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高考考点定位】(1)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着重考查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建设方针,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其经验教训。(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突出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及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性作用。(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重点考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方向和历史意义(影响)。(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
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明确考查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概况。(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针对性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及完善过程。【热点题型】热点题型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例1. (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12)图2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例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3)右
3、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热点题型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例3.(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热点题型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
4、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例4.(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热点题型四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例5.(2017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
5、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热点题型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02(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专题十一训练1五届人大次会议指出,要在1978-1985年间
6、,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业在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随后,在国庆29周年招待会上,中央提出了大干快上的指导思想,要求“三年大见成效”。这表明A. 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协调发展 B. 经济工作中冒进思想有所滋长C. 思想解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D. 改革开放助推了经济快速增长2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搞好集体经济,同时也指出“对于包产到户应当区别不同地区、不同社队采取不同的方针”。这一通知A. 确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 B. 结束了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C.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 D. 实际上肯定包产到户的做法3读表
7、格“19781984年农产品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下列认识正确的是年份来源:学+科+网农民出售农产品价格总额为100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2.61.85.6197988.44.96.7198082.39.58.2198179.111.59.4198278.311.510.2198376.113.410.5198467.514.418.1A. 市场调节作用逐渐增加 B. 农产品的价格逐年提升C. 农业领域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4建国后的某一时期,河南焦作市市委、市政府曾出台措施规定:生产队以原高级社的生产小队规模为基础,全市现有生产队20
8、39个,应调整为3270个。最终,全市共退赔土地20726亩,房屋66346间,机器111部,汽马车170辆,牲口1189头,生猪14123头.羊21485只,并赔偿无偿调用劳力损失,群众深表满意。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A. 土地改革运动存在一定阻力 B. 农业合作化运动在顺利推进C. 国民经济调整工作逐步展开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5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这说明A. 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B. 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C. 经济建设出现
9、重大失误 D. 科学实验促进了农业的发展6下表是1953-1959年内地基本建设投资统计表年份投资总额(亿元)比重(总100)注:沿海指粤、闽、浙、苏、鲁、冀、辽七省和京、津、沪三市,其他省区为内地沿海内地沿海内地1953-1957年230.08262.7546.753.31958年105.05163.4539.2460.761959年126.58223.1436.1963.81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 沿海地区成为大跃进运动的重灾区 B. 内地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沿海地区C. 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 D. 国家重视改变经济布局不合理状况7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鉴于苏
10、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现象,我们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A. 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 B. 修改了“一五”计划的部分指标C.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氢错误 D.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现不断扩大趋势,下表中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因为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 D. 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91964年8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转国家经济委员会党组
11、织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中,认同托拉斯是“按照经济原则实行科学的高效率的集中统一领导,免除工业管理机关化和官僚主义、分散主义流弊”的一种好的组织管理形式。这表明我国当时A. 试图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工业部门 B. 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C. 意识到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 D. 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国民经济10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8个陆军师集体转业,改编为建筑师。这一决定的目的是A. 加强重点工程的建设 B. 强化海空力量的发展 C. 促进军队编制的完善 D. 减轻军费支出的重负11如果以下表为史料探究民生问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008年-2
1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及城镇失业人数(单位:万人)项目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131103116812211226131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86921908922917926A. 保障就业乃改善民生之本 B. 经济发展难以满足就业需求C. 发展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 D. 城镇化过快增强了失业风险12读1952年与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主要数据对比图,1957年中国农业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C. 产业结构的优化 D. 市场需求量的扩大13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对精减职工工作进行部署。精
13、减对象主要锁定在“195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而“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一律不予精减”。该通知意在A.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B. 固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C.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 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141981年11月,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有企业分为四类:一是严格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生产的骨干企业;二是既按市场变化又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生产的企业;三是大部分产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的企业;四是大部分产品根据市场变化组织生产的企业。材料反映,当时中国A. 开始经济体制改革 B.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并重C. 重视资
14、源优化配置 D. 尚未认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1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 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C. 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 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16从1957年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
15、生产自主权扩大刺激了农业生产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重大作用C. 人民公社化运动激发生产积极性 D. 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农民负担17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 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B. 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 D. 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18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8条规定,允许外国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1988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确认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1993年修正时以“社会主义
16、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取代“计划经济”和“国营企业”。材料反映A.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完善C. 改革成果得到法律确认 D. 政府不再参与企业经营.191983年,国务院发布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指出:“城乡集市贸易,是我国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应当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通过行政管理和国营经济的主导作用,把城乡集市贸易管好搞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这说明在当时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B. 对市场调节的作用有了一定认识C. 城乡集市贸易扰乱了正常经济秩序 D. 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0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
17、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 我国社会主义建没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C. 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D. 社会主义建设期间虽有曲折仍有较快发展 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路线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战时期,党实行了“双减双交”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改革路线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 建剥削土地制度。主要做法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8、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1950年至l952年间,新中国发生第一次土地改革。其政策出发点为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3年至l956年间的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土地所有制由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1979年之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具有所有权。甄爱军近代以来中国历次土改(1)依据材料指出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的改革及其变化方向。(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次改革的共同点并谈谈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
19、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会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别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模式建国之初工业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重工业化先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排斤城市化、高速度、先污染后治理,强调自力更生以信息化带动,以集约型增长为主,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协调机械化与就业,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适度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据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整理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现代史史实,围绕“社会改革与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