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2767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师附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南师附中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唐盛世皆帑藏丰实,充斥汉武太仓的是“陈陈相因”的粟,玄崇开元时的公私仓廪则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引起政府储粮从“粟”到“稻米、粟这一变化的主要条件是( )A.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形成 B. 洲际物种交流影响经济生活C. 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发展完善 D.政府均田限田措施成效显著2.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记述内容出处南阳太守召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

2、田畔,以防分争”汉书凡渔捕有禁,溉田自远始,先稻后陆新唐书河渠令诸以水溉田,皆从下始,仍先稻后陆(宋)庆元条法事类若有违反水法多浇地亩每亩罚小麦一石(元)长安志图A.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B.历代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C.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D.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3.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奠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千。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4.鸦片战争以前,广州已有洋纱进口,平均每年2, 5万担,进口棉花每年达50万担.到1860年,除广州外

3、,其他口岸基本上并无花、纱进口。1860 年,广州连同当年开埠的汕头共进口洋纱3. 5万余担,进口棉花57万担。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利于抵制外国侵略 B. 中国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C.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所受的冲击有限 D.清政府严格限制洋纱的进口5.下表是轮船招商局改组(1874年)前后上海至各口岸单位吨重运费统计表至日本至汉口至宁波至关津改组前4两4两2.5元6钱改组后1.5两或2两2两1元或0.5元3钱或4钱:对表中运费变化的推论最准确的是( )A.洋务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B.各口岸的近代化程度存在差异C.中日之间经济联系尤为密切D. :洋务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增

4、强6,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616元,资本规模缩小超过一半。这一现象折射出(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B. 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7. 1956年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林这段报告的意义是( )A,纠正了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象tB.表明经济建设重心由重工业转向农业C.开始了农村所有制性质的改造D.是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8,下图是1978-1998年

5、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1978年2. 57倍, 1984年1.54 倍, 1994年2.86倍,1997 年247倍),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 B. 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 D. 1994 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十五大精神9. 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 )A.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上升 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 D.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10.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中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织品贸易,把亚洲、非洲、美洲和欧

6、洲串成一张复杂的商业网。过去四千年的棉花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样跨全球的体系。过去也从来没有过,拿印度织布工的产品当做支付工具到非洲购买奴隶,让这些奴隶到美洲农场耕作,生产农业产品供应欧洲消费者使用。可见,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棉纺纸贸易( )A.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进程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落后. D.促进了欧洲生产方式巨大变革11. 1913年 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 )A.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

7、展 B.体现出资本原始积累的客观需求c.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反映出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12.全国工业复兴法亦译作“全国产业复兴法”,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立法”.因为该法( )A.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 B.实行以工代服;扩大就业机会c.依靠国家干预,缓和劳资矛盾 D.稳定金融秩序,重建银行信誉13. 西方文明简史 中用“两个,协定改变经济世界”作为章目,评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变化。二战后,经济世界的“改变”主要是指: ( )A.西方国家居于经济主导地位 B.建立起制度性的经济协调机制C.消除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壁垒 D.出现倡

8、导自由贸易的经济思想14.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魯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15. 下列对英国福利制度的解释,符合史论结合的研究方法,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史实结论A提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观点寻找到英国名目繁多的福利制度作证据B二战后,英国在铁路、电力等领域实行国有化得出英国的福利是公民的社会权利的观点C查到“英国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的一手史料得出英国是“福利国家”的结论D查到

9、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年的社保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一手史料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在国家福利制度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各11分,共计55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阅读下列材料; (11 分)材料一明廷三令五申, 禁止人民私自出海贸易。然而,屡禁不止,民间开海呼声与违柴出海行为从未间断。海上走私贸易愈禁愈盛,尤其是自嘉靖三十一年起,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债患。时人认识到,要消除倭患,保卫海疆安全,最好的办法是疏而非堵。,闽、浙、粤三省官员:不断上奏,诸宽海禁,与主张严禁的官员开启了

10、长达数十年的开海与禁海之争。隆庆初年,明廷同意福建巡抚涂泽民所奏,宣布开放海禁,漳州、泉州之民“准贩东西二洋”.开海政策持续五十余年,不仅在明后期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及对外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是对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的否定,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摘编自涂丹明代禁海与开海之争材料二康熙时本有四口通商的规定,但几十年间,外国商船绝大多数开赴广州贸易,形成了固定的贸易路线和惯例。乾隆十二年(1717年),西班牙商船到福建、厦门贸易。当地官吏认为“吕宋(指西班牙)为天主教长,漳泉风俗浇漓(民风不淳朴) 此等夷船终不宜使之源源而来,拟俊夷船回掉之日,善为慰遣,不使复来”.清廷的复示是:“此等贸易,原

11、系定例准行;今若不令复来,殊非向来通商之意.慰遣之处,可以不必。”1757年十一月初十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日,乾隆正式颁布谕旨,明确宣布:“嗣后口岸定于广东外来商船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摘编自清世祖实录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隆庆初年开海的原因。结合所学,评析隆庆年间的开海政策。(5分)(2)据材料二,指出乾隆初年福建地方官员和清廷在对待西班牙商船贸易问题上的分歧。结合所学,分析乾隆后期从“四口通商”转变为“一口通商”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明精时期对外政策的基本趋势。(2分)17. 1

12、935年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国民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影响。闻读下列材料: (11 分)材料一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 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五) 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八)调整金融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波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金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1935 年)材料二。1937年3月.子文宣布大萧条巳经结束:“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已经脱离了所有困难,(但) 不可否认,过去18月的事实说明

13、,整个国家的境.都已经有了彻底的改变和改善。”总之,正像陈光甫所回忆的:“我要说,从1936年一直到1937年战争爆发之前,是标志性的两年。”(日)城山智子大萧条时期的中国材料三;。国民党政府进行经济建设的部门很多,但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资金很少,在全国财政开支中只占极小的比重。如有数可查的19331936年的4年中,全国财政支出总计“40.18亿元,其中经济行政费和国营事业资本,合计3.64亿元,仅占总额的9%。这些资金包括拨给实业部、交通部、铁道部、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等部委及其所属各机构和事业实体的行政费用、1934年扩充中央银行资本的7500万元,以及原在军务费内支出的国防建设费等

14、,真正用于经济建设的经费,极其有限。刘克祥 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蒋介石所倡导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及其特征。(3 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5 分)18.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11 分)材料一、在 80年代初期的中围领导层看来, 中周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

15、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一只是两种组织变化十分不同一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摘编自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二联产 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營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

16、得益者。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1977年农业成就不高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两种组织”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3 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得与失。(4分)19.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1 分)材料一1500年以前, 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6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

17、-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史,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擒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草,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迢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

18、自杀,英国靠贺易就能致富。一一摘自徐秀军、 刘贞晔等的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材料三1990 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闻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千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摘自杰里,齐格勒的新全球史下完成下列要求: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重要转折点”的依据。.(2分)。(2)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三个阶段的特征。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靠贸易致富”的有效机构。(4 分)(3)据材

19、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因素。(5 分)20.阅读下列材料 (11 分)材料一 .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 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字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28年, 斯大林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董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苏联当时消費晶不仅匮乏而且昂貴并且质量低劣.尽管五年计划取得了成就,但在大多敵西方人看来,这并不”是一

20、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又,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奥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營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1992 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2 分)(2)据材料二。指出斯大林模式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井分析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的理由。.(6分).(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

21、策。你赞同这一说法吗?结合所学,简述你的理由。(3 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01-05 CADCD 06-10 BDACA 11-15 ACB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第16、17、18、19、20题各11分,共计55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1)原因:民间开海呼 声不断;沿海地方官员上奏请求开海;海上走私贸易猖獗;倭患四起,影响边疆安全。(2 分)影响:促进福建社会经济发展; 推动了海外贸易发展;否定了沿用两百年之久的海禁政策,一定程度上顺应世界潮流。(3分)(2)分

22、歧:地方官 员认为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大且漳泉风俗不淳,不宜通商;清廷认为应照惯例,正常通商。(2 分)原因:被动维护海疆安全,抵御外来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 分)(3)特征:从适度开放走向闭关自守。(2 分)17.(1)背景:中国受到大萧条冲击(经济困难) ;日本大举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2分)特征:国家干预经济。(1 分)(3)影响:缓和了大萧条给中国带来的冲击;促进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 分)(4)原因:政府对经济建设投入的资金过少;经济建设部门很多,行政开支过大;政府直接介入经营,官僚资本的扩充扰乱了市场的秩序;帝国主义依然把持着中国的经济命脉;

23、从根本上看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5 分)18.(1)原因: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农民积极性不高; (2 分)特点(形式)一大二公;包产到组,包产到户。(2 分)(2)没有。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的是土地使用权和分配、经营自主权;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3 分)(3)得:三大改造时期,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贵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2 分)失:大跃进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人民公社体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2 分)19.(1)依据: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

24、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 分)(2)特征:第一阶段: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寻求贸易垄断;第二阶段: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第三阶段: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强国靠贸易致富。机构:关贸总协定。(4 分)(3)因素: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市场经济理念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世贸组织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等。(6 点任答5点得分)20.(1)特点:局部恢复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分)(2)表现: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 (3分)原因:农业集体化影响农业产量的提高;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消费品匮乏,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打击地方和企业积极性,或者不合西方的价值观。(3 分)(3)示例一:赞同此观点。(1 分)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都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突出了市场的作用;同时都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 分)示例二:不同意此观点。(1 分)列宁认为市场经济、货币、商品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即使采用也是形势所迫的暂时性退却。邓小平则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并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