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20MB ,
资源ID:47965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7965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3 第8讲.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前三个月》2015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复习测试:第一部分 专题3 第8讲.docx

1、第8讲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的中国(18951919)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殖民地。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2)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3)影响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辛亥革命(1)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成为指导思想。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过程武昌

2、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制定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3)意义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原因列强资本输出进

3、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的热潮。(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

4、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交通事业的进步(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2)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

5、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三、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1)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5)意义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

6、想解放潮流。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2)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3)内容: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新文化运动(1)背景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

7、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5)意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四、选修内容1(选修一)戊戌变法2(选修四)孙中山时段特征概览阶段特征表现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社会生活上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

8、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考向一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的革命。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促使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得到发展。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

10、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答案(1)政治革命。史实: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社会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考向二近

11、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1发展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1)从地域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2)从部门分布看: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3)从实力看:民族工商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4)从产生原因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2历史作用(1)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

12、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3)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

13、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请回答:如何理解材料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题思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归纳。经济方面主要是推动经济近代化,政治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文化方面推动了西学的传播和中国思想的启蒙。答案民族工业进一步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

14、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考向三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反封建差异及局限性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分别掀起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他们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1差异(1)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旧制度。(2)革命派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的正统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指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

15、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2局限性(1)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有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即维新思想没有把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有机结合起来。(2)民主革命思想虽然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但民主思想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3)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问题探究近代以来,

16、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17、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2)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三方面变化与

18、“世界潮流”的关系。解题思路第(1)问态度的变化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回答即可。变化的原因则应该注意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剧烈变化。第(2)问由臣民到国民的变化属于由封建思想到民主思想的转变,结合当时促成这种变化的事件回答。第(3)问回答出三方面的变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2)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3

19、)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考向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成因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思潮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

20、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解题思路由“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归纳陈独秀的评价;由“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归纳理由。答案评价: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理由: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通史排

21、查真题对点知识点一八国联军侵华1(2012重庆高考)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调动知识辛丑条约规定:“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答案D知识点二辛亥革命2(2014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关键信息

22、“1917年”“旧官僚之行为”“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辨别选项A、D:与题干时间不符;C: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答案B3(2013海南高考)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理解材料从题干提供的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宣布独立(革命),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了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B项。辛亥革命没有广泛

23、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项。答案B4(2013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辨别选项A项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C项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D项“反朝廷、反鞑子”体现不出反帝。答案B知识点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5(2014海南高考)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

24、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理解材料材料中“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答案B6(2014重庆高考,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 910 94410028 302 4031005

25、 299 5171001914105 207 580108.516 696 94558.94 951 47193.4191751 989 18553.62 309 16043.6191849 890 29351.51 568 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审题技巧依据材料数据纵向对比得出趋势。材料信息“1913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1)趋势: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2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知识点四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7(2014江苏高考)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材料信息剪半个辫子,留半个辫子;崇尚西法,保存国粹。辨别选项A:“保存国粹”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B:辫子并不能代表传统精华;C:辫子未全部剪掉;D:剪掉半个辫子,并未破除陋俗。答案C8(2014山东高考,节选)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丙:摘

27、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解题思路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答案(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其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

28、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9(2014上海高考)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A19世

29、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后期材料信息图片中女学生不缠足,穿学生装。史实依据民国时期用法律的形式“废止缠足”“剪辫易服”。答案C知识点五维新思想10(2014海南高考)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辨别选项A:此时革命派已开始进行革命运动;B: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之一;C:“积极讨论光绪帝存废问题”说明未形成共识;D:“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答案D知识点六三民主义11(2014上海

30、高考)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 B国闻报C申报 D民报分析材料通过文章名称可以判定为革命派创办的报纸。辨别选项A、B:维新派创办的报纸;C:商业报纸不会刊登这么多革命性文章。答案D知识点七新文化运动12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泛深

31、刻的思想解放理解材料从材料中的“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反映出革命者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对革命根本就是事不关己,故需要实现思想解放。答案D模块排查1政治模块题组1下图为英、德、意三国营盘遗址。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英国营盘德国营盘 意大利营盘A南京条约签订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史实依据辛丑条约规定:“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答案D2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

32、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辨别选项应从“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信息来判断,D项正确,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C两项;从地理信息上可以排除A项。答案D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

33、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分析材料“武昌城盛传的谣言”,反映了在谣言的背景下,致使汉族士兵加入革命。答案D4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文写道:“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士兵)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材料主要说明了()A辛亥革命是一种民众的联合B辛亥革命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C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D辛亥革命与民众没有关系材料信息“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答案C模块排查2经济模块题组5阅读下列有

34、关近代中国境内工业统计资料(外国人办的企业略)。从中我们获得的有关中国经济的正确信息是()第一时期18731894年第二时期18951913年商办设厂数53463资本(千元)4 69790 801资本所占比重9.6%41%官办和官商合办设厂数1986资本(千元)16 19629 469资本所占比重33.1%13%A.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获得迅速发展B官僚资本经济从此逐渐走向消亡C民族资本在社会经济中占支配地位D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理解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甲午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情况对比。辨别选项B:官僚资本出现在1927年后;C:民族资本始终没有占支配地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

35、封建社会的特征体现在革命性与妥协性上。答案A6下图为近代前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曲线图,该图第二个高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变法图存”成为社会主流思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阶级基础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促使了新文化运动产生A BC D分析材料第二个高峰从时间上看应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辨别选项早在19世纪末已经产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均在此时期内,正确。答案D7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促

36、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辨别选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绝对优势,故A项错误。B、D两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影响,故排除。所以只有C项是“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答案C81897年章维藩投入大量资金从英国购进设备,在芜湖创办了益新面粉公司,生产飞鹰牌面粉,被誉为全国头牌面粉,但英国领事富尔和芜湖道台元畅却限定他每天生产量只能做米50石,做面60石,超过这个限额就要受罚。不久,益新面粉公司入不敷出,陷入困境。材料说明()A当时清政府不允许私设工厂B中

37、国社会性质制约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C清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逐渐衰落分析材料益新面粉公司受到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说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制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答案B模块排查3文化模块题组9“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机,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就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鸦片战争中的新思想的代表B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C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审题关键“最早”。理解材料材料中作者的观

38、点体现了主权在民的观念。辨别选项A:林则徐、魏源等没有涉及民权观念;B、D蕴含民权观念,但晚于维新派。答案C10“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孙中山先生此观点()A反对个人自由,追求国家富强B对民权主义产生动摇C重视国家的自由,不排斥合理的个人自由D受中国传统专制思想影响理解材料孙中山认为个人自由应服从国家自由,两者辩证统一。答案C11陈独秀于1919年撰文提出:“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大罪的。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

39、都不推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中国,陈独秀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B拥护“德谟克拉西”表明陈独秀是宣传伸民权的第一人C拥护“赛因斯”就是提倡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D“两位先生”超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流血难免辨别选项A:应为李大钊;B:维新派和革命派也宣传伸民权;D:新文化运动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答案C12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言教即主张学习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等资产阶级观念。”确切而论,句中省略处应是()A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B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 C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

40、进而言技调动知识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历程。答案C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渡过新世纪之难关。”这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列强侵华战争。题干中的“新世纪之难关”是解题关键。只有D项发生在新世纪。2“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

41、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前期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失败原因的认识。中国近代受侵略的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落后使中国难以战胜处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3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写道:“_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文中画线部分应指()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据“人文思潮”“个人理性”等信息可知,该革命(运动)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故排除A、B、C三项。据

42、“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信息可知,该革命(运动)的目标是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故D项符合题意。4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这里的“分界线”突出表现在()A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政党政治C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成为潮流D断发易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A解析关键信息:为2 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题干描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即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故

43、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但并不符合题干“分界线”的含义,排除。5“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A民主革命第一枪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C自由尽是新风尚D世界风暴新源泉答案D解析本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查辛亥革命。应该把它放在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中去分析,作为被压迫地区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世界风暴新源泉最贴切。6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

44、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C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D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嬗变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7下列表格反映了19181920年间中国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年代日本纱印度纱1918.51919.470 89139 2511919.51920.434 177138 906增减36 71499 655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B印度纱价廉物美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开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萧条答案C解析注意时间“1

45、9181920年间”,此时期内,由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谋求强占山东,引发了国内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群众性的反帝尤其是反日运动,其中就包括抵制日货,从而也就扩大了对印度纱的进口。8(2014北京高考)下图是民国时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画中最能反映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有()墙上画作的风格人物的发型照明手段饮食方式A BC D答案B解析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依据所学可知,图中墙上的画作是元明清以来的文人画,不能体现这一时期社会的变化;断发易服是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重要表现,符合题意;图中使用电灯照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说明中国已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影响,符合题意;图中的饮食依然是中

46、餐,体现不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革。故应选B。9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类别篇数比例列强在中国21547.4%经济/财政/商务87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194.2%A.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B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C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D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答案B解析从表格信息看,“列强在中国”占了文章的近半数,说明甲午战争后,维新派关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故选B项。10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

47、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答案B解析孙中山认为私人垄断发展会危及民生,只有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方能在经济发展中兼顾国计民生,有效地防止贫富不均。11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到,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废除陋习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B解析从材料所述的时

48、间“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表明并非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事情,排除C、D两项;材料所述并非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而是生活习俗的变迁,A项错误。12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有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也就是维护儒家思想;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

49、,不可能对儒家思想彻底否定;革命派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学说,对儒家思想没有进行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则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方近代文化,答案为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一书中说:“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比如其独特的货币经济、纸币、流通证券,其高度发达的茶盐企业在社会生活、艺术、娱乐、制度、工艺技术诸领域,中国无疑是当时最先进的国家,它具有一切理由把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仅仅看作蛮夷之邦。”法国学者埃狄纳称宋朝为“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近代化)

50、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请回答:(1)请你以同意“13世纪的中国在近代化方面进展显著”和宋代处于“现代的拂晓时辰”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给出合理论据。(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化”的含义是什么?试结合近代西方的有关史实简要予以说明。(8分)(3)从现代化的特征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51919年)是近代中国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时期。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要表现。(8分)答案(1)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商业活动彻底打

51、破时间、地域的界限;商业市镇的兴起;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或瓦肆的出现);商业税超过农业税;三大发明成熟并外传,这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先声;社会文化与生活日益世俗化(或平民化、大众化);对外贸易繁荣且范围广阔。(2)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如欧美代议制的确立;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商品化、城市化),如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文化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大众化,如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提出人性和理性。(3)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政治:民主政治的探索,从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到革命派的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

52、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解析第(1)问考查宋代中国近代化的表现,可以从经济、文化、对外关系三个角度分析,经济上主要把握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市镇的兴起、纸币的出现、商业税收成为重要财政来源、对外贸易的发展;文化上主要把握四大发明的成熟和外传、世俗文化的出现及发展;对外关系则主要把握对外贸易的发展即可。第(2)问把握材料二中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从政治民主化、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工业化、工业革命;文化理性化、启蒙运动等回答即可。第(3)问把握时间信息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即

53、可。14(2014天津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饰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2)材

54、料二中“洋气”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6分)(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6分)(4)综上,你认为影响社会生活风尚的因素有哪些?(4分)答案(2)洋气:西方式生活时尚。原因: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学习并融入世界。(4)因素:时代特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外来影响。解析第(2)问,结合材料“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可知“洋气”之含义。联系近代列强的侵略,西方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回答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联系这两个时期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分析回答。一个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个为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的新中国,中国人对外态度也就不同了。第(4)问,联系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外关系等方面分析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