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浙江省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重组测试06(中国近代)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浙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得一见的“西洋景”,这些情景的描述,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材料反映了()A英方诋毁中国民众 B民众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C英军发展海外贸易 D民众尚未形成民族国家意识【考点】1840至1900年
2、间列强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解析】依据材料中“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的信息可知,有一定的可信性,难说全是诋毁,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期间主要矛盾是中外民族矛盾,而材料反映了“民众”和“英军”的关系,未涉及反封建,故B项错误;材料中“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表明,只是英军军事需要而非海外贸易,故C项错误;材料中“民众向英军出售以图获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以求工值。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表明,民众没有站在中国民族国家的立场,故D项正确。【答案】D2.(2016浙江省瑞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
3、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C伪满洲国建立 D苏联对日宣战【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九一八事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题干中“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可知是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所以B正确。【答案】B3. (2016浙江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日本在全面侵华前就先后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由占领东北到进入华北,
4、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抗击斗争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安德馨血战山海关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蔡廷锴坚守上海A B C D【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宋哲元收复喜峰口是在1933年3月,安德馨血战山海关是在1933年1月,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是在1933年7月,蔡廷锴坚守上海是在1932年,按照时间排序,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4.(2016浙江省瑞安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四校联考)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文学 作品城南旧事,曾被评为宣威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它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风貌。下列情景属于“城南旧
5、事”的是( ) A. 四合院里的生活起居 B. 东交民巷胡同里玩耍的儿时情趣 C.剪辫成为新潮女性的追求 D.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的游行示威【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住宅【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本题可根据所学知识来排除不符合二十年代北京城社会风貌的选项,B 项东交 民巷是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能居住;C 项剪辫是针对辛亥革命后男性的;D 项北平学生游 行示威是在 1935 年华北事变后,时间上不符材料。本题 A 项正确,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 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答案】A5(20
6、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二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A国民革命时期B井冈山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考点】国共十年对峙【解析】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与材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白匪土豪大恐慌”表明大革命失败后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与材料中“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
7、”,与解放战争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6. (2016浙江杭州七校高三上学期质检)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 )A、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实现工业化 B、孙中山主张民生革命C、孙中山主张民主革命 D、孙中山不赞成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解析】孙中山看到西方国家虽建立了资本
8、主义民主制度,但其贫富分化日益加剧,有爆发社会革命的危险,因此想在中国避免此种局面出现,故其主张民生主义,选B。【答案】B7.(201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10月段测)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上述材料反映当时( )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 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考点】近代中国经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鸦片战前的中外贸易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鸦片战争前(19世纪30年代),中国土布热销欧洲,表明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品的竞
9、争优势,故B项正确;材料中南京为集散地并不能表明南京为开放口岸,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棉纺织业,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知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而不是19世纪30年代,故D项错误。【答案】B8.(2016浙江省温州市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读下表:1936年中日GDP比较。从表格我们可以得知( )国家GDP总值(亿美元)人均GDP(美元)中国19.5 414日本69 85A人口多少影响国家GDP总值 B.中日经济差距影响了抗战胜负情况C此表反映了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差异 D.中国人权得不到保障,社会差距大【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发展
10、状况及制约因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明显具有片面性;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D项“人权”,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C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答案】C9.(2016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10月段测)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l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A人们出行可以坐有轨电车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C人们在工作之余喜欢听听广播 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
11、红牡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服饰、广播、公共汽车【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186l1910年间,晚清社会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故A项正确;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故B项错误;广播和公共汽车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故C项错误;1931年中国诞生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故D项错误。【答案】A10. (2016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陈旭麓先生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一“群体意义的觉醒
12、”的“开始”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振兴中华” B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C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中国同盟会 D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出“科学”与“民主”【考点】维新思想公车上书【解析】1894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与材料中“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不符,故A项错误;1895年为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发起“公车上书”,与材料中“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相符,故B项正确;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与材料中“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
13、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不符,故C项错误;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与材料中“甲午大败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6浙江湖州高三上学期期末)日本从1542年第一次同西方交往到19世纪中叶,实质上遵循了拒绝主义的路线。它只允许有限的现代化形式,如获得火器,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同该做法最相似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解析】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制度为根本,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强调改变传统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14、,并学习西方科学,与“但严格禁止引进西方文化”不符,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及民主革命思想,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和科学,全盘肯定西学,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目 录1、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2、割据地区现势3、军事一些问题4、土地一些问题5、党的组织问题6、革命性质问题7、割据地区问题12.(2016浙江杭州高三教学质检)右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考点】毛泽东思想【解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于1927年初,当时正处于国民革命
15、国共合作时期,故A项错误;“湘赣边界的割据”是指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队伍到达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发表井冈山的斗争,故B项正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抗日,不会出现“割据”,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发表于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的地区与“湘赣边界”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6浙江宁波高三上学期期末)(28分)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中国历史发展变化的时代特征。材料一 明朝中期之后,苏州所属的太仓、嘉定,
16、“比闾以纺织为业,机声轧轧,昼夜不休,贸易惟花布”,松江各地则“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有人描述河南的情况:“中州沃土,半植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徐光启也说:“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海而鬻诸南,布则泛海而鬻诸北。”根据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摘编材料二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精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
17、各任一事以专责成。张謇大生纱厂厂约材料三 1905年3月(清光绪三十一年二月)宁波商人戴瑞卿在江东建立“和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有名的民族纺织企业。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丰纱厂创造了众多优质品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该厂融入宁波维科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和丰蝶变宁波近现代工业文明缩影摘编(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中期之后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概况。结合
18、所学知识,从技术积累和社会需求的角度,说明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大致时间。分析张謇在该时间创办大生纱厂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建国之后“和丰纺织企业”的性质发生过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丰企业”性质变化的原因。(10分)【考点】(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2)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张謇创办大生纱厂(3)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1)第一小问概况,据材料一“比闾以纺织为业”“贸易惟花布”得出专业化程度提高,据材料一“所出布匹,日
19、以万计”得出规模大,据材料一“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得出商品化程度高,据材料一“今北方之吉贝(木棉)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得出南北方之间棉布价格差异大,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技术积累角度得出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元代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从社会需求角度得出,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2)第一小问时间,据材料一“通州之设纱厂”“大生纱厂厂约”,结合所学分析得出甲午战争之后;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二“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得出有利于国计民生,据材料二“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得出实业救国,据材料二“通(通州)产之棉,
20、力精丝长,冠绝亚洲”得出中国原料质量好,结合所学得出,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有所扩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从内因、外因角度回答即可。(3)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三“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得到批准,和丰纱厂结束了近半个世纪来私人经营的局面,走向新生成为全体人民的企业”“”得出从私人经营的民族工业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的公有制企业,据材料三“逐步成为一家经营群体和骨干职工控股、国有和社会法人参股的股权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得出从公有制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三“1953年底,企业负责人商议提出公私合
21、营的申请得到批准”结合所学得出,党和政府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和丰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据材料三“1998年,随着改革的深化”结合所学得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答案】(1)概况:棉纺织业专业化程度提高,苏州等地棉纺织业规模大,商品化程度高,南北方之间棉布价格差异大。(4分)原因:技术积累上,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元代纺织家黄道婆对纺织工艺进行革新。(4分)社会需求上,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2分)(2)时间:甲午战争之
22、后(或1989年,或19世纪末)。(2分)原因:纱厂创办有利于国计民生;不愿列强获利,“实业救国”;中国原料质量好;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商品和劳动力市场有所扩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6分,答出3点即可满分)(3)变化:从私人经营的民族工业企业转变为公私合营的公有制企业;又从公有制企业转变为股份制企业(股权多元的现代企业集团)。(3分)原因: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社会主义总路线和一五计划,开始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和丰企业实行公私合营。(3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
23、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应该多样化。(4分)14(2016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24分)一些中日关系专家说2015年的中日关系依然不会平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大帝国在受轻视的、配备以现代战争武器的邻国面前显得十分无能。19世纪后半叶中国所经受的屈辱和灾难使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清王朝进行了痛苦的自我反省和重新组织。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的傲慢和自满以毁灭性的打击”?联系材料,结合所
24、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叶中国发生的变化。(12分) 材料二 中国的政治形势从此开始了一个新阶段,这就是实行抗战的阶段。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今天的抗战,中间包含着极大的危险性。这主要是由于国民党还不愿意发动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相反的,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 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25日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中国的政治形势。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中共与国民党各自的抗战理念。(12分) 【考点】(1)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晚清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维新思想
25、(2)抗日战争;国际外交主题【解析】(1)第一小问理解,日本人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打击即从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变化,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思想角度回答,并且特别指出这些变化并没有带来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性改变。(2)第一小问形势,从从当时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考虑,国外来讲,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国内的角度共产党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党发表自卫抗战声明;第二小问理念,根据材料二“他们把抗战看成只是政府的事”可知当时国民党实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实行的是全面抗战路线。 【答案】(1)理解:19世纪末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深重。(4分) 变化:清政府掀起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维新思想的传播,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但是依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8分) (2)形势: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中共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国民政府发布自卫抗战声明书。(4分) 理念: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4分) 中共: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