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高二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C(图甲),拟将其与质粒(图乙)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B. 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C. 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D. 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C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
2、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A、目的基因C和质粒都有可被EcoR 切割的酶切位
3、点,另外需要DNA连接酶将切好的目的基因和质粒连接起来,A项正确;B、愈伤组织全能性较高,是理想的植物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受体细胞的方法通常为农杆菌转化法,B项正确;C、质粒中含有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选择培养基中应该加入潮霉素,C项错误;D、使用分子杂交方法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染色体上,D项正确。故选C。2.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Bt)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杀虫机理不同。在转Bt基因作物种植区,发现棉铃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显著上升。科学家尝试用含有Bt和CpTI两种基因的转双基因烟草对2龄幼虫进行多代抗性筛选。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不能
4、检测烟草植株的抗虫性状B. 单基因抗性筛选与双基因抗性筛选导致棉铃虫种群基因库不同C. 种植转双基因烟草可避免棉铃虫产生抗性基因D. 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和种植应考虑可能造成的生态风险【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A、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检测目的基因,但是不能检测烟草植株的抗虫性状,A正确;B、单基因抗性筛选与双基因抗性筛选导致棉铃虫种群基因库不同,B正确;C、棉铃虫产生抗性基因是自然产生的,而种植转双基因烟草可淘汰该基因控制的性状,C错误;D、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和种植应考虑可能造成的生态
5、风险,以防止产生不必要的后果,D正确。故选C。3.下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B. 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DNA复制和转录过程C. 在治疗中,应先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再注射生物导弹D. 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答案】C【解析】【详解】A、单克隆抗体是由骨髓瘤细胞和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A正确;B、活化的阿霉素是抑制DNA和RNA的合成的,DNA合成是经
6、过DNA的复制,RNA的合成是转录,B正确;C、根据图形信息阿霉素的活化需要生物导弹携带的碱性磷酸酶,所以在治疗中,应先注射生物导弹再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但不能间隔时间太长,因为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间后被机体清除,C错误;D、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根据特异性强这一特点,在该过程中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所以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D正确。故选C。4.长春花中的长春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科研人员利用TMS基因构建重组Ti质粒,对愈伤组织进行遗传改造,从其细胞分泌物中提取长春碱,解决长春碱供不应求的问题,操作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7、过程用到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琼脂B. Ti质粒是TMS基因的运载工具C. 外植体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D. 愈伤组织通过再分化过程产生长春碱【答案】D【解析】【分析】图文的流程图为:外植体通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把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 培养愈伤组织,从其细胞分泌物中提取长春碱。【详解】A、过程是将外植体脱分化变成愈伤组织的过程,需要半固体培养基,因此需用到琼脂,A正确;B、TMS基因和Ti质粒通过酶切、连接,构建成重组Ti质粒,Ti质粒是TMS基因的运载工具,B正确;C、外植体通过脱分化过程形成愈伤组织,脱分化是将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
8、胞的过程,C正确;D、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再分化出各种组织器官,或进一步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过程产生长春碱不需要进行再分化,D错误。故选D。5.“三亲婴儿”技术是指取出患病母亲卵细胞的核,导入女性捐赠者的去核卵细胞中,再将重构卵细胞和父亲的精子结合。下列有关“三亲婴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生下线粒体遗传疾病婴儿的概率B. 女性捐赠者提供的遗传物质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 “三亲婴儿”与正常的“双亲婴儿”相比,核DNA增加D. 该技术对DNA的修改能够遗传,涉及伦理争议【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三亲婴儿”的核DNA一半来自父亲,一半
9、来自母亲,细胞质的DNA主要来自女性捐赠者。【详解】A、由题干可知,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主要来自于捐献者,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基因传递给后代,A正确;B、捐献者只是提供了卵母细胞的细胞质,所以其提供的遗传物质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正确;C、“三亲婴儿”与正常的“双亲婴儿”的核DNA一样多,均是来自母亲和父亲提供的细胞核,C错误;D、“三亲婴儿”的遗传物质来自一个父亲、两个母亲,存在伦理争议,D正确。故选C。【点睛】明确“三亲婴儿”遗传物质的来源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培育转基因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IX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下
10、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过程取供体囊胚的内细胞团培养胚胎干细胞,原理是细胞增殖B. 过程利用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可以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取C. 过程中通过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D. 凝血因子IX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原因是其他细胞不含有该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过程表示获取囊胚中内细胞团细胞,表示目的基因导入胚胎干细胞,表示对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进行筛选,是将具有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重新移入囊胚中,表示胚胎移植。【详解】A、过程为取供体囊胚的内细胞团培养胚胎干细胞,利用的技术为动物细胞培养,原理是细胞增殖,A正确;B、该基因工程的目的是生产人凝血因子I
11、X医用蛋白,因此过程利用的人凝血因子IX基因可以从人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取,B正确;C、过程中通过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胚胎干细胞,C正确;D、凝血因子IX只在乳腺细胞中表达,原因是目的基因上连接了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使得目的基因在该细胞中能够选择性表达,D错误。故选D。7.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 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 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H-Y 单克隆抗体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B. 发生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的为雄性胚胎C. 利用筛选出的雄性胚胎做胚胎移植D. 用H-Y 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
12、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效应B细胞能够分泌抗体,但是不具有增殖能力,而骨髓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利用该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该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特点。【详解】A. H-Y 单克隆抗体可由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分泌,A正确; B. 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 抗原,发生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的为雄性胚胎,B正确;C. H-Y 单克隆抗体是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产,应利用筛选出的雌性胚胎做胚胎移植,C错误; D.
13、 H-Y抗原免疫母牛,体内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浆细胞,获得相应抗体,D正确。8.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B. 使用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D. 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无菌水稀释制成细胞悬浮液【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动物细胞的组织培养及细胞融合。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个体的潜能。动物细胞的培育过程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组织细胞一段时间,使组织分散成单个
14、细胞,再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进行培养,由于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复杂,目前仅证实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还有待技术发展。【详解】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成功将单个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个体,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不能培育成动物,A错误;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B正确;基因突变是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碱基对的改变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C错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会使组织就会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而不是无菌水,D错误。故选B。【点睛】注意在
15、光学显微镜,能看到染色体变异,不能看到基因突变;动物细胞培养应用培养稀释单个细胞。熟记相关知识点,注意动物细胞全能性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9.下表为不同动物受精卵发育成胚胎进入子宫的时间(小时),依据下表分析错误的是发育阶段发育时间动物种类2细胞4细胞8细胞16细胞桑椹胚进入子宫时受精卵的发育天数(天)小鼠243838505060607068803牛2742446546909612012014445马243036506072981066A. 小鼠胚胎进入子宫时的发育程度比牛的高B. 体外马胚胎移植到子宫时选择16细胞阶段C. 受精卵发育的阶段顺序为2-4-8-16-桑椹胚D. 2-4-8-16细
16、胞发育阶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由图表信息可知,不同动物胚胎发育的时间及进入子宫的时间不同,小鼠在胚胎发育3天进入子宫,牛在胚胎发育4-5天进入子宫,马在胚胎发育6天进入子宫。【详解】A、小鼠胚胎在发育3天进入子宫,此时处于桑椹胚时期,牛在胚胎发育4-5天进入子宫,此时处于16细胞时期,故小鼠胚胎进入子宫时的发育程度比牛的高,A正确;B、马在胚胎发育6天进入子宫,此时大概处于囊胚期,故体外马胚胎移植到子宫时选择囊胚期,B错误;C、受精卵发育的阶段顺序为2-4-8-16-桑椹胚-囊胚期,C正确;D、2-4-8-16细胞发育阶段进行的是有丝分裂,不改变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B。
17、10.下列关于“克隆羊”试管羊”“转基因羊”的说法,合理的是( )A.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只来自于一个亲本B. 它们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精子的参与C. 它们是通过相同的生殖方式获得亲本的优良性状D. 培育过程都用到胚胎移植技术【答案】D【解析】【分析】克隆羊是利用核移植、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将优良性状的羊进行克隆,属于无性生殖。试管羊是在体外进行受精,经过胚胎体外培养、胚胎移植,得到优良性状的羊,属于有性生殖。转基因羊是将优良基因转入羊的卵细胞(或受精卵)中,经过体外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得到优良性状的羊,属于无性生殖。【详解】A、三种羊的遗传物质都不只来自一个亲本,如克隆羊也有少量遗传物质来自供
18、体的细胞质,试管羊是体外受精的产物,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错误;B、克隆羊的培育、转基因羊的培育,没有精子的参与,B错误;C、克隆羊、转基因羊的产生过程属于无性生殖,试管羊的产生过程属于有性生殖,C错误;D、三个成就都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D正确。故选D。11. 杜泊羊以其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等优点,被称为“钻石级”肉用绵羊。 科研工作者通过胚胎工程快速繁殖杜泊羊的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为了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用雌激素对雌性杜泊羊进行处理B. 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C. 为避免代孕绵羊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
19、注射免疫抑制剂D. 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同卵双胎【答案】D【解析】【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胚胎工程,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A、超数排卵用促性腺激素而不是雌激素,故A选项错误;B、根据采集部位而定,如果是从输卵管采集的卵细胞,已发育成熟,可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如果是从卵巢是采集的卵细胞,未发育成熟,都要经过体外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故B选项错误;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故C选项错误;D、为了进一步扩大繁殖规模,可通过胚胎分割技术
20、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故D选项正确。故选D。12.人们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关注,随着转基因成果的不断涌现而与日俱增。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B. 应该严格地选择转基因植物的目的基因,以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C. 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应该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D. 转基因生物不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也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详解】A、在导入外源基因时,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所以一定要慎重,A正确。B、应严格的选择目的基因导入植物,
21、确保表达产物无毒、无害,以避免产生对人类有害的物质,B正确。C、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就必须停止并销毁重组生物,C正确。D、转基因生物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故选D。13. 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 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 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D【解析】【详解】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
22、时,无需水浴加热直接观察即可;A错误。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错误。C.链球菌是原核生物,无高尔基体;C错误。D.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正确。故选D。【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机制,涉及蛋白质的鉴定原理、组织水肿的成因以及免疫调节过程中发生的相应变化等知识点。14.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无活性胰蛋白酶原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B.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C. 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的部分肽键等化学键D. 水解过程改变了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
23、【答案】B【解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 )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3.分析题图:题图是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图,分析可
24、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水解酶的催化下从肽链一端的6号和7号两个氨基酸之间进行了切割,形成了一个六肽和一个胰蛋白酶。【详解】A、由图可知,无活性胰蛋白酶原是由一条多肽链形成的,肽链是由氨基酸在核糖体中经脱水缩合形成的,A正确;B、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激活成胰蛋白酶,人小肠肠腔与外界环境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由图可知水解酶破坏了胰蛋白酶原中赖氨酸和异亮氨酸之间的肽键,C正确;D、无活性胰蛋白酶原在人小肠肠腔内被水解而激活成胰蛋白酶的过程中,胰蛋白酶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D正确。故选B。15.下列蛋白质所在位置及对应的功能,不正确的是A. 位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并结
25、合激素B. 位于类囊体膜上的ATP合酶,催化ATP合成C. 位于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物质跨膜运输D. 位于细胞质中的抗体,引起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包括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的功能: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催化作用的酶;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详解】A.位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可识别并结合激素,A正确;B.位于类囊体膜上的ATP合酶,是光反应过程,该过
26、程有ATP合成,B正确;C.位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参与物质跨膜运输,C正确;D.位于内环境中的抗体,引起特异性免疫,C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 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 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D. 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答案】D【解析】【分析】1.水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细胞中绝大部分水能够自由流动即自由水,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
27、好溶剂,细胞内许多反应也需要水的参与,还可以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作用,绝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有水的环境中生存。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细胞的组成部分,自由水和结合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图:【详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细胞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B正确;C、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在暗反应中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C正确;D、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氢来自反应物葡萄糖和水,D错误。故选D。17.医学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
28、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理论上讲R-loop结构中含有5种核苷酸B. R-loop结构中mRNA和DNA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同C. 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D. R-loop结构只影响DNA复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碱基不完全相同,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另外组成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
29、核糖,所以DNA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若同时存在DNA和RNA的场所,则会出现8种核苷酸。转录形成RNA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由于RNA中没有T,所以RNA中的U与DNA模板链上的A互补配对,DNA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根据“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可知,mRNA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影响了翻译过程,且DNA中的模板链不能在正常解旋进行DNA复制和转录过程。【详解】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DNA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所以R
30、-loop结构中有8种核苷酸,5种含氮碱基,A错误;R-loop结构中mRNA与DNA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和DNA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似,只是U替代了T,B错误;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可推测R-loop结构既影响DNA复制又影响基因的表达,D错误。【点睛】正确理解“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是解题的突破点,杂合链中既有DNA又有RNA,故碱基为5种,核苷酸为8
31、种。稳定的杂合链使DNA不能正常解旋作为DNA复制和转录的模板,m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无法完成翻译过程。18.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胰岛素、肝糖源、性激素的元素组成都完全相同B. 抗体、甲状腺激素、DNA都是由单体聚合而成的C.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都由载体蛋白转运氨基酸D. 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将生长激素、生长素区分开【答案】D【解析】【详解】肝糖源、性激素的元素组成都是C、H、O,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A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和DNA都是生物大分子,由单体聚合而成,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为小分子物质,不是由单体聚合
32、而成,B项错误;氨基酸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因此细胞膜上由载体蛋白转运氨基酸,在翻译过程中,细胞质基质中的氨基酸由tRNA转运,C项错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长素为吲哚乙酸,所以利用双缩脲试剂可以将生长激素、生长素区分开,D项正确。19.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 冠状病毒和HIV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 草履虫只属于细胞这个结构层次C. 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 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答案】D【解析】A、冠状病毒和HIV均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其生
33、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错误;B、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一只草履虫既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细胞水平,也属于个体水平,B错误;C、由于发生了细胞分化,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特定的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D正确。考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细胞点睛: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20.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
34、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器中不一定含有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B. 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核孔的数量相同C. 溶酶体内的溶菌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 叶绿体基质中既有ATP的合成又有ATP的水解【答案】A【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 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
35、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 细胞器中不一定含磷脂,像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36、,不含磷脂,但一定含有蛋白质,A正确;B.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物质交换频率不同,核孔的数量也不同,B错误;C.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错误;D. 叶绿体基质中发生光合作用暗反应,只有ATP的消耗,D错误。故选A。21.如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数字代表结构,字母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存在于质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识别有关B. 是膜结构的基础,是由完全对称的两层磷脂组成C. b、d的转运速率与膜两侧浓度差有关,与温度无关D. 只有a、c的两种物质转运方式能体现膜的功能特点【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为糖蛋白,为磷脂分子。
37、a运输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b和d运输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c运输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存在于质膜的外表面,A正确;B、为磷脂双分子层,由于蛋白质的不对称性,脂双层中的两层并不是完全相同的,B错误;C、由分析可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的物质b和d,属于自由扩散,与膜两侧浓度差有关,温度也能影响分子的运动,C错误;D、所有的物质转运方式都能体现膜的功能特点,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示意图,判断细胞膜结构及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选项难度不大。22.为探究物质a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者向A、
38、B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了等量的淀粉和淀粉酶溶液,当反应进行到t1时,A组实验加入物质a,两组实验继续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反应直到终止,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适当改变反应温度或pH值t2将右移B. t1时刻适当增加底物后B组反应速率将加快C. 物质a可能与淀粉酶结合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D. 物质a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通过提高底物浓度来缓解【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当反应进行到t1时,A组实验加入物质a后,反应物浓度不再下降,说明酶已失活,该反应不再进行。【详解】A、之前为适宜条件,改变反应温度或pH值酶活性降低,反应完全的时间将延长,t2将右移,A正确;B、增加底物浓度,酶促反应速率
39、加快,B正确;C、当反应进行到t1时,A组实验加入物质a后,反应物浓度不再下降,说明酶已失活,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正确;D、由上分析可知,物质a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不能通过提高底物浓度来缓解,D错误。故选D。23.某同学为了观察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情况,利用紫色洋葱外表皮、甘油溶液等进行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临时装片置于实验桌上,然后滴加甘油溶液B. 在质壁分离初始阶段细胞膜的面积持续变小C. 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状态,说明其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D. 细胞失水最多时,细胞内外甘油溶液的浓度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具有中央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当细胞外水分相对较
40、少,也就是溶液浓度相对高时,细胞会因渗透作用失水,细胞膜连同以内部分收缩而发生质壁分离。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当细胞外水分相对较多,也就是溶液浓度相对低时,细胞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操作,需在载物台上进行。【详解】A、将临时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然后滴加甘油溶液,A错误;B、在质壁分离初始阶段,细胞膜连同以内部分收缩,细胞膜的面积持续变小,B正确;C、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状态,说明细胞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也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或水分进出细胞已经达到渗透平衡状态,C错误;D、细胞外溶液浓度相对高时,细胞外溶液与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越多,
41、因此细胞失水最多时,细胞内外甘油溶液的浓度不同,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概念的内涵,掌握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复原实验的操作技能。24.下图中的甲表示物质扩散的图解,乙和丙是设计证明甲中物质扩散成立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乙中液柱a将持续上升B. 丙中液柱b将持续上升C. 乙中液柱a将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保持不变D. 丙中液柱b将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甲乙中漏斗内淀粉溶液浓度高于烧杯中清水,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漏斗内液面上
42、升;图丙中由于葡萄糖溶液浓度高于烧杯中清水,b液柱先上升,但葡萄糖能透过半透膜,最终两侧溶液浓度相同,两侧高度差为零。【详解】据图分析,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而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图乙中由于淀粉浓度高于清水,所以a的液面上升,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将保持恒定;图丙中葡萄糖浓度高于清水,所以开始时b的液面上升,由于葡萄糖可以透过半透膜,所以葡萄糖从漏斗进入烧杯,导致两侧浓度差减小,所以b液面又会下降,最后与烧杯液面齐平,并保持稳定。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原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并且葡萄糖可以通过半透膜。25.细胞直接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
43、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方式称为原发性主动运输;不直接利用ATP水解而是利用在Na+或H+顺浓度梯度扩散形成的势能,同时通过同一转运体(特殊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其他物质的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纤维膜上的Na+ - K+ - ATP酶催化ATP水解吸钾排钠,属于原发性主动运输B 溶酶体膜上H+ -ATP酶催化ATP水解并将H+运入溶酶体,属于原发性主动运输C. 人成熟红细胞通过膜上的葡萄糖载体吸收葡萄糖,但不消耗ATP,属于继发性主动运输D. 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原发性主动运输和继发性主动运输转运离子的速率【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细胞膜上的主动运输
44、分为原发性主动运输和继发性主动运输。原发性主动运输直接利用ATP水解为载体蛋白提供能量,继发性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于某种离子的跨膜浓度梯度形成的势能。两者都是借助转运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都需要能量。【详解】A、神经纤维膜上的Na+ K+ ATP酶催化ATP水解吸钾排钠,直接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原发性主动运输,A正确;B、细胞质基质中的H+运入溶酶体内依靠溶酶体膜上的H+ATP酶催化ATP水解提供能量,属于原发性主动运输,B正确;C、葡萄糖进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C错误。D、离子以原发性主动运输或继发性主动运输跨膜运输时都需要载
45、体蛋白转运,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跨膜运输的速率,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分析题干能量来源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与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6.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C【解析】【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
46、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故选C。【点睛】获取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根据实验设计中无关变量要保持适宜且相同,科学设计实验程序。2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能磷酸键的断裂需要消耗水和能量B. 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都由ATP直接提供C.
47、 ATP中的“A”与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不同D. ATP中的五碳糖也是参与DNA组成的重要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普通磷酸键,代表高能磷酸键。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TPADP+Pi+能量,反应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生命活动。【详解】A、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断裂需要消耗水,但释放能量,A错误;B、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ATP直接提供,B错误;C、ATP中的“A”是腺苷,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
48、是腺嘌呤,二者不同,C正确;D、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而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D错误。故选C。2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呼吸。下列关于有氧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产生的能量转化到ATP后再转化成热能B. 中间产物丙酮酸与水结合会生成二氧化碳C. 中间产物H与氧气结合会释放出大量能量D.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反应场所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氧化分解为2分子的丙酮酸,同时生成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和水被彻底分解产生CO2,同时生成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
49、上,H和O2结合生成H2O,同时产生大量能量。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相同,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由丙酮酸和H反应生成乳酸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热能,一部分储存在ATP中,A错误;B、产生的丙酮酸被运输到线粒体基质中与水结合产生H、二氧化碳与能量,B正确;C、H与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结合生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C正确;D、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反应场所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过程和无氧呼吸过程,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9.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接受
50、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H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 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C. 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将无法合成ATPD. 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的反应是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且细胞色素c引起细胞凋亡的前提是必须与Apaf-1蛋白结合,据此分析。【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产生H,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
51、体基质,A正确;B、H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故细胞色素c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也能合成ATP,故细胞色素c功能丧失的细胞也能合成ATP,C错误;D、根据题意,细胞色素c与Apaf-1蛋白结合后才引起细胞凋亡,因此若细胞中Apaf-1蛋白功能丧失,细胞色素c将不会引起该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C。30.在线粒体的内外膜间隙中存在着腺苷酸激酶(AK),它能将ATP分子末端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MP上而形成ADP。该过程需要有Mg2的参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AMP在细胞中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B. 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
52、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 AK发挥作用时有高能磷酸键的形成D. 线粒体中ATP合成的速率取决于AK的活性【答案】D【解析】【分析】ATP中文名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为A-PP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因其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有大量能量,水解时又释放出大量能量;ATP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因ATP与ADP可迅速相互转化;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普遍存在于生物界中,是生物界的共性;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分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详解】A、AMP也叫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组成RNA的基本单位之一,A正确;B、无机盐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
53、正确;C、AK发挥作用是AMP形成ADP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高能磷酸键,C正确;D、线粒体中ATP水解的速率取决于AK的活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ATP的作用和意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 的结构式。明确ATP 水解,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形成ADP,再断裂一个高能磷酸键形成AMP,反之亦然。二、选择题31.经测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只含C、H、O,该化合物可能具有的功能是( )A. 参与细胞的构成B.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 物质运输的载体D. 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答案】ABD【解析】【分析】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
54、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详解】据上分析可知,糖类、脂肪和固醇只含C、H、O,其中固醇中的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构成,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ABD正确。物
55、质运输的载体是蛋白质,至少含有C、H、O、N元素,C错误。故选ABD。32.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融合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需要无菌操作B. 都可用灭活的病毒或PEG诱导融合C. 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D. 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C【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项目细胞融合原理细胞融合方法诱导手段用途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膜的流动性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获得杂交植株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试剂诱导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详解】A、动、植物细胞融合都
56、需要无菌操作,A正确;B、灭活的病毒只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B错误;C、动、植物细胞融合都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D、诱导细胞融合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融合的方法,要求考生识记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能对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体细胞杂交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3.已知花青素可作为天然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环境中偏红色,碱性环境中偏蓝色。为探究MoO42-进入植物细胞的方式,实验小组以紫色洋葱的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材料,用Na2MoO4及Na2MoO4与ATP的混合液分别处理细胞,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Na2MoO4溶液浓
57、度ATP溶液浓度变色细胞的比例甲组0.005mol/L04.l%乙组0005mol/L510-7mol/L10.5%A. 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均可能存在吸收Na+和MoO42-的载体蛋白B. 甲组实验细胞吸收MoO42-所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为排除ATP溶液不会使细胞变色应该再增加一组只用ATP溶液处理的实验D. 根据实验结果可初步判断细胞吸收MoO42-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答案】ABC【解析】【分析】比较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知,添加ATP溶液后变色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大,即细胞吸收Na+和MoO42-的速率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其运输与能量有关,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详解】A、N
58、a2MoO4能够从外界运输到细胞内,并导致液泡颜色发生改变,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说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可能存在吸收Na+和MoO42-的载体蛋白,A项正确;B、甲组未添加外来的ATP,其主动运输所需的ATP来自细胞呼吸,ATP产生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项正确;C、为排除ATP溶液不会使细胞变色应该再增加一组只用ATP溶液处理的实验,从而增强实验的说服力,C项正确;D、比较甲组和乙组实验结果可知,添加ATP溶液后变色细胞所占的比例增大,即细胞吸收MoO42的速率增加,因此可以判断其运输与能量有关,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项错误。故选ABC。34.科学家设计了仅1纳米宽的分子转子,该转子由紫
59、外光驱动,能以每秒200300万的转速进行旋转,从而在单个细胞的膜上钻孔。当分子转子与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后,就有望将治疗试剂运送到这些细胞中,或者直接诱导这些细胞死亡。图为分子转子钻孔过程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治疗试剂运送到细胞中,分子转子需要钻开两层生物膜B. 钻孔后才可以运送治疗试剂,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该过程体现出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而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D. 一个细胞是否能成为靶细胞,很可能与表面的糖蛋白有关【答案】BD【解析】【分析】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
60、层。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由于所有的脂质和大部分蛋白质可以运动导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膜上的蛋白质决定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细胞膜为单层膜结构,A错误;B、正常情况下,治疗试剂不能进入细胞,而钻孔破坏细胞膜后治疗试剂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C、该过程没有体现磷脂分子具有流动性,也没有体现蛋白质分子无流动性,C错误;D、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分子转子与特定靶细胞的识别依靠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正确。故选BD。35.下图中,曲线甲表示最适温度条件下某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
61、系,曲线乙、丙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A点适当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将增大B. 在B点适当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将增大C. 图中C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pH,D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D.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等【答案】AB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乙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丙曲线表示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详解】A、在A点时底物浓度较小,此时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A错误;B、反应物的量不再是B点的限制因
62、素,在B点增加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会增大,B错误;C、图中C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D点代表该酶促反应的最适pH,C错误;D、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相关因素包括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和pH等,D正确。故选ABC。36.动物细胞溶酶体内含多种水解酶。溶酶体酶不作用于细胞正常结构成分的原因是:一方面酶被溶酶体膜包住,另一方面溶酶体内环境与细胞质基质的pH不同,溶酶体内pH5,而细胞质基质pH7,溶酶体膜上有质子泵维持pH差异;植物细,胞内无溶酶体,但其液泡执行类似的降解功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B. 质子穿过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 溶体
63、酶在细胞质基质中仍能发挥正常的水解作用D. 细胞液渗透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液泡中含有多种水解酶【答案】C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详解】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B、溶酶体内pH5,而细胞溶胶pH7,因此质子穿过溶酶体膜进入溶酶体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C、溶酶体内pH5,而细胞溶胶pH7,因此溶体酶在细胞溶胶中不能发挥正常的水解作用,C错误;D、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是酶仓库,而细胞液渗透压较高的主要原因是液泡中含有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D错误。故选CD。37.
64、转座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这段DNA序列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插入另一位点。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在细菌的拟核DNA、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有的转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传播到其他细菌细胞。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 转座子不能独立进行DNA复制B. 转座子可引起细菌基因重组C. 转座子可用于基因工程的研究D. 细菌的抗药性可来自于转座子或者自身的基因突变【答案】BCD【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所以形成的每个DNA分子各含一条亲代DNA分子的母链和一条新形成的子链,为半保留复制。2、
65、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根据题干中“转座
66、子是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这段DNA序列可以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说明转座子可以独立进行DNA复制,A错误;B、根据题干中“转座子可在真核细胞染色体内部和染色体间转移,在细菌的拟核DNA、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说明转座子可造成细菌的基因重组,B正确;C、根据题干中“转座子可在细菌的拟核DNA、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说明转座子可用于基因工程的研究,C正确;D、根据题干中“有的转座子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很快地传播到其他细菌细胞”,说明细菌的抗药性来自于转座子或者自身的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BCD。【点睛】本题属于信息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及原理,能正确分析题干信
67、息,再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8.从唾液腺细胞中提取全部mRNA,以此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单链DNA(T-cDNA),利用该T-cDNA与来自同一个体浆细胞中的全部mRNA(J-mRNA)进行分子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T-c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相等B. 唾液腺细胞中的RNA与T-cDNA都能进行分子杂交C. 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缺乏编码抗体的相关基因D. 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答案】AB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唾液腺细胞和浆细胞都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来自同一个人
68、的两种类型细胞中遗传物质完全相同,但是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如唾液腺细胞中会表达唾液淀粉酶基因,而浆细胞中会表达抗体基因。【详解】A、T-cDNA分子是单链的,因此其分子中的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数目不一定相等,A错误;B、T-cDNA是以从唾液腺细胞中提取全部mRNA为模板合成的,而唾液腺细胞中还有rRNA、tRNA,因此唾液腺细胞中的RNA与T-cDNA并不能都进行分子杂交,B错误;C、唾液腺细胞不能分泌抗体是因为编码抗体的相关基因没有表达,C错误;D、由于所有细胞中呼吸酶基因都表达,因此能与T-cDNA互补的J-mRNA中含有编码呼吸酶的mRNA,D正确。故选ABC。三、非选择题39.科学家
69、为了提高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aco酶对CO2的亲和力,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从而显著提高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_(填“基因工程”或“蛋白质工程”)。可利用定点突变的DN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将其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还需用到植物细胞工程中的_技术,才能最终获得转基因植物。(2)PCR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_。利用PCR技术扩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复制4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个引物。(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培育的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明
70、显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4)另有一些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经培育获得一种转基因小鼠,其膀胱上皮细胞可以合成人的生长激素并分泌到尿液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_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在小鼠细胞内是否成功表达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答案】 (1). 蛋白质工程 (2). 农杆菌转化法 (3). 植物组织培养 (4). DNA双链复制 (5). 30 (6). 转化
71、(7). 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或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 (8). 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
72、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改造Rubisco酶基因可知,PCR定点突变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农杆菌转化法。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将转基因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植株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PCR是体外扩增DNA的技术,过程所依据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利用PCR技术扩增,若将一个目的基因复制1次,需加入2个引物
73、,第二次复制,需要加入4个引物,第三次复制,需加入8个引物,第四次复制,需加入16个引物,则一共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2+4+8+16=30个引物。(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培育的该转基因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并未明显增大,可能的原因是所转的基因未成功导入或导入的基因未能准确表达。(4)A、选择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是因为这种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A正确;B、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检测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应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B错误;C、人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小鼠细胞表达,说明遗传密码在不同种生物中可以通用,C正
74、确;D、将转基因小鼠体细胞进行核移植(克隆),可以获得多个具有外源基因的后代,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推理,并对PCR的过程有一定的计算分析推理能力。40.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产生小牛的几个途径中,属于无性繁殖途径的有应用_(填数字)。(2)人工授精时,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在_,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有_和_,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_;若在应用2中进行冲卵操作,则该操作的生理学依据是:_
75、。(3)若采取体外受精的方法获得受精卵,将优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_。(4)细胞AD中属于原始性腺细胞的是_(填字母)。(5)应用4中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_,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做DNA分析性别鉴定时需要取样_部位。【答案】 (1). 1和4 (2). (供体1的)输卵管 (3). 透明带反应 (4). 卵细胞膜反应 (5). 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6). 早期的胚胎都处于游离状态 (7). 使精子获能 (8). C (9). 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10). 滋养层【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应用1中:
76、供体1提供细胞核,供体2提供细胞质,经过核移植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并发育形成早期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称为克隆牛;应用2中:优良公牛和供体1配种形成受精卵,并发育成早期胚胎,再胚胎移植到受体子宫发育成小牛,属于有性生殖;应用3中: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获取胚胎干细胞,并进行体外干细胞培养;应用4中:采用了胚胎分割技术获得多个子代。【详解】(1)无性繁殖未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图中产生小牛的几个途径中,属于无性繁殖途径的有应用1和4。(2)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因此人工授精时,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在供体1的输卵管;精子与卵子的透明带接触时,顶体
77、酶将透明带溶出一条孔道,精子穿越透明带,并接触卵黄膜,精子接触卵黄膜的瞬间,会引起透明带反应,因此防止多精入卵的屏障有透明带反应和卵细胞膜反应;由于早期的胚胎都处于游离状态,因此应用2中需进行冲卵操作。(3)采集到的精子要经过获能处理,才能与卵细胞融合,将优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使精子获能。(4)细胞C是胚胎干细胞,应取自胎儿的原始性腺或早期胚胎细胞,故AD中属于原始性腺细胞的是C。(5)在在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注意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做DNA分析性别鉴定时需要取样滋养层,避免对内细胞团造成破坏。【点睛】本
78、题结合流程图,考查动物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胚胎移植的过程,掌握胚胎分割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41.多聚体是由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单位组成的长链,下图表示细胞利用基本单位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1)若某种多聚体的基本单位中含有U,则该基本单位的名称为_,由其参与组成的生物大分子的名称是_,该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是_(至少答出两条)。(2)若合成的多聚体是组成植物细胞璧的主要成分,则该生物大分子是_,由其基本单位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是_,(3)若该生物大分子为一个由a、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
79、质分子(图1表示),共含571个氨基酸,其中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一种连接肽链的化学键,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的,那么:据图1可知该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_氧原子。假设该蛋白质分子中的a链的分子式为CxHyNzOwS,并且是由图2中四种氨基酸组成的,a链含天冬氨酸_个。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肽链是一条含121个氨基酸的多肽链,其中含有天冬氨酸5个,分别位于26、71、72、99、121位(见下图),天冬氨酸的结构见图2。肽酶E1专门水解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E2专门水解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E1完全作用后产生的产物中,至少有_个羧基。【答
80、案】 (1).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2). 核糖核酸 (3).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纤维素 (5). 淀粉 (6). 573 (7). (wz1)/2 (8). 58274 (9). 10【解析】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中的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根据R基不同分为20种;氨基酸通过
81、脱水缩合反应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详解】(1)U是RNA的组成成分,某种多聚体的基本单位中含有U,则该生物大分子是RNA,名称是尿嘧啶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RNA的功能是病毒的遗传物质;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与植物细胞壁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植物细胞中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是淀粉。(3)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
82、-肽链数,571个氨基酸形成3条肽链,其中一条是环肽,环肽形成过程中氨基酸数目与脱去的水分子数目相等,因此脱去的水分子数=571-2=569个,蛋白质中的氧原子数目至少是5712-569=573个。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由题图可知,四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N,因此分子式为CxHyNzOwS含有z个氨基酸,脱去的水分子数是z-1,天冬氨酸含有2个羧基,其他3种氨基酸都只含有一个羧基,因此多肽链中O的数目(w)=2z+2天冬氨酸数目-脱水数(z-1),则天冬氨酸的数目是(w-z-1)/2。由于链为环状,则该蛋白质形成过
83、程中脱水缩合反应共脱去571-2=569个水,图1可知该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还形成了2个二硫键,每个二硫键脱去两个氢。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3120-(56918+22)=58274。分析题意可知,肽酶E1专门水解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因此肽酶E1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链数是4条,并产生一个天冬氨酸,多肽链中的天冬氨酸数目是4个,每个天冬氨酸是2个羧基,因此,四条短肽中的羧基数目是4+4=8个。再加上一个游离的天冬氨酸的羧基为2个,因此一共10个。【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计算,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计算。42.肝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高,容易复
84、发,远期疗效不满意。研究人员对肝癌细胞的结构及代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点,肿瘤恶性增殖往往快于血管新生的速度,随着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恶性实体肿瘤内部逐渐形成慢性营养缺乏的微环境,因此肿瘤细胞需要通过调整细胞代谢才能继续生存。(1)线粒体是调控细胞代谢最重要的细胞器,通过不断地分裂和融合调控自身功能,并对外界刺激做出适应性反应。下图是细胞呼吸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示意图:葡萄糖在_中分解为H和A,物质A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_。由图可知线粒体外膜上的Mfn1/Mfn2蛋白、内膜融合蛋白_的
85、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_。(2)已有研究发现肝癌肿瘤中心区域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增强,线粒体长度明显长于边缘区域细胞,这些变化与肝癌细胞适应营养缺乏有关。为研究在营养缺乏时线粒体融合对肝癌细胞糖代谢的调控,研究者用肝癌细胞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细胞耗氧速率线粒体ATP产生量胞外乳酸水平线粒体嵴密度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乳酸脱氢酶量甲组:常规培养组4210035101091101乙组:营养缺乏组5614028175239025丙组:营养缺乏+抑制DRP1S637磷酸化310803898122122注
86、:线粒体嵴的密度=嵴的数目/线粒体长度 乳酸脱氢酶是能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的酶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的目的是_。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完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的代谢调控途径: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时,_使线粒体融合增强,从而使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有氧呼吸增强;同时因_而导致无氧呼吸减弱,细胞产能效率提高,从而适应营养缺乏环境。【答案】 (1). 细胞质基质 (2). 可以增大膜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更多位点 (3). OPA1 (4). 线粒体分裂 (5). 抑制肝癌细胞的线粒体融合 (6). 基质中DRP1S637位点磷酸化增强 (7). 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解
87、析】【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和H,发生场所在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和水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H和二氧化碳(线粒体基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为H和氧气在酶的作用生成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H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酒精、二氧化碳或者乳酸。【详解】(1)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H和丙酮酸,物质A是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所以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呼吸链复合体是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的意义是可以增大膜面积,为酶附着提供更多位点。线粒体外膜上的Mfn1/Mfn2蛋白
88、和内膜融合蛋白OPA1的作用实现了线粒体膜的融合,线粒体的长度明显变长;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质基质中DRP1的S616位点磷酸化,DRP1定位于线粒体外膜上,促进线粒体的分裂。(2)DRP1S637磷酸化促进线粒体外膜上的Mfn1/Mfn2蛋白结合,从而促进线粒体的融合,丙组抑制DRP1S637磷酸化,实质上抑制肝癌细胞线粒体的融合。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2),肝癌细胞在营养缺乏条件下,为了适应环境,线粒体融合增强,首先基质中DRP1S637磷酸化增强,促进线粒体融合,线粒体嵴密度增加、呼吸链复合体的活性增加,有氧呼吸增强,细胞耗氧速率增加、线粒体ATP产生量增加,乳酸脱氢酶含量降低,无氧呼吸速率下降,胞外乳酸水平减少,细胞的产能效率提高,从而适应营养缺乏的环境。【点睛】本题考查癌细胞适应不良环境的机制,既要掌握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更关键是要准确获取题图中的关键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