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伟大的抗日战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知识与能力1、回忆自身经历中所了解的有关抗日战争知识,明确日本侵华的几个关键性的事变,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2、了解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重大事件,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关头所做的政策调整以及国共两党精诚合作,共同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意义。过程与方法1、抗日战争的历史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战两个方面,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这段灾难深重而又艰苦悲壮的斗争场景中,去感受和探究
2、。2、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既独立思考,又兼听他人意见,努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体验民族危亡和中国军民在抗日救亡中的顽强斗争精神,理解实行全民族抗战必要性和必然性。2、体验历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目标。3、在自主钻研的前提下交流,在交流合作中探究,快乐学习,成功学习。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一员,平等对话,相互学习。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
3、族的生存再次受到严重威胁。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关内外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从卢沟桥事变开始,发展成为以国共合作抗日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显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最终在1945年9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再次振兴的转折点。这一节内容分两课时讲述,第一课时讲述侵华日军的罪行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日本的侵略罪行、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强烈反应和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本时期日本的侵略尚处于局部地区,所以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地域也主要处于几个局部地区,教师应突出强调几个地方的几个关键性的事件。设计方案抗日战争在初
4、中是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的,学生较为熟悉,尝试采用新形式来教学是可行的;如果将已学习的知识简单地再“炒”一遍,学生也会乏味,教学上进行一定的变化也是必要的。第一步:预设情境,阐述策略。将课堂设置成新闻直播大厅,将学习的内容转化为直播的节目。让学生和老师扮演主持人、记者和观众。“主持人”以今天的口吻和观点主持节目,“记者”穿越时空隧道到事件的发生地去,现场采访并发回历史报道。“观众们”随时对“主持人”或“记者”提出疑问。第二步:选派角色,分配任务。首先确定一名主持人,要求普通话好、反应灵敏、有一定的播音经验。主持人课前认真预习课文,翻阅有关抗战的资料。班级其余同学分为五个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第一小
5、组收集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第二小组探究日军侵华及首先侵略东北的原因。第三小组研究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反应。第四小组研究华北事变后中国社会的反应。第五小组研究中国共产党面对日本侵华所做的方针方针政策调整。每个小组在课前推出一名“战地报道记者”。第三步:表演实施,探究学习。主持人简单介绍节目的主要内容,然后不断连线“记者”报道各个地方的主要情况,接受“观众”的提问。教师作为热心观众,不断地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思考。教学过程主持人:观众们大家好,我是今天节目的主持人某某。今年是中国人民取得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台特别制作了一台节目“回顾抗战”,以纪
6、念和庆祝这一伟大的胜利,今天我们播出上篇。在我们的节目开播之前,已经派遣了众多新闻记者穿越时空隧道,前往十四年抗战的各个时空,他们将从那里发回事件的最真实的情况报道。首先请连线第一路记者。记者A:(边解说边出示图片、资料)大家好。我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驻南京的记者,我们第一路记者团的任务是收集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下面由我来给大家报道介绍这方面的情况。日军犯下的罪行可以从两方面去研究。一是在军事侵略过程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现在各位看到的是南京大屠杀的一些图片资料这是强迫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这幅地图是我们综合了各种情报
7、资料绘制起来的,大家看得出侵华日军细菌与毒气部队广泛分布在日军的各个占领区,东北地区最为集中。主持人:感谢记者A,你的报道让我们清楚了日本侵略者的兽行,他们对中国人民的罪行是罄竹难书的。60年过去了,我们还时常受到当年战争阴影的困扰。观众:我要补充说一说2003年齐齐哈尔市发生芥子气中毒事件。(边解说边出示图片、资料)齐齐哈尔的中毒事件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日本侵略者撤退后在中国大约还遗留着二百多万颗毒气弹。可以说,战争留给我们的创伤到现在还没有愈合,还在滴血。主持人:侵华日军占领了中国大片河山,他们在中国占领区是怎样进行统治呢?我们继续连线前方记者。记者A:他们的统治极端血腥、残暴。政治上,日军
8、利用汉奸建立傀儡政权(比如溥仪的伪满洲国、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等),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实行“以华治华”的政策,对占领区人民进行疯狂迫害。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在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文教上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以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志。主持人:日军血债累累,罄竹难书,令人发指,他们建立的绝不是什么“皇道乐土”,而是人间地狱。今天日本当局应该深刻反省,向受害国人民真诚道歉,主动承担应尽的历史责任。然而今天日本政界和社会不断做出一些伤害亚洲各国民族感情的事情,如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真相,否定南京大屠杀等,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日本当局
9、应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其后代,铭记历史,走和平发展之路。而作为中国人,更应牢记历史,深刻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经验教训,发愤图强啊!观众:1894年日本曾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再次发动对中国的进攻呢?主持人:好,你提的这个问题颇有历史意味。现在请我台1931年驻日本东京的记者介绍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记者B: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好。(投影照片)大家可以看到1931年的东京街头一片萧条的景象,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对日本经济的破坏相当严重。日本政府决定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借以缓和内部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危机造成的巨大创痛。谈到对外扩张,我就必须提一提19
10、27年的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正是在这个会议上日本制订了“征服满蒙”的武装侵略方针。主持人:1931年日本为什么胆敢发动这场战争呢?记者B:(边解说边出示图片、资料)1931年中国内战正酣。当时中国的蒋委员长正命令军队全力围剿中共的革命根据地,中国政局混乱。另一方面,英美等国也因受经济的影响,专注于国内事务,对于日本的小动作无暇顾及。东京街头的小报称此时占领各国东北为最佳时机。九一八事变终于爆发,从此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活动一发不可收拾。场外观众:中国地盘这么大,九一八事变时日军为什么单单选择进攻我国的东北地区呢?记者B:霸占中国东北可以说是日本的“宿愿”。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马
11、关条约。当时日本就想霸占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三国干涉而搁浅。20世纪初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日本与俄国干了一仗,日本取得了“南满”地区的势力范围,这次军事政变将这种影响扩大到整个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是日本垂涎三尺的又一个原因。另外此前日本已完全占领了朝鲜,中国东北与之接壤,由朝鲜出兵中国东北也比较方便。所以“田中奏折”中特别强调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对于日本未来的扩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持人:谢谢第二路记者的报道。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当时中国方面的情况如何呢?现在连线我台第三路记者团。记者C: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驻30年代沈阳的记者某
12、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统帅张学良接到国民政府的蒋委员长不抵抗的密电,带着东北军撤到关内,不到五个月时间日军基本上占据了整个东北。1932年,日本为遮人耳目,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了伪“满洲国”。主持人:这么说来,日军在东北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记者C:不是这种情况。广大东北人民和一部分不愿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成抗日义勇军坚决抗击日本侵略者,后中共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抗日联军,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抗日联军是东北各种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出示杨靖宇等烈士图片)这是我们所熟知的杨靖宇将军,他是抗联的第一路军的总司令,这是东北军将领爱得馨,他在山海关上英勇抗敌,全营三百官兵力战殉国。在日军继续沿着长城向山
13、海关内进犯时,国民党的一些爱国将领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喜峰口,宋哲元等部在冰天雪地里,身携手榴弹,手提大刀,与日军拼死肉博。冯玉祥将军与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织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他们与日寇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因为没有国家政府的统一组织,没有国际外援,中国军队仍然进行艰苦顽强的抵抗,显示了我们威武不屈,生生不息的民族精魂。主持人:对东北三省的占领并没有满足日本的侵略欲望。很快,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我国的华北地区。下面连线我台派出的第四路记者团。记者D:各位观众好,我是第四路记者团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的记者某某。1935年,日本在华北地区制造了一系列的事变,统称为“华北事变”。日本的意
14、图就是要将华北地区变为日本的第二块殖民地。主持人:面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华北的凶恶野心,中国当局政府和人民的反映是怎样?记者D:国民政府应日本要求,派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梅津美治郎进行谈判,最后签订了何梅协定,居然答应撤退中国驻华北的军队,取缔切抗日活动。国民政对日本继续推行软弱妥协的外交政策。全国人民无比的愤怒,抗日救亡运动逐步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首先冲破国民党军警的阻挠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之后平津的学生南下深入工厂、农村和军队进行抗日宣传。“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主持人:第四路记者团还有记者要报道情
15、况,现在穿插一下。记者E:我是第四路记者团驻西安的记者,我也要报道一下这边的情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的纪念活动搞好轰轰烈烈,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的情绪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感染。可是蒋介石仍要求他们“剿共”,完全违背了两位将军和全国人民的意愿。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于1936年12月12日对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迫蒋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可是事变发生后,张将军与蒋介石多次交锋没有任何结果。西安一时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形势越来越复杂,处理越来越麻烦。我们尚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生,请广大观众等待我们的后续报道。主持人:谢谢你们第四路记者团的精彩
16、报道。直到华北事变爆发,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始终是妥协至上。那么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干着什么事情,对日本不断扩大的侵略又是什么态度呢?下面请第五路记者团给我们作全面报道。记者F:各位观众好,我们记者团一路跋涉,一路艰辛,于1935年底来到延安,目前我们已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中共与国民政府的态度截然相反。我们翻阅了有关资料,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就立即发表声明,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同时派大批干部深入东北地区领导抗日联军,坚决抗战。华北事变后,国共两党虽仍然处于内战状况,但中共立即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7、。1935年底中共召开了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毛泽东写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指出目前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中共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与全国各阶层的活动结合起来,一致抗日。中共的抗战态度是符合民族大义的,方针政策是正确可行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被转化为一句句质朴的口号,国民党军队的士兵开始调转枪口,“打到东北去,打回老家去!”在西北地区,国民党的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出现了“联欢”的局面。“西安事变”发生后,张杨两将军邀请中国共产党人参与事件的解决。
18、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据从西安回来的人说,周恩来、叶剑英等几张“铁嘴”积极斡旋,终于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目前的情况看,西北地区国共两党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已经停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必将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同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将获得较大进展。主持人:第五路记者团的报道全面,分析深刻,你们为记者职业赢得了光荣和骄傲,你们忠实,你们正直,你们勇敢无私。(观众们热烈地鼓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极端疯狂和残暴的,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是
19、符合民族大义的,国民党最高行政当局能逐步调整内外政策走上抗战道路也是非凡之举。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赴国难必将掀起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今天的“回顾抗战”特别节目上篇到此结束,请观众们注意收看“回顾抗战”特别节目下篇。再见。教师自评按照课改的精神与原则,我们精心设计了这节课。第一,课堂形式新颖独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学生被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内合作和组间竞争,通过实际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合作与竞争的精神风貌。第三,将课堂让给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调动起来,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地锻炼。第四,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亲身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直接感受”团结奋进的豪
20、情,对抗日战争史的记忆和理解更加深刻。由于本节课的形式与传统课堂截然不同,教师课前的工作是否充分、到位直接关系着这节课的成败。由于课前教师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细致帮助小组分工和角色选配,本节课上得非常成功。但是本节课对知识点未能全面落实,学生对于知识的网络结构也不很清晰,教师尚需要在课后做一些补救工作。专家点评新课程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此,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在体验中探究。两位老师撰写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历史是过去年代发生的事件,在时间与空间上阻隔了现代人与历史的交流。如何让学生跨越时空理解过去呢?利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会过去时代的社会背景,深入了解当时人们的
21、所思所为,感受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对人们的震撼,并想象所扮演的角色会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言说?这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上述两位老师集长期历史教学之经验,非常细致并富有创造性地设计了一幕富有生机的课堂历史剧。全课由主持人、记者和观众组成,六名来自全国各地抗日集会、重大事变或者战场的记者将不同时间与空间的“抗日新闻”汇集起来,使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最短的时间中领略中华民族抗战的全景。观众与记者、主持人与记者的互动更使课堂成为学生自己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的场所,知识、能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一精彩的设计展示了两位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体现出驾驭新课程的教学智慧。 (王雄 江苏省特级教师 江苏省扬州中学 )使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朱汉国、马世力主编,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二版。本节教材文本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