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防城港市第四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2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该举措(C)A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 D增强了秦国军队战斗力26、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
2、言理解准确的是A.呼吁社会改革 B.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C.组建工人政党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27.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C.无力惩治地方政府的行为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28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两位领导人都强调“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应动摇。“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都坚持()A. 四项基本原则 B. 一个中国原则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改革开放
3、29、“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 )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30.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思格斯所若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话应的意识形态B.确定马克思注意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
4、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31古代罗马法律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由他人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B)A注重保护个人财产 B注重维护公众利益C缓和民众之间矛盾 D侧重保护平民权益3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33柏拉图认为,财产最大的好处,是有了钱财不至于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从而不用担心鬼神的惩罚。这着重反映了他( )A强调人的价值 B支持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需
5、求 D宗教观念浓厚34.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35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知县的设立表明北宋( )A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出现了严重的冗官现象C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第卷 非选择题40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商鞅把法作为树立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手段来强调,并且他又坚持,法必须昭告众人。在新都立柱,以便在上面张贴新令。他同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罚不讳强大。”关于惩罚方面,对犯罪集体负责的原则也得到了强调。为了加强这种国家推行的道德制度,商鞅显然试图削弱家庭团结的纽带,办法是在一开始对有两个以上男丁住在一起的家庭征双倍税赋。后来,他明令禁止父亲与成年之子或成年的弟兄在一户同居。这种为了控制的目的而把民众分成小单位的基本思想,连同其变异形式和更细致的形式在以后的帝国时代,甚至晚至民国时代,仍行之不辍。为了奖励功绩,设置了分等级的荣誉爵位。在一开始,爵位可能赐给有军功的人。
7、但到了相当晚的时期,通过向国家贡献粮食,人们可以取得爵位。取得爵位,可以不同程度地免除劳役或税赋,就某些爵位来说,还可以得到土地或官职的赏赐。商鞅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以勤劳的农民和有纪律的军队为基础的统一而强大的国家,军队的士兵实际上征自农民。改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1)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待民众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和商鞅在对待民众问题上的不同价值取向。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姜义华文明的自信一文中说,“第一,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异的,但这个差异都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
8、力而得到改变。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这非常重要。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一直在流动中,有制度性保证,包括民间习惯。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资本的流动。还有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究其古今中外历史,以上观点应该同样适应于其他文明。分析材料,以“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参考答案:24.D2
9、5.C26.A27.D28.B29.B30.A31.B32.B33.A34.C35.C40(1)采用严刑峻法的方式;什伍连坐;实行小家庭制;奖励耕战。(2)梭伦:采用中庸妥协方式;倡导公平正义。商鞅:采用严刑峻法方式;实行愚民政策。41.示例一:观点: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战国时代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秦汉统一,为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增添活力,推动社会进步,成为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示例二:观点:财富的流动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成功地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古代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削弱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古代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合理的财富(包括土地)流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