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后集训:第一单元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470371 上传时间:2024-05-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后集训:第一单元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后集训:第一单元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后集训:第一单元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后集训:第一单元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后集训:第一单元课题2人工固氮技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合成氨工业有下列生产流程:原料气制备;氨的合成;原料气净化和压缩;氨的分离。其先后顺序为()A.B.C.D.答案:B2.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A.加快反应速率B.提高NH3的平衡浓度C.降低NH3的沸点D.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解析: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压缩,将N2、H2压缩到合成塔中,提高了N2、H2的利用率。答案:D3.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A.NH3B.O2C.H2OD.CO2解析:NH4HCO3受热可以分解:NH4HCO3NH3+CO2+H2O。产生的H2

2、O和CO2分别与Na2O2反应生成O2,反应方程式依次为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而分解产生的NH3能被浓硫酸吸收:2NH3+H2SO4=(NH4)2SO4。所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O2。答案:B4.密度为0.91 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设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A.等于12.5%B.大于12.5%C.小于12.5%D.无法确定解析:取1体积氨水用1体积水稀释,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25%25%=25%=12.5%,上式将水的密度1 gcm-3换成氨水的密度0.91 gcm-3,得出不

3、等关系式,无需运算便可得出结论。答案:C5.合成氨生产过程采取的措施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无关的是()A.选择适当的温度B.增大体系压强C.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D.不断分离液氨解析: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对平衡移动无影响。答案:C6.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N2+3H2 2NH3发生,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

4、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答案:C7.合成氨所用的H2可由煤与水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CO(g)+H2O(g) CO2(g)+H2(g);H0,欲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增大CO的浓度;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其中正确的组合是()A.B.C.D.只有解析:该反应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欲提高CO的转化率,可设法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显然降低温度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增加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也可以增大;若增加CO的浓度,平衡虽然向右移动,但CO的总量增大,其转化率反而减小。增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

5、到平衡的时间,而与平衡时CO的转化率无关。答案:B8.合成氨工业中主要反应是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回答:(1)在生产中,采用1107 3107 Pa是为了_。(2)加热到500 左右可以_。(3)使用催化剂是为了_。(4)若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并维持原温度,而将平衡体系中的混合气体浓度增大一倍,则上述平衡向_方向移动。答案:(1)加快反应速率,提高NH3的产量(2)加快反应速率,且使催化剂活性最大(3)加快反应速率(4)正反应综合运用9.工业上用氨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已知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水反应产生H2和CO2,H2是合成氨的原料,CO2供合成尿素用。若从充分利用

6、原料的角度考虑选用哪种原料较好()A.COB.石脑油(C5H12、C6H14)C.CH4D.焦炭解析:根据反应:N2+3H22NH3,CO2+2NH3CO(NH2)2+H2O,若要充分利用原料,显然要求原料与水反应产生的H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或接近31,此时上述反应趋于恰好完全反应,原料得以充分利用。题给信息:C+2H2O=CO2+2H2(21)CO+H2O=CO2+H2(11)CH4+2H2OCO2+4H2(41)C5H12+10H2O5CO2+16H2(3.21)C6H14+12H2O6CO2+19H2(3.21)故石脑油的利用率最高。答案:B10. (多选)合成氨所需的H2由煤和水

7、发生反应制得,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C(s)+H2O(g) CO(g)+H2(g);H0,达到平衡后,由于条件的改变而引起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以及平衡移动的状况。据图可知,改变的条件是()A.增加CO浓度B.升高温度C.增大压强D.增加水蒸气解析:正、逆反应速率都突然增大,因此只能从B、C两项中选。由于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v(逆),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v(正)v(逆),答案应选BC。答案:BC11.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锥形瓶口上方有白烟(NH4NO3)生成,请将可能观察到的其他现象补齐_。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2)由于气温

8、的原因,上述实验一段时间后现象不太明显,需向锥形瓶内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才能看到明显的现象(填代号)_。A.NaOH固体B.生石灰C.浓H2SO4解析:现象的描述依赖题目信息的引导。锥形瓶上方的白烟为NH4NO3,依次可推知锥形瓶内的现象及反应方程式。为了使浓氨水能逸出NH3,可向其中加入强碱或加热,但浓H2SO4与氨水反应消耗氨,不能放出NH3。答案:(1)在锥形瓶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生成,铂丝保持红热4NH3+5O2 4NO+6H2O,2NO+O2=2NO2,3NO2+H2O=2HNO3+NO,NH3+HNO3=NH4NO3(2)AB12.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

9、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3)E和F反应生成D、H、G的化学方程式是_。解析:由G是氯化钙,知E、F中一种含钙,另一种含氯,而C、D为气体,生成固体E,再综合分析,E只能为NH4Cl,D为NH3,C为HCl,A、B为H2、Cl2;F含钙元素,且与E生成NH3,则F为Ca(OH)2。答案:(1)NH3NH4Cl(2)H2+Cl22HCl(3)2NH4Cl+Ca(OH)22NH3+2H2O+CaCl2拓展探究13.某研究小组进行与NH3有关的系列实验。(1)从下图中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制取干燥NH3

10、的装置简图(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导管、胶皮管。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不用画),并标明所用试剂。(2)将NH3通入溴水中,有N2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为验证“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图中B管的容积是A管的2倍,活塞K1、K2、K3、K4、K5均关闭(固定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略;HCl和NH3均不溶于石蜡油,也不与之反应;装置气密性好)。在A管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干燥HCl气体。操作是_。控制活塞K4、K5,调节C,使B管充满与A管同压的干燥NH3。缓慢开启活塞K3,A管中的现象是_。要达到实验目的,当反应完成并恢复到室温

11、时,B管中预期的现象是_;若观察不到预期现象,主要原因是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关仪器的选择、组装,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分析等内容。(1)仔细观察所给仪器不难发现没有酒精灯,即不能利用反应2NH4Cl+Ca(OH)2CaCl2+ 2NH3+2H2O来制备气体(NH3),根据所给仪器的特点,结合NH3+H2O NH3H2ONH+4+OH-不难对本小题进行作答。(2)NH3N2化合价升高,则Br2在反应中必定化合价降低生成Br-,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不难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当NH3过量时显然发生反应:8NH3+3Br2=N2+6NH4Br。(3)要在A中充满与大气压强相等的HCl气体,需在A与大气连通的条件下充入,因(HCl)(空气),故需打开K1,在K2通入至K1处有HCl逸出(有白雾出现);若缓慢打开K3,则NH3进入A管并发生反应NH3+HCl=NH4Cl,而产生白烟,压强减小,石蜡油充满B管(剩余的NH3恰好充满A管),若观察不到上述现象,则可能是HCl中混有空气或石蜡两端的液面不相平所致。答案:(1)(2)8NH3+3Br2=N2+6NH4Br(或2NH3+3Br2=N2+6HBr)(3)打开K1、K2,从K2处通入干燥的HCl气体,直到K1处有白雾出现,关闭K1、K2生成大量白烟B管中充满石蜡油实验时A管中未全部充满干燥的HCl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