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素养目标备考指导1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2通过苏辛豪放词风的比较,进一步了解豪放词的特点。3了解声声慢通过描写季节的变化、气候的变化等来抒发女主人公情怀的特点。1熟悉咏史怀古诗,把握描写对象的内容和特点,分析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鉴赏与创造2了解豪放派诗歌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审美鉴赏与创造3三首词是古诗文必背篇目,理解、背诵并准确默写。语言建构与运用情景导学 “人生最难耐的是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段经典台词又何尝不是苏轼人生经历
2、的概括呢?在短短的64年生命中,他经历了别人经历不了的冬雪秋霜,承受了别人承受不住的狂风巨浪,战胜了别人战胜不了的飞沙走石。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优雅地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人境界,即便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他依然从容淡定,携着半生的荣辱悲欢,华丽地转身,潇潇洒洒地走过。酾酒临江,步履铿锵;拂袖一笑,风轻云淡。苏轼用他一生的苦旅,写就了一篇最华丽的篇章。“咏史怀古”向来是迁客骚人、仁人志士借以抒怀的范式。或托古讽今,或叹逝伤今,或以感怀身世抒写幽思,或以凭吊先贤激励后进,或以关注现实达成劝诫,或兼有其类不能自已辛弃疾则把政治的风云、民族的仇恨、人生的感慨融入诗词,辛弃疾的永遇乐竟似用
3、剑尖蘸血泪写成。一片落叶,一声雁叫,一滴秋雨,一点青灯,李清照都能点石成金,赋予它浓郁的感受力,在词中,她以明白如画的语言风格和错落和谐的韵律节奏,营造了一种化不开、驱不散的孤独失落氛围,读着李清照声声慢,我们似乎听得见阶前滴雨,孤雁哀鸣,看得见梧桐落叶,昏黄孤灯,这是一种凄厉的美。 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旷达的文豪苏轼简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进士,曾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
4、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州市),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作品文集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评价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诗词开豪放一派,散文成就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书法上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人中之杰,词中之龙辛弃疾简历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参加耿京抗金队伍,为掌书记。次年南下,历
5、任承务郎、建康通判及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曾多次上书,陈抗金恢复大略,均未被采纳。孝宗淳熙八年(1181)被罢官。隐居江西上饶、铅山等地达二十余年,其间两度被起用,但都不长。宁宗嘉泰三年(1203)又被起用,次年被派往镇江任知府,为北伐做准备,因反对韩侂胄立即出兵的计划,又被罢官。开禧元年(1205)回铅山隐居,两年后忧愤而死。作品代表词集稼轩长短句。代表作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评价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半生阳光半生冷李清照简历 李清照(1084约 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生于书香门第
6、,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李清照十八岁时,在汴京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婚后,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公元1127年,北方金兵攻破汴京,李清照夫妇也先后渡江南去,第二年,赵明诚死于建康(南京),李清照独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凉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她的词作被称为“易安体”。作品代表词集漱玉词。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夏日绝句醉花阴武陵春等。评价南宋杰出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2背景探寻(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7、(1082)七月,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当时苏轼由于王安石变法,被新派官僚罗织罪名,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很苦闷,经常游山玩水以排遣。这首词就是游黄州的赤鼻矶所作。(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为北伐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不同意韩侂胄立即北伐的主张。韩听不进他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从某种意义上说,等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词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以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北伐而导致失败的史实警告当权者不要急于用兵,显示了作
8、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3)李清照写声声慢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成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浪淘尽(to) 纶巾(un) 樯橹(qin)(l)公瑾(jn) 寻觅(m)乍暖还寒(zh) 憔悴(qio)(cu)暗香盈袖(yng )孙仲谋(zhn)舞榭歌台(xi) 佛狸祠(c)狼居胥( x)2通假字 一
9、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 )3古今异义(1)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大的河流。)(2)千古风流人物(古义:杰出的。今义: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光景,状况。今义:次序;一个挨一个地。)(4)怎一个愁字了得(古义:囊括得了。今义:用在惊讶、反诘或责备等语气的句子末尾,表示情况严重,无法收拾;不平常,很突出。)4一词多义(1)发(2)故(3)更 (4)敌5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大江东去(向东 )樯橹灰飞烟灭 (像灰一样;像烟一样)赢得仓皇北顾(向北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乍暖还寒时候,最
10、难将息(回暖 )(3) 名词作动词遥岑远目(望 )尚能饭否(吃饭 )6特殊句式宾语前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即“故国神游,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7名句积累(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乱石穿空_,_惊涛拍岸_,_卷起千堆雪_”。 (2)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通过一个过渡句把全词连接起来,以“_江山如画_”对上片的景物描写进行概括,又以“_一时多少豪杰_”引出下文对周瑜的赞颂。(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表现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是“_羽扇纶巾_,_谈笑间_,_樯橹灰飞烟灭_”
11、。(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诗句是“_多情应笑我_,_早生华发_”。(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无奈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两句是“_人生如梦_,_一尊还酹江月_”。(6)诗(词)文与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一尊还酹江月_”一句,借酒抒怀;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浊酒一杯家万里_”一句,借酒抒发思乡之情。(7)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中,辛弃疾登高望远,追怀英雄豪杰,暗寓南宋统治集团没有像孙权那样的英雄豪杰的句子是:“_千古江山_,_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8)辛弃
12、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佛狸祠下_,_一片神鸦社鼓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9)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望中犹记_,_烽火扬州路_”两句追忆当年南归,蕴含着对已逝岁月的慨叹。(10)李清照的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乍暖还寒时候_,_最难将息_。”(1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三杯两盏淡酒_,_怎敌他晚来风急_!”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1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满地黄花堆积_,_憔悴损_,_如今有谁堪摘_”的句子是
13、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地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1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梧桐更兼细雨_,_到黄昏_,_点点滴滴_”的句子,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1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_这次第_,_怎一个愁字了得_”的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1豪放派豪放派,形成于中国宋代的汉族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
14、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2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其特点主要是结构深细缜密,音律
15、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国学经典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明理知义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成长启示当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时候,我们的行为要端正,但在言语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要谦虚谨慎,要有分寸。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图文导航_主旨探微_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写景,描绘了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片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英俊豪杰周瑜。抒发了词人热爱祖国山河,羡慕
16、古代英杰,感慨自己华发已生却未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借歌颂孙权、刘裕表明作者的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下片显示了作者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抒发了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3声声慢这首词写的是无与言比的“愁”,主要通过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表现词人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心境。任务探究_(一)领读课文1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哪些内容?提示:_上片写景,描绘了长江壮美雄阔的景象;下片怀古,追忆了功业非凡的青年俊杰周瑜。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上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提示:_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作者表示
17、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3声声慢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_“愁”。抒发了作者因国破、家亡、夫死而只身流落江南时的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愁。(二)精研课文任务一感受三首词不同的风格特点。活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_景物描写的豪放:词人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采用纵横驰骋、游刃有余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派广阔的景象,显示出宏大的气魄。周瑜形象的豪放:词人选取了婚姻美满、风度儒雅、指挥才能卓越三个方面,把周瑜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年少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立奇功的英雄身上,正寄托着词人的人生理想。情感的豪放: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无
18、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_活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下片用了哪些典故?各有什么作用?由此看出辛词用典有何特点?提示:_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典故:刘义隆北伐、拓跋焘建行宫、廉颇思赵。用刘义隆北伐惨败的典故,是对当时韩侂冑急于立功,主张出兵,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用拓跋焘的典故,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是作者的悲愤之词。用廉颇的典故,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表示仍然希望能为朝廷效力。辛弃疾用典总是很恰切,善于用简短的语句涵盖极丰富的内容。就本词来说,他的生活经历和现实处境、思想主张和内心情感,都是
19、通过历史典故诉说出来的。_活动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请你结合声声慢谈谈你对婉约词派风格的认识。提示:_(1)以“愁”字为中心,通过描写表情、动作、生活细节,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达内心的情感。“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和“怎一个愁字了得”等句,反映出词人内心愁情是何等的深刻!词人强烈的内心郁闷之感,远非一个“愁”字所能表达,所能概括。(2)以“景”寄情、赋“情”于景,直抒胸臆。声声慢中,词作者使用令人伤感的残秋景物触发愁结、寄托相思,情与景密不可分,曲折尽意。晚风、雁阵、黄花、梧桐、细雨等残秋凄清的景物,寄托着作者多么凝重的感情,倾诉着作者饱经忧患和乱离流浪的生活哀愁,其中沉郁苍凉之情,
20、感人至极。(3)语言新颖奇巧,巧用叠字,加强感情渲染,更能表达难以排遣的愁闷。开篇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反映出作者内心十分空虚,郁闷难排。“冷冷清清”既写秋天环境气氛,又写作者内心感受,残秋黄昏自然冷清。但作者夫亡家破、流离他乡,内心世界的冷清是不言而喻的。“凄凄惨惨戚戚”由轻入重,突出地描写了充塞于作者内心的愁情。_任务二体会三首词不同的表达技巧。活动念奴娇赤壁怀古前三句的景物描写是如何体现苏轼词的豪放风格的?提示:_开头三句借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
21、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风格豪放。_活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使用了哪些典故?用典的意图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注释填写下面表格。提示:典故(原句)意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借孙权创立大业抒发自己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志向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借刘裕表抗敌救国、北伐决心_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_借刘义隆元嘉年间草率出兵终得失败的故事,讽喻当朝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重蹈覆辙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_用佛狸祠的情形警示当朝,要坚定北伐的信念_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_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人虽老,雄心犹在,报国之志不变的情怀活动声声慢
22、中作者怎样用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提示:_在上片词中,作者写出了整个冷冷清清的秋景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凄凉,但是由于作者深沉的感情所感受到的不幸又那么深刻,愤懑的情绪当然就不能于此平息下来。于是由空间的描写转到眼前的景物描写:“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南渡以后,李清照所感受到的已不是“寂寞深闺”中的闲愁,也不是“离情别恨”,而是社会加给她的苦难。社会的动乱,山河的破碎,丈夫的去世,使她的人和心也相继憔悴不堪。在这种百感交集的心境之下,一个人孤单单地“守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更何况淅沥的秋雨又下个不停,飘打在窗外的梧桐树上。“到黄昏”还在“点点滴滴”,发出凄楚的声响。自然
23、界的秋雨不过是打在梧桐树上,而有一种比秋雨更令人心寒的无影而又无情的风雨吹打在她的心上。这“点点滴滴”更是蕴涵家国之恨的沉痛之泪,它煎熬着作者的心。在这一连串的情形之下,当然就远不是一个“愁”字所能概括得尽的了。_文白对译教材原文_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 大江:长江。淘:冲洗。故垒:古时军队营垒的遗迹。三国:东汉以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时代。周郎:周瑜,字公瑾,孙权军中指挥赤壁大战的将领。24岁时即出任孙策的中郎将,军中皆呼之为“周郎”。赤壁:苏轼这里所说“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 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涛:巨浪。拍岸:拍打江岸。雪:比喻浪花。段解:状写赤壁之景。遥想:远想。小乔:乔公的
24、小女儿,嫁给了周瑜。“乔”,史书里作“桥”。雄姿英发:姿容雄伟,英气勃发。羽扇纶巾:(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儒者的装束,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故国:旧地,这里指当年的赤壁战场。华发:花白的头发。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江月: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段解:借怀古抒人生感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即江山千古,意为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旧。风流:英雄业绩。总:都。去:离开。寻常:平常。巷陌:街道。金戈铁马:精锐的部队。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段解: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
25、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草草:轻率。赢得:剩得,落得。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段解: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声 声 慢李清照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将息:休养调理。敌他:对付,抵挡。段解:形象地将词人孤苦无依的凄凉心境写出来。似曾相识的大雁则更添无限伤感。怎生:怎样的。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段解:明写菊花,暗写自己。梧桐落叶,秋色添愁。以反问结尾,意蕴无穷。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_1课内素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寻觅的是什么呢?其中之一就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
26、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而是“欲将血泪寄山河”。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既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也不能像辛弃疾那样上朝议事,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的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痛拍栏杆。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但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将就。她的词一如她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在做着真实的自己,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适用话题】“人生价值”“爱国情怀”“追寻”等。2课外素材位卑未敢
27、忘忧国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真的勇者,穿越红尘的喧嚣,回归至真至善的心灵,历经世间一切苦难,而那份坚持依旧岿然不动。辛弃疾为国而生,为国而战,为国而死。他一生报国无门,却矢志不渝,写了大量爱国词文,在已收录的宋词中,他是词作量最多的词人之一。【适用话题】“责任”“爱国”“苦与乐”“谈幸福”等。人物速写_辛弃疾求批评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一生佳作不断,广为后人传颂。其能在文
28、坛取得如此成就绝对不是偶然,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结果。1204年3月,辛弃疾到镇江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却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完之后,立刻被当时的文人奉为神作,更有人把这篇作品谱上曲子吟唱。同年8月辛弃疾邀请友人吃饭,席间歌女就弹唱了这首词,在座者无不拍手称赞,认为完美无缺。辛弃疾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站起来说:“只要是作品就有缺陷,我希望大家给我的作品挑一挑毛病,这样才有利于我进步。”大家因为碍于情面都不肯说,只是一味称赞这是千古一词,辛弃疾一看大家都不批评,就说:“如果谁给我挑毛病
29、,我就敬酒三杯,赠给他100两纹银。”这时候,岳飞的孙子岳珂站起来了,他说:“那我就斗胆提一个小意见,我认为你在词中用的典故太多,知道的人还好,不知道者对这首词理解起来很是吃力。”辛弃疾一想真是,这首词里借用的有杜甫的登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等典故,确实让人费解。辛弃疾十分高兴地给岳珂鞠了一躬,继而兑现承诺。从此以后,辛弃疾的词用典故就很少了,读起来通俗易懂,更加精妙。学以致用_映衬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这里塑造周瑜形象
30、的手法就是映衬。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军,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映衬的表现技巧有关。用映衬的手法写一个作文片段,300字左右。【示例】那天,我语文考了个满分。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高兴得心花怒放。路旁的柳树好像在祝贺我,它微笑着,笑弯了腰。鸟儿也在我头上飞来飞去,好像在给我唱欢乐颂。我觉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凉爽、畅快。花坛里百花齐放,娇艳多姿,不时闻到醉人的香气。小草生机盎然。我的脚下似乎踩着大
31、风轮,没过多久,我已经飞到了家门口。聚焦高考_鉴赏诗歌思想感情“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鉴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解读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题干要求审题重点(2019天津卷)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018江苏卷)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17天津卷)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2016新课标全国卷)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题干中有“情感”一词,要求“分析”;或问表达了“什么情感”(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
32、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读懂诗歌】我沿着小溪行走,衣服不知不觉被雾气沾湿,到了正午雾气才渐渐消散。在冬天温暖的环境中,蚊蚋飞舞;人离得还很远,凫鸭就开始骚动。我一路行来,山中浓荫密布,道路崎岖、险峻。远处驿站近傍衰败的柳树,已经可以看到县城中的袅袅炊烟。这样美丽壮观的景象,我看了一整天。远远看去,山
33、色苍茫寂寥,江水在夕阳中得以溢满了金辉。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的命运,如同王粲一般。我身世飘零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嗟叹。【解题规范】第一步:题干中要求概括“情”包括哪些方面,实质上是考查鉴赏诗歌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第二步:抓关键,明情感。解答此类题。要联系题目、注释、背景等全面解读,要仔细寻找诗歌中能表露作者情感的词语,或者分析诗歌中的形象,进而理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描写了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之情;“伤时愧孔父”借孔子叹凤、泣麟的典故,表达自己的“伤时”之痛,即生不逢时的苦闷;“去国同王粲”借王粲
34、在国家动乱之时无奈依附刘表的典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直抒身世之慨,表达了飘零他乡的哀痛。第三步:依题目,组答案。本着“问什么,答什么”的原则,分条作答,概括时语言要简洁。【参考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步骤一: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步骤二: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答题时不要简单罗列意象,也不要以译代析。步骤三: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抒发了什么”或“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