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8549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地球的圈层结构(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2.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A.横波、纵波都变快B.横波、纵波都变慢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3.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A.软流层B.下地幔C.图中层D.图中层【解析】1选D,2选A,3选A。第1题,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认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划分了两个明显的不连续面

2、,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第2题,读图可知,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横波、纵波都变快。第3题,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位于软流层。下图为“自然地理环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是指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B.生物圈包含水圈、大气圈全部C.大气圈是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水圈是连续且规则的圈层5.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小的是()A.喜马拉雅山B.内蒙古高原C.四川盆地D.太平洋【解析】4选C,5选D。第4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部分;生物圈存在于水圈、大气圈之中;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第5题,根据课

3、本相关知识,地壳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结合题中选项可知,太平洋地壳最薄。(2020北京高一检测)读 “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68题。6.图中表示大气圈的是()A.AB.BC.CD.D7.图中A圈层()A.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B.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C.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D.由坚硬的岩石组成8.图中B圈层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A.地球内部的能量B.太阳辐射C.地球的引力D.人类活动【解析】6选D,7选D,8选B。第6题,图中表示大气圈的是D, A表示岩石圈,B表示水圈,C表示生物圈。第7题,图中A圈层是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受内力作用影响,是一个不规则,也不连续的圈层。由气

4、体和悬浮物组成的是大气圈。第8题,图中B圈层是水圈,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太阳辐射,地球内部的能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的引力是重力能,人类活动不是主要动力。(2020北京高一检测)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5%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完成9、10题。9.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10.有关熔岩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C.该界

5、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解析】9选B,10选D。第9题,地热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因此可以判断地热来自软流层。软流层主要位于上地幔。第10题,地幔与地壳之间的界面为莫霍界面;两种地震波均能在此界面通过;由于大陆地壳较厚,因此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大陆部分较大;地震波在该界面向下传播时速度明显加快。【补偿训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正确叙述是()A.C为大气圈B.A为水圈C.D、E 合称岩石圈D.B为文化圈(2)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A.软流层B.下地幔C.图中D层D.图中G层【解析

6、】(1)选C,(2)选A。第(1)题,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据图分析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G为地核。第(2)题,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2020兰州高一检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1)结合上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B为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C _,D+E_,F+G_。(3)如何

7、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解析】第(1)题,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分界线为古登堡界面。横波无法在液态物质中传播,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波速下降。第(2)题,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第(3)题,由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在通过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下降可以判断地壳、地幔为固态物质,地核为液态物质。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地壳地幔地核(3)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

8、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12.(2020济宁高一检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是世界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 144.1 m,建成后可以在任何需要深水钻井船的工况下使用。材料二岩石圈部分构造图。(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 (2)、两层构成地壳,其划分的重要依据是_。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相比较,_地壳较厚。(3)写出界面的名称及其地下平均深度(指大陆部分)。(4)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解析】第(1)题,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

9、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第(2)题,科学家是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研究对地球内部进行划分。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第(3)题,据上题题干可知,、两层构成地壳,则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界面,即莫霍界面。大陆部分地壳的厚度为33千米。第(4)题,据材料可知,“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可达9 144.1 m,可判断应在地幔中,即。因横波和纵波都能通过,说明为固态。答案:(1)水圈、 生物圈、大气圈。(2)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陆地 (3)莫霍界面。33

10、 km。(4)。地幔。固态。(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020天津高一检测)读图回答1、2题。1. 圈层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20元人民币背面的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外部圈层的个数是()A.5个B.4个C.3个D.2个2.图中的各圈层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解析】1选C,2选B。第1题,据图可知,20元人民币背面的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四个圈层,其中属于外部圈层的有大气圈、水圈和

11、生物圈。第2题,图中的各圈层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岩石圈物质运动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补偿训练】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图中甲、乙、丙、丁代表水圈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A.水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解析】(1)选B,(2)选C。 第(1)题,由蒸发和降水,可以判断甲为大气圈,乙为水圈;由氧气和二氧

12、化碳、蒸腾,生物圈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以判断丙为生物圈。丁指向岩浆岩,故为岩浆。第(2)题,本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选项具体分析结论A项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内,再通过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内部圈层,所以说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错误B项图中显示自然界存在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错误C项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物质进入大气中,将岩浆中的碳释放到大气圈正确D项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表面不断增温,而不是地球内部增温,地球内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错误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35题。3.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A.由东向西逐渐

13、增大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C.由西向东逐渐增大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5.下列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解析】3选A,4选C,5选A。第3题,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图示区域内的地壳厚度有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的趋势。第4题,地壳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是以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来进行的,分为了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被称作地壳,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应以莫霍界面为0千米起点,海平面是海拔0千米的起点,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是岩石圈。第5题,根据处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遵

14、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以肯定图中40a42,38b40。二、非选择题(共15分)6.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乙_。(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级。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观测点,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是_。(3)请在图中用斜线画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解析】第(1)题,甲、乙为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甲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故为莫霍界面。乙位于地幔和地核之间,故为古登堡界面。第(2)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B、E两点测得震极应该相同。从A点到E点有一部分需经过一段地幔,地震波经过地幔波速增加,故E点波速较快。第(3)题,横波不能透过古登堡界面以下的地核,故从A点作地核所在圈层的切线,延伸覆盖区域即是。答案:(1)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2)8.0E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3)过A点作地核这个小圆的切线,两线之间的地核及其以下部分为接收不到横波的区域。如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