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2015 年 3 月 20 日在冰岛、欧洲、非洲北部、亚洲北部出现日全食,如下图所示,并结合太阳外部大气结构图完成下题. 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A. 都是光球层B. 都是色球层C. 光球层与色球层D. 色球【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详解】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太阳圆盘,是太阳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但不能遮挡住色球层及日冕层,所以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色球层,故选C。【点睛】太阳大气层由内向
2、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读“太阳系模式图(左图)”和右图,回答下面小题。2. 在左图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 地球B. 金星C. 火星D. 水星3. 右图中最高级天体系统是( )A 总星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地月系【答案】2. D 3. B【解析】【2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距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故选D。【3题详解】据右图可知,该图体现了地月系和太阳系两个天体系统。最高一级为太阳系。故选B。在晴朗的夜空下,我们可以通过北极星判断方向。北斗七星的形状像一把勺子,将勺口的两颗星连成一线,并向前延
3、长5倍,在延长线终点处有一颗和大熊座差不多亮度的星就是北极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 北斗七星与北极星都是天体,它们属于A. 行星B. 卫星C. 恒星D. 彗星5. 北斗斗柄朝东,天下皆春;斗柄朝南,天下皆夏;斗柄朝西,天下皆秋;斗柄朝北,天下皆冬。形成四季更替现象的原因是A. 地球自转B. 地球公转C. 银河系的运动D. 太阳活动【答案】4. C 5. B【解析】【4题详解】北斗七星与北极星都是恒星。选C正确。【5题详解】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随着四季不同看到北斗星的位置也就不同。选B正确。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6.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4、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 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 地震波经过F、G交界面时,传播速度减为07.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地壳和地幔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由上图中的D和E构成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 B. C. D. 8. 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岩石 化学元素 矿床 矿物 矿产 地壳 (岩石圈)A. B. C. D. 【答案】6. C 7. B 8. D【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
5、为地幔,G为地核。A、B、C为地球外部圈层,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D、E、F、G组成,B错误。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C正确。地震波经过F、G交界面时,横波传播速度减为0,纵波速度下降,D错误。故选C。【7题详解】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厚约60120公里,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结合图示,岩石圈由上图中的D和E构成,选B。【8题详解】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由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富集而形成的,故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应该是: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选D。9.公元前 28 年,史书记载“三月乙未,
6、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回答下题:上述现象中“黑气”指的是( )A. 黑子B. 耀斑C. 太阳风D. 日饵【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类型判断。【详解】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黑子、耀斑、太阳风等。黑子(比周围地区显得暗一些,所在的区域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从而显得暗一些,故称作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耀斑(突然增亮的板块)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因此“黑气”指的是太阳活动的黑子。A正确。故选A。10.读下图“地球二分二至日示意图”,回答下题。 当地球公转由B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 中秋吃月饼,共庆团圆B. 端午赛龙舟,踏青
7、插柳C. 除夕放鞭炮,守岁迎春D. 农历七月七望双星,鹊桥相会【答案】B【解析】【详解】读图,A北极圈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6月22日),可以推出B是春分(3月21日),当地球公转由B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端午赛龙舟,踏青插柳。B正确。中秋一般是9月份,除夕一般是2月份,农历七月七一般是8月份,ACD错误。故选B。11.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 地热发电B. 两极地区出现的极光C. 潮汐现象D. 煤炭、石油资源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地热发电来自地球内能;两极地区的极光是由于太阳活动形成的;潮汐现象是由于天体引力而形成的;煤炭、石油资源是历史时期的生物光合作
8、用利用太阳能合成生物能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而形成的。D正确。故选D。12.关于国际日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与180经线完全重合B. 自西向东跨过日界线加一天C. 自然存在的日期变更线D. 自东向西跨过日界线加一天【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国际日界线。【详解】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经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使同一个国家的地方时保持在同一天,方便当地居民的生活,国际日界线与180经线并不完全重合,A错误;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反之,日期要加上一天,故D正确,B错误;国际日界线是人为划定的日期界线,自然存在
9、的日界线是0时经线,C错误。故选D。13.同一条经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速度相同B. 地方时相同C. 日出时刻相同D. 做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经线上,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时刻不同。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不同,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详解】地方时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不同。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B正确。同一经线上,纬度不同,线速度不同,A错。由于地球公转,昼夜长短的变化,同一经线的不同纬度昼夜长短不同,日出时刻不同,C错。南、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不同,D错。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
10、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4. 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 砂岩B. 花岗岩C. 板岩D. 玄武岩15. 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地壳上升运动B. 流水侵蚀作用C. 流水沉积作用D. 风力侵蚀作用【答案】14. A 15. B【解析】【14题详解】根据:“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所以该地物质基础为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据此分析选A。【15题详解】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
11、搬运、堆积、固积成岩。丹霞地貌呈现红色山群的陡峭特征,这主要是因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据此分析选B。【点睛】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16.图中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沉积B. 流水侵蚀C. 流水沉积D. 海浪侵蚀【答案】A【解析】【分析】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不同,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地貌。流水侵蚀形成的是河谷地貌。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平原、三角洲地貌。海浪侵蚀形成的是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详解】图中地表形态是沙丘,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地貌,A对。流水侵蚀形成的
12、是河谷地貌,B错。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平原、三角洲地貌,C错。海浪侵蚀形成的是海蚀崖、海蚀柱等地貌,D错。17.人民币被誉为中国的名片。目前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印在它们背面。读图完成下题。图中四种地貌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 甲一冰川堆积B. 乙一流水沉积C. 丙一风力侵蚀D. 丁一流水侵蚀【答案】D【解析】【详解】甲-壶口瀑布-流水侵蚀地貌;乙-泰山-地壳运动;丙-桂林山水-流水溶蚀地貌;丁-长江三峡-流水侵蚀地貌,据此选D18.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直射,该地位于A. 北回归线B. 南纬 30C. 赤道D. 南回归线【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转
13、偏向力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判断。【详解】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有发生偏转的现象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据此判断,此地位于南回归线上,D正确,故选D。19.每年十一黄金周期(国庆七天假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A. 先向南再向北B. 一直向北C. 一直向南D. 先向北再向南【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详解】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因此十一黄金周期间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C正确。2
14、0.昼夜现象使地球表面出现晨昏线(圈),把地球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结合所学晨昏线的有关知识,回答下面问题。在下面四幅图的A,B,C,D四点中,处于黄昏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A点顺着自转方向,下一时刻进入白天,即位于晨线上,A项错误;B点顺着南半球顺时针的自转方向,下一时刻进入黑夜,即位于昏线上,B项正确;C点顺着自转方向,下一时刻进入白天,即位于晨线上,C错误;D点顺着北半球逆时针的自转方向,下一时刻进入白天,即位于晨线上,D错误。故选B。【点睛】沿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为昏线,反之为晨线。21.在地壳中已发现有90
15、多种化学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是A. 铝B. 硅C. 铁D. 氧【答案】D【解析】【详解】在地壳中已发现有90多种化学元素,其中含量最多的是氧,D对。按照化学元素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有氧、硅、铝、铁等,A、B、C错。故选D。22.读图文,回答下题。人民日报10月17日报道:继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后,我国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目前已基本竣工,这将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与其他三个卫星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中心最大的自然优势是( )A. 海陆空三大交通便捷B. 地形平坦且开阔C.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D. 临海,空气较洁
16、净【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卫星发射中心的选址条件,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就可以尽可能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因此所需要的能耗较低,使用同样燃料可以达到的速度也更快,据此进行分析。【详解】与其他三地相比,海南省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容易达到发射速度,可以节省燃料,C正确;文昌市海运便利,便于大型航天设备的运输,但不是自然优势,A错误;地形与空气洁净不是其最大优势,B和D错误,故选C。北京时间2017年12月13日5时41分分,伊朗(30.8N,57. 25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千米。地震发生后,某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图。读图完
17、成下面小题。23.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内核B. 下地幔C. 外核D. 岩石圈24. 下列有关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丙为莫霍界面B. 先到达地面的是甲波C. 丁为古登堡界面D. 先到达地面的是乙波【答案】23. D 24. B【解析】【23题详解】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陆部分较厚平均厚度33千米,大洋部分较薄,此次震源在地表以下10千米,所以此次震源位于岩石圈,所以D正确。【24题详解】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就是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介质;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18、,只能通过固态介质,图中甲波为纵波,乙波为横波,所以B正确。25.受地球自转和物体惯性的影响,在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将发生偏转。下图中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的方向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解析】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图中、在北半球,运动方向都是向右偏,A、B正确。位于赤道,不偏转,C错误,选C。 位于南半球,向左偏,D正确。26.我国东端东经 135是8点时,最西端东经 73的地方时是A. 12 时 8 分B. 3 时 8 分C. 12 时 52 分D. 3 时 52 分【答案】D【解析】【分析】经度每15,
19、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1,时间相差4分钟。东边的比西边的早。【详解】我国东端东经 135是 8 点时,最西端东经 73,两地经度差是62,经度每15,时间相差1小时,最西端晚了4小时8分钟,地方时是3 时 52 分,D对。A、B、C错。27.读下图,完成下题。图中四点正午太阳高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A. 甲乙丙丁B. 乙丙丁甲C. 丙乙丁甲D. 丙丁乙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距离南回归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图中四点丙点为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乙地距离直射点4652,
20、丁点距离直射点4308,丁点离直射点更近,因此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甲地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据此判断D正确,故选D。28.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A2326N B4652N C6634N D90N A90N B6634N C2326N D0 A0 B23 26 N C90 N D6634N A2326N B4652N C90N D6634N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和图中信息,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
21、归线向南北向侧递减,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C曲线12点太阳高度为90,故C点为2326N;此时北极圈上为极昼,12点时太阳高度为4652,对应B;北极点上为极昼且太阳高度为太阳直射点度数2326,对应A;赤道上昼夜等长,对应D。故B项正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左图中数字与右图中甲、乙、丙表示的岩石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 甲B. 乙C. 丁D. 丙30. 图中岩层和岩石按形成过程由老到新的排列次序为()。A. B. C. D. 31.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M处为向斜N处为背斜B. N处为向斜成岭C. N处有可能找到石油D. M处岩石比N处岩石坚
22、硬【答案】29. B 30. C 31. B【解析】【29题详解】读右图分析可知,丁由三个箭头指向,一个箭头指出,由此判断丁为岩浆,丁指向甲,甲属于岩浆岩,乙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属于沉积岩,丙属于变质岩。甲图中,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因此与乙对应,A错误,B正确;岩石属于变质岩,对应丙,C错误;岩石属于岩浆侵入形成的岩浆岩,对应丁,D错误。故答案选B项。【30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图中为沉积岩,根据岩层位置判断形成先后顺序为。花岗岩在沉积岩之后形成,为变质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其形成位于花岗岩之后。岩石按形成过程由老到新的排列次序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31题详解】M处的岩层
23、向上拱起,为背斜;N处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A错误;N处为向斜,由于岩石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容易形成岭,B正确;N处为向斜,为良好的储水构造,C错误;M处位于背斜的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N处为向斜,由于岩石坚硬,不易受外力侵蚀。因此N岩石比M处岩石坚硬,D错误。故答案选B项。下表中所列的是 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小题:32.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33. 四地所处纬度中纬度数值相同的两地是:A. 甲乙B. 甲丙C. 丙丁D. 乙丙【答案】32. D 33. C【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24、及变化规律,特别是第二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32题详解】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判断,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即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表中甲地、乙地和丙地昼长都小于12小时,丁地昼长大于12小时,说明丁地位于南半球,D正确。故选D。【33题详解】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昼长或夜长之和等于24小时进行判断,可知丙地和丁地两地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说明两地纬度相同,C正确。故选C。34.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 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120E经线的地方时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地方时 北京
25、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东经120度经线的地方时,也是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故选D。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5. 图中 b 点的节气为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36. 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A 7月初 地球公转角速度最慢B. 5 月初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C. 1月初 地球公转线速度最快D. 10月初 地球自转角速度最慢【答案】35. B 36. A【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要求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太阳直射点与近日点、远日点之间的关系。【35题详解】本题
26、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的判断,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读“地球公转示意图”,根据图中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近(远)日点位置可以判断,b接近远日点,应该为夏至日、d为冬至日、a为春分日、c为秋分日。故选B。【36题详解】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的判断,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当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最慢。结合选项,故选 A。37.下图是“地球表面
27、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判断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根据图中自转线速度数值判断,图中的线速度数值相当于赤道的一半左右,大部分地区比60纬线的线速度略高,说明纬度比60纬线略低,所以是中纬度。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图示区为北半球,A对。B、C、D错。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面小题。38. 下列岩石中与M处岩石成因相同的是A. 石灰岩B. 玄武岩C. 大理岩D. 砾岩39. 图示地区发生地质作用,依次为A. 沉积作用断层运动水平挤压岩浆冷凝风化侵蚀B.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风化侵蚀岩浆冷凝断层运动C
28、.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岩浆冷凝风化侵蚀D. 沉积作用水平挤压断层运动风化侵蚀岩浆冷凝【答案】38. B 39. C【解析】【38题详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M岩石,是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故答案选B项;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D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C错误。故答案选B项。【3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图中岩层大部分为沉积岩,该地应该先发生沉积作用,后经过内力作用的水平挤压,形成褶皱,随后发生断层运动,之后岩浆侵入经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岩和喷出岩,之后受外力的风化侵蚀作用。故答案选C项。40.下列岩石演变正确的是A. 花岗岩石英岩B. 砂岩
29、板岩C. 页岩 砾岩D. 石灰岩大理岩【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要求学生熟记岩浆岩、沉积岩的类型及变质后的岩石类型即可作答。【详解】本题考查变质作用的判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片麻岩,A错误;砂岩-石英岩,B错误;页岩-板岩, C错误;石灰岩-大理岩,D正确,故选D。41.我国物权法指出,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A. 北京(40N)B. 哈尔滨(45N)C. 广州(23N)D. 台州(29N)【答案】B【解析】【详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越向北正
30、午太阳高度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楼房的间距越宽,四个城市哈尔滨纬度最高,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选择B。地质构造对人类的活动有着明显的影响。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42. 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中,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A. B. C. D. 43. 读地质剖面图,判断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A. B. C. D. 【答案】42. D 43. C【解析】【分析】考查地质构造及意义。【42题详解】图中大坝建在断层处,岩层不稳定,不安全;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不坚实,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坝基稳定,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D正
31、确。故选D。【43题详解】图中处位于断层构造带处,岩石破碎,可能有泉水出露,C正确。故选C。【点睛】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44.北温带的秋季一般指A. 9 月、10 月、11 月B. 3 月、4 月、5 月C. 8 月、9 月、10 月D. 6 月、7 月、8 月【答案】A【解析】【详解】北温带的秋季一般指9 月、10 月、11 月,6 月、7 月、8 月为夏季,3 月、4 月、5 月为春季,所以A项正确。下图是世界板块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5. 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由A板块与B板块碰撞挤压而成B. 地处A板块与C板块的消亡边界C. 地处A板块与C板块的生长边界
32、D. 由D板块与A板块碰撞挤压而成46. 下列关于板块运动产生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A. 板块的生长边界易形成海岭与断层B. 板块的消亡边界易形成海沟、岛弧与褶皱山脉C. 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D.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几乎没有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答案】45. B 46. D【解析】【45题详解】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位于消亡边界。读图可知,A为亚欧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故选B。【46题详解】板块的生长边界易形成海岭与断层,A对。板块的消亡边界易形成海沟、岛弧与褶皱山脉,B对。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C对。大板块可以分为小板块,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33、,也有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D错。故选D。47.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的说法在鄱阳湖边流传了 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关于图示区域地质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 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C. P 地是背斜谷D. 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西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壳中的物质循环和地质活动。【详解】图示中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图中还有变质岩和浅变质岩、岩浆岩,石英砂岩、沉积岩1和沉积岩2属于沉
34、积岩, A错误;庐山的形成原因是岩层断裂形成断层,部分岩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 B正确;由图可知,图中P地地形平坦开阔,不是谷地,C错误。由图可知,图中岩层受力方向是东南,因此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动,D错误。故选B。48.一架飞机从东经 116(东 8 区)某地出发,起飞时当地的区时是 2016 年 10 月 5 日 15时,经过 10 个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 8 区),到达时温哥华的区时是A. 10 月 5 日 1 时B. 10 月 4 日 1 时C. 10 月 5 日 23 时D. 10 月 5 日 9 时【答案】D【解析】【详解】飞机起飞时东8区的区时是 2016年10月5日15时,西8
35、区与东8区相差16小时,东边的时间早,此时,加拿大温哥华的区时是4日23时。经过10个小时到达,到达时温哥华的区时是10月 5 日 9 时,D对。A、B、C错。下图为我国24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49. 天津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两个节气是A. 谷雨与立夏B. 立冬与立秋C. 雨水与处暑D. 小满与大暑50.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分布在A. 珠江流域B. 东北平原地区C. 长江中下游地区D. 黄河中下游地区【答案】49. D 50. D【解析】【49题详解】不在赤道上的点一年中昼长时间能够
36、相同,只有太阳直射点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才能实现,所表示的节气关于6月22日(或12月22日)对称,即是关于夏至(或冬至)对称的两个节气,选项中只有小满和大暑关于夏至对称,符合条件,选项D正确。【50题详解】二四节气是根据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事活动而制定的,所以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指导意义最适宜的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平原。选项D正确。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50 分)51.甲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乙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下题。(1)甲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EF 为 (晨线或昬线)此时此刻,A 点的地方时是 ,D 点的日出时间是 。(2)甲图所示日期,地球公转速
37、度较 (快或慢),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呈现 的分布规律。 (3)乙图中当地球绕日公转由 b 运行到 c 时,直射点向 (南或北)移动,南半球白昼时间 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答案】(1)冬至日 晨线 12 时 6 时(2) 快 C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南 白昼越来越长【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照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详解】(1)从甲图可以看出,北极圈有极夜、南极圈有极昼,可判定,甲图为北半球的冬至。自西向东越过EF线,由黑夜过渡到白天,属于晨线; 此时A点位于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
38、;D点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日出时间为6:00。(2)读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甲图为北半球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此时地球位于图乙中的C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3)乙图中当地球绕日公转由b运行到c时,为秋分日到冬至日,直射点由赤道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白昼时间越来越短,南半球白昼时间越来越长。此时资阳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52.读某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乙处构造判断的依据是 。(2)丙处的构造地貌是 ,其成因是 。(3)若岩层为含煤地层,乙丙丁三处,不能打到
39、煤层的是 ,能进行露天开采的是 。【答案】(1)断层 背斜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向上拱起。(2)向斜山(山岭)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乙 丁【解析】【分析】考查地质构造。【详解】(1)因甲处有断裂,且岩层发生了上下位移,所以其地质构造是断层;乙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岩层向上拱起,所以可判断为背斜。(2)丙处的地势高于周围,岩层向下弯曲,所以可以判断为向斜山;其成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3)因乙处的岩层已经被外力侵蚀掉,所以在乙处不能打到煤层;因丁处的岩层出露地表,所以可以对岩层中的煤炭进行露天开采。53.下图是从极点上空看到的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
40、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所示日期为_。(2)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_。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的范围为_。(3)写出太阳直射点坐标:_。(4)图中 A、B、C、D 四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点。昼夜等长的是_点。早晨 6 点的_点。A 点的昼长是_小时,日落时间是_点。(5)图中 A、B、C、D 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 90的是_点。【答案】 (1). 6 月 22 日 (2).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或 2326N 90N) 南半球各地 (3). 2326N (4). 90W (5). B (6). D (7). C (8). 18 (9). 21 (10). D【
41、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极点俯视图中太阳光照图的判断,要求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详解】(1)根据自转方向可知,该图为北极点的俯视图,北半球上北极圈有极昼现象,是6月22日光照图,为夏至日。(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南半球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3)直射点的纬度是北回归线,2326N,经线就是12点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进行判断,此时90W的地方时为12:00,故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N,90W)。(4)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
42、现极昼;赤道上昼夜均等;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长纬度的增加而递减,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据此判断,图中 A、B、C、D 四点中,B点纬度最高,白昼最长;D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00,而C点位于该经线上,故时间为6:00,A点所在纬线上白昼占270,故昼长为18小时,根据昼长=(日落时间-12)X2,进行计算,A点的日落时间为21:00.(5)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因此在该区域内的地方正午太阳度角达到90,图中A、B、C、D 四点中,D点位于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能够达到90。54.读图,回答问题。 地质构造
43、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与变位,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1)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_,判断理由是_。 (2)A处岩层向上拱起,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是_。 (3)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_,其原因是_。 (4)图示地区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工程,该工程在选址时,必须避开A,B,C三地中的_地,原因是_。【答案】 (1). 新 (2). 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 (3). A处为背斜构造,其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 (4). 花岗岩层 (5).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6). C (7). C地地下有断层构造,岩
44、石破碎,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和应用,地质构造分为背斜、向斜、断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储水构造,断层地壳活跃,岩层破碎,不宜建设大型工程。【详解】(1)读图,根据图中岩层沉积顺序,图中石灰岩岩层的年龄比含煤地层的年龄新,理由是石灰岩层分布在含煤地层的上面,其沉积时间较晚。(2)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但地形为向下凹陷的山谷,其成因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层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3)古生物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图例所示的四种岩层中,花岗岩为岩浆岩,所以不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4)大型工程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对应的是C,原因是断层构造,岩石破碎
45、,地基不稳固,不适合建大型工程。【点睛】如何判断背斜和向斜1、中间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是背斜;中间部分是新岩层,两翼是老岩层是向斜。2、看地底岩石的走向,若向上突起则是背斜,向下凹进则是向斜。一般来说,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岩石易破碎,侵蚀成谷地(如题干中A);向斜顶部受到压力,岩石就会沉积成山(如题干B)。5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图表示的是_地貌,它分布在河流的_;B图表示的是_地貌,它分布在山区的_;它们都是在_作用下形成的地貌。【答案】河口三角洲 河口处 冲积扇 出山口处 流水沉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与地貌。【详解】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
46、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图中A位于河流的入海口,由于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图B位于河流出山口的位置,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56.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板块边界的实线、长虚线中,实线代表板块的_(生长、消亡)边界。(2)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酒精灯、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右图为实验示意图。实验中发现两块海绵向左右侧方向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是_(填板块挤压或板块张裂)。(3)写出板块的名称:是_板块,是_板
47、块,是_板块。(4)安第斯山脉是图中_板块和_板块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填数字代号),澳大利亚大陆在图中_板块。(填数字代号)【答案】 (1). 生长 (2). 板块张裂 (3). 亚欧板块 (4). 印度洋板块 (5). 非洲板块 (6). (7). (8).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全球板块的分布,板块之间不同的板块边界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详解】(1)本题考查板块运动读图可知,实线位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属于消亡边界,实线附近会出现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及褶皱山脉等;虚线位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处,属于生长边界,会出现大洋中脊、裂谷、海洋等地貌。因此图中实线代表消亡边界。(2)读题可知,两块海绵模拟板块,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两块海绵距离不断扩大,模拟的是板块张裂运动。(3)读图可知,根据全球板块的相对位置进行判断,是亚欧板块,是印度洋板块,是非洲板块。(4)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读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