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7545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5.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1页
第41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2页
第42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3页
第43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4页
第44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5页
第45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6页
第46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7页
第47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8页
第48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9页
第49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0页
第50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1页
第51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2页
第52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3页
第53页 / 共54页
2016年名校名师考前20天终极攻略(二)《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4页
第54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目 录 / contents5月23日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0101 5月24日 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与祖国统一07统一 一095月25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35月26日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205月27日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265月28日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32展435月29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40展展515月23日日考纲解读1.重点考查中国向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把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2.突出考查三民主义思想在推动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3.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及意义。考情分析年份课标卷题号分值考点题型2013406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非选择题2014284维新思想选择题294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2015404维新思想康有为对儒学认识非选择题294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主张选择题三年考向1.维新思想 2.三民主义命题规律1.侧重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索强国御侮之道,综合考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2.单独考查师夷长技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等,主要考查对这些思想的理解、认识、评价。高考预测1.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对当今改革开放的启示,近

3、代各种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思想,对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启迪。2.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评价其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启示对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扬弃观;考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影响与中国革命的联系。3.对比新旧三民主义,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结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4.多以人物言论和文献资料等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也会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应试策略1.认识理解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激进派的内涵、发展、影响,主要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理解先进中国人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深化的探索过程,比较分析各个阶级学习西方的角度、深度、目的及

4、其结果。2.辩证分析三民主义因时代变迁而与时俱进的历程,对新旧三民主义进行全面比较;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理解毛泽东思想,把握其精华;归纳新时期党的历次会议内容,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完善的过程;运用表格归纳整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重点关注关于民生内容的相关知识。 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维新思想,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该书批判被奉为儒家经典

5、的古文经,这就为打破传统的思想束缚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C项正确。【考点】维新思想2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C民族主义的高涨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关键时间信息是“1924年”,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始,反帝爱国运动高涨,这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的一面相吻合,所以陈独秀认同了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和进步意义,C符合题意;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19

6、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排除B项;当时社会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项。【考点】陈独秀的思想3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答案】C【解析】材料中所宣扬的各个主义明显不同,A项错误;B项说法错误;由材料中的“

7、三民主义”“标榜三爱”“主张三权”可知C项正确;材料中各军阀标榜的主义多与三民主义无关,谈不上是对三民主义理解的差异,D项错误。【考点】近代思想 参考答案 P5 1.(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期中考试)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改造国民的素质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2.(2016届沈阳二中高三阶段考试)孙中山选集载:“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

8、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C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D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3.(2016届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三适应性考试)陈旭麓认为:“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明显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偏向”主要表现在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坚决批判专制独裁C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D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2016届浙江舟山中学高三期中考试)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9、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 。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5.(2016届宁夏银川高三期末测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

10、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谜语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夏天穿棉袄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打一省会城市)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谜底见 参考答案 P 6 1.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B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D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

11、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1.【答案】B【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民如果愚昧无知,则国家不能自立,因此要想国家富强,必须使人民得到教育,成为新时代的人民,故B说法正确。A项表述明显具有片面性,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相关,排除。【考点】梁启超的国民思想2.【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族主义最根本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故选D。【考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3.【答案

12、】C【解析】据材料“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得上百分之百的正确”可知,“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答案选C。【考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离开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根本改造,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改造国民性;没有指出改造中国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4.【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前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当时的知识分子并不理解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内涵,也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急切地为中国寻求新的出路,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

13、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是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共七大”“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并没有要求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也未批判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B两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在国共两党对峙时期,而且D选项也与材料无关,排除。 “1945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材料说明当时毛泽东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选择C项。 【考点】新民主主义路线 1.【答案】D【解析】由图中上面一行的“国粹论中西互补论中国本位论”与相对应的下面的“中体西用论一西化论一全盘西化论”

14、可看出,东西方文化的分化,后面两者融合为现代化论,所以D正确。【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2.【答案】D【解析】 “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说明,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D项正确;A项“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说法错误;B项本身说法错误;C项“全盘吸收”说法错误。【考点】毛泽东思想5月24日考纲解读1.重点考查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内容和意义。2.突出考查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

15、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考情分析年份课标卷题号分值考点题型2015314新中国外交选择题2013全国卷3920中俄关系非选择题三年考向1.新中国外交 2.大国关系命题规律1.重点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背景、内容、特点。2.有关祖国统一问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与台湾问题,但近三年考查相对较少。3.试题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有所考查。高考预测1.侧重考查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日内瓦国际会议、万隆会议、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关系的缓和等。2.以漫画、文献材料等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会以中外民主

16、政治的对比、中国外交与国际局势相结合的方式考查。应试策略1.重视新中国的成立及民主政治建设,理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和方针变迁的脉络及当时国内外的背景,识记外交成就和重大的外交活动。2.联系现实分析三大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意义,注意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思考,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3.着眼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背景下的中国外交历程,联系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和国际热点问题。 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A外交政策

17、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实行“一边倒”政策,到1952年底这一外交政策并没有改变,A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与学习俄语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文化教育改革不一定就是要学习俄语,广泛学习某种特定语言应是受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C项错误。【考点】新中国外交2 (2013年大纲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

18、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答案】(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

19、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解析】第(1)问,可从国家的独立、政权的巩固、恢复经济的需要等角度作答。第(2)问,可从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战略的调整、两极格局的解体等角度作答。【考点】新中国的外交等 参考答案 P 11 1.(2015届辽宁沈阳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以下对新中国建立后颁布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表述正确的是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20、 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 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A BC D2.(2016届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三期中考试)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B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D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3.(2016届内蒙古高三月考)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停止

21、“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在“必须走出去”方针的指导下,新中国相继提出了解决与邻国边界问题的政策、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等。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A体现了革命性、内向性的特点B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C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D坚持了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4.(2016届宁夏高三上期期中考试)据新华社报道,原籍常州的台胞周纯娟女士,是第一个取得入境大陆探亲签证的人。当她第一次探亲走出机场出口的时候,82岁的周老先生一眼就认出女儿,健步迎上去与女儿紧紧拥抱,眼睛全湿润了,泪水里浸满了40年的思念。这一历史事件表明A两岸达成了“一个国家”共识 B台湾当局结束对大陆敌对

22、政策C两岸关系缓和出现历史性变化D大陆对台政策发生根本性转折5.(2016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时间政策名称1947年5月设立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80年3月设立经济特区深圳特区1997年7月设立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参考答案 P 12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于1953年制定,当时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 26,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选

23、民主要是农村人口)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每10万人选代表1人。这一规定A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管理制度B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C为进行三大改造和工业化提供了法制保障D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 2.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请你为上述内容确定一个最为合适的标题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中美关系的改善对苏联的影响C70年代的台湾问题D中国70

24、年代的外交突破谜底:武汉1.【答案】C【解析】1949年共同纲领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以其为新政府的施政纲领。因此都是正确的。错误,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所以答案选C。【考点】共同纲领2.【答案】D【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而是要旗帜鲜明地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所以只有D最能反映这点。【考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冲刺指导】解答历史试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答题时必须要联系国际国内背景,放宽视野,不要只局限于某个历史事件

25、。要学会中外联系、横向比较。在平时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多训练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历史试题,以期在正式考试时能适应试题的难度。3.【答案】B【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停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足以证明新中国外交政策不是传统外交的深层次“连续性”;“必须走出去”方针足以证明新中国外交政策不再是内向性外交;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是在改革开放后而非日内瓦会议后,所以新中国外交政策上的这一转变只能反映出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逐渐转变成正常化的外交。【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4.【答案】C【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该历史事件应该发生在1987年,

26、1987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当时两岸尚未达成 “一个国家”共识,台湾当局尚未结束对大陆敌对政策,大陆对台政策也并未发生根本性转折,但这一历史事件能够充分证明两岸关系缓和并且出现历史性变化,答案是C。【考点】两岸关系【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5.【答案】B【解析】设立民族自治区是考虑到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国情,也是从我国各民族历史实际情况

27、出发的产物,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的产物;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充分考虑了港澳台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它们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故B项正确。A、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D项只符合民族自治区的特点,排除。 【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答案】B【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比例来看,这一规定的确是在适当照顾城市,这就突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故B项为答案;A、C、D项材料中都无法体现,故排除。【考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2.【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

28、北的关系”说明当时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故本题选D。【考点】中美关系5月25日 考纲解读1.重点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突出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3.着重考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考情分析年份课标卷题号分值考点题型20132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选择题2014314一五计划、计划经济体制314计划经济体制41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非选择题2015314

29、一五计划选择题三年考向1.一五计划 2.改革开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命题规律1.以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国民经济的调整为重点,尤其注重以三大改造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影响作为考查点。2.多以漫画、表格和文献资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高考预测1. “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和原因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巨变等可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将可能从以下角度命题:一是再现新中国经济建设曲折发展历程有关史实的背景、特点及影响;二是以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切入

30、,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然性及特点。3.命题可能从我国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等角度切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影响。应试策略1.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中进行的积极探索及探索中的失误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形成等,注意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世界经济的联系。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综合分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社会热点。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

31、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业的发展情况。由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由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由于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故A项正确, B项错误。“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重工业发展没有出现急躁冒进的现象,可排除C项。仅从统计图中钢、生铁、发电量的数据变化,不能得出美英传统工业衰落的结论,排除D项。【考点】一五计划2 (2014

32、年新课标全国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答案】C【解析】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于1952年完成,A项错误;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与农村政权建设关系并不大,B项错误;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说明国家将粮食的统购统销纳入到了计划体制之中,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C项正确;国家控制粮食市场有利于工业化建设,但与劳动力资源无关,D项错误。【考点】计划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 P1

33、8 1.(2016届北京西城区高三上期期末考试)“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C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2.(2016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上期期末考试)1958 年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在进行“大辩论”时,有的社员提到反对将自己的新房、好房归公;有的认为1959 年要达到“小麦亩产6000 斤至1 万斤”的高指标,

34、是不可能的,但都不愿公开说出自己的意见,怕被辩论成“右倾保守”。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有的社员说:“徐水一棵白菜重几百斤还不像水缸一样粗吗,这怎么可能呢!”这次讨论反映出A“三大改造”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B人民公社分配制度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 C“大跃进”中出现的浮夸风已得到纠正D“共产风”和“浮夸风”对基层社会的困扰3.(2016届河北石家庄高三质检)1960年,北京新开路缝纫厂、南官房皮件厂等街道工厂的工人,利用假日在崇文门附近的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见下图)。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B“八字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C城乡差别逐步缩小D国民经

35、济比例严重失调4.(2016年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期末考试)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的漫画来自家乡的喜讯。该漫画讨论的主题主要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决策A中共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5.(2016年湖南长沙长郡中学高三月考)下面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图(单位:元),图中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C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D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参考答案 P 19 1.下图所示的城市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里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设立的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B对的开发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C对的开发带动了整个

36、长江流域的发展D在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阅读下面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数据的变化能够说明项目年 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03%198547%19%34%199030%25%45%20064.63%095.37%A政府停止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作用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带动作用脑筋急转弯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念错,这是什么字?答案见231.【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可知,“一五”计划实施时,国家明确规定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沿海城市发

37、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因此出现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的现象;此现象说明“一五”计划的实施,改善了我国地域分布的格局,故选B项。优先发展重工业突出工业结构问题,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产业结构主要是指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结构,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相反,故排除。【考点】“一五”计划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但社员也不相信报上刊登的那些所谓高产卫星”“这怎么可能呢”等信息可知,“共产风”“浮夸风”使海淀区四季青人民公社社员感到困惑,故D项正确;“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分配制度”,故排除B项;

38、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20世纪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答案】D【解析】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影响,加上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农村粮食短缺,致使国民生计发生严重困难。因此,出现工人在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的现象。故本题选D。图示信息与“一五”计划取得成功无直接联系,故不选A;1960年冬,中共提出“八字方针”,故不选B;C本身说法错误,故不选。【考点】20世纪50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漫画的寓意是农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田地耕种,这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39、的召开,故答案为B项。【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5.【答案】D【解析】首先明确题干时间是19811989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故A项错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故B项错误;我国基本实现小康是在20世纪末期,故C项错误;据图可看出,城乡差距最小出现的时间是1985年,此时农村改革正在进行,城市改革刚刚起步,故D项正确。【考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及图片可知,是深圳,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故A说法正确;是上海,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故B说法正确;是北京,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

40、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项说法正确;是武汉,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是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C项说法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答案】C【解析】分析表格信息可知,1978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国家定价高达97%,市场调节价仅占3%,反映出此时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80、90年代国家定价的比例不断下降、市场调节价比重上升,反映出此时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到2006年社会商品市场调节价比例超过95%、国家定价比例不足5%,可见此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的变化,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

41、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故选C项。此阶段国家定价仍占有一定的份额,故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D项说法与材料中的现象无直接关系。【考点】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5月26日考纲解读1.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体会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重点掌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深刻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考情分析年份试卷题号分值考点切入角度题型2014天津卷9.4新中国初期教育新中国院系调整选择题2014北京卷19.2现代中国教育恢复高考制度选择题2014江苏卷11.3现代中国教育邓小平的“三个面向”选择题2013课标3

42、1.4现代中国文化教育新中国教科书的变化选择题三年考向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 2.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命题规律1.从上表看,近三年高考集中于考查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且考查的主要是不同时期教育的发展特征; 2.从考查的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从考查内容看,试题注重基础性;从命题特点来看,既有基础知识再现,也有情境材料理解,但是难度一般不大;从命题趋势来看,选择题可能继续命题的概率比较高,平时要注意从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教育对综合国力的提升的角度进行练习,也要将古代教育、近代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开放时期教育联系起来。3.从考查的能力要求看,着眼于中国教育发展变迁中具体问题

43、的背景、特征、影响等的分析,通过“新情境、新材料”考查历史认知能力。高考预测1.近几年高考对科技内容的考查呈现弱化趋势,但作为热点内容之一,命题者往往会结合“科教兴国战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等热点,考查背景、原因等,也会将中西科技不同特点进行对比,考查科技与政治、经济、思想等的关系。2.近几年古今中外教育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呈现强化趋势。命题角度有:教育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政治对教育的影响等;教育与政治、经济、科技之间的联系。3.高考将注重以漫画、时政消息、文献资料等为载体考查。应试策略1.学会用表格法等归纳不同时期教育与科技发展状况,同时要善于比较,如春秋战国时

44、期“百家争鸣”与建国后“百家争鸣”两个不同时期概念的比较,。2.注重联系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 1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开设的必修课以恩格斯的著作为教科书,以及文化部举办的科学知识展览会,目的都是加强宣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

45、物主义理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所以A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故B项错;其他两项不是其主要目的。【考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2 (2015年北京卷41题,节选)世界博览会通过展示科学技术成果,预示世界发展方向。1962年世博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美国随即提出阿波罗登月计划。1962年,在西雅图举办了主题为“太空时代的人类生活”的博览会。(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国际政治背景;列举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取得的航天成就。【答案】(1)

46、参考答案要点:政治背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太空军备竞赛我国航天成就:人造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探月工程;宇宙空间站。(答出三项即可)【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再结合所学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设问时间限定,回忆课本中有关我国的航天成就不难回答。 参考答案 P241.(2015年福建三明一中阶段考试)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

47、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2.(2016年山东淄博四校联考)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发展。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三年后,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究其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 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 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3.(2015届辽宁沈阳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48、”这一指示的目的是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4.(2015届江苏扬州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下面表格反映的是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的国际比较,这个表中的数据体现了国家1950年1973年1992年中国1.604.098.50印度1.352.605.55日本9.1112.0914.86英国10.8411.6614.09美国11.2714.5818.04A教育发展是经济发达的基础B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C大学教育普及率的提升是20世纪国际教育共同成就D中国教育总体提升速度较快,但大学教育尚未普及5.(

49、2015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期第五次月考)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B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脑筋急转弯答案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错”字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参考答案 P251.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之所以这

50、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2.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A “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

51、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1.【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目的在于促进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以及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当时各阶级、阶层提出的不同治国主张。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干要求。A项表述不准确。B、C两项表述明显错误。【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是1995年提出的,晚于题干时间;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

52、关系已经恶化了;D项错误,当时处于“文革”期间,“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并且“雄厚”一说与史实不符;C项正确,此期间中国科技事业取得成就主要是由于中国科学家及人民主观努力的结果。【考点】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并没有讲到要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所以排除A;由材料时间“1977年”可知,此时还没进行改革开放,材料也没涉及政审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所以排除B、D。恢复高考是“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1977年12月,全国570万青年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统一招生考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材料所讲述的是为考生减

53、少考试阻碍,所以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高考的恢复 4.【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应该是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反之教育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B项错误,材料直接体现的是教育情况不是经济发展情况;C项错误,因为材料没有体现20世纪的大学教育普及率提升;D项由表格中的人均受教育年数数据的变化可以分析出来,本题选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我国文化事业繁荣的原因。“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

54、“二为”方向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在这种形势下,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A、C与文化现象没有直接关系,D也是得益于“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贯彻。【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答案】C【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百家争鸣”意思是在学术方面,不同学术流派可以自由争论,自由发展,C项符合材料信息。A是“百花齐放”的意义;“双百方针”的实施必须在我国社会主义宪法范围之内,不能动摇中共的领导地位和违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B错。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题干主要说的是学术领域。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

55、识可知“教育革命”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末,A项错误。C项“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不准确,1972年中美关系才开始正常化,还没有实现正常化,而且与该学者成才没有直接关联,排除。义务教育法颁布于1986年,D项错误。B项表述准确,符合史实,答案选B。【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5月27日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考纲解读1突出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尤其是三次改革以及对公民概念的考查,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要通过史料,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2.重点掌握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尤其是十二铜

56、表法和万民法。考情分析年份课标卷题号分值考点切入角度 题型2015福建卷19.4雅典民主政治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选择题2015安徽卷19.4雅典民主政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014重庆卷10.2雅典民主政治梭伦改革选择题2014福建卷18.4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及其意义2014课标卷32.4雅典民主政治古代雅典法律2015广东卷18.2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选择题2015课标卷32.4罗马法司法公平原则2015江苏卷14.3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万民法的内容2015重庆卷9.4罗马法法律制定过程三年考向1.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条件、表现、运作方式与基本特征及影响(特别是两大局限)。2

57、.雅典民主政治与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形成原因的比较。3.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从政治文明发展角度,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民主政治发展趋势。命题规律1.从题型看,多以选择题为主,较少涉及非选择题的考查。2.从内容看,对雅典民主制度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其特点和影响上,积极影响侧重考查其独创性,消极影响侧重其时代局限性;罗马法侧重考查其特点,尤其对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这一特点的考查比较多。高考预测1.注意纵向联系,如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相联系,分析两者的相同点,探索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2.注意横向联系,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分析其不同点及其成因,说明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3.本知识点的历史概念较多,

58、会考查其内涵与外延,如自然法。应试策略1.注重史料研读,通过对不同史料观点的解读,得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2.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尤其是罗马法的不同发展阶段,做到时间与法律对应,法律与使用范围对应。3.注意中外法律的对比,认识人类社会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的过程。4.注意学会运用多元史观解决历史问题。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答案】C【解析】题中图片

59、体现的是罗马法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道德良知不是罗马法的原则,可排除A项。“双眼蒙布”体现的是双眼不被表象蒙蔽,而要能洞察事实真相,这体现了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故C项正确。“侧重听取证人证言”并不能保证真实性,可排除B项。遵从民众意愿不是罗马法的原则,可排除D项。【考点】罗马法2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强调,古代雅典公民自杀前必须先申请,而

60、未经允许的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充分说明古代雅典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严格限制,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雅典的法律体系在当时并不完备;B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自然法则强调人的自由是天生的,故根据自然法则,自杀也应该是人自由选择的权利,故排除D项。【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 P301.(2016届江西南昌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B提倡

61、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2016届安徽合肥八中高三上期考试)古代斯巴达的监察官代表平民阶层,政治地位与国王、元老院平等,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与以军事、宗教权力为主的国王和以立法为主的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别。这反映出监察官的设置A推进了斯巴达的政治分权 B确保了斯巴达司法的公正C保证各阶级参与国家政治D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3.(2016届甘肃兰州第一中学高三月考)“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万民法是

62、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B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4.(2016年河北衡水中学期中考试)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5.(2016届广州六中、广雅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罗马共和国早期,祭司们为了永远垄断法律的解释权,常常把法律的“奥秘”处记载成册,藏于密室。公元前304年,罗马官员弗拉维乌斯首度公布了民事诉讼程序。这一官员的做法A

63、开始限制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B使罗马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C维护了罗马全体居民的合法权益D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 参考答案 P311.居住在雅典的移民有可能拥有某种特权,但是要想拥有公民权通常很难;而罗马帝国的皇帝卡拉卡拉于212年宣布帝国所有的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公民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 B古代罗马比古代雅典更民主C罗马帝国公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力 D雅典公民的政治素质会更高2.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

64、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以下选项最能反映材料本质的是A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是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B雅典民主政治,其实就是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C雅典民主的泛滥,导致国家权力的误用D用豆子抓阄的办法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1.【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可知,罗马市民的合法婚姻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男性确实适婚”、“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限制市民的婚姻自由。故答案选A。【考点】罗马法【名师点睛】罗马法的基本内涵:(1)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调整财产关系,顺应了经济的发展和变化。(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罗马公民和自由民的社会地

65、位。(3)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宣扬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法理精神。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斯巴达民主政治相关内容。由材料关键信息“代表平民阶层”“与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别” “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等可知,这有利于推进斯巴达的政治分权。B项“确保”,C项“保证各阶级”,表述绝对,没有依据;D项材料主旨无从体现。本题答案选A。【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答案】A【解析】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表明, A项正确;“万民法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从侧面证明了公民法没有“忽略”所有权方面的内

66、容,故C项错误;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从适用范围、内容侧重点、存在时期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公民法不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万民法4.【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可知,与本城邦公共利益相违背的人会遭到流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的表述不能够准确体现题干主旨,排除;B项“外邦人”,明显错误。C项表述准确。【考点】“陶片放逐法”5.【答案】D【解析】公元前304年是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由此排除A项;B项万民法与时间不符;C项错在全体居民。所以答案选D。【考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67、有一天,有只公鹿越跑越快, 跑到最后,它就变成高速公鹿了 1.【答案】A【解析】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对公民数量有限制,而为了缓和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罗马法必须扩大公民权的范围,可见二者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利益,故 A 项正确;古代罗马与古代雅典不同的做法,是由其特殊的政治情况决定的,两者的民主程度不具有可比性,故 B 项错误;不能据此推测出两者公民享有政治权力的多少,故 C 项错误;也不能据此推测出两者公民政治素质的高低,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2.【答案】C【解析】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无法保证国家领导人的素质,“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

68、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意指雅典用抽签的办法选举不能保证被选举人的素质和能力,会对国家产生更大的危害,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方式是公民大会,故A项错误。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男性公民的民主,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5月28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纲解读1. 重点考查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理解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2. 准确把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重点考查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考情分析年份课标卷题号分值考点切入角度题型2015北京卷20.2宗

69、教改革宗教现象选择题2015天津卷3.3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口号选择题2015山东卷20.4启蒙运动评价性史料选择题2015北京卷21.2启蒙运动对独立宣言的影响选择题三年考向1.智者学派的思想。2.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念与内涵。3.卢梭、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影响。命题规律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从命题内容看,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条件、人文主义的概念、人文主义在文学艺术及科技中的具体表现;2.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地区率先兴起的原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内容及时代意义、宗教改革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3.启蒙运动的理性实质、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等。4.从命题角度来看,

70、着重对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以及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进行考查;从题型看,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主要侧重于中西思想的比较和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比较。高考预测1.将人文主义思想与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相联系,考查人文主义思想在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中的表现。2.将会考查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的体现。从热点角度看,启蒙运动家提倡人人生而平等,主张建立民主政治的观点,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非常值得关注。应试策略1.从人文主义这个概念入手,区别欧洲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内涵、影响等。2.注意结合特定的史料,加深对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派宗教改革内容的认识。3.通过对人权宣言和独

71、立宣言及美国1787年宪法的认识,理解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认识其在人类探索民主道路上的巨大影响。1 (2015年安徽卷)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由地图中阴影部分涉及的国家等信息可以直接判断,这与宗教改革相关。宗教改革首先兴起于德意志,后扩展到英国、瑞典、挪威等欧洲国家,故B项符合题意。文艺复兴与意大利直接相关,不符合图片信息,排除A项;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主要与法国、英国相关,排除C、D两项。【考点】宗教改革2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 阅

72、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

73、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

74、;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解析】本题以中外法制观念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等信息,概括出孟子在法制与人伦方面的主张;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法制与城邦的关系、法律的地位等方面说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第(2)问,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方面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背景;从古代希腊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分析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背景;历史价值根据所

75、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P37 1.(2016届内蒙古包头九中高三上期考试)古希腊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该思想家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鼓励人们独立地理性思考 D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2.(2016年湖北重点中学高三联考)马丁路德认为:“凡国家社会合法的制度都是上帝美好的工作;基督徒从政、司法、照宪法及现行有效的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开正义之战、从军、订合法的契约合同、置产、官府吩咐起誓以及嫁娶等,均无不可行。”由此可见马丁路德A提出王权高于神权主张 B具有近代法治意识

76、C强调教会经济管理职能 D开启宗教改革大门3.(2016年蚌埠三模)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4.(2016年山东临沂高三期中考试)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作为武器攻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这主要说明了 A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B中法两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同C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5.(20

77、16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期中考试)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彼得拉克主张“以人学对抗神学”,康德强调“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民主法制是人类的共同诉求 B社会中功利主义色彩浓厚C人们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D人们对自由事业的不懈追求 参考答案 P 39 1.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 。材料反映出A神权时代的德国社会状况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

78、放C启蒙运动时期的反对专制D宗教改革时期“与上帝对话”2.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1.【答案】B【解析】材料中“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强调了善恶与智慧(知识)之间具有直接紧密联系,这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内涵一致,B项是苏格拉底的

79、贡献,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与苏格拉底思想成果不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2.【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相关内容。由材料关键信息“法律治理政事”“按律科罪”,即可看出材料主旨强调了按照法律办事,这反映了早期的法治意识,B项符合题意。A项的“王权高于神权主张”,C项的“教会经济管理职能”,材料无从涉及。D项属于误选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3.【答案】A【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 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以及题干要求“直接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了这一新标准的

80、产生,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材料的描述无关,排除。【考点】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影响 4.【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 “民为贵,君为轻”“ 攻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可知,伏尔泰采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合理部分来批判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C项符合题意。A项“本质上是反封建的”,本身说法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B项属于无关项。D项错误,伏尔泰没有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没有认识到中国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考点】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主张5.【答案】D【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人的绝对自由,“以人学对抗神学”体现在基督教神学主宰

81、下要求自由的思想,“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体现了对自由理性的追求。三者共同体现人们对自由事业的不懈追求。D项正确。【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名师点睛】比较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领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背景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时间1417世纪16世纪1718世纪进程都影响到欧洲广大国家和地区开始、高潮于意大利开始于德国,高潮在瑞士始于英国,高潮在法国斗争形式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文学艺术)新兴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公开的、更直接、更全面、更

82、激进、更彻底地反封建思想斗争矛头反封建、反天主教天主教及其神学天主教及其神学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指导思想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宗教观理性主义内容宣传了人文主义精神;在文学、艺术、戏剧等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继承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提出因信称义学说;信仰得救学说;先定论等人文主义宗教观启蒙思想家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宣扬理性主义;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1.【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根据材料“亚当啊我们使你既不属天,也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

83、,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可知,材料在肯定上帝创世说的同时,又指出亚当作为人的祖先,拥有尊荣,自我创造的能力,肯定人性,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解放,故B项正确;神权时代一般是指中世纪,中世纪德国的社会状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A项错误;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及宗教体系,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倡导信仰得救,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文艺复兴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从所给材料信息分析,材料体现出思想的改变会推动政体的变革,故A项符合材料信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主统治有两种形式,一是君主专制,一是君主立宪

84、,有的国家政体的变革并不一定会动摇君主统治,故B项错误;C、D两项在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考点】启蒙运动5月29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考纲解读1.掌握迪亚士、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掌握荷兰、英法等国野蛮掠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到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考情分析年份课标卷题号分值考点切入角度题型2015课标32.4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的茶叶消费选择题2015广东卷19.3新航路的开辟两个文明的交汇2015上海卷21.2荷兰、英

85、国的殖民扩张殖民扩张2015课标33.4第二次工业革命表格数据2014课标33.4工业革命生产领域的变革选择题三年考向1. 世界市场形成这一主线主要命题重点,其中涉及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活动、两次工业革命。2.运用欧洲史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多种史学视角分析历史现象。命题规律1.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切入命题,就现代化史观来说,本专题涉及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最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就文明史观来说涉及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就整体史观来说,基本上涵盖了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全过程。2.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内容是命题重点。高考预测1.新航

86、路开辟的基本概念、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目的及早期殖民扩张国家的争夺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切入点。命题者往往会引用史料创设情境,深入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2.运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文明史观、整体史观辩证分析和评价新航路的开辟。3.两次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命题者往往以此为切入点。4.技术革命影响下的现代城市交通、生活方式也是考查切入点。应试策略1.把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重大影响,特别是它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影响。2.对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要明确其扩张的目的、方式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3.要明确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特点,重点把握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4.掌握资本主义

87、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雏形初现、基本形成、最终形成。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下面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信息的能力。由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属于资本主义调整发展时期,A项错误

88、;表格信息并没有反映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状况,不能说明差距的扩大或缩小,C项错误;经济结构反映的是不同经济类型间的比例状况,表格中并无此方面的信息,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2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时间可知,材料描述的现象发生于工业革命时期,

89、纺车和手织机被弃之不用说明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是生产领域发生革命性变化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生产方式的变化,而不是妇女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工业的发展,且纺织业属于轻工业,C项错误;“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说明仍有少量在使用,D项说法错误。【考点】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 P 441.(2016年山西太原高三测试)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某一国际活动。对图中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A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B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殖民扩张活动C17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D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2016年北京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90、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说”。支持第三种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A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B资产阶级革命首次成功C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3.(2016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穆斯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C18世纪

91、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 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4.(2015届沈阳第二中学高三月考)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雷利在其著作西比尔中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D 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5.(2014届新疆乌鲁木齐一中高三二诊)下面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

92、时期、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B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是19世纪英国工业文明时期C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参考答案 P 45 1. “19世纪末,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这个市场里,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这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B形成的根本途径是交通工具革新C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世界性经济体系D最终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2.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

93、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图片内容是西欧国家的三角贸易和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三角贸易发生在1519世纪,荷兰是17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时间错误,国家概括不够全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D项错误。【考点】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2.【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94、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首次成功是16世纪末期的荷兰尼德兰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都不能作为“1500说”的依据,故排除A、B、D三项;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出现在1516世纪,可以作为“1500说”的历史依据,故答案选C项。【考点】新航路的开辟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不是没有影响,故A项错误; “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如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说明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文化影响较小,故B项正确;穆斯

95、林土耳其人虽与基督教欧洲人关系最密切,但极其看不起他们,并不是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故C项错误;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欧洲文化影响较小,不可能融入亚非文化,故D项错误。【考点】殖民扩张4.【答案】B【解析】由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等关键信息可知,这时的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财富增加的同时,也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材料并不涉及东西方文明的问题和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排除C、D;A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所以答案选B。【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5.【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工业革

96、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可判断,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项符合要求。【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欧美资产阶级在工业革命所增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基础上,以扩张的方式形成的,也就是以欧美先进的工业国为主导而形成的,故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的时间分别是“1790年”和“1898年”,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因此自行车的发明是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答案为C。A、B、D三项的表述错误。【考点】两次工业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