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素养目标备考指导1把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意象,发挥想象力,仔细品味中国诗歌特有的意境美。2学习登高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赏析琵琶行对比、衬托、比喻等手法的表达效果。1李白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诗人,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具体体现。审美鉴赏与创造2杜甫的律诗成就最高,把握赏析律诗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3对比、衬托、比喻是诗歌鉴赏的常见表现手法,要把握分析某一表现手法的作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情景导学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说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当年这位号称“谪仙人”的万丈光芒依然映
2、射着诗国,达旷千古。李白向我们吟诵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歌咏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呐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华民族钟灵毓秀、地大物博,中华大地多锦绣河山、名山大川。古人们常常登高望远,面对这美好的自然山水,思想境界都仿佛得到了净化升华一样,因而能感平日之不能感,悟往日之不能悟,遂文思泉涌,创作出了数量可观的登高作品。杜甫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两千多年前,一个文雅学士,一个山野樵夫,演绎了一曲音乐传奇;一千多年后,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用音乐演绎了一曲千古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悠悠的浔
3、阳江边,瑟瑟秋风中,一个美丽忧伤的故事便诞生了,一直流传在历史的长河中。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 1作者作品狂到世人皆欲杀李白简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 (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继续在黄
4、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成好友。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第二年,李白因参与了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作品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最具代表性。评价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简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义市。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
5、、浙江、河北、山东一带,两次会见李白,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天宝十四年,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安史之乱爆发,只身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押到沦陷的长安,这期间他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至德二年,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授官左拾遗。不久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两年后,离开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代宗大历五年,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作品 代表
6、作蜀相客至春夜喜雨绝句二首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南逢李龟年天末怀李白月夜忆舍弟兵车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旅夜书怀“三吏”“三别”等。评价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是“千古绝唱”,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诗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简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一事被贬江州。长庆时,累迁杭、苏二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作
7、品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评价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2背景探寻(1)梦游天姥吟留别: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道士朋友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于是李白就奉诏入长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以为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就要实现了,可他只供奉翰林,被看作词臣,又受到权贵的排挤。天宝三年(744),李白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中块垒难消,第二年,他由东鲁南游吴越,这首诗是他临行前写给东鲁朋友的。(2)登高:该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当时诗
8、人病卧夔州,身体的病痛,生活的艰辛,时局的动荡,兵乱的不断,使得诗人备受摧残。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3)琵琶行并序:本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喻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被诬陷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
9、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瀛洲(yn)谢公屐(j)剡溪(shn) 渌水(l)訇然(hn)澹澹(dn) 鸾鸟(lun)霓裳(n)魂悸(j) 猿啸(xio)渚清(zh)潦倒(lio)湓浦(pn)铮铮然(zhn)倡女(chn) 贾人()悯然(mn)迁谪(zh) 浔阳(xn)荻花(d)管弦(xin) 轻拢慢捻(ln)(nin)六幺(yo)嘈嘈(co)幽咽(y)水浆迸(bn) 船舫(fn)敛容(lin)虾蟆(h)红绡(xio)钿头(din)银篦(b) 阑干(ln)呕哑(u)(y)嘲哳(z
10、ho)(zh)2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3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义:的确,实在。今义:指书信。)(2)云霞明灭或可睹(古义:暗。今义:消灭。)(3)势拔五岳掩赤城(古义:超出。今义:抽出。)(4)百年多病独登台(古义:晚年。今义:很多年,一辈子。)(5)明年秋(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6)因为长句(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7)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今义:多指表现不一般。 )(8)秋月春风等闲度(古义:随便地,轻易地。今义:指平常普通。 )(9)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面色。今义: 指色彩。)(10)老大嫁
11、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多用以称呼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大的。)(11)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先前。今义:向前方,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4一词多义(1)欲(2)行(3)忽(4)事(5)语(6)转(7)回5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对此欲倒东南倾(向东南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在夜里)浔阳江头夜送客(在夜里)梦啼妆泪红阑干(在梦里 )(2)名词作动词云青青兮欲雨(下雨)遂命酒 (摆酒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作歌) 命曰琵琶行(命名,取名) (3)形容词作动词钿头银篦击节碎(敲碎)江州司马青衫湿(被浸湿) 艰难苦恨繁霜鬓(增多)商人重利轻别离(以为重,以为轻) (4)动词的使动用
12、法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战栗,使震惊)6特殊句式(1)被动句妆成每被秋娘妒(“被”表被动)(2)省略句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感斯人言。(省略句,“感”后省略介词“于”)(3)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 转徙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 7名句积累(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谢公宿处今尚在_,_渌水荡漾清猿啼_。(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13、“_湖月照我影_,_送我至剡溪_”。(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霓为衣兮风为马_”和“_虎鼓瑟兮鸾回车_”,令人叹为观止。(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我欲因之梦吴越_,_一夜飞度镜湖月_。”(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_,_使我不得开心颜_。”(6)杜甫登高以“ _万里悲秋常作客_,_百年多病独登台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涵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7)杜甫登高中,“_艰难苦恨繁霜鬓_,_潦倒新停浊酒杯
14、_”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艰,传递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无限悲凉。(8)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用“_无边落木萧萧下_,_不尽长江滚滚来_”描写出秋天萧瑟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象,集中体现了“悲秋”的典型特征。(9)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_梦啼妆泪红阑干_”一句,写出琵琶女半夜醒来满脸泪痕的凄苦;“_江州司马青衫湿_”一句,写出诗人听闻琵琶女遭遇后,泪洒衣襟。(10)琵琶行并序中,听闻琵琶女自诉身世后,诗人白居易写了他听到几种乐声的不同感受,被贬浔阳之后听到乐声的感受是“_呕哑嘲哳难为听_”,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_如听仙乐耳暂明_”。(1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别有幽愁暗恨生_,_此时无声
15、胜有声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12)白居易在琵琶行并序中利用周围环境来侧面烘托琵琶女演奏的高超技艺的两句是:“_东船西舫悄无言_,_唯见江心秋月白_。”(13)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_五陵年少争缠头_,_一曲红绡不知数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14)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_初为霓裳后六幺_”一句,点明了琵琶女所弹曲目,而“_四弦一声如裂帛_”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音乐结束时的特点。(15)琵琶行并序中,诗人用来描写被贬之后艰苦的居住环境的两句是:“_住近湓江地低湿_,_黄芦苦竹绕宅生_。”积累文化
16、传承与理解1歌行体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2新乐府运动“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乐府诗集分乐府为12类。其最后一类标名为“新乐府辞”,即本于白居易。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
17、府式的诗。新乐府并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的标准,从音乐上来说,是徒有乐府之名;但从文学上来说,却又是真正的乐府,因为体现了汉乐府精神。概括地说,由汉乐府的“缘事而发”,一变而为曹操诸人的借古题而写时事,再变而为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顾况等一脉相承,到白居易更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就是新乐府运动形成的一般历史过程。元稹、张籍、王建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作家。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图文导航_追求自由现实幻想现实主旨探微_1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借游仙诗的形式,托梦言志,通过梦幻中的美好仙境与黑暗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捍卫,表现了
18、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2登高:诗人通过重阳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抒发了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的身世之感。3琵琶行:诗歌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予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诗人还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主题深刻而有广泛的社会意义。任务探究_(一)领读课文1根据提示,填写下表,厘清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层次。提示:结构层次描绘的文句概括修辞手法梦由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_神秘高峻_夸张、衬托_梦境月夜渌水荡漾
19、清猿啼_剡溪清幽_白描_白昼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_山中壮美_想象、夸张_傍晚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_洞外恐怖_夸张_夜晚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_洞中仙乐_夸张、拟人_梦醒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_魂惊_梦后抒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_蔑视权贵,傲岸不屈_2阅读登高,根据诗歌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1)首联,写诗人登高俯仰见到的“_风、天、猿、渚、沙、鸟_”六种景物,并以“_急、高、啸哀、清、白、飞回_”修饰,
20、指明了节气和环境,融入了诗人复杂的感情,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2)颔联,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落木萧萧”“_长江滚滚_”,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的声音、长江的汹涌,还传达出_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_。(3)颈联,用“_万里_”和“_百年_”分别从空间、时间上把诗人的羁旅愁苦、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和立体感。(4)尾联,进一步写国难家愁。“_艰难苦恨_”使得须发皆白,心中有万般愁绪,但因为“_新停浊酒杯_”而无法排遣。国难之忧与自身之愁融于一处,诗人的_忧国伤时_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3阅读琵琶行,根据诗歌内容,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全诗以人物为线索:一是以_
21、琵琶女的身世_为线索,一是以_诗人的感受_为线索。前者为明线,后者为暗线。两条线索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_琵琶女和诗人_,两个形象心灵相通,怨恨交织,谪情离恨喷涌而出,唱出了“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的主题。“_江州司马青衫湿_”更是对主题的形象阐释,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_伤感自己遭贬_之泪。琵琶行明写_琵琶女_,暗写_诗人自己_,写琵琶女的知音难求,其实也在写诗人自己的_政治失意_。把_琵琶女的身世_与自己的谪居生活有机结合,层层铺展,是本诗的结构特点。(二)精研课文任务一体会三首诗不同的体式。活动梦游天姥吟留别题曰“吟留别”而全诗竟无一字“别”意,是否有离题之嫌?提示:_
22、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情调低沉。而李白这首留别诗,却完全突破了这种陈规旧俗,它构思奇特、基调高亢、别开生面地借留别以抒感慨,以梦游方式抒发胸臆,表现主题。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境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如此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之美好,以揭露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表明自己的斗志,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_活动登高中“繁霜鬓”中的断句是“繁/霜鬓”,还是“繁霜/鬓”?请谈谈你的看法。提示:_观点一:繁/霜鬓。
23、将“繁霜鬓”切分为“繁/霜鬓”,并看作动宾词组的人,或认为“艰难苦恨繁霜鬓”中的“艰难苦恨”包含“苦恨”和“艰难”两个并列关系的形容词,或认为其包含“艰”“难”“苦”“恨”四个并列关系的形容词,但都认为“繁”是动词,“霜鬓”是“繁”的宾语。观点二:繁霜/鬓。根据律诗的对仗。“艰难”对“潦倒”,“苦恨”对“新停”,“繁霜鬓”对“浊酒杯”。“浊酒”即劣酒,“浊酒杯”即盛装劣酒的酒杯,该短语为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层次切分为“浊酒/杯”。“繁霜鬓”与“浊酒杯”对仗,按律诗对仗的要求,两者在结构和性质上应保持一致。观点三:繁霜/鬓。“繁霜”是一个比较固定的语言单位,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汉语大词典收录
24、有词条“繁霜”,对其的解释为“浓霜”,使用的书证为诗经小雅节南山中的“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句和唐代戴叔伦关山月中的“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句。可见“繁霜”很早就凝固成了一个可以独立使用的词。_活动请探究琵琶行并序中诗“序”的意蕴。提示:_(1)暗藏着作者最想说又不能明言的幽愁暗恨迁谪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无论是开头的萧瑟苍茫的离别意,还是别有幽愁暗恨生的曲中意、零落难堪的身世意,传递的无不是孤独感伤、磊落不平的“迁谪意”。(2)序中半显“迁谪意”,诗中极隐“迁谪意”,显与隐相互呼应,收放有度。序中反复说“迁谪”来显露心中之意,
25、又用“始”虚晃一枪,将读者瞒过。诗中再谈“谪居卧病浔阳城”,显而又隐,隐而再显,虚虚实实、欲说还休,将被贬谪的牢骚发得恰到好处。_(3)琵琶行并序的序除了表露和掩饰自己的心迹外,也是文章叙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琵琶女的故事为例,序中讲了两次。第一次是对于别人问的回答:“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第二次是“曲罢悯然”的自叙:少小欢乐,“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_第一次重在讲命运的跌宕,第二次重在说情感的落差;第一次是不动声色的讲述,第二次是带着情感的讲述。_任务二体会三首诗抒发的不同的情感。活动关于李白梦醒后的感叹,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有人认为是消极的,请谈谈
26、你的看法。 提示:_观点一:有人认为,这是李白消极的世界观虚无主义人生态度的集中反映。李白的一生主要的思想就是纵情山水、恣意游乐、放浪形骸、消极避世。他写梦游天姥梦境的虚幻,是为了告诉东鲁的朋友,人世间的一切是虚幻的,如过眼烟云,美则美矣,但转瞬即逝,最快意、最能抚慰人心灵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怎能摧眉折腰事奉权贵,让我们不能开心开颜?两次感叹之间的关系是前因后果。观点二:有人认为,这是李白积极的世界观蔑视权贵人生态度的集中反映。李白的一生主要的思想就是蔑视权贵、心系苍生、向往自由。三年的宫廷生涯,使他看到了朝廷的腐败,感到了官场的可怕,所以作者写梦游天姥,不是写梦境虚幻,而
27、是写梦境可怕。以游天姥山的可怕,喻官场的可怕。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灵,宁可骑鹿游山,也决不低眉折腰去讨好权贵。两次感叹之间的关系是前果后因。观点三:诗人的感叹是复杂的,有消极避世思想,也有积极的反抗精神,但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这一段诗歌有进步性和局限性。局限性:流露出了人生如梦幻,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进步性: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中的思想精华,这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决不向权贵屈服,也决不取悦于世而苟
28、且偷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这正是本诗的主题所在。它反映诗人傲视权贵、渴望自由的精神。写神仙世界的美丽,反衬出现实世界的丑恶,表明对现实、对权贵的憎恶。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立场服务。而我们更多的,应该看到诗人积极的一面。_活动登高一诗中,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提示:_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肖像、身体状况、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使得一个颤颤站立在深秋季节里的满头白发、满脸悲愁、体弱多病、长年漂泊的老者形象跃然而出。诗人独自登高望远,纵目山河,俯仰宇宙,可谓壮怀激烈,慷慨悲歌。这里有对漂泊生活的感叹,有对老弱多病的嗟伤,也有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执着,更有诗人忧
29、国忧民、感时叹逝的博大胸怀。_活动琵琶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诗人用什么表现手法塑造这一形象?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提示:_(1)形象: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2)表现手法:诗人是采用对比、反衬手法对这一形象进行塑造的。用年轻美貌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3)评价:琵琶女的身世具有典型的悲剧意义,它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侮辱、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
30、华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觉醒。诗人也仅仅把她的遭遇看成是个人的悲剧,却没有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悲剧,更没有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这说明作者的阶级局限,他还不可能从本质上来认识和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_,任务三体会三首诗不同的创作手法。活动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留别诗。作者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提示:_(1)李白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仙境来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2)用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并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神仙世界虚无缥缈难以寻觅,就应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
31、水恣意游乐,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诗人借仙境来表现自己蔑视权贵、旷达乐观的精神。_活动登高一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试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情景交融的。提示:_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后四句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_活动 诗歌空白,指的是诗歌中字面上没有直接写出,需要读者根据各种经验加以思考、想象、联想和体味,经过填补才能领会的内容及思想。请分析琵琶行并序中的艺术性“空白”。提示:_
32、(1)视觉上的艺术“空白”。“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切都归于静寂,唯有秋月映照江心。诗人不直接书写听众感受,而是通过点染环境,烘托人物感情:置身斯时斯境的诗人与弹者,他们同怀天涯沦落之感的心境如何,不难想见。(2)听觉上的艺术“空白”。诗人对琵琶音乐的描绘和解读诠释了此点。“忽闻水上琵琶声”,如此对音乐敏感含蓄的表达,体现了诗人求音若渴的心情以及听到琴声后的惊喜,同时也反衬了在“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日子里,内心的苦闷和压抑。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以音写心,即刻感化了宾主,高山流水,知音相对,其中隐含了多少无法倾诉的辛酸情感,给读者以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参与感情波动的
33、余地。(3)心理感受上的艺术“空白”。诗人饯别客人,苦于没有音乐相伴,在心理上的感受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抑郁,胸中压抑。在欣赏琵琶女精湛的艺术时,琵琶女融感情于乐曲之中,用高超的技艺抒发人生的体验、挫折和苦闷,促使诗人联想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遭受的打击。此时,诗人认为琵琶女所奏音乐是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琴声人化,琴表心,心写音,二者实现了共鸣。待到音乐行至凝绝不前时,心中的压抑与苦闷真正到了无处发泄的境地,所以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论。这是心理感受的一个高峰。诗人并未明写心情抑郁的程度,但从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中,足以寻绎诗人的心理感受,给读者以无
34、限的思索余地,留下了在心理感受上的“空白”。_文白对译教材原文_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信:实在。明灭:忽明忽暗。睹:看到。横:直插。拔:超出。段解:写传说中天姥山峻峭雄奇的非凡气势和自己对它的向往之心。因:依据。渌:清澈。清:凄清。著:穿着。青云梯:直上云霄的山路。倚:依靠。暝:天黑。殷:震响。栗:战栗。青青:黑沉沉的。列:通“裂”,分裂。缺:云的缝隙。洞天:仙人居住的洞府。扉:门扇。訇然:形容声音很大。青冥:天空。恍:恍然。觉时:醒来。向来:原来。段解:写梦游天姥的全过程。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且:暂且。须:等待。摧眉:即低眉,低头。段解:写梦醒后的感慨。登高杜 甫渚:水中小块陆地。回:回旋
35、。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万里:指远离故乡。作客:客居异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艰难:兼指国家和自身命运。苦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潦倒:衰颓,失意。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倡女:歌女。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贾人:商人。出官:(京官)外调。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为:创作。歌:作歌,动词。凡:总共。言:字。命:命名,题名。段解:扼要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写作缘由,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管弦:指代音乐。管,箫、笛之类的管乐;弦,琴、瑟、琵琶之类的弦乐。段解:浔阳江边夜送客
3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掩抑:声音低沉。低眉:低头。信手:随手。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滑:流利。凝绝:凝滞。暗恨:内心的怨恨。迸:溅射。突出:急速地出击。曲终:乐曲结束。舫:船。言:说话的声音。段解:江心聆听琵琶曲。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击节:打拍子。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颜色故:容貌衰老。去来:离别后。来,语气助词。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段解:江中听诉身世苦。 唧唧:叹息声。暂:突然,一下子。却坐:退回到原处坐下。促弦:把弦拧得更紧。向前声:刚才奏过的曲调。掩泣:掩面哭泣。段解:重闻琵琶青衫湿。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_1课内素材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
37、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是对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的倾泻。“天涯沦落”,它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适用话题】“心灵的交融”“知音”“体验”“心境俗”“感受”等。2课外素材长久等待使天性爽朗的李白苦闷寂寞,“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38、。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的他与李林甫针锋相对,毫不退让。他深深憎恶黑暗现实,对横行跋扈的权贵和趋炎附势的小人强烈愤慨,“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天子。他决心披肝沥胆,直谏天子,横批逆鳞。提出十条勤政务本的建议,李隆基不悦,李白被“出宫思过”。他悲愤彷徨,过分高估了天子的爱才之心,低估了奸臣的诽谤中伤。这条理想道路竟然如此泥泞难行,“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行路难之一)。 他日渐消极,“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行路难之三)。怀着无限惆怅失落和郁闷难抑的苦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的等待,天宝三年春,李白傲然离开长安【适用话题】“文人的
39、弱点”“意气用事”“生命的迂回”“宁折不弯”等。人物速写_为两块石头自责的白居易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他在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为官清廉,再加上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百姓,回到家乡。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两块从杭州天竺山带回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他心头猛地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恰在此时,他的朋友刘禹锡登门拜访。他俩一见面便亲热地交谈起来,本来还在深深自责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却了刚才的事
40、情。刘禹锡临走时,一眼看见书桌上的那首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吟诵后很诧异地问白居易:“区区两块小石头,你何必放在心上呢?还写诗责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说完摇摇头。白居易却不这么认为,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友说:“是啊,区区小石头说明不了什么。可它是杭州百姓的石头,也仅仅属于天竺山,我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再说,倘若每一个来天竺山游玩的游客都把天竺山的石头带回家,那哪里还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虽说当时我只想把它们带回来作纪念,现在看来就像是我贪污了杭州百姓的千两黄金,怎么不让我感到自责呢?”一席话说得刘禹锡连连点头。学以致用_环境烘托法琵琶行成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法。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
41、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人,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的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写法指点:目的明确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具体生动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抓住特征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以“考试失败后”为题,运用环境烘托写法,写出失败后的状态与心情,200字左右。【示例】月光惨淡,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地上,映得我脸色发白。窗外,月亮已经升得老高了;窗内,依旧如故。考试的失败,让我感到太累了。我抬起头,想让大脑放松一下。突然,我看到了它白杨。那白杨曾在一次次风雪袭击后,顽强地生存下来,它
42、比以前更高,更直了。一阵冷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我打了一个冷战,脑子清醒了许多。失败并不意味着我是失败者,我决不能退却,我要夺第一。窗外,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星星也不知什么时候钻了出来,还眨着调皮的眼睛,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聚焦高考_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表现手法可以理解为艺术手法、写作手法等。重点考查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对比、衬托、渲染、用典、比兴等。题干要求审题重点(2019浙江卷)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2018浙江卷)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2017浙江卷)这首诗的对比手法
43、特色鲜明,试作赏析。(2016新课标全国卷)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题干中有“表现手法”或“手法”之类的词语;要求分析鉴赏(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 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熏一架书。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读懂诗歌】秋天巷子里,高树环绕,蝉声阵阵,朱门清幽,似如闲居。重装墨画,画中有数茎绿竹。书堆满了书架,屋里正在熏香。李将军的侍从知书达理,李将军吟哦时豪放疏狂。他最喜欢读的是英雄传记,但
44、是如果说要立功疆场,那恐怕还不如在这里闲居吧。【解题规范】第一步: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第二步: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了李将军宅院的外部环境,“蝉声”“秋巷”“冷静”渲染了清幽安静的氛围,从而烘托出宅院主人的闲适高雅;颔联描写室内家居布置。“墨画”“数茎竹”“香薰”“一架书”表现了室主人的高雅意趣。而颈联第一句描写有礼节的侍从,是为了衬托李将军的知礼、有涵养。这些诗句都属于侧面烘托。最后三句则是对李将军的直接描写:颈联下句是说李将军听任没有官位的读书人在自己的书斋里率性而为,写出了李将军的平易、洒脱、豪放;“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
45、恐不如”则写出了李将军的远大理想和追求。第三步:分析表达效果。这首诗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两种手法,塑造了一个情趣高雅、知礼有涵养、洒脱豪放、心怀远大理想和追求的将军形象。【参考答案】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熏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1知识清单概念说明作用示例赏析对比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46、“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前两句描写昔日的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深切,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桃夭)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浓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陪衬的事物更加突出、形象“大江东去,浪淘
47、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人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渲染烘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写。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杜诗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天景物凄清的特点。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表现
48、罗敷的美,比从正面直接描写节省笔墨,更具有艺术魅力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抑扬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的“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她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2解题思路第一步,明确指出所用的表现手法,术语要准确。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表现手法。第三步,点明效果,从突出事物(人物)特征、表现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