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3.50KB ,
资源ID:4706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706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文摘历史瘦影.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瘦影.doc

1、瘦影梁思成教授逝世那年,我还在安徽歙县“五七干校”。冬季的山区,凄厉得使人难受,偶然有几只昏鸦,在我顶上掠过,发出数声哀鸣,让人心碎。这使我没有好睡,时时梦见他的疫影,仿佛又听到他那谈笑风生的遗音,一切都是寂寞空虚。“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那几天的处境,我便是在这般光景中过去。我回思得很多,最使人难忘的是1963年夏与梁先生一起上扬州。当时要筹建鉴真纪念堂,中国佛教协会请梁先生去主持这项工作,同时亦邀我参加。我们在扬州同住在西园宾馆,这房间,过去刘敦桢教授以及蔡方荫教授曾住过,我告诉了他这段掌故,他莞尔微笑了,真巧,真巧。第二天同游瘦西湖,蜿蜒的瘦影,妩媚的垂杨,轻舟荡漾于柔波中,

2、梁先生风趣地说:“我爱瘦西湖,不爱胖西湖。”似乎对那开始着西装的西湖有所微词了。对钟情祖国自然风光、热爱民族形式的学者来说,这种话是由衷的,是可爱的,是令人折服的。梁先生开始畅谈了他对中小名城保护的重要性的看法,不料船到湖心,忽然“嘣”的一声,船舱中跳进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大鱼,大家高兴极了,舟子马上捉住,获得了意外的丰收。这天我们吃到瘦西湖的鲜鱼,梁先生说:“宜乎乾隆皇帝要下江南来了。”我们上平山堂勘察了大明寺建造鉴真纪念馆的基地,那时整个平山堂的测绘我已搞好,梁先生一一校对了。对鉴真纪念堂及碑的方案,他非常谦虚,时时垂询于我,有所讨论,我是借讨论的机会,向他讨教学习到很多东西。他开朗、真诚,我

3、们谊兼师友,一点也没有隔阂之处。鉴真纪念碑的方案是在扬州拟就的,他画好草图,由我去看及量了石料,作了最后决定,交扬州城建局何时建同志画正图,接着很快便施工了。十月份我重到扬州,拍了新碑的照片寄他,他表示满意。扬州市政治协商委员会邀梁先生作报告,内容是古建筑的维修问题,演讲一开始,他说“我是无耻(齿)之徒”,满堂为之愕然,然后他慢慢地说:“我的牙齿没有了,在美国装上了这副义齿,因为上了年纪,所以不是纯白,略带点黄色,因此看不出是假牙,这就叫做整旧如旧。我们修理古建筑也就是要这样,不能焕然一新。”谈话很生动。比喻很恰当,这种动人的说话技术,用来作科普教育,如果没有高度的修养与概括的手法,是达不到好

4、效果的。他循循善诱,成为建筑家、教育家,能在人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有才华。1958年批判“中国营造学社”,梁先生在自我检讨会中说:“我流毒是深的,在座的陈从周他便能背我的文章。我反对拆北京城墙,他反对拆苏州城墙,应该同受到批判。”天哪!我因此以“中国营造学社”外围分子也遭到批判。我回忆在大学时代读过大学丛书梁先生翻译的世界史纲,我自学古建筑是从梁先生的清式营造则例启蒙的。后来认识了,交谈得很融洽,他知道我了解他,知道他的身世为学我至今常常在悔恨、气愤,他给我的一些信,“文革”被抄家时散失了,如今仅存下他亲笔签上名送给我的那本中国佛教建筑论文了。我很感激罗哲文兄于19

5、61年冬在梁先生门前为他与我合摄一影,如今放在我的书桌上,朝夕相对,我还依依在他身旁,当然流年似水,梁先生已做了天上神仙,而我垂垂老矣,追忆前游顿同隔世。我与梁先生从这次扬州相聚后,自此永别了。我们同车到镇江候车,在宾馆中午餐,他买了许多包子肴肉及酱菜等,欣然登上北上的火车,挥手送别。他在窗口的那个瘦影渐渐模糊不见了,谁也不能料到,这是生离,也是死别。我每过镇江车站,便浮起莫名的暗淡情绪。今日大家颂梁先生的德,钦佩他的学术,我呢?仅仅描绘他的侧面,抒写我今日尚未消失的哀思,梁先生,你是永远活在我们建筑工作者的心中。清华园中,前有王静安(国维)先生,后有梁思成先生,王先生的纪念碑是梁先生设计,仿佛早定下这预兆了。中国就是需要这样的学者,我为清华大学歌颂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