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9193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是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威廉斯是美国著名诗人,因其意象派诗风为人们所熟悉,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持有医学博士学位。

2、1918年暴发的流行性肺炎给了医生威廉斯记录历史的机会。在他的作品中,去传染病院的路上就是他接触和诊治传染病的证据。这首诗收录于诗集春天与一切,正如题目所示,威廉斯描述了这条通向传染病院路上的荒凉景象,并以此抒发自己在自然法则和人类生存方面的反思。当威廉斯说“传染病医院”时,他指的是当时单独为传染病人准备出来的建筑,而这所传染病医院很可能是现在新泽西州的圣玛丽教堂的前身,原本是安置和治疗患有传染病的病人的地方。谈及此次流感时,有学者在卡夫卡与西班牙大流感一文中猜测:“这次流感因为首先由西班牙媒体报道出来,因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其实流感最初是在美国军营中暴发的。”虽然这次席卷世界的流感在1920

3、年逐渐退场,但它留下来的阴霾远未退去。在自传中,威廉斯这样记录这场毁灭性的流感:“流感袭来,我们医生每天出诊六十次。我们其中有人感染了病毒,有些年轻的医生去世了。我们没有有效的方法克制这种席卷世界的病毒。”由此可见,威廉斯是这次大规模流感的见证者。(摘编自陈浩然春天里的威廉斯:值得敬仰的医生)材料二:基辛格曾说过:“中国有几千年延绵不断的文化,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战略和治国之策。”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文明展现出的不竭力量,印证了基辛格的睿智。回望来路,展望未来,指引中国在较快时间内走出困境,同时又苦人之苦、迈出国门扶危济困的,是千年文明滋养出的中国人克己复礼、坚韧不拔的品格,是根植于中

4、国传统文化中仁民爱物、乐善好施的基因,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情怀。仁政爱民,以人为本。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之时,是生命第一还是经济至上?中国先贤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疫情暴发之初,中国领导人就发出坚定而明确的指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并将其贯穿于中国抗疫行动的全程。已经习惯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人,第一次看到季度经济较大幅度下滑,这背后是以人民生命安危为首要关切的决心。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遭受病毒突然侵袭的中国展现了让世界瞩目的决断力、行动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来中国考察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高度评价中国人因地制宜、灵活解决问题

5、的能力。他感慨道,面对无药无疫苗的困境,中国人“有什么就用什么,能怎样调整就怎样调整,能怎样适应就怎样适应,能怎样去拯救生命就怎样去拯救生命。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饮水思源,投桃报李。对于在中国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与中国“风月同天”的人,中国都回馈以“与子同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从困境中逐渐走出的中国,已经把援助物资送到了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感怀中国雪中送炭的恩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亲吻五星红旗;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以英、法、德三种语言录制视频讲话感谢中国帮助;柬埔寨网民用民歌刘三姐旋律配上柬语歌词,向中国医疗专家组表达谢意:“多谢了!多谢中国亲人们,就算没有好饭菜,却有

6、一首家乡的歌送亲人。”义之所在,坚定前行。人不知而不愠。对诟病自己的人,中国也不吝伸出援手。美国医生通过视频会议从中国同行那里获得了宝贵的诊疗经验。中国捐助的一千台呼吸机等抗疫物资运抵纽约,州长科莫也在社交媒体上深情致谢。怀着人溺己溺、民胞物与之心,中国向许多遭疫情肆虐的国家伸出仁爱援手,却被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以政治化的眼光曲解乃至诋毁。然而,中国没有因为种种杂音,就放弃对痛苦的悲悯、对生命的救助,没有放弃对人间大义的坚守。覆巢之下无完卵,小小的病毒以卷席之势不分国界夺去地球村里大量生命,肆虐的疫情前所未有地把所有国家锁定在一条“生命方舟”上,世界人民面临一损俱损的困境,从未如此真切

7、地感受到命运与共的事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先贤以“天下之目”洞悉了四海繁荣的秘密,与久远以来对“大同世界”的憧憬一脉相承,今天的中国人民以坚定信念,笃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前路免不了荆棘,而中国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精神力量就是那道光,穿透阴霾,照亮前行的道路。(摘编自李蓉中华文明之光在抗疫中熠熠生辉)材料三:自尼克松以来,尽管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中国和美国还是进行了合作。当前的新冠疫情危机是一个考验。首先,双方应同意使宣传战降级。第二,人们应该认识到,如果说1918年流感大流行是一个先例,那么在第一波新冠病毒疫情消退之后,未来我们还将会看到几波疫情来袭,因此人们必须更

8、好地做好合作的准备。第三,新一波的新冠病毒疫情将影响应对能力较差的穷国,中国和美国应该宣布慷慨捐款,让联合国设立新的基金来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该基金向所有国家开放。第四,鉴于人类对这种新病毒仍有很多需要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应该恢复十年前就存在的科学家和医学专业人士之间的广泛联系。更好的做法是,增设两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高级别委员会,以提供政治保障,减少官僚机构的繁文缛节。(摘编自约瑟夫奈中美应“合作式竞争”对抗疫情)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美国著名诗人、医学博士威廉斯见证了1918年暴发于美国军营、由西班牙媒体首先报道、在1920年才逐渐退场的那场席卷全球的大

9、规模流行性肺炎。B. 对1918年的那场毁灭性的流行性肺炎,威廉斯在其去传染病院的路上春天与一切卡夫卡与西班牙大流感自传等作品中都有记录。C. 对中国政府在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所采取的抗疫行动,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不竭力量,基辛格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D. 约瑟夫奈希望中美两国在应对当前的新冠疫情中开展“竞争中的合作”,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对美国错误做法的指责。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华几千年文明中包含着克己复礼、坚韧不拔的品格,仁民爱物、乐善好施的基因,民胞物与、天下一家的情怀。B.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中国领导人

10、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并迅速组织全民抗疫行动,成效显著。C. 流行性病毒不分国界,但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政客和媒体却对中国的做法曲解甚至诋毁,对此,我们不屑一顾。D. 中美虽然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多年来还是进行了一些合作,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危急时刻,双方应更好地合作。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 面对全球性疾病传染,国际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请结合材料,

11、简要概括说明。【答案】1. A 2. C 3. C 4. 开头借基辛格的话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从两个角度阐述中华文化在国内抗疫中的体现;然后从两个角度阐述中华文化在国际抗疫中的体现;最后归结全文;指出中华文化的时代意义。 5. 国际社会要本着投桃报李和以德报怨的情怀,积极支持援助遭受疫情的地区。国家之间要摒弃成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联合国等国际社会组织要加强协调,并采取相应措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项,“威廉斯在其去传染病院的路上春天与一切卡夫卡与西班牙大流感自传等作品中都有记录”错误,信息来源主要是材料一,其中卡夫卡与西班牙大流感

12、一文的作者并未指明是威廉斯,原文说“有学者”。C项,信息来源在材料二第一段,从原文看,基辛格的话并不是“对中国政府在2020年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所采取的抗疫行动,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所展现出的不竭力量”而言,只是他的话在这场斗争中得到了印证;另外“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也不符合文意。D项,信息来源在材料三,根据“首先,双方应同意使宣传战降级第四,鉴于人类对这种新病毒仍有很多需要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应该恢复十年前就存在的科学家和医学专业人士之间的广泛联系”等可以看出“字里行间表现出了对美国错误做法的指责”牵强附会。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对此,我们不

13、屑一顾”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二的题目中华文明之光在抗疫中熠熠生辉中美应“合作式竞争”对抗疫情以及文本内容看,没有任何句子表明“对此,我们不屑一顾”。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要判断选项中的说法是否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首先要明确材料二的中心论点以及论述过程中所提出的分论点。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在新冠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华文明孕育的精神品格所展现的不竭力量熠熠生辉。这其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处于灾难期间,二是中国人所展现出的精神品格和责任担当。A项,强调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自身;B项,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D项,强调人格的高贵、

14、志向的尊严。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论述类文本思路和结构的能力。解答梳理论述类文本结构思路类试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本,把握内容要点;然后借助文中思路标志词;判断其行文顺序;并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旨,以解析其行文脉络。材料二第一、二段为一个层次,由基辛格的名言引出“中国人克己复礼、坚韧不拔的品格”;第三、四段为一个层次,第五、六段为一个层次(也可以把第三段到第六段合为一个层次),这几段分别论述“仁政爱民,以人为本”“审时度势,灵活应变”“饮水思源,投桃报李”“义之所在,坚定前行”等中华文化在国内抗疫中的体现,第七、八段为一个层次,总结前文,指出中华文化的时代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

1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答题区间在材料二的第五段到第八段以及材料三。根据材料二第五段到第八段阐述的观点,可以概括出第点。根据材料三“尽管存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中国和美国还是进行了合作”“人们必须更好地做好合作的准备”“增设两国应对新冠病毒疫情高级别委员会,以提供政治保障”等信息,可以概括出第点。根据材料三“让联合国设立新的基金来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该基金向所有国家开放”,可以概括出第点。要注意相同内容的整合,对原文信息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转换。(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晚秋亚美尼亚埃格林瓦萨卡在一所大学对面的网球场旁停下了脚步。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

16、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两个身材娇好的姑娘从瓦萨卡的身边走了过去,飘过一阵沁人的香水的芳香。这样的姑娘瓦萨卡连想都不敢想,即使在年轻的时候,他也没敢奢望过。她们对他来说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和孤儿院长大的玛妮克结了婚。但那个曾经安安静静、勤快能干的玛妮克现在却好像换了一个人,每天唠唠叨叨,不停地数落他,甚至连在床上也是一肚子怨气,所以他越来越不愿碰她的身体了。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

17、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又是一阵略带凉意的微风吹了过来,一种像翠菊似的黄色小花随风摇动着小小的脑袋。这片开满黄色的小花、撒着一片片树荫的草地让瓦萨卡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他们家住在市中心,后来他们的房子被拆掉了,他们只得到了一点点少得可怜的补偿金。他和父母颠沛流离,几经辗转,最后才在邻近市郊的一个地方落下了脚,生活也随之落到了贫困线之下。瓦

18、萨卡低低地骂了一句。是啊,他以前真的很喜欢学习,他可不像那个复读生梅鲁日。梅鲁日当年和他同桌,可现在这个梅鲁日已经是大富翁了一个穿着绿风衣的女人轻轻地碰了一下瓦萨卡,侧着身子从沿着人行道停着的两辆汽车间穿了过去,急着过马路。瓦萨卡迅速瞥了这个女人一眼:她也来自另一个世界。于是瓦萨卡马上就把目光移到了别处。突然他被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令人恐怖的尖叫声吓了一哆嗦。他顺着声音望了过去,那个穿绿风衣的女人一动不动地躺在了一辆大客车的车轮下。第一个从汽车驾驶室跳出来的是已经吓得半死了的司机,随后乘客们也慌慌张张地从车上走了下来。有一个姑娘第一个跑到了躺在地上的女人跟前。她动作敏捷、手脚麻利地摘下受伤女人耳

19、朵上那对亮闪闪的耳环,迅速放到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大声地喊了起来:“快来人啊!快来人啊!”瓦萨卡把这一切都清清楚楚地看在了眼里,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突然,瓦萨卡发现了一个绿色的东西,就放左边,离他只有一、二十米远。瓦萨卡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好像是一个女式小包,崭新的,样式非常精巧。这个小包最有可能就是那个受伤的女人的。现在众人正要把那个女人抬起来。瓦萨卡的注意力现在已经不能集中了。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留意这个包。这时候救护车开过来了,车上下来几个穿白大褂的救护人员,把受伤的女人放到救护车里拉走了。出事地点只剩下了一片发黑的血迹。阳光照到了那个小包上,

20、包上的小锁扣和装饰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小包真漂亮,肯定价格不菲!它就这么神奇地被抛到了瓦萨卡的的眼前,离他只有一、二十步远瓦萨卡心里一阵紧张,他屏住呼吸,朝那个小包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刚走了两步,马上又停住了:他心砰砰跳地想等身后响起的脚步声走远。同时,他又忍不住朝那个小包的方向看了一眼,结果他惊恐地发现,一个体态臃肿、手里拿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快速地倒着两条腿,像跳舞似的径直朝小包走了过去,一把捡起小包,然后又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依旧迈着跳舞似的脚步朝着一个小花园的方向走去了。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那个胖男人已经从瓦萨卡的视野中消失了,但他还

21、站在原地发愣,眼睛呆呆地盯着一个地方。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他心烦意乱地嘟囔了一句,“真是鬼迷心窍了”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他的呼吸也变得自如了。他信步在街上走着,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只是当他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从前的老同学梅鲁日正在建的那个小独楼的工地上时,他才明白,其实他的双脚一直在朝这个他早就该来的地方走。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对瓦萨卡夫妇都要花钱治病,而瓦萨卡却因疝气,干不了粗活,陷入找不到工作的绝境的叙写,为瓦萨卡对受伤的女人的包心动蓄势,使小说情节自然推进。B. “他要留意那个女人,又要

22、留意这个包。”这一情节表明瓦萨卡既关心那个受伤的女人,又对那个包产生了心动,内心纠结。C. 作者对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的心理进行了细致刻画,表现了他由心动紧张慌乱轻松的变化过程,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处境艰难而又良心未泯的人物形象。D. 中年男人当着瓦萨卡的面拿走了小包,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因为在瓦萨卡看来,那个小包本该属于自己。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瓦萨卡对学校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他与梅鲁日不同人生际遇的对比,揭示出社会的不公,为作品结尾作了铺垫。B. “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段语言描写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C. 小说中有关女

23、式小包的细节,暗示了受伤女人的富有,也凸显了小包对瓦萨卡产生的心里冲击。D. 小说的标题“晚秋”既是写实,又是象征,包含了耐人寻味的丰富意蕴,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8. 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9. 小说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答案】6. D 7. B 8. 在结构上,开篇照应题目,并与结尾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在内容上,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温暖睛和的晚秋为什么好像在嘲笑他,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艺术手法上,反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渲染了气氛。 9. 示例一:瓦

24、萨卡不会将这个包据为己有。因为1、尽管自己也得了病,他首先想到的是妻子,这瓦萨卡虽然贫穷,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2、当他看到那个偷盗耳环的女人时,他愤愤地骂。表明了他的正义与正直。3、当他经受诱惑时的犹豫其实也是他内心的斗争,哪怕没有中年男子的介入,他拿到皮包后也会幡然悔悟。示例二,瓦萨卡会将绿包据为己有1、 他生活处在最艰难的境地。急需一笔钱给他妻子和自己看病。毕竟身体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健康,也就无法真正的维持生计。2、 他觉得与这个女人是两个世界的人,也觉得她的钱财来得容易。他不会对一个富有的人产生怜悯。3、从他的心情可以看出,他对小包的占有是相当动心的,尽管有犹豫,但那也是暂时的。【解析

25、】【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项,“这种偷窃行为激怒了瓦萨卡”错误,于文无据。由“瓦萨卡心里一阵慌乱,额头上立刻渗出了汗珠。这简直就是当着他的面把他偷光了”“但过了一会儿,瓦萨卡突然又感到了一阵轻松,如卸重负。我鬼迷心窍了”可知,瓦萨卡并未因偷窃行为而愤怒,只是最初心里因为自己想要包里的钱,被别人拿走了,内心慌乱,后来又因为自己曾经的鬼迷心窍,后来的幡然醒悟,而内心轻松。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形象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这段语言描写表明瓦萨卡从小缺乏教养”错误,瓦萨卡是出于维护伤者利益而骂人,恰恰说明了他的正直,这是有教养的表现。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

26、析景物描写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结构上,文章开篇描写“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结尾写“凉爽的秋风轻拂在他的脸上”,既照应了小说的标题“晚秋”,又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内容上,“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瓦萨卡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这几句描写了美丽的秋景,但是这美丽的秋景却“好像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引起了读者阅读兴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手法上,以乐景衬哀情,美丽温暖的晚秋之景,衬托了主人公因为家庭不顺、工作无着落、缺钱治病

27、而引起的内心烦闷。【9题详解】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和探究小说主旨、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本题是探究题,言之成理即可。学生作答需要从人物形象和小说主旨角度进行分析。如认为会据为己有,可以结合前文情节“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瓦萨卡的心底一阵绝望。现在他就是在到处找工作,对他来说,时间非常紧迫,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以前不管怎么说他还能干粗活,当搬运工,可现在却得了疝气,粗活干不了了。可要治好疝气也得一大笔钱哪”等进行分析,他需要钱,需要给

28、妻子治病,给自己治病。如果认为不会据为己有,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他愤愤地叹息了一声:这条母狗!偷了人家的耳环,还像没事似的!”,这表明他为人正直;“想到这儿,瓦萨卡感到了一阵良心的责备,仿佛侮辱了自己的妻子。毕竟他们一起忍受了失去第一个孩子的伤痛,后来又生育了一个女儿。最近玛妮克不幸伤了胳膊,肿得很厉害,大概是骨折了,他需要尽快筹到钱给玛妮克拍x光片和治疗”说明他为人善良,尽管与妻子产生了矛盾,但是依然要尽量努力,给妻子治病。【点睛】环境描写的分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

29、人物性格;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2)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A渲染故事气氛。增强故事的真实性。B烘托人物形象。自然环境往往是作家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设置的,从而显露其性格。C推动情节发展。D暗示社会环境。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社会历史图画。E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具体描写了景色,

30、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廉希宪字善甫。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

31、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縗絰。及丧父,亦如之。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

32、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廉希宪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B. 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

33、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C. 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D. 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谘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11. 下列对文中的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B. 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敬。C. 夺情,指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D. 受戒,指佛教信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

34、受戒律,或受训诫。皇帝命令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他的婉言谢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隶属奴籍土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B. 廉希宪孝心深厚,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每次痛哭就呕血,不能起身;在被夺情之后,他虽然不敢违抗旨意,但仍然为母服丧。C. 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征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让中书省提供方士炼丹所需的东西时,他上书劝谏,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D. 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他虽然身患重病,但仍

35、然在太子派侍臣问疾之时,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在于用人,主张启发圣意,除去奸臣群小。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14. 廉希宪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请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答案】10. D 11. B 12. C 13. (1)廉希宪彻底查办这件事情,把情况陈述出来使皇帝知道,(皇帝)杖责阿合马,免去他所兼任的职务,并(将其)归属负责该事务的官员。(2)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

36、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知道满足而不妄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地去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言行不离道之规律能够长久,躯体虽死而精神永久的人才是长寿的。 14. 忠诚为国,善理政事,能够直言进谏;富有孝心,为父母丁忧,极尽孝道;刚直不阿,秉公执法,敢于严惩不法权贵。【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句意:闲暇时候向名儒如许衡、姚枢等人征询治国之道,首先请求皇帝任用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培育人才,作为(治国的)根本大计。首先,许衡和姚枢并列,应顿号停顿,排除AC;其次,“首请用衡”干什么,和“提举京兆学校”是连贯的,不宜断开,排除B。

37、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在家人或亲戚死后”错误,庐指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守丧”多为父母,而非亲戚。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项,由原文中的“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可知,廉希宪是说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忠正贤良的臣子,只是君主任用不任用他们罢了,他并未举荐任何人。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能力。(1)关键词:“穷治”,彻底查办;“以状闻”,把情况陈述出来使皇帝知道,闻,使动用法;“领”,兼职;(2)关键词:“强行者”,努力不懈地去奋斗的人;“所”,这里指规律;“亡”,这里指精神永久。【14题详解】

38、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文本内容和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征,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可知,希宪忠诚为国,善理政事,能够直言进谏;由“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可知,刚直不阿,秉公执法,敢于严惩不法权贵。由“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

39、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縗絰。及丧父,亦如之”可知,希宪富有孝心,为父母丁忧,极尽孝道。【点睛】参考译文:廉希宪宇善甫。幼年时身材高大健壮,举止与一般儿童不一样。甲寅年,世祖因为京兆地区分封土地命希宪担任宣抚使。京兆地区控制陇蜀一带,诸王权贵的封地分布在附近,百姓中混有羌族人、戎族人,号称特别难治理。廉希宪学习探求民众疾苦,压制豪强,帮扶贫弱。闲暇的时候向名儒如许衡、姚枢等人征询治国之道,首先请求皇帝任用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培育人才,作为(治国的)根本大计。国家规定,士人不隶属奴籍,京兆地区有很多强横而有权势

40、的人,(他们)废弃了这个法令没有实施。廉希宪到来后,命令(把这些士人的身份)全部登记为儒籍。至元元年,遭逢母亲丧事,(廉希宪)带领亲族行古代的丧礼,天滴水不进,每次痛哭就吐血,不能起身,在草土上睡觉,在墓旁建造屋舍(居住)。宰执之臣因为丁忧制度没有确定,极力想要举用他,一同来到(墓旁的)小屋,听到他号啕痛哭的声音,最终不忍心说。不久,皇帝下令让廉希宪恢复官职,廉希宪虽然不敢违抗旨意,然而出门就身穿素服办事,回家之后就一定穿上丧服。等到父亲去世时,他也是这样。 奸臣阿合马独揽财政赋税(的权力),适逢他的同党互相攻击,皇帝命令中书省重新审问(此事),众人畏惧阿合马的权势,不敢过问。廉希宪彻底查办这

41、件事情,把情况陈述出来使皇帝知道,(皇帝)杖責阿合马,免去他所兼任的职务并(将其)归属负责该事务的官员。皇帝告诉廉希宪:“官员废弃法律而贪污,百姓失去职业而逃亡,工匠不能满足使用,财政不能供给财用,先朝对这种情况忧心很久了。自从你们做丞相,朕就没有这种担忧了。”廉希宪回答说:“陛下像尧、舜样圣明,臣等没能用皋陶、稷、契的学说,辅佐您治理国家、教化人民,以达到天下太平,心中多有惭愧。现在略有政绩,不值得称赞。”皇帝顺着谈论到魏征,廉希宪回答说:“忠正贤良的臣子,哪一个朝代没有呢,不过是君主任用不任用他们罢了。”方士请求炼丹药,皇帝敕令中书省提供所需的东西,廉希宪详细地把秦、汉旧事上奏给(皇帝),

42、并且说:“尧、舜得以长寿,不是因为丹药。”皇帝说:“对。”于是停止了炼丹。当时正尊崇礼待国师,皇帝命令廉希宪接受佛教戒律,廉希宪回答说:“臣已经接受孔子的戒律了。”皇帝说:“孔子也有戒律吗?”廉希宪回答说:“做臣子的应当忠诚,做儿女的应当孝顺,孔子的戒律,就像这些罢了。”至元十六年春,(皇帝)赏给廉希宪一万贯钱钞,下诏(让他)重新进入中书省,廉希宪说自己病得很重。皇太子派遣侍臣探问疾病,趁机询问治国之道,廉希宪说:“统治天下在于用人,任用有道德的人国家就会安定太平,任用人格卑鄱的人国家就会混乱。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付上天。我非常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权,众多小人逢迎依附,耽误国家

43、,危害百姓,这是(真正的)大病啊。殿下应当启发圣意,赶快为皇帝除去奸臣群小。”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廉希宪去世,享年五十岁。大德八年,追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正。(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松(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注】高。【注】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其形似菊。15.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刺头”既写小松的外形,也写出小松平顺的性格。“不羡”把菊人格化,突出了

44、菊的清高孤傲。B. “蓬蒿”是一种杂草。杜诗“出蓬蒿”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郑诗则告诫莫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C. 阴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于鬓上。D. 两首诗歌体裁上都是七言绝句,内容上同属咏物诗。主题上都有以物自况、托物言志的意思。16. 两首诗歌在赞颂“小松”与“菊”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时人”与“瓦松”的否定。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歌所寄寓的批评之意。【答案】15. A 16. 时人不能识别小松是凌云之木,只能等到业已凌云才能发现认可。批评了时人不识人才,眼光短浅。瓦松虽高,但只是寄生在高大的建筑物之上。批评了攀附高位、依附权势的人。【解析】

45、【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平顺”有误,应为表现了小松的顽强不屈。“清高孤傲”有误,应是突出菊不求高位的高尚气节。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意思是,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果能识别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见识。批评了时

46、人不识人才,眼光短浅。“由来不羡瓦松高”是全诗主旨句,意思是,它从来不用羡慕寄生的瓦松是不是很高。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批评了攀附高位、依附权势的人。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

47、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三)名篇名句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 而持之以恒是因为“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_,_。”(3)李白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答案】 (1). 吾止也 (2). 吾进也 (3). 千里之行 (4). 始于

48、足下 (5).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6). 朝如青丝暮成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止”“镜”“暮”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外来音乐需要民族化才能得到国人的青睐。( )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体,( )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什么有的外来音乐和老百姓格格不入? 。正如外来乐器本身是工具,与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语言结合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这一民族热爱的乐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什么能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因为它虽然是外来的形式,但却是民族的内容。其实,创作这部音乐作品的最初

49、( )来自农民。当年去乡下演出,农民们说,我们用小提琴拉的贝多芬、巴赫虽然好听,但是他们是( ),他们喜欢的是越剧和沪剧。最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国人传颂。外国近代音乐有不容忽视的先进技巧,我们不应无视甚至排斥;我们更要牢记,中国音乐是有自己的传统与风格的。发展民族音乐,必须要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为基础, ,将外来形式民族化。作为年轻一代的音乐人,必须好好学习我们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语言。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表达感情的音乐语言,创作者如果认真学习我们祖先留下的音乐语言,老百姓就能从作品中产生共鸣,甚至喜欢上音乐作品。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所以 动机

50、 青蛙跳水不懂 横空出世B. 尽管但 动因 青蛙跳水不懂 横空出世C. 因为所以 动因 蚂蚁跳塘不知深浅 脱颖而出D. 尽管但 动机 蚂蚁跳塘不知深浅 脱颖而出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答案】18. B 19. “创作者”置于关联词“如果”后,“产生”改为“找到”,“甚至”改为“从而”。 20. 因为没有和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相结合借鉴外国的先进技巧【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

51、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尽管但”是转折关系,“音乐不像文字那样具体”与“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但可以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C;动机:引发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力量和念头。动因:动机,原因。“动机”是自己的,“动因”是可以由外来驱动的,此处根据后文“来自农民”可见,主要指创作的“原因”,排除AD;青蛙跳水不懂:形容不懂其奥妙;蚂蚁跳塘不知深浅: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此处形容农民不懂“用小提琴拉的贝多芬、巴赫”的艺术魅力,应选“青蛙跳水不懂”,排除CD;横空出世:形容人或物高大,横在空中,浮出人世,或比喻卓尔不群。脱颖而出:才华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

52、锋芒都会挺露出来。“才华”只能形容人,此处主语是梁祝,故选“横空出世”,排除CD。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作出正确的修改。画线句语病如下:一为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第一个分句主语是“创作者”,第二个分句主语是“老百姓”,主语不同,关联词放在主语前,把“如果”放到“创作者”前;二为搭配不当,“老百姓产生共鸣”搭配不当,应改为“找到共鸣”;三为不合逻辑,“产生

53、共鸣”与“喜欢上音乐作品”同样是“创作者认真学习我们祖先留下的音乐语言”的结果,不应在这两个分句之间使用表递进关系的连词“甚至”,应使用表结果的连词“从而”。【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文“为什么有的外来音乐和老百姓格格不入”,可见该处要填写“外来音乐和老百姓格格不入”的原因,从第一句“外来音乐需要民族化才能得到国人的青睐”“每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可推断原因,即外来音乐没有“民族化”,再结合后文“外来乐器本身是工具,与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语言结合后,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这一

54、民族热爱的乐器”,可见,“民族化”的方式就是“外来音乐”与“民族音乐语言”结合,组织语言为“因为没有和自己民族的音乐语言结合”;根据前文“外国近代音乐有不容忽视的先进技巧,我们不应无视甚至排斥”可见,在“以中华民族文化背景为基础”的前提下,要“将外来形式民族化”,就需要借鉴“外来形式”“先进技巧”,组织语言为“借鉴外国的先进技巧”。【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解答本题的正确步骤应是:阅读认真阅读语段,确定文段中心意思;推导将文段划分层次,做到瞻前顾后;检查得出

55、答案后应代入原文,最终求得语句连贯。21. 请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除文字外),并揭示其中的寓意,不超过80个字。【答案】众人被地上叶子茂盛、地下根茎瘦小的萝卜所吸引,只有一人关注地下根茎极为硕大而叶子却弱小的萝卜。意在讽刺那些只关注外在诱人的风光却不关注内涵的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本题是漫画;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描述画面并解释寓意;第一问要认真观察整幅漫画和所给的文字提示,尤其是细节,说明漫画内容,描述要注意先后顺序。第二问要分析漫画反映的是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抓住漫画的主体,分析其象征意义。画面中,描绘了两根萝卜与两类人;左边的萝

56、卜根茎细小而枝叶肥大,大多数人都围在它旁边,显然是被萝卜叶的茂盛吸引;右边的萝卜根茎肥硕而枝叶瘦小,只有一个人在它旁边关注;结合标题“风光诱人”,我们可以分析其寓意:“风光诱人”,大多数人是被叶子茂盛的“风光”所吸引,却不知道萝卜的价值在于根茎而不在于叶子,这些人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却没有关注内涵,讽刺了社会上大多数人只看外表而不看内在,或者无视真正的价值在于内涵的现象。【点睛】漫画类题目的解题思路: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1.看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有时透过这“画眼”,可洞察整幅画的主题。故在审画时首先要看标题是什么,然后再把标题同漫画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弄清漫画的寓

57、意所在。2.看画面。漫画是一门绘画艺术,它常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勾画出幽默、诙谐的画面,用以说明某种观点。因此,分析漫画的画面是解题的重要环节。漫画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因此,我们在审漫画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观察画面。3.看画中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常常配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语言文字。因此,我们在解漫画题时,要仔细品味画中的语言文字,认真思考这些语言文字中所隐含的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4.看夸张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给以变形夸张,以引起观者共鸣。因此,解漫画题时要注意分析漫画的夸张之处。夸张之处往往就是漫画的弦

58、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第二步:联系现实展开想像,揣摩画外之音。1.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2.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2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 “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董仲舒)“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注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明:彰明;计:考虑;贼:邪恶。(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

59、利观。(2)有人认为第二则材料中董仲舒的义利观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孔子:重义轻利;韩非子:重利轻义。(2)不同意。董仲舒的义利观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完全排斥利,造成了价值观的偏颇;孔子不完全排斥利,可以追求正当的利,但反对见利忘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归纳文言文内容并探究文言文相关问题的能力。第(1)问,“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的意思是:“富与贵,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来,君子是不能够安享的;贫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君子是

60、会安于贫贱的”。由此可见,孔子并不反对追求财富,但他强调获得财富的途径必须是“以其道得之”,即必须是正当的。如果不是用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就不能安享。因此,孔子的义利观是“重义轻利”。“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的意思是:“医生善于吮吸别人的伤口,口含别人的脓血,并不是和病人有骨肉之亲,是因为有利益附加在这些事上。所以造车的人造成车子,那就是想有人富贵;木匠造成棺材,那就是想有人死亡。并不是造车人仁爱而木匠恶毒”。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的本性。他认为人活着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物质利益几乎是

61、不可能的,就像造车人希望有人富贵,木匠希望有人死去一样。人们的社会活动处处受到物质利益的影响与支配,好利恶害亦属人之本能。因此,韩非子的义利观是“重利轻义”。第(2)问,“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意思是:“讲求正义不谋取私利,彰明道义不考虑功利”,可见,董仲舒将道与谊(义)放在了功与利的前面,表达的依然是重义轻利的思想。但是董仲舒在这一论题中将义、利对举,有浓烈的“义利之辩”的味道,认为讲求彰明“谊”“道”,就完全不能考虑“利”“功”,董仲舒的义利观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完全排斥利,造成了价值观的偏颇。而孔子则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他并不反对追求财富,只要“以其道”,就

62、是可以获取的。可见孔子不完全排斥利,主张人们可以追求正当的利,但反对见利忘义。因此,不能说董仲舒的义利观是对孔子义利观的继承和发展。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孟子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少于700字。【答案】例文:热爱自我与非我王尔德曾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体现了爱自己的重要性;孟子则说:“仁者爱人。”可见爱他人同样不容忽视。热爱自己是每个人不容置疑的必修课。

63、自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人的首要目的就是爱自己。倘若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珍惜,而是自暴自弃,生命也就不能称之为生命,人生也就失去了意义。人活着的意义是体验、奋斗、创造与奉献,浑浑噩噩的生活一文不值。而做到爱自己的关键就是认真度过每一天,不浪费自己、糟践自己。活过、写过、爱过的司汤达曾言:“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昨天的冷淡抄袭。”此言得之。然而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爱与温情,这未免太过冷漠自私。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真爱,厚障壁与隔膜应该被打破或穿透。单方向的爱无法在一个没有爱的传递的社会中长久存留,只有利益与猜疑的社会同样也无法长久延续。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爱是必须的,每个人同时接受爱与传递爱,同时热爱

64、自我与非我,才能稳定地生活与发展。非我不仅仅是他人,还包括社会和国家,乃至全人类。关心自己与身边的人只是小爱,热爱社会群体方成大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艰苦付出汗水,奋斗五六十年,在“飞鸟无栖树”的漠漠瀚海造就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正是对社会、对他人的一份热爱,使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只有同时倾心于自我与非我,将此二者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动力。日本冰滑选手羽生结弦,为克服哮喘而学习滑冰,在此过程不断挑战自我,终于在平昌奥运会一鸣惊人:他将对自我的爱转化为对非我的动力。跳水选手郭晶晶,在视网膜剥落的情况下毅然为国而战,成功折桂。她将对非我,对国家的爱转化

65、为自我发掘的动力,从而更加完美地升华了自我。因此,自我与非我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只要用恰当的眼光去看,它们并不是格格不入的。热爱自我与非我,努力铸就更灿烂的人生!让每个人都做到兼顾两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值得我们身在群体中的每一个人为之付出毕生的努力。列夫托尔斯泰曾言:“人生的目的不在于完善,而在于越来越接近完善。”既然如此,只要尽力的爱自己,努力的爱他人,日臻完善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

66、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审题】这是一道思辨类、关系型作文题。本题中要求“作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对于爱自己和爱他人,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思考“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考生审题立意时必须将思考重点放到对二者关系的探究上,不可仅仅扣住其中之一来写。王尔德的话强调的是爱自己,孟子的话强调的是爱别人,两句话都很有道理。二者

67、组合到一起之所以给人一种矛盾的感觉,是因为命题人删掉了王尔德和孟子当初说话时的特定语境,又将二者组合在一起构筑了一种新语境。考生审题时不可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仔细思考这两句话,考生便会发现二者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开始,善待自己,热爱生活,这样才能享受一生的浪漫;爱自己是开始,有了这个开始,才可能懂得爱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又何谈去爱他人?人和人的关系是相互的,懂得爱他人的人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这又是更高层面的爱自己。考生在审题时,要将两句话打通,进行统一的、辩证的思考。而立意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写懂得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可以写爱自己是开始,爱他人、

68、礼敬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等。只要能扣住“爱自己”与“爱他人”的关系立意进行写作均可,这就给考生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对于本文的文体是开放的。“体验”侧重于人生经历,适合写成就事明理的记叙文。“思考”侧重于自己的认识,适合写成议论文。【立意】1.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他人。2.懂得爱他人的人才能更好地爱自己。3.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发展。4.爱他人是一种更高层面的爱自己。5.爱,让人生完美,让世界浪漫。【素材】王尔德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自己是对自己生命的信任与尊重。人生的目标就是“活下去”并且“活得好”。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即便能够活下去,也很难活得越来越好。爱自己要学

69、会接纳,笑对人生。父母、家庭、容貌和身体,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不可选择的东西。爱自己就是对这些内容的欣然接纳,并且在此基础上积极向上,越来越优秀,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即便如残疾作家史铁生、断臂天使雷庆瑶、无臂钢琴师刘伟遭遇不幸,也不能放弃对生命的热爱。爱自己是开端,爱他人是延续与拓展。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妨补上一句:爱自己,推及到爱别人,浪漫到爱别人。孟子还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和人之间的爱是相互的,爱他人者,一定能得到他人回敬的爱。“仁者爱人”,仁者又怎么会对自己不仁不爱,只不过爱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完美,才有力

70、量去爱别人,才有资格获得别人的爱。儒家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由独善身到兼济天下,其实就是一个由爱自己到爱别人的过程。从社会角度而言,爱他人是一种责任;从生命角度而言,爱他人却是一种生命需要。一个不懂得爱他人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走出家族的水域,来到群居的社会,必将孤独自闭,焦渴而死。被爱是一种幸福,能够施与爱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幸福。李连杰创办壹基金,姚明创办姚基金,濮存昕更是热衷于公益事业,在对他人的关爱中,他们提升了生命的境界。爱是一种能力,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他人需要学会表达。他人只有感受到了我们传递的爱,才能积极回应,当生命的冷雨凄风骤然而至,我们不仅需要保护好自己,也

71、要学会保护他人。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与人抱团取暖,共同度过生命中的那一段严寒。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是可怜的,一个不会施与爱的人是可悲的。 只有将爱自己与爱他人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走出狭隘,让生命沐浴在爱与被爱的光辉下,变得丰盈而厚重。爱自己、完善自己,能让我们拥有完美的人生,但这只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爱别人才能拥有一整个浪漫的世界。【结构】议论文的作文结构有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三种,本次作文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首先开篇引材料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爱自己和爱他人同等重要,不容忽视。接着从三个方面提出分论点:热爱自己是每个人不容置疑的必修课;然而仅仅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爱与温情,这未免太过冷漠自私。

72、人与人之间应该要有真爱,厚障壁与隔膜应该被打破或穿透;只有同时倾心于自我与非我,将此二者紧密联系,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发掘自身价值,将二者转化为动力。最后回扣论点,发起号召,收束全文。【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