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5KB ,
资源ID:469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99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清初四画僧传奇.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清初四画僧传奇.doc

1、清初四画僧传奇在明清相交之际,出现了四位作品很具特色的僧人画家。他们的故事,耐人寻味,而四僧的作品风格又与他们的身世息息相关。会“翻白眼”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是四僧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乍听之下有人还会以为是八个人,其实,“八大山人”只是朱耷一人。关于朱耷“八大山人”的名字由来众说纷纭,猜测很多,主流说法是: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有关系,“八”指朱耷是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八大山人这名字是在认祖归宗。可他这个皇族宗室,偏偏生在了乱世。因此,他画的是鼓腹的鸟、瞪眼的鱼;他画的是残山剩水、老树枯枝;他画的是干枯的池塘、挺立的残荷。八大山人的鱼,总是翻着白眼,这

2、恐怕还得从他痛苦的人生说起。其实,少年时的朱耷,也曾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乖学生”,那个时候,他还不叫八大山人,他那时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用真才实学报效大明朝。明朝宗室子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朱耷就以布衣身份应试,15岁时考取了秀才,给众多宗室王孙做了榜样。可在他19岁这一年,清兵入关、李自成攻占北京。明王朝灭亡、朱耷父亲病逝。朱耷一家作为明代的贵族,整个家族90多口人惨遭屠杀。他和母亲、弟弟、妻儿逃到山里躲过一劫,但在逃难过程中,妻儿又相继去世了。一系列打击后,23岁的朱耷出家为僧,将喜怒哀乐完全寄托在画笔上,以大写意手法开一代画风。家室显赫的他藏于寺院,个性又比较倔强。假借鱼

3、儿翻出的白眼里,仿佛藏着一个前朝皇室后裔对命运最大的嘲讽。因此,他才会在画幅上将落款“八大山人”: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二字则类似“之”字,变形地写生了“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一吐他内心的五味杂陈。石涛为作画“搜尽奇峰”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这算得上其山水画创作的“方法准则”了。“搜尽奇峰”是重视采风、重视写生,石涛认为书画作品应该多收集素材,多观察事物,才能够迸发灵感,因此应该“搜尽奇峰”。石涛年纪比朱耷小,石涛出生于明王朝权力大厦即将崩塌之前,这时候的他才三四岁,被称为朱若极。明清两朝交替时,明代内部势力割据,石涛的父亲靖江王独霸广西,却被独霸福建的唐王出兵击败

4、,广西被占,靖江王全府除朱若极以外的所有人都关押至福建,囚禁至死。小小的朱若极是怎么逃过一劫的呢?三四岁的朱若极是被王府内官背着逃出了王府,没有被抓获。内官为了让朱若极远离内战,躲避杀戮,就让他剃发做了和尚,取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康熙南巡时,还特地两次召见画僧石涛。尤其是第二次召见更是为后人咀嚼乐道。当时的情形是,一群人接驾,而康熙却在人群中认出了石涛,叫了他的名字,让石涛受宠若惊。这两次召见,对石涛的画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些作品中石涛也反映出被召见后的意气风发。他神采飞扬地挥毫绘制了一幅海晏河清图,款署“臣僧元济顿首”。一年后,受到康熙皇帝赏识的石涛决定北上北京,希望寻找发展

5、机会。但是北漂石涛在京城却是一无所获,终回南方,最后还为延续香火而还俗成家。髡残:激烈后的皈依髡残出家的原因,周公亮在读画录石溪传(髡残号石溪)中说:“幼而失恃,便思出家。”髡残因幼年丧母,从小生活缺少母亲疼爱,长大后而有出家的念头。究其根本,髡残是遗民,他不是真正的隐士,他并不因为反清复明无望而平静下来。髡残曾多次去拜明陵,听说自己的朋友去明陵而不拜时,便破口大骂。他的画面中的笔触也流露出一种苍浑老辣的古拙之气。顺治十二年,43岁的髡残在南京的祖堂山幽栖寺任主持。这一年,郑成功率部大举北伐抗清,兵临南京城下却功败垂成,反清复明的力量也退至福建,而髡残留在寺院中逃过一劫。同年,髡残最亲近的导师

6、龙人俨、觉浪禅师相继离世,使髡残最终抛开世俗牵绊,向“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的书画僧转变。弘仁:平静下的波涛弘仁大概是四僧中,心态“最和尚”的。他平静清雅,超然寂静,不悲不喜,与铿锵有力、愤懑不平的髡残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这份平静,却来得极不平静。弘仁出生在历史文化名县:安徽歙县,一个叫桃源坞的地方。这时候的他还没有弘仁这个名字(弘仁乃是出家后的法号),这时候的弘仁还叫做江韬。江韬在家乡耳濡目染,自幼喜爱书画,还考上了秀才,与家人一起到了杭州生活。江家公子成了家族骄傲,一条坦荡仕途已经向江韬伸出了手,只可惜突然遭遇丧父的变故,不久祖父也病逝,只剩下母亲和他相依为命。江韬35岁时,清军南下,打到了徽州,兵荒马乱,灾荒连连,生活十分艰难。此时的秀才江韬心中最沉重的一句话可能是:“百无一用是书生。”他虽然已经断绝仕途之心,但作为前朝知识分子,绝对无法容忍清廷统治。于是,他要参与反清复明。他把反清复明的希望寄托在福建唐王身上。只可惜,当江韬赶到福建,唐王建立的南明小朝廷已经覆灭。江韬却也被清兵看作是反清复明分子。复明无望,无路可退。为了躲避清军搜捕,他藏身武夷山,皈依佛门,吃斋念佛。坎坷的经历让弘仁的画称得上是“冷若冰霜”。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