希波战争中主要由第三等级公民构成重装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邦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联系所学梭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56.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起云涌,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变法是其中的代表。他们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实现富国强兵B.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C. 发展封建经济D. 推动社会转型【答案】A【解析】【详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是有很强实力的诸侯国,管仲、商鞅、吴起等改革者的改革,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所以A正确。B表述错误,管仲改革只是维持原统治阶级的统治;C与D只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目的,排除;57.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

56、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A. 承认土地私有B. 打击旧的贵族C. 推动经济发展D. 强化社会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可知,商鞅采用军功授爵措施有利于打击旧的贵族,选项B正确;选项A是“废井田,开阡陌”措施的作用,排除;军功和爵位挂钩,重在激发战斗力,与经济发展无关,排除C;什五连坐制度利于强化社会控制,选项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的解读。58.我国在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的子产铸“刑书”;此后,晋国也铸刑鼎。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

57、惩贪黜邪。据此,关于上述中国古代法律表述正确的是( )A. 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B. 各国加强立法工作C. 法律成为压制性的力量D. 权利是统治的基本观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郑国、晋国的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主要是用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这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的压制性作用,故选C;材料未提及着重调整社会经济生活,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强制性作用,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些法都以刑为主,以法律强制庶民履行义务”“诘奸除暴、惩贪黜邪”,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59.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

58、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 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 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 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容易错选A,误认为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是为了户籍改革,其实,是为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稳定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进而推动社会的转型,故选D,排除A;材料信息与奖励军功、废除井田无关,排除B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

59、“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联系所学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60.战国时诸国的变法使基于血缘关系的贵族世袭制逐渐被基于君主意志的军功官僚制替代,权力的天平偏向了君主一方。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 礼乐秩序逐渐崩溃B. 士族阶层迅速崛起C. 官僚政治最终确立D.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时间定位为战国时期,其主旨为此时权力天平向君主一方倾斜,贵族血缘政治逐渐被替代,这体现了地方分权体制逐渐向中央集权体制过渡,故D符合题意;A项礼乐秩序与材料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士阶层崛起的确是战国时期存在的现象,但是材料侧重的并非士阶层,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最终确立”,C

60、不符合题意。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6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张,具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时人认为这背离了“用夏变夷”的传统,而是“用夷变夏”。洋务派“中体西用”可以追溯到“师夷长技”。西技就是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企图用西方科技思想来纠正和弥补儒家文化的不足。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同时引入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

61、概论(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政治思想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康有为认为:“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国家而成大统,由独人而渐立酋长,由酋长而渐正君臣,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盖自据乱进为升平,升平进为太平,进化有渐,因革有由,验之万国,莫不同风。”严复则认为,“秦以米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在他看来,西洋的国家是国民的公产,政府是人民的公仆。而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中国国民则是君上的奴仆。“没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

62、孙中山则认为“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2)阅读材料二,概括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的各自思想特点。(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和时代背景分析其出现的共同原因。【答案】(1)背景:鸦片战争后出现民族危机。过程:鸦片战争后主张仿制船炮或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运动期间大量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影响:推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中国传统儒学观念;促进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2)康有为:将进化论思想与儒家经义结合,探究社会演变的规律

63、;严复:通过比较中外政体,分析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现国民的平等自由。(3)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在多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先进人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对西方认识逐渐深入;西方理论的传入;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鸦片战争失败、出现民族危机等方面作答即可。过程:根据材料“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学西方仅是仿造船炮”“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等信息可从主张仿制船炮,到翻译西方科技著作等方面归纳作

64、答。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近代工业的发展、冲击传统儒学观念、促进近代化等角度思考作答。(2)康有为:根据“人道进化,皆有定位,自族制而为部落,而成国家,由君主而渐至立宪,由立宪而渐为共和”得出将进化论思想与儒家经义结合,探究社会演变的规律;严复:根据“没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得出通过比较中外政体,分析中国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孙中山:根据“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得出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实现国民的平等自由。(3)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先进人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西方理论的传入、清政府

65、的统治日益腐朽等角度分析回答。6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保证平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措施。(2)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答案】(1)政治权利:担任低级官职。措施

66、:废除债务奴隶制,保证公民群体的稳定性;实行财产等级制,为平民参政开辟了道路;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2)立军功;努力耕织。(3)梭伦:崇尚中庸,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商鞅改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解析】【详解】(1)政治权利:结合所学可知,第三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低级官职。措施:结合所学梭伦改革的内容和作用进行回答。(2)结合所学,商鞅变法实行奖励耕织,实行军功爵制,因此提高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是立军功,努力耕织。(3)结合所学可知,梭伦崇尚中庸,商鞅实行严刑峻法。二者性质不同,梭伦改革是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商鞅改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