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5 ,大小:282KB ,
资源ID:471140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711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东地区2009年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比资料: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东地区2009年高中生物教学设计评比资料: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doc

1、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江苏省南通市石港中学 黄 新一、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变革学习方式,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习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具体内容标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二、教学目标1、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尝试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以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3、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2、1、教学重点:(1)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2)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2、教学难点:(1)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四、设计思路“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教学分两课时,第1课时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这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探究活动。在生物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中,提出听取他人的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辩护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这项内容比之义务教育阶段探究能力目标有了更高、更具体化的要求。针对农村中学的教学实际,本案例设计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

3、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五、 活动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生表述过程中,教师仔细聆听,归纳学生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确定本堂课要探究的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充分发表看法,并作出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实施方案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得出结论启发思维,再探究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出示思考题。迁移应用,形成能力提问: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什么?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什么?总结过渡到细胞呼吸概念。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

4、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继续提问: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对学生的假设进行归纳: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CO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CO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了酒精和CO2。如何检验假设的正确与否,通过实验来证明。提出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什么?(是否有CO2和酒精产生)设置几个实验组?(2个)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怎样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正常生活?(配制

5、适宜的酵母菌培养液,温度控制在2535)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怎样鉴定有无CO2产生?如何比较CO2产生的多少?用演示文稿投影两则背景知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异养型生物,培养液中必须含有现成的有机物。检测酒精的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该原理可用于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有无漏洞?教师巡回察看,及时指导。由于本实验难度大,花时多,教师在课前组织部分学生对该方案进行了反复试验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并缩短了时间(整个过程约20分钟)。认真倾听,评价探究学习行为与效果。提出试验过程中遇到的两个问题

6、,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实验过程中有的小组从A瓶中取出的培养液经鉴定也变成灰绿色?如何改进?在组装丁图实验装置的过程中,为了控制无氧条件,用T形夹夹住橡皮管进行密封处理,结果发生了锥形瓶B爆裂和橡皮塞被顶脱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如何排除这一现象的再次发生?由思考题提出问题:有人认为该实验装置中酒精和CO2的产生是葡萄糖水溶液的纯化学反应,与酵母菌无关。你如何驳斥这种错误观点? 回忆相关知识回答问题: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学生甲、乙

7、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和酿酒的过程。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并提出疑问:馒头比较松软是因为含CO2,CO2气体是由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无氧条件下能产生CO2吗?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吗?有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吗?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学生甲: 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乙: CO2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丙: 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丁: CO2和酒精都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实验材料用具,拟定方法步骤,初步画出实验装置图。选择的

8、材料用具:酵母菌、5%葡萄糖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橡皮球、锥形瓶、弯头玻璃管、试管、滴管等。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学生依据实验的基本思想设计实验方案。例如某小组设计方案如下:用A、B两个锥形瓶装入配制好的等量酵母菌培养液;橡皮球甲乙为检验两瓶是否有气体产生,橡皮塞上均插入一玻管,A瓶另加一支玻管,并用橡皮球通过玻管向锥形瓶内通气,以保证A瓶内有氧气存在,B瓶无氧,图示如甲、乙。将A、B瓶分别与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E相连,图示如丙、丁。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橡皮球丙丁学生对上述方案提出质疑:橡皮球间断而持续的通气,本身就通入了一定量的CO2,它也会导致D瓶中CO2变浑浊,

9、如何排除干扰?经讨论,该小组对上述丙图装置作了如下图戊的改进,即在瓶A前再加一个盛有NaOH溶液的锥形瓶C,让通入的气体先通过该锥形瓶,吸收掉其中的CO2。橡皮球戊依据上述设计方案,按组装实验装置,开始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有的负责向锥形瓶通气(注意持续进行),有的负责观察培养液温度(A、B瓶均需放入温水中),有的负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有的负责记录。一段时间后,D、E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均变浑浊,D瓶浑浊程度比E大),检测A、B两锥形瓶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具体方法是: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从A、B两瓶中各取出2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两试管中滴加0.5ml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并轻轻振

10、荡,使它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结果是:取自A瓶的酵母菌培养液没有变色,说明没有生成酒精;取自B瓶的培养液变成灰绿色,说明生成了酒精。分小组交流汇报实验结果,依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上述学生甲的假设是正确的。归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A瓶通氧量不足,部分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用橡皮球持续地向锥形瓶C内通气;培养液的量应适宜。用T形夹夹住橡皮管之前,瓶B中有一定的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同时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增加了气体的压力,导

11、致瓶B爆裂。改进方法是:B瓶封口后不用T形夹夹住橡皮管,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将有氧呼吸装置和无氧呼吸装置各增设一个空白对照实验装置,即各再增加一个培养瓶中只加入葡萄糖水溶液,其它装置分别跟已有的有氧呼吸装置、无氧呼吸装置一致的实验装置,然后分别检验空白装置中是否有CO2或CO2和酒精生成。如果没有这些物质生成,则说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积极思维,完成思考题: 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加入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A)酿酒过程中如何控制发酵环境中的氧气,为什么这么做?(略)温故知新,通过复习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

12、,认识到生物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该处设计体现了高中生物新课程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问题唤起思维。在设计实验方案前,设计问题串,引发学生回忆实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顺利完成实验方案设计。提供学生未知知识,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设计铺路搭桥。完善实验方案,减小实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小组内成员的密切配合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用最规范的操作收获最贴近事实的结论。学生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实验中的意外,生成了进一步探究的新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

13、、同行点评本堂课是一节探究活动课,如何保证探究活动的效果,教者作了充分的准备。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1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本堂课的活动中,学生经历了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同样的历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评价结果等,学生在这种多侧面的活动中,真正体验和领悟了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特别是高一学生,探究活动刚刚起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本堂课教师既没有全程包办代替,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在学生探

14、究中感到最困难的地方,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较好地发挥了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效果。2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紧紧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本堂课学生实验中发生的意外,成为进一步探究的新问题,这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3注重生物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本案例中,设计了密切联系生活的问题,例如我们吃的馒头和面包为什么比较松软,如何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家庭如何酿酒,为什么酿酒时要挖一个洞,酿酒过程中如何控制发酵环境中氧气等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