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包头市重工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2020年5月18日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然而,在创作
2、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
4、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
5、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 对人民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 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
6、者。D. 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 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 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 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 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
7、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 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 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答案】1. B 2. D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
8、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四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五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故选B。【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
9、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文中找对应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D项,“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故选D。【点睛】解答论述类文本,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
10、。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4月28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尖锐对话栏目资深主持人斯蒂芬萨克在线专访,就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阐明立场,澄清事实,激浊扬清。BBC国内新闻台(BBCNews)和国际电视频道“国际新闻”(BBCWorldNews)向英国本土和全球滚动播出10次上述专访。BBC国内新闻台在黄金时段新闻节目中播出专访片段,并通过BBC网站和
11、新媒体平台进行了延伸报道。专访实录如下:主持人:刘晓明大使,欢迎来到尖锐对话。刘大使:谢谢!很高兴再次见到你。主持人:很高兴你能在这艰难时期接受我们的采访。先问一个简单、直接的问题:你是否同意新冠肺炎病毒源自中国?刘大使:病毒最早发现于武汉并不等于起源于武汉。根据多方信息,包括BBC的报道,病毒可能源自任何地方,甚至在航空母舰或潜艇中可以找到,在一些与中国很少联系的国家中也可以找到,在从未去过中国的人群中可以找到。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源自中国。主持人:这个回答让我有些困惑。显然这是一种全新病毒,它起源于某个地方。根据免疫学家和病毒学家的说法,病毒由动物传播给人类。毫无疑问,第一起病例发生在中国。你
12、刚才说,病毒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到过中国的人也被感染,显然病毒已引发全球大流行病,但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它最初来自何处?刘大使:我认为这个问题应交由科学家来解答。据我了解,中国的首起病例是由张继先医生于2019年12月27日向中国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报告的。我还看到报道,称中国以外有些病例甚至远早于此。昨天英国报纸上的报道称,英国的科学家、医学专家在去年早些时候就曾警告政府,可能存在一种未知病毒。因此,我只能说中国第一例报告的病例于2019年12月27日发生在武汉。主持人:我认为不容置疑的是,专家们确信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首例确诊病例。你是否也认为我们必须搞清楚疫情暴发初期到底发生了什么,
13、以及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哪些步骤走错了,才导致病毒演变成全球大流行?刘大使:我认为这仍待商榷,我们得承认有不同看法。病毒是在中国武汉首次发现的,但不能说它起源于武汉。我认为这个问题应当留给科学家。主持人:刘大使,病毒确实首先在武汉出现人传人,并集中暴发。我想问的是,难道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独立调查、了解事实真相不重要吗?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刘大使:让我给你介绍一下中国抗疫时间表。张继先医生首先于2019年12月27日上报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国卫生部门和疾控中心在四天后,也就是12月31日以最短的时间通知了世界卫生组织并与其他国家共享信息。中国还第一时间同世卫组织分享病原体,
14、在第一时间同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主持人:大使先生,让我打断一下,你忽视了非常重要的一点。12月30日,武汉医生李文亮在微信群里告诉他的医生同事,武汉出现了一种非常令人担忧的新疾病,建议他的同事们必须穿防护服,以避免被感染。几天后,他被公安局传唤并被迫供认散播虚假信息、严重干扰社会秩序。从那以后一直到一月份,中国政府一直在试图掩盖真相。刘大使:现在我明白为什么一些人要鼓吹进行所谓的独立调查了,其实就是试图罗织借口来批评中国掩盖真相。但事实是,李文亮医生不是“吹哨者”,如我刚才说的,张继先医生比李医生早三天向卫生部门报告,武汉市卫生部门随即向中央政府报告。四天后,也就是李医生发出微
15、信信息后一天,中国政府与世卫组织及其他国家共享了这一信息。完全不存在所谓掩盖事实。主持人:大使先生,实际上中方共享的信息非常有限。根据华盛顿邮报和美联社获得的内部信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曾在2020年1月14日的内部会议中对形势做出了非常严峻的评估,他说复杂、集中案例表明病毒正在“人传人”。但是第二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外称持续“人传人”的风险很低,疫情是可防可控的。因此,我再次认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中国在好几个星期内没有说实话。刘大使:你都没有给我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我还没有答完关于李文亮的问题。所谓的“掩盖事实”是不存在的。张医生通过正常渠道向卫生部门报告,但李文亮则在朋
16、友圈传播相关信息。在任何国家,如果出现极其危险的未知病毒等情况,都可能引起恐慌。我认为警方传唤李医生,向他提出警告,要求他停止网上传播,这不能称为“隐瞒”。疫情已经通过正规渠道上报,这种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恐慌。目前,英国政府也在打击利用假消息制造恐慌以达到个人目的做法。有关李文亮医生的事已经有结论,中国中央政府接到报告后,即向武汉派出调查组,武汉市公安局决定撤销对李医生的训诫书。李医生被追认为烈士,被授予很高的荣誉。主持人:李医生去世的时候的确被中国人民视为英雄。刘大使:不仅是中国人民,中国政府也是一样,不能区别开来。主持人:我认为中国人民很清楚,政府对他们和世界其它国家并不坦率。1月14日,中
17、国卫健委的内部文件称存在人传人、聚集性感染的证据,形势严峻复杂,并要求有关内容不公开,不上网。对此你如何解释?刘大使:我想你们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华盛顿邮报,你们过于依赖美国媒体。我衷心希望你们能采纳世卫组织的信息。我们与世卫组织分享了所有信息。我看了你对世卫组织新冠特使纳巴罗(DavidNabarro)博士的专访,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第一时间与世卫组织分享信息。一方面在中国国内,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当时对这个病毒并不十分了解。另一方面我们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了信息和我们对病毒的认知。主持人:刘大使你是一位资深外交官,应该了解目前世界上很多人并不相信中国的故事版本。
18、几个小时前,特朗普称对中国的立场并不满意,说中国完全可以把疫情控制在源头,他还说美国正在进行全面调查。美国副总统彭斯也列出一系列理由证明,中国没有对世界说实话,应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并造成大规模死亡和经济损失负有责任,中国现在面临巨大的问题。刘大使: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说法。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与世卫组织和其它国家通力合作,我们派出技术援助和医疗专家组,并向150多个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受到这些国家的高度评价。我认为,美国不能代表全世界,即使不少西方国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也对中国表示赞赏。你引用了特朗普总统的表态,我也想引用几句他有关中国的表态。1月24日,在中国通报
19、疫情大约1个月之后,特朗普总统说,“美国高度赞赏中国的努力和透明度”。6天之后,他表示“正在与中国紧密合作”。二月初,他又表示“习近平主席工作出色、疫情处理得很好”。主持人:你认为,目前由于疫情导致的各种指责给中美带来外交危机有多严重?刘大使:中方当然希望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我曾两次常驻美国,我始终相信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与美方保持良好关系,但这应该建立在相互信任、合作而不对抗的基础上,双方需要相向而行。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保持密切沟通,通了两次电话,讨论国际抗疫合作。我想强调的是,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美国的敌人是新冠病毒,美国应该找对目标。主持人:刘大使,
20、我们即将结束采访。我再次对你在艰难时期做客尖锐对话表示感谢。刘大使:不必客气。4.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持人认为专家们确信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发现了首例确诊病例,并且首先在武汉出现人传人,病集中爆发。他认为有必要对病毒演变成全球大流行的原因进行调查。他的观点对中国不利。B. 主持人认为李文亮被公安局传唤并被迫供认散播虚假信息,严重干扰社会秩序,这是中国政府一直试图掩盖真相的证据。C. 刘大使明确地说明警方传唤李文亮医生是因为在朋友圈传播相关信息会引起恐慌,应该通过正规渠道上报。他还强调李医生是中国人民和政府的英雄。这样的回答既维护了国家形象,又肯定了李医生的价值
21、。D. 主持人认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中国在好几个星期内没有说实话,包括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因此中国应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并造成大规模死亡和经济损失负有责任。他的看法代表了某些西方国家的立场。5. 尖锐对话的主持人所提的问题非常尖锐,代表了一些西方国家就新冠肺炎对中国的态度。他就哪几个点进行了提问,请简要概括。6. 刘晓明大使面对主持人尖锐的提问,观点明确,态度坚定,从容作答。这让我们想起了秦国朝堂上力敌秦国君臣的蔺相如,匈奴审判席下岿然不动的苏子卿(苏武)。假如你立志要成为一名外交官,从现在开始,你要培养自己哪些能力与品质?结合本文或者课文,作简要分析。【答案】4. D 5. 病毒的源头是否
22、在中国。是否应该(对疫情初期中国的做法)进行独立调查。中国是否隐瞒实情。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6. 热爱国家的品质。立场坚定,敢于反击的品质。明辨是非的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句段,仔细辨别原文内容与选项内容的细微之处。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时间、频率、范围的副词,以及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理清选项中的内容在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审查是否有增删词语的现象。D项,“主持人认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中国在好几个星期内没有说实话,包括对中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因此中国应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并造成大规模死亡和经济损失负有
23、责任。他的看法代表了某些西方国家的立场”说法错误。“因此中国应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并造成大规模死亡和经济损失负有责任”错,结合原文“美国副总统彭斯也列出一系列理由证明,中国没有对世界说实话,应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并造成大规模死亡和经济损失负有责任,中国现在面临巨大的问题”的表述可知,认为“中国应对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并造成大规模死亡和经济损失负有责任”的不是主持人,是美国副总统彭斯。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题干是“尖锐对话的主持人所提的问题非常尖锐,代表了一些西方国家就新冠肺炎对中国的态度。他就哪几个点进行了提问,请简要概括”,结合“先问一个简单、直接的问题:
24、你是否同意新冠肺炎病毒源自中国”分析可知,他的问题主要有:病毒的源头是否在中国。结合“你是否也认为我们必须搞清楚疫情暴发初期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及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哪些步骤走错了,才导致病毒演变成全球大流行”分析可知,他的问题主要有:是否应该(对疫情初期中国的做法)进行独立调查。结合“我再次认为,有充足的证据表明中国在好几个星期内没有说实话”分析可知,他的问题主要有:中国是否隐瞒实情。结合“你认为,目前由于疫情导致的各种指责给中美带来外交危机有多严重”分析可知,他的问题主要有: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
25、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文中人物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文中人物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文中人物的品质。探究文中人物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文中人物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文中人物的品质相关。
26、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本题在解答时首先答出“刘晓明大使”的品质,然后结合他的经历阐释。刘晓明大使,作为一个自身外交官,点明确,态度坚定,从容作答。在他的身上闪现着作为外交官的优良品质,结合“我想你们的所有信息都来自华盛顿邮报,你们过于依赖美国媒体。我衷心希望你们能采纳世卫组织的信息。我们与世卫组织分享了所有信息。我看了你对世卫组织新冠特使纳巴罗(DavidNabarro)博士的专访,中国始终坚持公开、透明、第一时间与世卫组织分享信息”分析可知,面对主持人咄咄逼人的追问,刘大使坚决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权力,体现了他热爱国家的品质。结合“我不同意
27、这种说法。这是一些西方国家的说法。疫情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与世卫组织和其它国家通力合作,我们派出技术援助和医疗专家组,并向150多个国家提供医疗物资援助,受到这些国家的高度评价”分析可知,刘大使立场坚定,敢于反击的品质。结合“病毒最早发现于武汉并不等于起源于武汉。根据多方信息,包括BBC的报道,病毒可能源自任何地方,甚至在航空母舰或潜艇中可以找到,在一些与中国很少联系的国家中也可以找到,在从未去过中国的人群中可以找到。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源自中国”分析可知,刘大使他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结合“主持人:李医生去世的时候的确被中国人民视为英雄。刘大使:不仅是中国人民,中国政府也是一
28、样,不能区别开来”分析可知,刘大使具有过硬的语言表达能力。【点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琴 王游
29、 睿他很会拉琴。村子里的人都称他叫琴王。他的琴声太动听了。 琴弦拉动,一串串嘹亮的音符就接踵而出。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很少有人见过他,但都听过他的琴声。他会在每个傍晚准时拉动他的琴弦。当夕阳对着山村撒下最后一丝余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扛着满身的疲倦回到家的时候,他的琴声会在村子的东头悠扬地响起。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
30、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这个傍晚天空被无数道闪电残忍地划破。汹涌澎湃的洪水如彪悍的巨蟒将村子死死缠住。 老人、小孩,所有人都被逼到村里的一个土包上。洪水一次又一次拍打着人们的脚脖子,像死神跃跃欲试的手。村子在自己的眼前渐渐变小,几块瓦片和木板在水里打旋。有人大声地哭泣,有人唾骂,有人惊叫,有人焦躁地踏着脚步,还有人绝望地准备跳水。天渐渐黑下来。完了,似乎一切都完了。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
31、人忘我。人们开始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渐渐没有人说话,最后连咳嗽的声音都没有。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终于,远处亮起了一点火光,是救生船来了。所有的人站了起来,但没有人拥挤,也没有人喧哗,因为他的琴声依旧那么悠扬和平静。当船靠近的时候,人们像是有人指导,都乖乖地站好,然后先是老人和小孩上船,再是妇女和男人,一切都井然有序。最后,在他悠扬的琴声里,人们都顺利上了船。这时水越来越大,村子很快就没了。但直到船顺利启动,他的琴声还在进行,人们还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糟了,还有他
32、!有人忽然回过神来。 是呀,怎么漏了他,快喊。喊,只有琴声在响。再喊,还是只有琴声在回答。 他是聋子呀,怎么听得见。对,他就是个聋子。一个老人突然想起。 人们这才完全回过神。原来他竟是个聋子!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两次出现“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琴声的美好,给人们的内心带来愉悦。B. “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准备勇敢赴死。C. 从“就在这时,琴声戛然而止”句中,可以看出琴王已经死了,但他永远
33、活在乡亲们心中,是乡亲们心中永远的琴王。D. 文章以“琴王”为题,既点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暗示情节都与琴声有关;又突出主题,体现他在灾难面前镇静沉着,不愧为“王”。8. 他的琴声为什么能让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请你简要分析。9. 有人说,这篇小说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放到乡村的背景下,让他在危难时不去逃命而却拉琴,这样的情节设计有失真实;也有人说,琴声给人们幸福和充实,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真实。你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答案】7. B 8. 他的琴声太动听了,饱含诗意与美感,让人变得澄清。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烦恼和不快,都渐渐消融;第二天又可以精神抖擞
34、地开始新的劳作。危难时,他的琴声让人们心态平和,重树希望,井然有序,最终获救。 9. 这样的情节设计很真实。因为即便是乡村,人们也需要琴声这样的精神财富来充实激励心灵;即便是危难之际,也需要有一种精神力量让恐慌的内心平静下来。琴声给人们幸福和充实,这句话之所以真实就在于它说出了艺术力量、精神力量、文化力量对人的重要性给人充实和幸福感。文中,乡亲们在琴声中得到放松、得到激励是真实可信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之外,也的确日益注重精神生活的品质了。这样的情节设计是符合生活真实的。【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
35、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的含义是当人们的灵魂得以净化,境界得到提升以后,死亡也就变得不可怕了,他们准备勇敢赴死”说法错误。“他们准备勇敢赴死”这一说法不当,应是听的到琴声,心变得格外宁静和镇定,生的希望就在眼前。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
36、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本题,要求简要分析“他的琴声为什么能让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结合“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分析可知,他的琴声太动听了,饱含诗意与美感,让人变得澄清。结合“琴弦一动,人们马上就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烦恼和不快,都在他的琴声里渐渐消融,远去。最
37、后人们带着微笑幸福地睡去,直到第二天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分析可知,陶醉在他的琴声里,白日里所有的疲惫、烦恼和不快,都渐渐消融;第二天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开始新的劳作。结合“这时,村子的东头,依旧响起了他悠扬的琴声。那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那琴声像在述说,像在安慰,让人陶醉,让人忘我”“人们再一次醉了。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分析可知,危难时,他的琴声让人们心态平和,重树希望,井然有序,最终获救。【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
38、的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本题,题干是“有人说,这篇小说将一个出色的音乐家放到乡村的背景下,让他在危难时不去逃命而却拉琴,这样的情节设计有失真实;也有人说,琴声给人们幸福和充实,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真实。你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作答
39、本题,首先明确表达观点,然后逐条分析理由。这样的情节设计很真实。结合“他的琴声里,有清晨撩人心扉的第一声鸡鸣犬吠,有山间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有阳春三月的花开遍地和莺歌燕舞,还有万里碧空的蓝天白云和艳阳高照。听他的琴,让人变得澄清”分析可知,即使是在农村,人们也需要琴声这样的精神财富来充实激励心灵;结合“在他的琴声面前,所有的行为都显得粗俗和浮躁。谁都不敢妄动,生怕打破这份美好。只有安静,才能维持这份隽永。在人们心里,渐渐装进一湖平静的水”分析可知,在危难之际,琴声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让恐慌的内心平静下来。结合“因为他的琴声,村子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和充实”,这就是艺术对人的重要性给人充实和幸
40、福感。在文中,乡亲们在琴声中得到放松、得到激励是真实可信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之外,也的确日益注重精神生活的品质了。这样的情节设计是符合生活真实的。如果认为这样的情节设计不合理,可以从人的应激反应的角度分析,比如危难时不去逃命而却拉琴,违背生活的真实,不合情理等等,言之有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
41、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
42、,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B.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
43、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C.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D.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B. “布衣”指平民百姓的麻葛之类的廉价衣服,故而“布衣”多指广大劳苦大众。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C. “御史”是中国古代一种官名。约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
44、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D. “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丁忧”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B. 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下诏诘问,听其解释此事后,夸赞刘仁轨耿介正直。C. 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
45、,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唐太宗采纳他的意见并立即擢授为青州刺史。D. 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13. 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2)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2)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
46、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本题,“七重城”是地名,不能断开,所以“城”后断句,排除选项BC;“进爵为公”的意思是“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所以“公”后断句,“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的意思是“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所以“三人”后断句,排除D。本句译为: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故选
47、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丁忧等”说法错误。“丁忧”指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
48、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唐太宗采纳他的意见并立即擢授为青州刺史”说法错误。结合原文“累迁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分析可知,刘仁轨任青州刺史是因为得罪了李义府,且并非升职。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
49、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为所”,被动句标志;“出”,离京任职;第二句得分点:“贵显”,官高位显;“不自矜踞”,宾语前置句;“矜踞”,同“矜倨”,矜夸倨傲;“布衣”,指平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
50、: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县人。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遇上社会动乱,他不能安心学业,每当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学得的知识,终于以学识渊博而闻名。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下文书补任他为息州参军。后来改任陈仓县尉。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谁能制服他。刘仁轨警告
51、他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了朝廷,太宗李世民说:“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能行吗?”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我,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认为刘仁轨刚毅正直,提升他任咸阳县丞。贞观十四年,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各种庄稼都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妨害。还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太宗发下诏书对他的劝谏表示赞同采
52、纳。后来任命他为新安县令。多次升迁到给事中。他遭到李义府的憎恨,离京任青州刺史。咸亨五年,任鸡林道大总管,东征新罗国。刘仁轨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重镇七重城,攻克了这座城镇。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退休,朝廷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则天皇后主持朝政,又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则天皇后派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终年八十五岁。则天皇后诏令全体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
53、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乾陵墓地。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曾经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酒性向他求情解释。刘仁轨手端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后来主管政务,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他就是这样从小小县尉做到辅国大臣,善于博取声誉,得到属吏部下的欢心。(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吴中书事杨乘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
54、愁吟谁与同。注杨乘,晚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847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吴王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国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 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
55、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1)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2)表现:对比。通过当年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
56、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颈联描写想象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想象之景”错,颈联景物是实写眼前之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赏析诗歌的情感及手法类试题,考生要先要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准确把握诗人“愁”的原因,然后结合对全诗的手法的把握进行分析。根据理解诗歌,诗人愁的原因有: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渐衰、世事难测的感叹。手法运用上:对比。通过当年的繁华和眼前的凄清冷落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的悲伤之情;运用典故。通过范暴帮助勾践灭吴,最终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
57、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只得借酒消愁的悲伤。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三)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_,_”刻画了周瑜的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形象。(2)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
58、,_”这两句诗上。(3)蜀道难中诗人以震耳欲聋的飞瀑声和滚石的撞击声从听觉角度写蜀道之险的诗句是:“_,_”。【答案】 (1). 谈笑间 (2). 樯橹灰飞烟灭 (3).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飞湍瀑流争喧豗 (6). 砯崖转石万壑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樯,橹,涯,沦,逢,瀑,喧,豗,砯,崖,壑。三、课内文言文翻译和文化常识积累(19分)17.翻译下列语句。(1)武帝嘉其义,乃
59、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答案】(1)汉武帝赞许他这种通晓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2)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要趁此时使苏武投降。(3)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无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4)我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玉璧回去,走小路回到了赵国。(5)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河间地区)又有很多豪
60、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嘉”,赞许;“遣”,派遣;“以”,凭借的身份;“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第二句得分点:“论”,判定;“因”,趁机;“降”,使动用法,使投降。第三句得分点:“亡”,同“无”,没有;“皆为陛下所成就”,判断句,“为”,是,表判断。第四句得分点:“诚”,的确,实在;“见于”,表被动;“间”
61、,抄小路。第五句得分点:“骄奢”,骄横奢侈;“典宪”,法令制度;“豪右”,豪门大户;“不轨”,为非作歹。18.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B. 九宾,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廷。”C. 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D.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礼记四部作品。E. 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如史记项羽本纪中
62、“再拜献大王足下。”【答案】A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A项,“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说法错误。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D项,“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礼记四部作品”说法错误。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故选AD。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你仰慕屈原孔孟和大小李杜,他们给了你文化底蕴;你崇拜钟南山和袁隆平,他们告诉你人生的意义;你迷恋鹿晗与关晓彤,他们让你看到了青
63、春的靓丽光彩。然而,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能给予你成长正能量的不止这些耀眼的星星,还有许许多多的平凡人。看看他们: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摆摊为大家修自行车的老人;每天清晨在你上学的路上卖夹肉饼的中年夫妇;在你出门之前早已经把马路清扫干净的环卫工人;不避寒暑,在马路边摆开五颜六色馨香四溢的水果摊,天天笑脸迎人的水果商贩;带着小孙子上菜市场买菜,去公园玩耍,给儿女做美味的饭菜,为了儿女操劳一生却乐在其中的爷爷奶奶;还有你的父母、老师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他们给你带来的正能量也许比明星更深沉,更持久。 请以材料为依据,选择触动你心灵、对你人生有启迪意义的人或事,写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 要求:
64、内容健康,情感积极,运用描写、记叙、抒情等表达方式,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答案】例文:英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了你负重前行。这次疫情中很多记者伟岸的身影,不顾生命危险赶往第一线,为的就是让大家看到疫情之下真实的人间。在武汉封城的第一天,人民网的记者却逆行飞往武汉,落地已近凌晨,而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深入疫情腹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记录下了那些惊人动魄又极具温情的瞬间。他们或是在发热门诊为我们实时解说,或是在火神山现场带我们感受中国速度。他们日夜不停,只为向我们展现最真实最新鲜的现场报道。他们善于捕捉最温暖的瞬间,为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为我们注入强大又坚定的信心。从疫
65、情发生的那一刻开始,记者们就放弃了休假,拿起话筒,扛起摄像机义无反顾的冲向了第一线。2003年 ,湛江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陈莉华就冲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这一次,她依然毫不犹豫。她说:“我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和含着眼泪去完成这项采访工作的,因为走近他们之后,采访时他们都很忙碌,他们说最多的就是这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只要病人需要我们就上去了,也没有想那么多”。我在采访中听到很多感人的一些故事,有的是主动请缨上战场的,也有夫妻双双上战场的。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大爱无疆,什么叫做无私的奉献,什么叫做最美的逆行者。真的很难忘那天的采访,我觉得作为一名记者, 在这个时候,应该去记录下他们的工作,传播出去
66、,希望凝聚起更多的力量。”三联生活周刊的摄影记者曾用镜头记录下了“封城”十天的武汉,在报道中他写道前一天总监问他:你愿意去武汉吗?他秒回:可以。两句简短的对话,却足以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我想,这就是记者内心的坚守吧。在报道下面,热评第一就是“感谢前线的记者,保护好自己! ”这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心声。可疫情凶险,灾难无常。前天看到报道,曾在武汉现场报道疫情的特约记者,一家三口都出现了肺部感染的症状。在疫情公布的最初几天,他作为特约记者去进行了现场报道。敖慕麟在此前的自述中写道,希望能把自己看到的以及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地传递出去。“因为这种公开的、透明的信息流通也是防疫很关键的一步。”坚持把最透明的信
67、息传达出去,也是每个有坚守的记者的最大心愿。“手握正义之枪,传播大爱无疆,让黑暗的地方透光”,这是每一个记者展现出的力量。凡人做英雄的时候不会想这么多,当你身在那位置时,不自觉地就会挺身而出。哪儿有这么多英雄啊,不过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在做着他们认为对的事情。还好有你们,带我们看遍人间万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立意
68、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时首先要细读材料,勾画关键词句。材料内容首先肯定了圣人、名人他们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不可估量的作用。然后话锋一转,指出能给予我们成长正能量的不止这些耀眼的星星,还有许许多多的平凡人。在这段材
69、料中,关键句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就生活在你的身边,他们给你带来的正能量也许比明星更深沉,更持久”。也就是说,材料指向的是普通人、小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要将对象限定在平凡人身上,而不是吸引万众瞩目的名人、明星,或者扩大范围,写所有人,“别人”、“他人”等等。具体写作时,可以引用我们并不熟知的普通人,或者“主角”们平凡的人生阶段。【立意】尊重、善待、铭记每一个为梦想而努力的平凡人;为平凡赞歌,向奋斗致敬;做一个平凡的人,努力生活;【素材】要满足于你的命运,一个人不可能在样样事上都非凡出众。古希腊伊索于平凡中见到不平凡,就是一种感悟。美爱默生最伟大的人不是轻视日常小事的人,而是对这些事情予以缜
70、密的注意并加以改进的人。英斯迈尔斯平凡之中自有不平凡之处。归根结底,人的价值存在于平凡的事业之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升华,它的凝聚点体现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格、情操。铃木健二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这一木一石。我时常做些零碎,就是如此鲁迅 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经军旅,岂容凶残闹市横行?“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吕保民,面对凶恶势力毫不退让,与持刀抢劫男子英勇搏斗,身负重伤。曾经的军旅生涯,使他聚拢起一身正气。隐于市井,见义勇为,无所畏惧。这便是英雄的作为。“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广为流传。在呼啸的汽车冲向学生的一刹那,她用纤弱却有力的身躯搭起一个安全的岗亭;“最美
71、司机”吴斌的事迹感动千家万户,在铁片击中血肉之躯后的76秒,他以美到极致的动作完成了由凶险到平安的转换。人们仰望张丽莉,因为在这个“个人至上的年代,她的奋臂挥手形象地诠释了师德的最高境界;人们钦敬吴斌,因为在这个道德与责任日渐稀薄的年代,他忍痛减速泊车的镜头是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最好说明。“最美”二 字,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更是对无疆大爱彻底回归的呼唤。90后红军守墓人冯炼“流光溢彩的城市的确让我眼花缭乱,但每当想起爸爸光着膀子,大汗淋漓地清扫墓园的背影,我就放心不下长坪山。”大学毕业后,冯炼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一名红军守墓人,守护800多位战士的英灵。一个正常的社会缺少的不是精英,恰恰缺少更多
72、的平凡的好人。王小妮孙少安,是当代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责任制实行后,号召分组种田,并在村里盖起了烧砖窑,在多次亏本、失败后,少安终于成功致富,最终为双水村盖了一座学校。【结构】首先在开头引出所要描写的英雄人物抗击疫情中的记者,然后在正文部分记述记者们在疫情中的表现,凸显英雄们的表现,最后点题,由疫情中的记者上升到众多的平凡人,升华主旨。【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