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届高考模拟试题重组预测生物试卷六1.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某农药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影响的相关性结果。据表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有 ( )A污染区内动物个体总数基本没受影响B该实验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计算动物数量及丰富度C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D距离污染源越远,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ABCDE时间种群数量2.右图表示某种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CCD段兔群不存在生存斗争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3. 【2011浙江卷】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
2、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年龄(年)012345678910111213存活数(只)10008017897767647346886405714392529663死亡数(只)199121312304648691321871569033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来源于存活数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D分析存活曲线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右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b分别表示先将两种水蚤在不同铜浓度培养液中培养,再在无铜适宜培
3、养液中培养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科学的是 ( )A.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B.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C.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5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垂直带海拔(m)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林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4、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6.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72008年,在重庆地下洞穴水体中发现了一种数量少、眼睛退化的“盲鱼”,正确的是A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B种群密度是限制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C洞内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将提高盲鱼种群的K值D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
5、料体现生物多样性间接使用价值9. 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模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C. 人体过敏反应时,甲
6、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 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11.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12.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能进行或者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C分解者不能进行过程D分解者可以进行
7、或者过程13.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不正确的是 ( )A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途径中B从能量关系看+C. 一般情况下,为的1020D由于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的,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14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B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
8、消耗量相等 生产者 8690kJ 初级消费者 142kJ次级消费者 12kJ分解者930kJ15. 研究者对某水域浮游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绘制出如下能量金字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落共有4个营养级B该群落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10%20%C该水域受到酱油厂废水的污染后,生产者的数量会明显的增多D调查该群落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一般用的方法是样方法17.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光合作用一定要发生在叶绿体中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有氧呼吸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一定不
9、能进行交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A全部正确B有一个正确C有三个正确D全部不正确18 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B克氏原鳌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迁地保护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
10、就地保护19.下列有关生态学观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假如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的能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C两个无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能量输入和输出的比值越大,分解者的数量越少D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的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20. 2011福建卷 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图表示的是()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碳元素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生态环境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21.(16分)目前
11、公认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造成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此我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09年11月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南昌市举行,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碳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比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结合图甲和图乙回答与生物圈碳循环相关的问题: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画出图甲中缺少的过程: (用图中物质、字母和箭头表示)。 (3)图乙反映了我国北方
12、某地20年间CO2浓度的变化。分析图表发现:每年的冬季C 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 ;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 。 (4)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优化建筑结构,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5)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23.(17分)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
13、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13所示。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能力较差,其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 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_kJ和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致该草原的_锐减或丧失。(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 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4、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填“偏高”或“偏低”)。(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_,引起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_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1.A【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平均浓度越少,土壤动物类群数增多,动物个体总数明显提高,说明距离污染源越远,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对土壤中小动物的调查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2. D【解析】:AB段显示兔群逐步适应新环境,种群数量逐渐增多,而非性别比例失调
15、,性别比例失调的结果是种群数量减少;BC段种群增长速率加快,表现为出生率远远超过死亡率,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D段种群随正确密度的加大,环境阻力增加,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DE段显示兔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中,此时期兔群数量的增长率在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即几乎为零。所以D选项正确。3. B【解析】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种群的特征。绘制存活曲线时横坐标表示年龄,纵坐标表示存活率,A正确;从表中数据看,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凸形,因为由表中数据显示,野山羊大多数能活到平均生理年龄,但到达这一年龄(10年)后,短期 内几乎全部死亡。故B错误;C、D正确。4. C【解析】:分析图a和图b可以看出,在第5天
16、时,甲的数量明显少于乙,而第21天时,甲的数目已经超过了乙的数目, 说明在有铜污染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铜污染的情况下,甲生态优势明显,且环境改变时,两者的竞争优势也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改变两者之间原有的竞争关系。5. D【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与生物的多样性,同时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森林植被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A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可以反映不同群落的优势物种,而不能反映其空间结构特征,B错误;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它的食物来源、生活习性、栖息条件及气候特征等有关,C错误、D正确。6. D本题综合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3个图可以看成是型曲
17、线的肢解图,都可以表示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的增长规律;图1中的a点与图3中的e点及图2中的c点,都是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候;图1中的b点与图3中的f点及图2中的d点,都是该种群增长率为0的时候;图1、图2和图3中的b、d、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图2中c点表示的仅是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增长速率和增长率的不同,增长速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增长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7C【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和种群增长的有关知识。黑暗的环境对盲鱼起到的是选择作用,并非是基因突变的诱因;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
18、定的,而影响它们的生态因素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等,这些因素在不同地域和时间内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能说种群密度就是影响盲鱼种群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种群数量的K值取决于种群生存环境,水体中溶解氧的增加对鱼类的生存有利;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是指其生态价值,作为科研材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8. D【解析】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b的基因种类最多,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说明b的物种多样性最高,故营养级复杂程度依次是bdca。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营养级越低,含有的能量越多,a所处的营养级应最高。若M表示种群密度,b的种群密度最大,但若b种群
19、的食物充足,其种内斗争就不是最激烈的。9. D【解析】 综合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同一林区,灰椋鸟数量大量增加,农林害虫数量会减少,但由于受食物农林害虫数量的限制,灰椋鸟种内竞争会增强,A、C错;不同鸟类生活习性不同,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鸟的种类会减少,B错。植物种类由于清除而减少,鸟类减少,必然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10.【解析】正确判断碳循环(乙)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甲)中各字母代表的含义是解此题的关键。甲图中,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血浆,是淋巴。乙图中,是生产者,是分解者,是消费者,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选项中,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选项
20、中,氧气是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的,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浓度最高的是血浆,最低的是细胞内液;乙图中的食物链是,只涉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其中吧,并且消费者中有很多不同的营养级;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会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发生改变而导致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11. C【解析】:观察图示可知,X1过程需通过光合作用完成,可以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故A错误。X1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从一个营养级能量去向来看,X1=Y1+Z1+X2+图中没给出的第一营养级未利用的能量,故X1 Yn+Zn,B错误。而C项,按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X3过程的能量值
21、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故正确。图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D错误。12.B【解析】:过程属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自养型的生物,其既包含营光能自养的生物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又包含营化能自养的生物(如硝化细菌)。过程属于有氧呼吸,过程属于无氧呼吸,能进行或者过程的生物包括细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营腐生异养的分解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但一定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13. A【解析】:次级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属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其去路包括在途径中。各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同化量=摄入
22、量-粪便中所含能量),从能量关系看。14A16. A【解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绿色植物固定的光能,螳螂是第三营养级,所以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倍,当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可达100倍。蝉以绿色植物为食,属于第二营养级即初级消费者。因分解者不参与捕食链结构,故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只有1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的光能、CO2、H20、N2都不算。17.D【解析】:光合作用也可以发生在某些原核生物中,如蓝藻无叶绿体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不同酶其催
23、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无线粒体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两个种群间若形成地理隔离而尚未形成生殖隔离,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有机会相遇便能进行基因交流;含有肽键的化合物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如多肽类化合物或蛋白质等;还原糖(葡萄糖、麦芽糖或果糖)遇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会出现砖红色沉淀。18B【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的能力。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故A说法正确、B说法错误;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
24、效的保护,易(迁)地保护是指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C、D说法均正确。19. A【解析】:影响生物数量的因素有很多,与体型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如老虎比兔子体型大,但老虎仍比兔子数量少,A选项不正确。能量传递的方向唯一,途径多样,如鸟吃蚯蚓,鸟为消费者,蚯蚓为分解者,能量仍能从分解者身体再流向消费者体内;B选项正确。与适当放牧的草原生态系统相比,没有放牧的草原植物的丰富度大,植物间的竞争激烈程度更大。20. A21. (1)光合 呼吸 (2)吸收大气中的CO2 ACO2 (3)过程大大减少,并且过程增加 下降 (4) (5)光反应23.【答案】 (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负反
25、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2)10400增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3)捕食900增高(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该图中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2)鹰共有3条食物链: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这三条食物链中鹰的营养级分别为第三、三、四营养级,通过食物链草鼠蛇鹰获得的能量最低为10 000
26、 kJ10%10%10%10 kJ,通过食物链草兔鹰或草鼠鹰获得的能量最高为10 000 kJ20%20%400 kJ。若去除蛇,鼠的数量短期内增加,在狐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鹰的食物来源增加,鹰的环境容纳量增加。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3)图中的兔被鹰和狐捕食,其数量变化与捕食者的捕食活动有关,同时兔与鼠是竞争关系,鼠的存在也能影响兔的数量变化。若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在草量不变的情况下,兔的数量就要减少100只,兔种群的K值变为900只。设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鼠数量为n1,鼠种群的数量为N,第二次共捕获的鼠数量为M,其中有n2只鼠做了标记,在没有迁入迁出的情况下n1Nn2M,N(n1M)/n2,当有部分标记个体迁出时,n2值减少,N值增加。(4)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有关,当兔摄取水分减少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由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保持体内水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