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政治智慧1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体现在()A使中央与地方官员相互制约B地方权力逐渐被削弱C有利于皇帝集权和政令的贯彻执行D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答案C解析三省六部制下中央各部门职责分明,效率提高,但三省官员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选C项。2“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D宋代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宰相制度古已有之,而宋代中书门下、
2、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权、军政权、财政权,造成彼此间无法配合,虽然有利于加强君权,但严重影响行政效率,故C项符合题意。3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君主 B议会C内阁 D最高法院答案C解析依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原则可知,行政权由内阁掌握,立法权属于议会,内阁首相由议会选举,内阁对议会负责,这样通过内阁把行政权和立法权连接起来。故选C项。4“历史告诉我们,在所有年代,在所有形式的政府下,统治者大都是一样的,他们敢多坏就有多坏,
3、堕落的空虚,愚昧的诅咒就像麻风病一样附着在他们身上。”鉴于此,美国人采取的有力措施是()A实行联邦制政体 B确立分权制衡原则C保持两党制原则 D坚持人民主权原则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所有的统治者都“坏”“堕落”“愚昧”,说明权力对统治者的腐蚀,为了防止这些现象,美国人确立分权制衡原则,以权力限制权力。故选B项。5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
4、会B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C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D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法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新选举的议会被迫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表明议会在与首相的斗争中失败,说明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选D项。A项没有反映问题的本质;B、C项说法错误。2.贵族政治官僚政治精英政治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表明雅典民主制度()A使执政官掌握立法权B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
5、环境C呈现和平渐进的趋势D使贵族独享政治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联系梭伦改革等史实,可知雅典通过和平方式改革逐步形成了民主政治制度。故C项正确。7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的事实与之相反: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是()A政治民主化的推行 B社会主义观念的扭曲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社会阶层的逐渐分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87年,某些
6、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说明作者强调的是当时的党员干部腐化堕落,形成特殊利益阶层,利用权势谋求私利,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故B项正确;A、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是由于党国精英抛弃了旧体制,旧体制才终结”说明作者并不是强调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C项错误。8据汉书载:“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D适应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需要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战
7、国以来,各国并立纷争,天下大乱;秦统一六国后,废分封、行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即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的需要,故选B项。A、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材料中有体现。9汉初,凡军国大事,天子往往召集群臣博议。博议又称廷议,通常是由富于行政经验的公卿、列侯、二千石以及怀藏学识的大夫、博士等五类官员参加。这种博议制度是为了()A加强君主独裁专制B防止丞相专权C实行议会民主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汉初天子召集群臣商议军国大事,体现了专制下的民主色彩,防止丞相的专权,故排除A、C两项,选B项。博议制度属于中央削弱相权的措施,故排除D项。10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
8、,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中将中国社会发展形态划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第一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即是由商周时期的分封制转向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阶段;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故答案为D项。A项发生在夏代,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B、C两项发生在晚清时期。11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功秦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在平民与精英之间以及在社会精英
9、的三大主要阶层(地主、士绅和官僚)之间,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就传统官僚专制社会所具有的社会流动程度而言,中国可以说是人类前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具阶层开放性结构的社会。”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周而复始的循环与对流”的主要因素是()A卖官鬻爵 B土地自由买卖C科举取士 D农民起义改朝换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科举考试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3.公平正义12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
10、焦点是青苗法()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答案C解析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选C项。13“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
11、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看,这是科举制的作用。14“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A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B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C达尔文和其进化论D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答案D解析综合材料信息看,材料中的“一个阶级”是指工人阶级,“新型社会”指社会主义社会,“空想”指空想社会主义者,因此,这段话高度评价的是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选D项。15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中的重要成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
12、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 D兴办公共工程答案D解析“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给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这就是材料所说的“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16二战以来,为克服贫困,促进社会整合,构建稳定、安全而公正的社会,西方国家致力于()A区域经济集团化 B联合国作用的发挥C经济全球化 D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起了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缓和劳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4.公民意识17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对诸如宣战与媾和之类的城邦大事,握有最高决策权、监督权和
13、终审权。这反映的实质是()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 D自由平等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雅典的全体公民必须在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公民大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握有最高决策权、监督权和终审权,这充分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18雅典人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从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A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 B绝对服从于城邦的需要C有着强烈的政治需求 D在城邦中失去了自我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为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等信息可知
14、,雅典公民注重城邦事务,说明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故A项正确。B项表述过于绝对;关注城邦事务不等于公民参与政治,也不意味着公民在城邦失去了自我,故C、D两项错误。19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核心答案C解析解题关键是准确获取信息,理解公民意识这一基本概念。据“人人平等”、“谨守法律”、“与齐民无异”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意识而不是教育
15、的变化,排除A,C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之一,但材料强调公民对自己在社会中地位的自我认识,而不是B项所述;民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核心应是维护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而不是追求平等,排除D。20“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应该是()A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B主权在民,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主共和,资产阶级革命派D民主科学,资产阶级激进派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民择君”“共举之”“可
16、共废之”可知为民主共和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最早倡导者应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意无关。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21晚清民国时期,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中国现代化,就是众多先贤的“中国梦”。为此他们()A颁布资政新篇 B掀起义和团运动C主张“中体西用” D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国家大法的形式,将不受束缚的帝制皇权关进民主国家法制框架,推动了中国现代化,选D项。22有人说,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大量内容就是围绕限制政府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实践,而这也正是西方所谓“宪政”的实质性内容。美国为“限制政府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是()A
17、共和主义 B联邦制C分权制衡制 D两党制答案C解析注意关键词:“限制政府”,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选C项。23亚里士多德说:“公民们都应遵守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让个人的行为有所约束,法律不应该被看作(和自由相对的)奴役,法律毋宁是拯救。”他强调的是()A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B法律必须严格约束公民个人行为C法律的权威与个人自由相互对立D城邦公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法律是通过约束人的行为而维护“一邦所定的生活规则”,也就是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选择A项。24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
18、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D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答案C解析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不是选举产生,A项说法错误;B项“直接”说法错误,应为“间接”;法国是共和制,实行两院制,参议院议员是间接选举产生,C项说法正确;D项“普选产生”说法错误。25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反封建性 B民主性C普选制 D法制化答案D解析由各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均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来明确,即可知答案为D。26
19、中国古代设置了御史台、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是,古代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其根本原因是()A监察官员不能代表社会履行职责B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司空见惯C专制制度的本质D监察官员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答案C解析古代中国设置的监察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过监察效能,故A项错误;B、D两项属于现象而非根源,排除。古代监察体制是专制制度下的产物,不可能充分发挥其监察效能,故C项符合题意。6.国家统一271923年共产国际指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须的但中国共产党无论如何不应在这些活动中隐藏自己特殊的旗帜。”材料中的“特
20、殊的旗帜”是指()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B革命统一战线方针C武装斗争的革命方针 D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答案D解析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除此以外,中国共产党一大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选D项。28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革命何去何从?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中国实际的选择是()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实行全民族抗战答案C解析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内涵之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9有人评价某
21、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此战役应是()A平型关战役 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答案A解析材料中“国共合作”“周恩来”等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的内容,选A项。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单独抗战。30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解放军要“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这一任务的执行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有()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队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22、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消亡的转折点A BC D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是毛泽东对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的高度评价,说法正确,的说法错误,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311958年7月,台湾当局利用美国进攻黎巴嫩的机会叫嚣“反攻大陆”。7月18日晚,毛泽东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8月底,美国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掉头遁去。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并亲自写下告台湾同胞书,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由此可见当时()地区局势动荡不安中共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想法美国避免与中国发生正面冲突“台
23、独”势力开始猖獗A B C D答案A解析7.民族复兴32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A BC D答案C解析梁启超的思想是资产阶级挽救中华民族危机的探索,C项正确。33“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
24、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是关键信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西方列强侵华的工具与此命题立意主旨一致,故选D。341942年,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中美新约、中英新约正式签字,英美两国放弃了诸多在华特权。此后4年中,中国又与多国签订类似条约。100年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宣告结束。材料说明中国()A收回了所有主权 B实现了民族独立C改变了弱国地位 D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答案D解析二战期间英美两国放弃了诸多在华特权和之后不平等条约体系的结束,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25、故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也没有改变弱国地位,故B、C两项错误。35在纪念抗战一周年到来的时候,作为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领导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影响最大的是“七七”献金,短短五天内,参加献金的达五十万人以上,献金总额超过一百万元。这反映出当时()A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B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C国民经济遭到战争残酷打击D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国民政府组织抗战纪念活动,许多人士为抗战捐款,这说明国共合作推动民众抗日热情高涨,故选D项。1938年10
26、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故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36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一大主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1938年春夏之交,从苏联回国的蒋廷黻(18951965)以民族复兴为主题撰成中国近代史一书,他说:“只要我们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们必能找到光明的出路。”教育家蒋梦麟(18861964)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阐述其民族复兴思想。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材料二毛泽东指出:“没有独
27、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实现民族复兴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兴起的原因和抗战胜利对民族复兴所做的贡献。(2)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的贡献。答案(1)途径:实践三民主义;弘扬民族文化;发展近代科学。原因: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中国人民对民族与国家出路的长期思考;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学说和建国方
28、略中阐发的民族复兴思想,奠定了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的重要思想基础;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政治思想舞台上两种党派对“民族复兴”这一主题一致的认同。贡献:捍卫了民族尊严,取得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壮大了中国革命力量,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贡献: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族独立重任,为民族复兴扫除了道路上的障碍;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复兴铺设了康庄大道。解析(1)从材料信息看,民主党派认为实现民族复兴要“谨守中山先生的遗教”,要发
29、扬中国文化,要发展科学,据此回答“途径”。联系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的探索等知识回答原因。从抗战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及国际地位提高等角度回答“贡献”。(2)可以从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角度进行分析。8.社会转型37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各种思想交相辉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C D答案D解析此题可采取排除法,因为从整个社会来讲,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建
30、立后,故排除即可,因此D项为正确答案。38“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这个角度来看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C使中国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推动了中国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答案C解析全球史观侧重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交流,从这个角度看,鸦片战争使中国被动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成为世界的一部分,故选C项。391912年清帝下诏退位,几百字退位诏书,主要说了三件事:第一,顺应民意,避免战乱宣布退位。第二,结束帝制,建立共和立宪政体。第三,由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这说明了()A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B辛
31、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清帝退位类似禅让制D新政权保留了君主地位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清帝下诏退位体现了革命派和清政府的妥协,这种妥协带来了三大积极效果,说明妥协其实是一种历史智慧,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辛亥革命的群众性,B项错误;禅让是主动的,清帝退位是被迫的,C项错误;新政权保留了君主,但取消了其统治权,D项错误。40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B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设立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
32、改造完成于1956年,A项正确;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4年,B项正确;政协在1954年后一直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C项正确;1954年宪法颁布后,共同纲领不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D项错误。4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下列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新航路开辟权利法案十日谈牛顿A近代西方文明兴起 B工业文明的扩展C世界市场的出现 D逐步缩小的世界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权利法案、十日谈、牛顿等信息,从经济、政治、文学、科技等角度,反映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兴起。9.道路选择中国道路421894年和1895年,孙中山和康有为分别成立了兴中会和强学会。两会的相同之
33、处有()基于民族危机为中国寻求出路变革社会的方式所要建立的政体A B C D答案A解析孙中山和康有为分别代表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维新派,两者都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为中国寻找出路,是两者的共性。维新派主张改良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革命和民主共和,不是两者的共性。43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学礼教压抑人性阻碍社会进步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阻碍了民主共和的进程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答案B解析无论是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宣传维新思想,还是陈独秀否定儒家思想,都说明儒家
34、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选B项。44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全世界的庶民”“新纪元”“劳工主义”,可知这是李大钊对苏俄革命的介绍,旨在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选C项。45“分清敌友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而谁是我们的敌人,谁又是我们的朋友呢?要根据
35、对革命所持的态度而定,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该材料出自毛泽东的哪一著作()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答案A解析从材料信息“反对革命的人或者阶层是敌人,而支持革命的人或者阶层自然也就是朋友了”可知,毛泽东以是否支持革命作为划分朋友和敌人的依据,指出支持革命的是同盟军。这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状况对革命阶级进行划分而阐述的思想,选A项。46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是1982年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是19
36、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综上所述,选C项。10.市场世界市场47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答案B解析新唐书中对唐朝街鼓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坊市有着严格的界限,市的经营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南宋陆游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说明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城市管理、社会治安和人口方面的
37、变化,排除A、C、D三项。48下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英国开始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B西方主要国家完成工业革命C英国取得“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答案C解析关键信息:19世纪中期。题干图片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英国海外贸易遍及全球,与工业革命的影响相联系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C项正确;英国开始确立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是在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仅是英国,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应是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49郑观应在盛世危言
38、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50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主要原因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扶植C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D各国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答案C解析
39、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一定成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C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黄金时期”出现的主要原因,故A、B、D三项排除。51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全国代表会议。会议召开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的依据应该是()A会议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中共的第三代领导集体C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D会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的重
40、大贡献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加速和外国接轨”,再结合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可判断该会议是中共十四大,该会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便利了中国和世界的进一步联系。11.海洋战略52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中西方的比较。“选择海洋”是指殖民扩张,“选择陆地”则是指针对殖民扩张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以此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A、B、D三项不符合18世纪中国的情况。53下表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清代
41、北洋贸易三大区域沿海贸易税收统计康熙后期雍正年间乾隆中期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786两0.8万0.9万两10 793两2万3万两天津关税、海税较少1万2万两5万6万两8万10万两山海关关税较少1万2万两3万4万两10万11万两合计数千至1万两3万5万两9万11万两20万24万两A.古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清代“海禁”政策的松弛D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从表格信息看,清朝康熙后期至嘉庆、道光年间,山东船税,天津关税、海税以及山海关关税税收呈增长趋势,这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实际上是清
42、代“海禁”政策松弛的结果,故选C。541651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宣布废除航海条例。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原因在于()A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C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D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答案B解析航海条例是重商主义时代的产物,反映了英国的商业保护政策。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商业保护政策不利于英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因此自由贸易政策逐渐代替了重商主义,故A项错误,B项正确。垄断组织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C项错误;三次英荷战争后,英国尚未确立海上霸权,英国确立海上霸权是在18世纪中期,排除D项。55阅读材料,
43、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
44、“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答案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以民间交流为主;海洋意识不足。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和近代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问题。从材料信息看,齐国利用“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汉代之后远洋贸易较为发达,说明中国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宋元时期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使用,说明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从商朝到明清,中国人的海洋活动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则说明古代中国人对海洋的意义认识不足。12.
45、近代化现代性56188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指出“机器纺纱布局司机者,一人掌管数机,须终日直立奔走,缠足者不能为也;机器缫丝局其司盆者,亦须久立,缠足者亦不便。”此事说明()A工业文明冲击传统农业文明B洋务运动需要改变纲常伦理C洋务运动需要更多劳动力D晚清女权运动蓬勃兴起答案A解析机器引进中国后,农业文明影响下的生活习俗等也随之发生改变,说明了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5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和19271936年两个阶段都出现了较迅速的发展。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答案
46、B解析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中提倡国货,只符合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故A、C两项错误;19121919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得到南京临时政府的鼓励,19271936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条件,但不是这两个阶段能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58历史学家章开沅指出:“有些学者把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都列为追求制度变革的层次,这种说法有所依据但也不尽准确。”“这种说法有所依据”是指()A宣扬民主共和思想B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C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D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
47、法和辛亥革命的共性。两者“都列为追求制度变革的层次”,其中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制,这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制度,故选B项。A、D两项属于辛亥革命的思想主张;C项属于维新变法的思想主张。59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答案D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
48、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教材多讲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而本题却考查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回答时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式。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C项的表述与题干中的信息“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不符。60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
49、改革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答案D解析1978年邓小平的讲话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的南方谈话冲破了计划经济的樊篱,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故选D项。13.混合经济61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苏俄经济发展探索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项和C项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项因为1
50、928年斯大林取消了新经济政策,而采用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应该排除;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主要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力,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正确。6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答案C解析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1932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
51、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材料中“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可判断选择C项。63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B“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C“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两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D“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国家干预经济,扩大政府的财政支出。A项反映的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项反对政府的救济,即反对政府财政支出;C项要求扩大政府支出;D项主张减少干预。64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
52、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材料中可知甲线段时间是19901995年,该时期我国的经济理论是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二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A、B两项发生在90年代前;D项不属于经济理论。因此正确答案选C。6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53、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据此判断,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被认为是新版的新经济政策,其依据在于两者同样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故选择B项。14.妥协与利益让渡6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写道,按照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变化速度,社会变迁可分为四种模式:渐进性微变、突发性微变、创新性巨变、传导性巨变(受外力影响)。按此辛亥革命和清末“新政”应分别属于()模式速度形式内涵渐进性微变慢变量变维持原有社会经济结构和现存社会秩序突发性微变快变量变创新性巨变慢变质变具
54、有社会革命性质传导性巨变快变质变A.创新性巨变、渐进性微变 B传导性巨变、突发性微变C突发性微变、传导性巨变 D突发性微变、渐进性微变答案B6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的进步C民国时期社会政治建设没有任何成效D推翻旧制度后的新制度建设艰难重重答案D解析“未带来预期的和平”“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体现出新制度建设艰难。68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
55、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答案C解析由“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分析可知,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以及题干材料强调“文明的冲突”,说明众多文明形成下的多元化特征,C项正确,排除A、B两项;“一超多强”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体现,但题干并没涉及具体的国家,排除D项。69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
56、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掌握立法权,其通过制定法律来干涉王位的继承,从本质上说明了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故正确答案为D项。70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之后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912年5月,有记者向孙中山问道:“先生让总统之位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中山明确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
57、。”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孙中山说袁世凯“鼓动共和久矣”带有一种故意推举的成分B袁世凯积极拥护辛亥革命C意味着袁世凯彻底转变成真正的共和主义者D革命党人没有认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真面目答案A解析结合史实可知考查的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A项与题意相符,故A项正确;B项袁世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对革命阵营采取军事进攻,故B项错误;C项与袁世凯建立军事独裁的本意不符,故C项错误;当时孙中山等为首的革命党人是迫于袁世凯给予的压力和当时的形势,才推举袁世凯的,故D项错误。7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孙中山认为临时政府要集中权力,总统要有实权,主张总统制。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前夕,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
58、中山才同意把责任内阁这一条写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宪政原则,这种做法()A导致政体频繁更换,社会政局动荡B使权力过度分散,影响行政效能的提升C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D属于“因人设法”,明显违背法律精神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共和制名存实亡,但没有导致政体频繁更换,故A项错误;结合题意可知实行责任内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不会起到B项所表述的作用,故B项错误;C项是孙中山废除总统制设立责任内阁制的目的,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没有起到限制袁世凯的作用,故C项错误;从孙中山改变政治体制的做法,可知是受个人因素影响,没有体现宪政原则,故D项正确。15.开放
59、包容意识72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18世纪中叶以后,华夏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西方文明赢得世界是依靠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优势,这在两个强势文明的猛烈撞击中表现得尤为充分。”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A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华文明的手段比较单一B“文明的猛烈撞击”是指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C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扩张是近代中华文明压力的来源D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给中国既带来了压力也带来了动力答案A73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
60、”“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东渐,全盘接受 D借其要义,用以发挥答案D解析把握材料中的三个人物以及材料中“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突出危机思想、陈独秀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可知选择D项。A、C两项可直接排除;B中的“创新”体现不出来。74胡适曾经反思和评论新文化运动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可见,在他看来,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思想解放 B学习西方C文化转型 D提倡科学答案C解析胡适属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评论意在
61、强调“针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利用西方文化去整合中国传统的文化,目的是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故选C项。75(2014长沙期中)布拉基本是前苏联女子的日常服装,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此阶段,在中国大众的视野中,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那里面人物的着装和专门开辟的时装专栏间接地影响着中国大众。对此评论不妥的是()A当时的服装没有美化功能B服装亦可表达政治倾向C反映了当时中苏关系友好D反映当时社会主义国际阵营较为稳定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上世纪50年代流传至中国”以及“多是苏联画报、期刊和电影”,可以判断当时中苏关系友好、社会主义国际阵营较为稳定;同时服装也表达了一定的政治倾向,A项与史实不
62、相符合。76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设立经济特区 B试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答案A解析“先行一步”是指率先在毗邻香港、澳门的广东、福建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故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是在安徽、四川的一些农村试点,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3、故C项错误;扩大企业经营权限是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故D项错误。16.世界意识77下图是1718世纪最为重要的洲际贸易路线图,它所造成的历史影响包括()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了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的开发提供了劳动力促进了欧美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欧美非三大洲之间的联系和近代整体世界的形成A BC D答案D解析依据图示可以看出是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造成的历史影响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分析,可以看出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7816世纪出现的新世界地图使宇宙志变成了地理学。商人、军人、海员,不但可以利用沿海航行图表,还能从对地球的新认识中获得
64、方便,黄金、香料源源流入欧洲。这说明()A“地球中心说”被改变B地理学的进步推动欧洲崛起C地球的全貌得到反映D禁欲主义开始被打破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6世纪以来,正是由于新世界地图的应用,许多商人、军人、海员将世界其他地方的财富带回了欧洲,促进了欧洲的崛起,故选B项。7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C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D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答案D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
65、系确立,三大组织都是以美国为主导而存在的,表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80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指出:技术与经济一体化的建立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统一的“世界国家”中,这种一体化能让整个人类协调一致,统一行动。这个“世界国家”的建立必须与以往的“统一帝国”的建立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以往“统一帝国”建立采用武力的方式,而“今天这个世界上,武力统一世界的尝试,只能自取灭亡”。由此看来,汤因比认为()“世界国家”的建立依赖于技术与经济的一体化克服全球性危机只能依靠和平而非武力方式“世界国家”的建立使世界各国能获得均衡利益“世界国家”从本质上和传统民族国家没有区别A BC D答案A解析根据所
66、学史实可知经济全球化建立的世界国家并不等于民族主权国家,故排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暂时是处于不利地位的,故错误。故选A项。17.关注人类共同命运812012年11月1621日第十四届高交会在深圳举办,该次展会倡导从节电、节气、回收等几环节改变生产、生活细节。低碳针对的现象不包括()A工业革命煤 B第二次工业革命石油C现代交通汽车 D当代航天太阳能答案D解析紧扣“低碳环保”内涵思考,太阳能属于绿色新能源,不可能成为低碳针对的目标。82英国启蒙文学家笛福曾经说:“格拉斯哥城是大不列颠最清洁、最美好、结构最好的城市之一。1818年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年,它被称为存
67、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导致格拉斯哥城魅力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1825年经济危机爆发 B1836年宪章运动C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带来负面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关键信息是:“格拉斯哥的魅力消失了1839年,它被称为存在如此大量的肮脏、犯罪、痛苦与疾病的地方”,这说明在英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环境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因此导致格拉斯哥魅力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带来的负面影响。83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
68、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这表明()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可知,C项为正确选项。A项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已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故B项错误。D项问题在于材料没有明确表示世界市场与疾病传播的关系,而且此时应该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84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
69、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视角一“哥伦布的大交换”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
70、于新大陆。摘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1)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视角二“太阳下的新事物”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美)麦克尼尔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视角三“着眼于未来”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
71、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历史研究(2013年3月)(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答案(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2)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3)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
72、民素质等。18.规则责任意识85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这反映了()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C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定答案D解析题干信息“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说明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发言权的,A项的意思与作者本意相反;B项则意为要“接受”,很明显A、B两项都不对;C项与题意无关。故选D项。862013年世贸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达成世贸组织首个全球贸易协定
73、,其内容涵盖了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等。世贸组织总干事说:“世贸组织历史上首次迎来真正成果。”这个“真正成果”指的是()A根除了国家间贸易纷争B保证了世界粮食的安全C缩小了南北间发展差距D推动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答案D解析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分歧、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世贸组织还不可能根除国家间贸易纷争,故A项错误;“允许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具有更多选择权”不等于能够保证世界粮食的安全,故B项错误;经济全球化下南北间发展差距拉大,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简化海关及口岸通关程序”“协助最不发达国家发展贸易”
74、等,说明该协定有利于削减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故D项正确。8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A“冷战”秩序的建立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 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可知该世界体系旨在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结合时间信息“战争结束后”可知B项符合题意。88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
75、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好”在()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A B C D答案B892012年7月20日,路透社报道,WTO上个月裁定,中国对从美国进口的冷压薄板电工钢进行调查并征收反倾销与反补贴关税违反全球贸易规则,对此中国提起了申诉。同月2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裁定中国出口的应用级风塔价格过低,其海关对此类产品进口商征收相应的反倾销税押金。由此可见()A世贸组织无法调解各国贸易纠纷B发展中国家加入WTO弊大于利C发达国家是全
76、球化中最大受益者D实现全球贸易自由化任重道远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现象分析两个事件的共性,在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政府裁定另一国贸易出现商品倾销,其实质是保护本国企业和商品的利益,因此贸易自由化任重道远。其余选项在材料中不能反映。19.儒学境遇90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A严复 B康有为 C谭嗣同 D梁启超答案B解析康有为有两部理论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主张变法,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其思想特点是把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91康有为
77、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销毁,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贬低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权威D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答案D解析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的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了历史根据,这就有力地冲击了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必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92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主要作用是()A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B改变无病呻吟的文学状况C抛弃传统的意识形态D为辛亥革命奠定思想基础答案C解析孔子学说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因此,“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78、统治地位。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93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从材料中你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答案C解析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是为了配合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礼教批判而写作的。94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孔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B全面肯定
79、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答案C解析“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体现了陈独秀对待孔子的两种态度,主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孔子的不同方面,故选C。20文明碰撞95阅读以下当时人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陈世镕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陈澄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吕排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答案A解析魏源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外国历史、地理和科技知识,对战、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见解,并提倡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提出“师夷之
80、长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张。促使人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对后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些启蒙作用。96“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一观点属于()A洋务派 B维新派C顽固派 D立宪派答案A解析由题干“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可知该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但不学习政治制度,属于洋务派的主张,体现了其“中体西用”的思想。97有论者称:“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符合这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该运动全盘否定和肯定中、西文化。
8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可知,应是新文化运动。98“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答案B解析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认为“近代文明之特征”是“人权”“生物进化论”,可以看出陈独秀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正确选项是B。99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答案B解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层次的渐次转型,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最为典型,选B项。100莫言在小说生死轮回中塑造了土地改革时被枪毙、在阴间里为自己喊冤的一个地主,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下列与其文学流派相似的是() AB CD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A项属于现实主义作品;B项属于现代主义作品;C项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D项属于苏联现代文学作品。故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