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8758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1 走近桂林山水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走近桂林山水 (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据此完成1、2题。1.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 D.流水侵蚀【解析】1选A,2选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属于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点。第2题,地面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溶蚀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为流水沉积形成的,都属于流水侵蚀作用。(20

2、20武定高一检测)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35题。3.石林地貌常见于()A.云南省B.陕西省C.辽宁省D.江苏省4.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5.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解析】3选A,4选D,5选D。第3题,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故选项中石林地貌常见于云南省。第4题,由于石灰岩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

3、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第5题,石林地貌分布区,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故地表水资源贫乏;地形变得崎岖不平;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石林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2020淄博高一检测)我国一联合考察团对广西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据此回答68题。6.“桂林山水”这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无关()A.岩石条件B.气候条件C.生物条件D.土壤条件7.桂林山水地区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

4、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山气候8.下列组合描述正确的是()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太行山区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解析】6选D,7选C,8选D。第6题,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应从岩石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来寻找桂林山水的成因,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第7题,桂林山水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第8题,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这种现象指的是河堤高于两岸的地势,形成“地上河”的景观,这种现象出现在黄河下游;“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5、是青藏高原的真实写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是横断山脉的真实写照;“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桂林山水的真实写照。下图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9、10 题。9.喀斯特地貌演化的正确顺序应是()A. B.C. D.10.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A.气候异常,降水增多B.矿产资源的开采加剧C.地壳运动活跃度增加D.区域植被覆盖率提高【解析】9选C,10选D。第9题,图示为某种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因流水作用形成,地形由平坦变得崎岖不平,所以形成顺序是。第10题,据上题分析,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能减缓该地貌形成进程的是区域植被覆盖

6、率提高。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1)在图示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2)试述该地的气候条件对地貌形成的作用。【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云贵高原,再结合图例可知该地区碳酸盐类岩石广布,从而确定该地区为喀斯特地貌。第(2)题,气候可为喀斯特地貌形成提供水分条件,湿热多雨的气候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答案:(1)地表崎岖破碎,土层薄,土壤肥力低;地表水储存条件差,地下水埋藏深。(2)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使地表水、地下水流动性强,利于对岩石的溶蚀和侵蚀。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发育

7、在()A.石灰岩分布区B.花岗岩分布区C.玄武岩分布区D.片麻岩分布区(2)该地貌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_高原。(3)该喀斯特地貌属于_地貌。(4)形成图示景观的喀斯特作用包括_。(5)试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貌景观资源。【解析】第(1)题,从图中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可得出,这种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在石灰岩分布广泛的地区形成。第(2)题,从我国四大高原的特点可知该高原是云贵高原。第(3)题,这种地下溶洞地貌为地下喀斯特地貌。第(4)题,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溶洞是溶蚀所形成,石笋、石柱、石钟乳是化学淀积所形成的。第(5)题,抓住“可持续”“趋利避害”关键

8、词,合理利用其有利的旅游资源等价值,避免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工程建设中的塌陷等问题。答案:(1)A(2)云贵(3)地下喀斯特(4)溶蚀、淀积(5)充分合理利用其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价值。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力的不良现象。 (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020武汉高一检测)图2是我国某石灰岩分布广泛地区的等高线图,图2中的A河流被称为“白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呈乳白色;而B河流被称为“黑水河”,人们发现这条河流的底部沉积了大量黑色的淤泥。图1是图2中M处天然形成的碳酸钙沉积作用形成的水池,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多和长大

9、,科学术语被称为“钙化池”,钙化池光滑平整,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据此回答13题。1.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A.A河流B.B河流C.C山脊D.D河流2.从钙化池的形成中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钙化池的外边缘流速较钙化池内小 钙化池的外边缘较钙化池内流速大池内沉积作用快于钙化池的边缘钙化池的边缘沉积作用快于钙化池内A.B.C.D.3.科学家们将钙化池的边缘切开研究发现,其边缘呈层状结构,层状结构呈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白色的是碳酸钙,而黄色的则是泥土。据此推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区域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碳酸钙沉积层越厚,说明该时期降水越少泥土颗粒的大小可以

10、反映当地降水强度大小上述现象在西欧发现的可能性较大A.B.C.D.【解析】1选A,2选B,3选D。第1题,黑水河的河床多属岩浆岩类的玄武岩,呈青黑色。白水河的河床、台地都由沉积岩类的石灰石碎块组成,呈灰白色,清泉从石上流过,也呈现出白色,于是被人们称为“白水河”。石灰岩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因此图中M处钙化池形成的碳酸钙来源于A河。第2题,钙化池的外边缘为凸起部分层,流水流速加快,水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降解并逸出,在凸起处发生碳酸钙沉积,形成边坝,所以钙化池的边缘比钙化池内流速大,沉积快。第3题,依据题意,黄色的泥土主要来自流水所经的山地,降水越多,流水所带来的黄色泥土越多,黄色沉积越厚,白色碳酸钙沉

11、积越薄;黄土的颗粒越大,说明降水强度越大,白色与黄色相间分布,厚薄不一,说明这里降水不均匀,而西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出现厚薄不一现象可能性小。二、非选择题(共15分)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巴尔干半岛是欧洲南部三大半岛之一,占据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什科茨扬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这里月降雨量均在110160mm。夏季平均气温约为21,冬季并不寒冷,平均气温为-0.6。下图是巴尔干半岛及其周边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1)指出什科茨扬溶洞群所属的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简述什科茨扬溶洞群的形成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主要从岩石、气候、水文等角度着手。第(2)题,从自然地理要素的角度分析,包括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要素。答案:(1)喀斯特地貌。原因:石灰岩广布;气候温暖湿润;流水作用显著。(2)溶洞形成过程中,导致地表径流下渗严重,地表水资源短缺;丰富的降水加剧水土流失,使地表破碎(崎岖不平);土壤退化,植被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