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东城区2013-2014-1学年度高三9月第1次月考 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6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脉膊 珠连璧合 供应(gng) 风尘仆仆(p)B.通谍 按部就班 信笺(jin) 熨帖(y)C.棉里藏针 谈笑风生 杀一儆百(jng) 恰当(dng)D.委曲求全 走投无路 潜移默化(qin) 炽热(ch)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台湾近日来遭受台风袭击,我们十分关心那里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他们所到到的困难感同身受。B.由何润东、董洁联袂主演的电视
2、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改“梁祝”爱情传说的古典凄美,增添了许多时尚青春的元素,竟然口碑载道。C. 主管部门为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行重奖,连一些亏损企业的经营者们也忝列其中。D.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个饭店洗手间的毛巾、手纸等经常被一些缺少公共道德的人顺理成章的占为己有。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专家指出,如何使用公民的不良信用记录,应当进行立法听证,由人大制定法律来规范,不能由银行单方面说了算。B.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位历经沧桑却仍对生活充满着热爱之情的老人形象,揭示了人生存在的终极意义及美的真谛。C.七百余张史料图片讲述了建国门地区六十年的变迁,让观众追寻和领略了建国门地区的发展
3、足迹和伟大祖国的今昔巨变。D.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在于切实地维护一定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质是非常重要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诗歌的305篇,内容风、雅、颂,手法有赋、比、兴。B.汉乐府最初是国家的音乐机构,后来才成为诗体名称,语言形式上以五言为主。C.陶渊明,西晋诗人,又称五柳先生。他的诗歌清淡自然,恬静平和,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D.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二者均对押韵、平仄有要求,而且古体诗的要求更为严格。5下列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4、项是 中国艺术的极境如空谷幽兰,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似有若无,也无人注意。在这个阒寂的世界中,它自在开放, 。 , 。 ,其最大 的妙处在于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正相反,中国美学认为,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丽海涵,小而永恒学科网 并不因其小而微不足道,并不因其不显眼而失去魅力 小小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似淡若浓,沁人心脾 更不因为它处于无人问津的山谷而顿失意韵 A B C D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钓台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子陵事,心私仪之。以幼,不许习险。前年到睦州,又值足有疾,且雨甚,不得上。今从台荡归,以六月五日上钓台也。
5、肃入先生祠,古柏阴风,夹江滴翠,气象整峻,有俯视云台之意。由客星亭右,径二十余折,上西台,亭曰“留鼎一丝”,复从龙脊上骑过东台,亭日“垂竿百尺”。附东台一平屿,陡削畏眺。一石笋横起幽涧,蹇仰恣傲,颇似先生手足。磴道中俱老松古木,风冷骨脾。此两台者,或当日振衣之所。空钩意钓,何必鲂鲤,吾不以沧桑泥高下也。亭中祠中,俱为时官匾尽。夫子陵之高,岂在一加帝腹乎?人止一生,士各有志,说者谓帝不足与理。此未曾梦见文叔,何知子陵?子陵诚高矣,而必求所以高在不仕,则碡溪之竿,将投灶下耶?尧诖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子陵薄官,许由薄皇帝,人不咏许由而但咏子陵者,则皇帝少而官多也。身每在官中,而言每在官外也。夫兰桂
6、之p,以清口出之,则芳;以嗳气出之,则秽。咄咄子陵,生得七里明月之眠,死被万人同堂之哄,子陵苦矣。然则尽去其文乎?日:“山高水长,存范仲淹一额可也。” (取材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注:子陵:东汉严子陵。少时曾与刘秀游学,刘秀即值后,他更名隐居。相传刘秀曾三次遣使相邀,才使得严子陵人京。二人畅叙友情并同榻而卧,沉睡间,严子陵以一足压在刘秀腹上,刘秀毫不介意。文叔:南宋新昌人,身处危世,仍思出仕报国。磴溪: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许习险 习:靠近 B径二十余折 径:经过 C蹇仰恣傲 恣:放纵 D子陵薄官 薄:接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7、的一组是 A何必鲂鲤 大王来何操 B俱为时官匾尽 既自以心为形役C尧让天下于许由 急于星火D夫兰桂之味 行李之往来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听大人言子陵事,(故)心私仪之 B古柏阴风,夹江滴翠,(然)气象整峻 C一石笋横起(于)幽涧,蹇仰恣傲 D生得七里明月之眠,(而)死被万人同堂之哄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先按照空间顺序描写登台的经过:由严子陵祠经客星亭上西台,转而到东台;后写由登台而引发的感慨。 B作者写钓台柏树荫翳蔽日,冷风习习,古树沿江而立青翠欲滴,意在突出严子陵祠周围环境的幽静、气氛的肃穆。 C世人认为应把所有的匾额都废弃,只留
8、范仲淹写的“山高水长”即可,因为这四个字最能凸显严氏的清高品行。 D本文借景抒情,以景写人,不仅为了赞颂严子陵的清高,更为了以严子陵为鉴,照出世间官宦们的种种丑态。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10.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的5道题)(10分)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赠卖松人于武陵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瘦叶几
9、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注释: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翠楼,泛指富贵人家。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前两句写到了卖松人到都城长安卖松树,虽为求利,但心思独特。B.第五句写松树虽叶瘦却曾顶风傲雪,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及其经历。C.第六句写松树花色浅淡而缺少春意,暗含着作者对此的委婉批评。D.第八句写出了松树遍售于六街而无人购买、徒蒙灰尘的无奈际遇。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4分)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3题。中国的收藏家把目光转向本国艺术品徐启明是慈溪一名农民的儿
10、子,如今把数百万美元花在收藏中国陶瓷上。北京最大的汽车销售商之一杨宾是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一个大收藏家,青岛一名化学工程师的儿子关谊则在京郊一个仓库里收藏了价值5000万美元的艺术品。在经济繁荣推动下,中国人如今成了艺术品世界里实力强大的收藏家。索斯比的负责人说,中国人如今每年在世界范围内为投资中国艺术品花费约40亿美元,比索斯比和佳士得去年拍卖的印象派、现代派作品和当代艺术品所得的总和还多。结果将是什么呢?艺术品市场正根据中国人的喜好而发生变化。一些中国收藏家愿意支付和梵高画作一样的高价来购买一只清代瓷瓶。“总有一天中国水墨画会超过毕加索的画,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索斯比艺术学院新兴市场教授齐林
11、希尔如是说。年轻的中国买主钟情于现代和当代亚洲艺术品,而年龄较大的中国买主则愿购买中国传统艺术品。当中国的珍宝出现在拍卖会时,中国买主的竞拍异常激烈。对国际艺术品市场来说,这等同于发生了巨变。过去,是欧美人为中国艺术品确定趋势和价格。如今中国买主不再跟从西方,而是根据自己的文化来做出决定。举个例子,中国人愿意为有300年历史的笔筒和砚台支付天价。“西方没有一个人真的会买这些艺术品”纽约的交易商詹姆斯拉利说,“中国的收藏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读书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这种现象对艺术品市场专家和艺术史学家提出一个问题:若中国人认为明朝花瓶比莫奈的画还值钱,世界其他地方跟从这股潮流还需多久?佳士得
12、的埃立克张说:“类似转向需要一段时间,中国人现在有实力决定哪些画家最有价值,但西方会认同吗?仍存在巨大的文化鸿沟,不过西方需要开始学习了。”能成功地把脉中国风向的收藏家获利颇丰。一家密苏里州的艺术投资公司4年前花110万美元买进一个清朝花瓶,后来以3倍价格售出。其他人则在发掘目前还被中国买主忽略的领域,包括绣花长袍和照片。 (取材于澳大利亚人报2011年10月1 7日文章,作者凯利克罗,陈一译)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中国人不断提高艺术品的拍卖价。使中国水墨画的价格超过了毕加索作品的价格。 B年龄决定着中国买主不同的投资方向,而中国的珍宝无疑是他们同样热衷的拍晶。 C对文房四宝
13、的天价投入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渎书的传统,西方人对此都非常认同。 D.把握中国风向、发掘中国买主的收藏领域已经使投资公司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了。13国内某报在转载这篇文章时,所用的题目是“艺术晶价值要由中国人说了算”。根据文意,简要列出使用这个题目的理由。(5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冬至日照渐渐地短了,便觉着午后的楼影变得很长。风迎面而来,让我想起北极圈里的人爱患的一种叫做“冬季忧郁症”的病。我所置身的这个城市冬日尚暖,对此我该感到幸运。然而日照毕竟是短了。太阳仿佛在远去,远去,万物零落,瑟缩着禁闭起生长的跫音。此时远离了太阳,人们便开始用火去追寻太阳。冬
14、日尚暖,到底还是冬日。这天的黄昏来得太早,仿佛午时刚过,四下里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芥末似的几点雨粉稀疏地飘过,极简短的,却使这爆竹带上了一种阴雨的滋味。冬节来了。于是,我们回家。蚂蚁回家;蜜蜂回家;青蛙钻入泥穴,把体温降到冰点,回家;蝴蝶闭锁翅膀,囚禁起所有色彩,回家;益母草遗下种子,而后成片倒下,以灭亡的形式回家;忍冬藤乱纷纷脱落了叶子,让所望沉入根茎,以枯槁的姿容回家冬是家的节日。冬是回归的节日。无论以何种形式,如同成年的鲑鱼,无论漂游得多么遥远,去到哪一片海域,最终都会回到它们降生以及出发的那一条河里。于是,在距离太阳最遥远的日子里,那团圆的烛火之下,就响起夜饭的爆竹了。在冬的日子里,想
15、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乱乱地,总也理不出头绪。西人沿着教堂的尖顶走向上帝的路程,和我们沿着根须走回家族的路程,是一样的吧?一样地难以言表,一样地不容亵渎,一样地足以耗尽一生,一样地为着最终的归宿。却何以是一个向上向着无穷,一个向下向着唯一?在我看来,“叶落归根”说的不仅是过冬的事情,更是回家的事情。其实,叶落何以就一定归根呢?有风,有流水,有兽的足踪,有鸟的羽翎它们都会将叶子带到很远的地方使之永不回归。西山的木石不就被精卫衔去了东海么?三叶树的籽实不就随洋流从另一片大陆漂到了这一片大陆么?地球载着我们每个人,在宇宙中漫无边际地浮游,从这个区域漂到那个区域,每一天都面对陌生,
16、永远不会返回初始的道路。然而,我们信仰家,信仰我们的出处,又何以如此恒定?年轻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拥有过盛大的春的节日,那个野外的节日,那个青春的节日,那个风一样自由奔驰的节日,那个春草一样生机勃发的节日,那个敞开的敞开的节日!但总有一天我们将不再完全拥有这些我们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增加,我们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增长,我们的史籍一页一页地增厚。终有一日,我们闭门拥裘,合家团坐,为先祖而举杯,热切地传承着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的冬的节日。春是芽的,是枝叶的,而冬是根的。我们从年轻时憧憬四海为家到年老时信奉同族同根,无论我们置身何处,无论我们的身体曾经多么自由,无论我们的精神曾经多么狂野,都无法斩断那一脉恒
17、定的根须。有哪一种信仰、哪一个民族、哪一种文化比我们更深切地懂得什么叫做“根本”呢?太阳走到了冬至点上。日子很冷。万物休眠。人心沉静。此后,日照该一日一日长了,春日该一天一天近了。(取材于筱敏同名散文,有改动)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文章以“冬至”为题,既指向文中所写的具体节气,又关联着文中念家思归的情感。B作者感慨“日照毕竟是短了”,缘于冬日远离了太阳、万物零落而造成的内心空虚。C第六段中夜饭的爆竹以团圆的烛火为背景,则有冬日里聚拢人气、共度冬节的意味。D第九段中写风、流水、足踪、羽翎等,意在表明它们与“叶”一样,最终未必归根。E作者在敏锐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同时,更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心理,其感悟引人深思。15从全文来看,第段写“各种生物回家”有何作用?(5分)16第自然段作者说“想着家这个字,常常觉得是个很困惑的事情”,这里“很困惑的事情”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分)17作者说:“叶落归根”,说的“更是回家的事情”。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对“叶落归根”的认识。(200字左右)(12分)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