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ABCD【解析】A表推测,大概;B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句末语气词,表肯定;C介词,比,介词,对于;D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如果。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D)ABCD【解析】A组,前一个“过”受副词“不”和数词“贰”的修饰,是动词,当“犯错误”讲;后一个“过”带了宾语“庭”,是动词,当“经过、走过”讲。B组,前一个“亲”作介词“于”的宾语,是名词,当“父母亲族”讲;后一个“亲”带了宾语“仁”,是动词,当“亲近”讲。C组,前一个“居”是动词,当“坐”讲;后一个“居”是动词,当“居住”讲。D组
2、,两个“言”均当“说话”讲。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所指代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生而知之者,上也。之:指代知识和道理B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之:指代“古”即古代文化C吾必谓之学矣。 之:指能做到前面几条的人D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其:指代君子自己【解析】B项中的“之”并不是指代“古”,即古代文化,而应是指代知识和道理。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B)A贤贤易色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C己欲立而立人D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解析】A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尊重,崇尚;C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D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疏远。5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D)贤哉
3、,回也是礼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选于众如或知尔,则何以哉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偃之言是也曾是以为孝乎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A/B/C/D/【解析】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疑问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6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A鲤趋而过庭(趋向)B无以言(说话)C无以立(立身
4、处世)D闻斯二者(这)【解析】快步走。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A陈亢,字子禽,春秋末年陈国人,他是孔子的学生。B伯鱼,是孔子的儿子孔鲤,他字伯鱼。C文中诗指的是诗经,礼指的是礼记。D孔子偏爱自己的儿子,他单独教给伯鱼要学诗学礼。【解析】不偏爱自己的儿子,对儿子严格要求。8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鲤趋而过庭。译文:我快步走过庭院。(2)不学礼,无以立。译文:不学习礼,就不能立身处世、立足于社会。(3)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译文: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说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5、。”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厚:重,与“薄”相对。9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答案】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意思对即可)10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答案】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孔子说:“重责备自己,而轻责备别人,怨恨自然就不会来了。”孟子说:“行仁的人好比射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而后放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