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选必一前15课 (命题:成益龙 审核:尹智化)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计51分)1周朝建立之初分封了大量的诸侯国,其中大多为姬姓王室或姬姓宗族之人所有。但到了战国时期,保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所剩无几,战国七雄中只有燕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制度的成熟 B君主集权的趋势C宗法制度的衰落 D世袭制度的崩溃2据研究表明,“中国”一词早在西周金文中便出现,源于西周初年周对其本国统治区的称谓。自西周出现以来迄于战国,指京师、国中、王畿、天子直接统治区、诸夏国家、地处
2、中原之国,以区别于四周游牧民族。秦汉统一后“中国”一词的文化意义进一步加强,地域范围进一步扩大。国家概念在明代出现,逐渐成为大一统时期全国的统称。以上有关“中国”的评述,合理的结论是A它遵循了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B它是对“中国”一词历史演绎最完整的考证C历史事实可能有不同历史叙述予以记录D历史现象是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3“是以功臣封侯食采,子弟平流涌进,而不知随时向民间吸取新因素,增加新血轮,致政府与民间日逐悬隔,在上人材日稀,在下民情隔膜。上下不能连贯,有僵化为新贵族之趋向”。为此汉政府创立了A内外朝制度 B察举制 C郡国并行制 D九品中正制4子孙“违犯教令”罪由
3、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率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A维系宗法制度的统治地位 B巩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C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 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5唐朝用“四善二十七最”对官员进行考核,“四善”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是对官员提出的具体才能标准。考核结果以“一最四善”为最上等,并可以“善”代“最”。这表明唐代官员的考核A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B奖廉惩贪、赏罚分明C标准严格,程序完善 D注重民意,倾听民声6阅读下表唐宋岁入总额中钱币所占之百分比,从中可知,盛唐以后三百余
4、年的中国社会中年代岁入总额岁入钱数百分比天宝八年(749750)52 300 000+2 000 000+39%天禧五年150 850 10026 530 000+176%皇祐元年(10491050)126 251 96439 000 000309%治平二年(10651066)116 138 40560 000 000+516%A货币经济对自然经济形成冲击 B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C商税收入占比呈现出稳定增长 D赋役征收已实现货币化7唐宋时期对奴婢、牲畜等“活口”交易有严格规定。唐律疏议规定:“诸买奴婢、马牛驼骡驴,立券之后,有旧病而买时不知,立券后始知者,三日内听悔。三日外无病故相欺罔,而欲侮
5、者,市如法,违者答四十若有病欺,不受悔者亦答四十。”该法律规定有利于A维护买方的合法权益 B市场交易的规范有序C推动坊市制度的瓦解 D人身依附关系的放松8北宋中期,各地知州积极修建亭台馆榭以供民众游玩,甚至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务。欧阳修丰乐亭记载:“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范仲淹曾在名胜“严子陵钓台”边修建先贤祠堂以“咏其风”,认为这样“有大功于名教”。上述材料佐证了北宋A注重推行社会教化 B放松了对经济的控制C鼓励文学艺术创作 D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9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即在青黄不接时,官府向有需要的农民提供贷款,以抑制兼并,为官府开辟财源。大臣韩琦报告青苗法实施的情况:所有农户都必
6、须从官府贷款,富人可以多贷,穷人只能少贷,贷款利率较高,到期后农民又面临官府强制催收。韩琦认为青苗法A没有增加政府的收入 B加强对农民编制管理C限制民间高利贷剥削 D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10明太祖说:“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无故兴兵,杀伤人命,切记不可将不征诸国名列于后”这反映出明太祖A开始实行海禁 B维护朝贡贸易C推行睦邻政策 D蔑视周边诸国11赦免制度是历代王朝重要的治理手段之一。汉代以“帝冠”“定都”“祥瑞”等作为赦免的理由和条件,赦免施行频繁。唐代的赦免包括赦、大赦、曲赦等具体形式,但统治者大多持“赦不妄下”的慎赦态度。明代推行“重典治乱世”的思
7、想,认为赦免是“法外之仁”,只有遇到“覃庆大典,或逢水旱偏灾”,才实行赦免。赦免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A儒家思想逐渐式微 B德主刑辅的施政理念C法律观念日臻理性 D统治者借此彰显权威12下表为元明清黄帝陵祭对比一览表,该表可以用来证明朝代统治时间(年)祭祀次数频次元980/明27614197清2683089A民族文化认同决定了王朝的兴衰 B民族矛盾是元朝灭亡的根本原因C王朝的长短取决于民族文化政策 D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努力13清末,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
8、吏闾民,皆称不便”。由此可见,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A政出多门互相推诿 B缺乏日常秩序维护C触动官吏既得利益 D亟需打破百姓习惯14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昨日在县,同人皆言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业可托,将如之何?吾邑学堂业立三年,而诸生月课尚未曾废,乃于本月停止,而寒唆无生路矣。事已至此,无可挽回。”据此可推知A学堂选官制度尚未建立 B儒家思想已丧失正统地位C新式教育备受大众质疑 D传统的士人阶层将被分流151913年3月,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任命赵从蕃为江西民政长,江西地方议会以“地方官制未经参议院通过,民政长一职,在法律上无委署之依据”为由予以抵制。据此
9、可知,江西地方议会的做法A彰显了民权与法治理念 B扩大了地方自治的权力C弱化了临时总统的权力 D揭露了复辟帝制的企图16以下为民国时期县长考试内容及流程。据此可知民国时期的县长考试第一试第二试第三试第四试考试内容三民主义、建国方略、中国国民党革命史法学通论、经济学原理、政治学原理、中外近百年史、中国人文地理现行法令概要、国际条约概要、本身财政、本省实业及教育、本省路政及水利前三试均为笔试,第四试为口试,注重应试人的经验及才识A重视道德品质 B深受传统考试内容影响C注重选拔实用型人才 D带有浓重阶级观念171933年到1934年,中国白银不断外流 。1935年,国民政府公布“币制改革”方案,规定
10、以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这次改革主要是为了应对A日本局部侵华战争 B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D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18右下图为1940年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的年画。这表明,当时的边区政府A借助民间艺术宣传民主 B大力提高边区民众文化素质C利用传统节日巩固统一战线 D通过基层自治激发农民热情19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被定为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的本位货币,之前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按“固定比价、混合流通、逐步收回、负责到底”的方针兑换,新解放地区原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按浮动比价限时兑换。人民币的发行与兑换A标志新民主主义革
11、命在金融领域的胜利B实现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统一C提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资金支持D保证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需要20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以老舍作品骆驼祥子为原本创作的连环画的情节变化。这表明创作时间情节变化20世纪40年代忠实地依据原著作品1951年增加了“祥子经曹先生介绍去了解放区”的情节1953年增加了“祥子因为偷鸡摸狗被关进监狱,狱中遇见无产阶级战士,深受感化”的情节1957祥子的悲剧被改编为爱情故事,虎妞被改编得善良美丽,充满同情心A连环画成为文化普及的重要手段 B连环画集中继承了传统艺术风格C特定思想感情风俗习惯影响创作 D连环画的革命救亡色彩愈发浓厚21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
12、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对美国是不满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说明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以苏联为主的外交政策C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22下表所示为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我国干部制度的部分改革。这些改革时间概况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后中央政治局随即做出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工作能力的老同志不当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会候选人的决定1980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1982年4月国务院做出国务院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A实现了
13、干部队伍管理法制化 B变革了党管干部的原则C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D确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23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一课的笔记,其中事件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选项事件意义A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标志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B1905年,清政府设立学部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C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D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标志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24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实行党政分开的重大改革探索措施,党政关系由合一到分开,国家权力实现了从党到政的转移。这可以说明当时A
14、中共加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 B变革推动了中国宪政的发展C中央集权型政治模式的完善 D国家中心权力逐渐转向党委25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这一论断A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C有助于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D践行了“五个认同”的思想原则26斯巴达男孩7岁开始接受赛跑、掷标枪等严格的训练,18岁后进行正规的军事体育训练。雅典男孩7岁起,在学校陆续接受包括体态训练、表演性歌舞和游戏在内的全面身体教育。这反映出
15、A城邦政治影响教育方向 B城邦间存在严重的冲突C雅典人文精神色彩浓厚 D体育运动决定民族性格27在罗马,私人法学家的意见在案件裁决中起重要作用,因为担任法官的官员一般都不是专业的法学家。法学家可以有多种形式表达他们的主张,有时是回答具体的法律问题,有时写成法学教材或专著。这些私人见解被国家法官所引用采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后来还被收入民法大全。据此推断A罗马法诉讼程序不断优化 B私人法学家主导司法裁决C法官不具备专业司法能力 D罗马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28法兰克王国成立初期,国王赏赐贵族和功臣的土地不附带任何条件。到8世纪早期,国王以分封土地为条件,要求受封者宣誓为其效忠,战争时提供兵员并承担其他
16、封建义务。这反映了A中央权力逐步加强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C西欧城市逐渐兴起 D基督教会控制思想29英王约翰曾投靠法王腓力二世,成为其封臣,并在法国拥有大量封地。后来腓力二世借口约翰与其他领主有纠纷,召其来法国受审,约翰拒绝出庭,腓力二世趁机指责约翰对自己不忠,宣布剥夺其在法封地。这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A加剧了社会动荡 B维护了庄园法庭权威C强化了西欧王权 D孕育了民族国家因素30宗教改革后,新教伦理把获得财富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获利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这体现了宗教改革运动A形成了因信称义的观点 B反映了资本扩张阶段的罪恶C推动了资本的原
17、始积累 D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31美国学者威尔杜兰在谈到伊丽莎白女王(1558年1603年在位)与议会之间的关系时指出:“女王早期的国会高贵大方地顺从她;中期的国会愤怒地服从她;晚期的国会却几乎要起来革命”,这是英国历史合乎逻辑的发展。英国政治的这一变化反映出A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 B议会阶级属性的变化C新生社会力量的成长 D工业生产方式的扩展32常驻外交使节制度最初在13世纪出现于意大利各城市国家。15世纪,意大利城市国家对西班牙、德国、法国和英国派遣常驻代表,其他国家纷纷仿效。特别是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后,该制度在欧洲各国之间发展成为普遍的制度。这一制度A使欧洲形成均势局面 B有
18、利于稳定国际秩序C消弭了国家间的冲突 D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33法国1875宪法虽然是由三个纲领性文件: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组成,但是它却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一部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集中地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神C使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 D兼顾多方利益且适应社会发展34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战争都)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这种战争认识观A推动欧洲和平主义思潮产生 B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客观上纵容绥靖政策的推行
19、D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二、材料分析题:35.(8分) 阅读案例,回答问题: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尉张释之治罪。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汤弹劾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监狱里。问题:(1)从以上案例来看,
20、汉朝廷尉的职责是什么?(1分)(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有什么不同?(4分)(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为什么? (3分)36.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计、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
21、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
22、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1)指出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2)概括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6分)(3)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6分)3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前期“国家一统之盛,超迈前古”。满洲八旗作为“国之根本”,由皇帝直接统辖,享受政治经济特权。外藩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藩部”地区保留了原有的扎萨克制、伯克制和政教合一制,同时国家也通过
23、盟旗制度和设置驻防大臣等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控。国家对内藩蒙古实现了直接管控,在西南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中央设立理藩院专司“藩部”事务,其制定的理藩院则例回疆则例等开创了民族立法的先河。对于大小和卓等叛乱,清政府坚决打击;对于勤政爱民、守土固疆的王公,则授予高官厚禄。摘编自大清会典清史稿材料二民族自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主要内容之一,至于如何实现自治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在苏联,列宁主张“民族自决”并领导建立了苏维埃联邦。在中国,中共二大提出在蒙古、西藏、回疆成立“民主自治邦”。1927年中共中央提出:“必须宣言承认内蒙古民族有自决的条件”,并将自决权理解为分立权。1931年共产国际进一
24、步指示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对国内各民族在自愿原则下互相团结,建立统一的政府。”1947年中共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机构一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提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摘编自彭谦等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问题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3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个世界”是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对世界格局进行划分的思想。“三个世界”分别指
25、: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根据这一思想,中国的外交一是要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联合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和压迫;二是在与第一世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展开斗争时,注意联合威胁较小的一方,集中力量反对更加危险的另一方。在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的基础上,1974年4月10日,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中,第一次向全世界阐述了中国这一外交思想:“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邓小平的发言表明了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主旨,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三个世界”划分思想。(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