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包头一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万元 审题人:高二历史组 第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1、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 D推崇法家思想2、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B.君
2、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3、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此记载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4、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
3、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5、唐德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设一监察使,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监察使本是中央官,但后来常停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这样,唐代地方行政机构逐渐由州,县二级制变成道,州,县三级制.下列机构演变历程与此最为类似的是选择一项A.战国的郡 B.秦朝的道 C.汉代的州 D.元代的行省6、明世宗实录载:“先是都察院差御史巡盐,(皇帝)批答稍误,以未下阁臣票拟也。刑科给事中黄臣谏曰:我朝设立内阁,凡百章奏,先行票拟。今使内阁虚代言之职,中贵肆专擅之奸,关系匪轻,渐不可长。容臣封还原本,以重命令。疏入,即改批如制。”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4、阁臣票拟严重制约了皇权 B内阁地位较明初大为下降C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D皇帝批答须先经内阁票拟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8、社会流动主要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下列现象不利于社会流动的是A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受爵 B从海禁到实行闭关锁国C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D从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 9、“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
5、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10、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反映了作者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11、太平天
6、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既交,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侵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 盖太吏之泄泄(闲缺)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太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12、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治外法权 公使驻京A. B C D13、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
7、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问最可能开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4、史学家徐中约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同日本)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民众根本就不关心甲午中日战争B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好大喜功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战争体现了当时中方民族国家观念的缺失15、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
8、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虎门销烟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约 香港回归 A B C D 16、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1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C.杰出人物
9、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18、近代先进的中国人,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的同时,都不尽照抄照搬,而是有所损益变通。其中孙中山领导建立的民主政体,对美国政体最为显著的变通是A. 责任内阁处于权力中心B. 三权分立的权力分配C. 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 D. 主权在民的民权原则1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它们的历史作用是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20、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
10、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A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意愿 B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C推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21、毛泽东的西江月(1927年)中写道:“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此时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方针是开展土地革命 武装反抗国民党 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A B C D22、某学者评价说:“中国统帅部以大量兵力集中淞沪,既削弱了华北的抗日战斗力,又未保住京沪杭地区,而上海和南京失守,长江门户洞开,
11、对武汉和华中腹地威胁极大。”这一观点A赞扬了国民政府的积极抗战 B低估了淞沪会战的战略意义C主张集中力量进行淞沪会战 D主张以牺牲华北来确保华中23、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24、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
12、中国军民。200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25、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26、历史学者沈志华对联共(布)中
13、央政治局会议每年数百个讨论的问题及做出的决议进行粗略统计发现,其中直接涉及中国或中共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最多时也没超过7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说明A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开始生效C中国在苏联国际战略中地位不断提升 D美苏争霸呈现出美攻苏守的基本态势27、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
14、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2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29、尼克松在1969年1月20日就任总统,当时人民日报发表了尼克松就职演说的全文,而且全国所有报纸通通转载尼克松在就职演说中表示:“让一切国家都知道,在本政府当政时,我们的对话线路是敞开的一个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能生
15、活在愤怒的孤独状态之中。”这说明A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B中美关系出现了缓和的迹象C中美意识形态的分歧基本消失 D中美谋求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不包括A安全先行 B经济政治一体化 C互利协作 D大小国家共同倡导31、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药,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着
16、国家的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32、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说:“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基础。”这说明城邦制度有利于A公民直接参政 B摆脱法律束缚 C公民张扬个性 D自由主义产生33、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关于该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它是古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B.它限制了贵族的权力C.它是当时罗马社会的写照 D.它不属于罗马公民法34、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
17、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35、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36、“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37、下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其内容与结论完全一致的是檄文内容结 论A
18、权利法案: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他们的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实现了美国人民的真正平等。C人权宣言: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由国民明确授予的权力。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体现了总统制的政体特点。38、王康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十月革命既是彼得大帝以后俄国效法并赶超西方所引发的所有社会关系、思潮、事变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欧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造成的诸种历史动因在俄国激起的回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月
19、革命是彼得大帝 效法西方的必然结果B十月革命是西欧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C十月革命是启蒙运动带来的必然结果D十月革命是国内外各种因素的综合结果39、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40、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
20、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第卷本卷共2个题,共40分作答时请写出答项。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位置,做在本试卷上视为无效。41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通过比较,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5分)话题一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材料一:秦统一后,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之权。西汉时期,官僚政治制度继续发展。当时宰相权力很大,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有时还参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相府
21、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材料二:雅典国家形成之初,梭伦改革前,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贵族借助这个机构操纵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4分)话题二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材料三: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进程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
22、而不治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1867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法国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摘自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2)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
23、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权利法案和1875年宪法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4分)话题三 德意志政治民主化的认识比较材料四: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本主义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这一点许多国家到21世纪初还未
24、实现。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三年一次,1888年以后五年一次的大选,大大推动了民众的政治化。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正是这种自由的气氛中,不称职的威廉二世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抨击与讥笑。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3)阅读材料四,根据所学知识,对材料四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评价,选择你所赞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9分)(要求:观
25、点明确,史论结合。)42、(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认为“养廉银”乃“上不误公,下不累民,无偏多偏少之弊,无苛索横征之扰,实通权达变之善策”,谕令“通行天下”。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
26、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等材料二 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1985年的政府工作人员收入是:总统年薪24.3万美元,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部长年薪17.2万美元,常任秘书年薪13.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高级公务员年薪是6.58万美元。再看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他们工资收入月平均为10800新元,是产业工人月平均工资约600新元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优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
27、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6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3分)答案1-5 BABDC 6-10 DDBCB 11-15 DDBDD 16-20 BB
28、ABD 21-25 ABBDB 26-30 CDDBB 31-35 DCDAB 36-40 DCDCD41(1)中国: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雅典:贵族操纵国家权力。(4分)西汉形成了中外朝制度;雅典形成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民主政治。(4分)(2)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过程相对缓和;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2分)法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2分)权利法案强调“议会至上”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2分)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丰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类型。(2分)(3)观点一: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有限。(3分)论证:统一后的德国继
29、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德国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军事专制制度国家。议会作用很小,只是装点“门面”,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6分)观点二: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3分)论证:普选产生的国会对帝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反对党有活动自由并对执政者能起一定牵制作用。民众的政治参与程度较高。帝国有新闻、结社、言论等自由。(6分)42(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 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6分)(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6分)认识:高薪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养廉反腐;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则从根本上建立了反腐的有效机制;严格官员选拔与加强操守教育也是反腐养廉的重要保障。(言之成理即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可得满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