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专题总结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通史坐标问题整合史学前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通史坐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三个重大转变 1.经济体制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工作重心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问题整合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2、济体制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1.背景: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2.过程(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2)中共十四大: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中共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4)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规定
3、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强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5)到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三、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新中国成立初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1)表现: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向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2)原因:中国共产党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苏联模式;急于实现工业化。(3)核心内容: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
4、主义公有制。(4)结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发展工业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后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表现: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2)原因:党中央吸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经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核心内容: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模式,实行政企分开。(4)结果:解放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企业活力,国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3.20世纪90年代以来(1)表
5、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2)原因:党中央在总结经验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3)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把企业推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结果: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 对“包产到户”的评价 观点一 中国农业的发展完全应归功于“包产到户”。主流经济学家们将1978年到1984年农业的发展完全归功于包产到户的制度变革。支持包产到户改革的决策者们把农业的发展完全归功于承包制度,以至于有“一包就灵”的说法。在
6、主流经济学家看来,正是包产到户的改革,让中国农村走出了贫穷,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包产到户被认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新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最重要创新,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在杜润生等人看来,改革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实现了私有经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带来农业大发展,这逐步成为官方的共识。史学前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观点二“包产到户”的改革造成了日后中国农村长期不发展的困局。黄宗智指出,中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业长期处于过密化状态,而并非劳动力投入不足,所以并不是实行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积极性就能大幅提高农业产出。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这一阶段农业高
7、速发展和农村重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国家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其次是大量使用化肥,集体化时期引进的化肥生产线投产,同时又从国外进口大量化肥,化肥使用量(折纯)从1978年的884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1 740万吨,使得农业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再就是科技的作用,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与杂交玉米品种。(更为关键的是,包产到户的改革实质不过是在中国农村重新制造出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它虽然通过焕发小生产者的积极性解决了集体体制下管理不善、激励不足等积弊,在短时期内快速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随着资本主导的市场经济格局的成型,小农经济的脆弱和无力
8、马上就凸显出来。就此而言,正是包产到户的改革造成了日后中国农村长期不发展的困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探究问题】作为“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979年一年,小岗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绝对增长370多元,增加了17倍;而1980年到1992年,13年只净增100元;1998年人均纯收入仅1 800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小岗村被人们形象地称作“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跨过富裕坎”。结合所学如何来认识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答案提示】“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经济和社会面貌,也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但在这种发展背后,却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难以进行规模经营,大型农业机械难以操作,也不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历史 谢谢观赏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