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写作(一)概述目标提要与策略单元目标1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学生(学子)青春的热情,理解青春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2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说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3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4结合本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可以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的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中外诗歌作为研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注重语言的锤炼。
2、内容提要 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对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时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方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真实反映,展示了大自然雄伟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自然形象成为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鲜明反映,是五四时期那种时代狂飙的象征,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红烛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勉励:不惜牺牲,无私奉献
3、。峨日朵雪峰之侧写诗人保持坚定的信心,对生活充满热爱。坎坷的命运,艰难的生活,磨炼了诗人的意志,砥砺了诗人的思想。致云雀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热情赞美云雀,抒发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故事。哦,香雪描写的是香雪们天真烂漫、活泼向上的纯美形象,再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对文明的追求,给人以生命美的启迪。学习策略1反复诵读本单元诗歌作品,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蕴和情感,感受不同
4、的风格。2阅读时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去理解作品的内涵,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欣赏小说的描写艺术。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素养目标备考指导1.通过分析词中描写的意象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把握词中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1.感受并分析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画面,鉴赏诗歌中的意象,结合诗歌语句分析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审美鉴赏与创造2这首词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用词极富表现力,也就是讲究“炼字”,通过学习本课,把握鉴赏“炼字”的技巧。语言建构与运用情景导学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
5、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用古典诗词形式写现代精神,他的诗词,记录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历程。秋天,在一般人的眼中,往往充满了感伤,而毛泽东在年轻时,却曾为秋天唱过一曲昂扬的赞歌。让我们一起追寻伟人的闪光足迹,走进伟人的崇高心灵世界。预习语言建构与运用课前预习1作者作品伟大领袖、杰出诗人毛泽东简历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
6、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7年9月9日领导了中共党史军史上三大起义之一的秋收起义。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品代表词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评价 伟大的政治家,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诗人、书法家。2背景探寻这首词是在1925年写的,词中有“独立寒秋”的话,大约是作于1925年的秋天。1925年春天,毛泽东回湖南家乡养病。在养病期间,积极从事农民运动,几个月内组织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对地主进行了增加雇农工资和减租的斗争。从湖南回到广州后,毛泽东主持广州农民运
7、动讲习所的工作。这个讲习所培养了大批干部,这些干部后来成为农民运动的领导骨干。这首词大约是写在回乡养病之后,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之前。 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沁园春(qn) 百舸() 峥嵘(zhn)(rn)浪遏飞舟()携来(xi)怅寥廓(chn)寥廓(lio)(ku)挥斥方遒(qi)2字形识记(1)“沧”与“苍”“沧(cn)”意指“(水) 青绿色”。“沧海”即是“大海”。“沧桑”则是“沧海桑田”的略语,常用来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所以有“饱经沧桑”之说。“苍(cn)”本指草的深绿色。说文:“苍,(草)色也。”后引申为青黑色并借指“天”。又指野外苍莽广阔的景色。(2)“州”与“洲”“州(zh
8、u)”,“”,本义是“水中的陆地”。说文:“水中可居曰州。”字形是一道江河,水流中间的小圆圈就是一小片陆地。后用作古代行政区域名。“洲(zhu)”,本义是水中的陆地,后指海洋环绕的大地。3词义辨析(1)辽阔寥廓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广阔”“空旷”的意思。“寥廓”指高远空旷,侧重于指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指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练习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的 寥廓 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求索、追随。汽车奔驰在 辽阔 的大草原上,车上的音乐盒里飘出了旋律优美的音乐。(2)苍茫苍莽两者都表示“
9、空阔辽远、无边无际”。“苍茫”强调边际遥远朦胧,看不清楚,常用于形容大地、暮色。“苍莽”侧重于阔大,适用于带草的旷野或是茂密的林地。练习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 苍莽 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灿烂的阳光下,在这万里长城之巅,你可以慢慢去品味金山岭长城的雄浑古朴,细细感受它的幽静 苍茫 。(3)意气义气两者都是名词,都有“气概”的意思。“意气”可有三种理解: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意气高昂。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闹意气、意气用事。“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练习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
10、横线上他是我的高中同学,重感情,讲 义气 ,对周围的人都很照顾。在国庆阅兵式上,女兵们 意气 风发地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4词语积累(1)鹰击长空: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例:鸟瞰如巨龙盘山,远眺如美人仰卧,仰望似鹰击长空;灵山信水,地灵人杰,自然风光独特,人文底蕴深厚,素有“华夏第一龙脊,江南无双福地”之称。(2)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例:流光溢彩的一号井景区将老领导们带回了克拉玛依油田最初勘探开发那段峥嵘岁月之中。(3)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例:来自北
11、京的4位风华正茂的青年,携带着他们的琴弦来到宜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为宜春观众献演了一场高雅的“经典之旅紫禁城弦乐四重奏”音乐会。(4)挥斥方遒:奔放,强劲有力。例:几个小时后,她又在学校见到挥斥方遒的同学,或者在工作中接触到企业高管等,这些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彼此的经历却不交叉,就像层叠起来的空间。(5)指点江山:评说国家大事。例:伫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会当凌绝顶,我们豪情万丈,引吭高歌,指点江山,用手中的地质锤和指南针书写出一篇篇气壮山河的恢弘巨作。积累文化传承与理解词词,起源于隋唐,成形于五代,兴盛于两宋,随着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最初称为“诗余”“长短句”“乐府”
12、“曲词”“曲子词”,原本是燕乐曲调的歌词,后与曲分开,成了诗的别体。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不同词牌的段数、字数、韵律,每句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某些词牌的命名和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依声或依谱继作,渐渐不受原词牌内容的限制。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有定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根据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为59到90字,长调超过90字。 按风格,词分为豪放派与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13、探究思维发展与提升图文导航 主旨探微 本词通过对长沙橘子洲头秋景的描绘和对词人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任务探究 (一)领读课文1本词以词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并说说各领起几句。提示:立、看、怅、问、忆。上阕“看”字,领起七句。下阕“忆”字,领起八句(或:“恰”字,领起七句)。2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内在联系?提示: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
14、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负着历史的重担,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二)精研课文,任务一仔细揣摩,体会选词炼字的精妙之处。活动“独立”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提示:“独立”一词写出了一个奋发有为的青年坚挺沉稳的形象,显示了词人中流砥柱的气概。“独立”不能改成“站立”“直立”。因为“独立”不
15、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中流砥柱的气概。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活动古人非常讲究炼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上阕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请找出来并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提示:相关词句关键词效果分析万山红遍万、遍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层林尽染层、染层林之密染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漫江碧透漫、透漫写出了江水的满溢之状透写出了湘江之水清澈见底的特征百舸争流争给碧绿清澈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
16、氛,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呈现在读者面前鹰击长空击写出鹰飞之矫健,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展翅翱翔、迅猛有力的矫健身姿鱼翔浅底翔绘出鱼游之轻快,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万类霜天竞自由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的生命力活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原义是失意,此处应是失意的意思吗?这一句与前面写秋景有什么关系?提示:“怅”字,原义是失意,但我们结合全词来思考,毛泽东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强烈的革命责任心与使命感,使我们自然会得出这里的“怅”字其实是一种由沉思而慷慨激昂的思绪。面对秋景和苍茫大地,一下子问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
17、问题,自然不同凡响,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显示自己的生命力,何况我们有思想、有灵魂的人类呢?主宰大地,就是拼搏进取,就是改天换地,就是进行革命斗争。,任务二品味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活动请从意象的角度分析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提示:词人在上片中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取了极具典型性的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来描写。词人用“红遍”“尽染”“碧透”“争流”“击”“翔”等词将眼前景象写得生机勃勃,通过提出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其博大的胸怀和献身革命的凌云壮志。活动古人写秋多怨秋、悲秋,请举几例说明。毛泽东笔下的秋有怎样的
18、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提示:(1)在古典诗词中,秋多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2)毛泽东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词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词人笔下,秋虽然给人以“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有关。毛泽东不是普通的书生,他是一个立志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他有博大的胸襟和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词作气势磅礴,充满豪情,他眼中的秋景也是蓬勃绚烂的。活动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这首词在描写秋景时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有视觉描写,而没
19、有听觉描写,从而使“图”中景物单一,你觉得这个说法有道理吗?提示:示例一:有一定的道理。既然词上片主要是描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情景,就不能忽略对各种生命的声音的描写,因为声音能更好地突出“竞”字。如王维的观猎,一开始就写声音:“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先声夺人,突出了将军骁勇的形象。故此词中无声音描写应为一大憾事。示例二:没有道理。诗词中的景皆为情而来,而不是自然实景的全版扫描,诗人所写万山、层林、雄鹰、游鱼皆是作者所“看”,全都充满勃勃生机,给人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足以表达作者此时的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如果再加以听觉描写,会打乱景物的整体感,也因无法由“看”领起而导致思路凌乱。所以
20、这种说法没有道理。示例三:这首词不是没有写声音,只是没有明写罢了。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句,我们可以想象红叶在秋风中的簌簌声;还有“百舸争流”“鹰击长空”中的“争”和“击”都暗写了声音,船桨声、船夫的号子声、鹰翅掠过长空的风声,我们都应该想象得出来。,任务三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活动“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句境界高远。请说说“怅”字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观点一:“怅”字原是“失意”的意思。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陷入了沉思,河山虽壮美,但革命的形势不容乐观。“怅”字表现了词人的迷茫和惆怅。观点二:从课本注释来看,“怅”字在本词中不能理解为“失意”,而是表达了词
21、人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观点三:词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只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词人“怅寥廓”。活动下片中,“恰”字总领到下文哪句话?这些“同学少年”具有怎样的特点?提示:“恰”字总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活动这首词是怎样表
22、现词人的自我形象的?提示:在词的上片中,词人的自我形象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的。一个“独立”,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卓然而立的形象。“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词人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深邃的政治眼光。在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面前,词人发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赞叹。这赞叹中充溢着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和词人对美好前景的无限憧憬之情。一“怅”一“问”,表现了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念。至此,一个勇于以天下为己任、具有非凡气魄的革命者的形象便跃然纸上。在词的下片中,词人的自我形象是通过回忆来展示的。“忆”字领起词人对往昔求学和战斗生活的回忆。词人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23、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往昔的难忘岁月,这里无一处写词人自己,但词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在写景、叙事中,词人的自我形象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表现,展示了一代革命家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延伸审美鉴赏与创造素材积累 1课内素材沁园春长沙一扫古人笔下秋景大多肃杀、感伤的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面对如此壮丽寥廓的景象,词人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蔑视官僚、军阀,改天换地的凌云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表现的是以毛
24、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应当是每一个时代的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适用话题】“青春”“责任”“高度”等。2课外素材年逾花甲的毛泽东学英语,并不是从初级课本到中级课本这样循序渐进,而是根据自己的特点,一开始就把学习英语的重点放在了阅读政论文章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上。他先从阅读英文版杂志、新华社的英文新闻稿和英文参考的新闻、时事评论等入手,由浅入深,分步进行。这种学英语的方法效率并不高,随读随忘,但毛泽东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很重,英语单词发音不准。在湖南方言中“n”“l”不分,因而在读英语时,常常出现把“niht”念成“liht”
25、一类的误读。每当此时,毛泽东就会像个谦恭的学生,反复练习。他不像有些人念错几次,便羞得张不开口,而始终是爽爽朗朗地大声念,坦坦然然地大声改。遇有生疏的单词或短语,他便用削得很尖的铅笔,在单词上注明音标,并在书页的空白处,用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注明每个单词和短语多种不同的字义。毛泽东在共产党宣言和矛盾论英译本上,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作了详细的注释。直到晚年,每当他重读一遍时,还会用大字、粗笔补注一次。【适用话题】“终身学习”“恒心”“努力”等。人物速写 毛泽东酷爱读书毛泽东酷爱读书,不断地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指导人生,指导革命。上学时他非常喜欢人物传记。有一次,借到了一本华盛顿传,他全神贯注地细读
26、,认认真真地记笔记,有时读到激动处,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感想记到书上。归还时,只好不断地向人家说“对不起”。参加革命后,更是手不释卷,三国演义水浒传孙子兵法等书籍成了他的随身宝典。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很广,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军事、书法、报纸杂志等等。他读书涉猎广,不但读读,而且读了之后还去谈,读以致用。在50年代初,毛泽东又读到一个苏联科学家写的土壤学,他读了好几次,而且上面有很多批注。后来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就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八字宪法。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读了土壤学以后得到的启发和感悟。几十年来,毛泽东一直很忙,可他总是挤出时间,哪怕分分秒秒,也要用来读书学习。他的中南海居室,
27、简直是书天书地,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一个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被书占领了。书籍让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找到了指导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法宝。学以致用 情景交融这首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不正是一幅“同学少年”“指点江山”的图画吗?“中流
28、击水,浪遏飞舟”,不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吗?秋天悠扬而温怡,秋意漫洒苍穹,秋天有太多的物象与意象,一景一物,皆蕴透着浓郁的秋色秋香。请运用情景交融手法,写一段颂扬秋天的文字,抒发你对秋的赞美之情。300字左右。【示例】许多人认为秋天是凄凉的,但是故乡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是多彩的。它不像北方的秋天那样寒冷,那么快便进入了冬季。故乡的秋天是温暖的,刮着和煦的秋风,太阳暖洋洋地照在脸上,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故乡的秋天是红色的。山坡上,枫叶正红,印在清澈的小溪上,使整个小溪染上了红色,微风吹拂,泛起阵阵涟漪。故乡的秋天是黄色的,阳光是浅黄的,树叶是深黄的,田野是金黄的。阳光下,秋叶顽皮地
29、在树上荡秋千;尔后像一只只长着金翅膀的蝴蝶,轻飘飘地扑向它的母亲大地。满载着冬的孕育,春的萌发,夏的茁壮,向远方航行着。金色的谷穗沉甸甸的,在艳阳下泛着金光,随风舞动着,掀起层层金色的波浪。聚焦高考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遣词造句的精当形象,使沁园春长沙显现出无限丰富的表现力,“独”字当头,词人形象立现;“万”字言山之多,“遍”字写红之广,“漫”字绘江水之满溢,“争”字现百舸竞发之热闹;鹰“击”有力,鱼“翔”自由。真是字字生动,句句精彩,不仅显现词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其伟人的气魄更可见一斑。“炼字”又称“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30、。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题干要求审题重点(2017山东卷)“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2016天津卷)“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015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题干中有指定鉴赏的字词,有“鉴赏”“分析”“赏析”的要求(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早上五盘岭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
31、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分)【读懂诗歌】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
32、荒草干枯没有绿意。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也就不觉蜀道难行。【解题规范】1.解答此题,可按照阐释词义、明确表现手法、描绘“斗”“攒”所展现的图景、概括景物特征四个步骤进行。2“斗”“攒”两字都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高耸的山崖人格化,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遥望对峙,如同相互争斗一样;而“攒”字将群峰人格化,描绘了太阳被遮挡时群峰聚集的画面。【参考答案】“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品味关键词(炼字)“3步骤”步骤一: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步骤二:描情景。把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步骤三:说效果。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描写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