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轮仿真模拟(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黑龙江哈三中一模)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记载的商周公卿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的有65位。姓氏可考的商周公卿中,商代公卿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则分别是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
2、“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是在夏朝,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密切相关,而非界限分明,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公卿的族属结构由异姓公卿占多数到同姓公卿占多数,反映出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故D项正确。2(2019湖北模拟)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汉代四川临邛县人民对于天然气的认识和利用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汉)孝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时又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以竹筒盛其光,可拽行终日不灭也。”常璩(东晋)华阳国志蜀志“蜀郡临邛县有火井。汉室之隆(即光武中兴
3、),则炎赫弥炽,暨桓、灵之际,火势渐微。”刘敬叔(南朝)异苑“取井火还煮井水,一斛水得四五斗盐,家火煮之不过二三斗盐耳。”范晔(南朝)后汉书郡国志A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B东汉开始认识到天然气的可燃性C汉代广泛将天然气用于煮盐生产D汉代火井煮盐技术已经十分高超答案A解析结合表格材料分析,三则历史记载均有“井火”出现,可见汉代四川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均发现了天然气的燃烧现象,故可确定开凿盐井的过程中发现了天然气这一史实,故A项正确。第一则记述中“(汉)孝宣帝地节三年”处于西汉时期,可见西汉已经认识天燃气,故排除B项;C、D两项中“广泛”“高超”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3(2019广东佛山一检)下
4、图是陈列在中国某历史博物馆的三个瓷俑,分别是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B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D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以考试为选拔标准,“惟有读书高”反映了科举制实行后,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利禄,促使社会重学风气盛行,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影响,而非察举制,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科举制扩大官吏选拔范围的作用,故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因职业分工所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异,故排除D项。4(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
5、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A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B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C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D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答案B解析材料“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反映了通过“经筵”制度正君心而治天下的儒家理想,故B项正确。“君心正而天下治”并不是变革君主专制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与夷狄观念无关,故C项错误;当时儒学正统地位没有遭到破坏,“恢复”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5(2019四川教考联盟二诊)上图所示现象()A说明闭关锁国政策仍在继续实施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借口C表明近代民族工
6、业发展成效显著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经历了由增长到降低的变化,这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的要求不相适应,而且英国总结原因时认为是由于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不足,所以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选B项。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表明闭关锁国政策已经被打破,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排除D项。6(2019陕西二联)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
7、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答案A解析孙中山民生思想中平均地权并未涉及改变土地所有性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因此具有“空想色彩”,A项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维护的不是地主阶级利益,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孙中山注重民生问题,C项错误;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7(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一联)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
8、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作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科学论断是在人民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有稳固的战略后方,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的情况下发表的论断,A项符合题意。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是建立在认识到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基础之上的,排除B项;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对国共内战结果的判断属于对国内局势的判断,排除D项。8(2019
9、湖南岳阳一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D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答案C解析从1954年到1982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都是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都是宪法文件,都没有改变基本的法律架构,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论是1954年宪法,还是修订后的1982年
10、宪法,都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C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建设的目标,这两部宪法都没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立,排除D项。9(2019山东济南一模)“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A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C否定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D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答案B解析口号中都是对人的尊重和肯定,是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走向理性的过程,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反对欧洲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
11、材料是对天主教会的质疑,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理性至上,故D项错误。10(2019河北衡水中学模拟)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西方多党制选举造成政治人才的政党化和闲置,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多党选举制度下政党对政治人才的争夺和政治人才的闲置,不是缺乏
12、政治人才,A项错误;多党制下,不同党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体现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不同政党的政治人才随政党共进退,在野党政治人才无法参与国家管理,缩小了政治人才的空间,D项错误。11(2019山东临沂质检)1930年召开的旨在解决关税混战的会议,由于美国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的出台而失败,与会的27个国家中,只有7个国家(英国、比利时、瑞士和4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不提高关税的协定上签了字。这说明()A西方传统贸易政策受到冲击B关税保护是应对危机的良方C美国成为这场贸易战的后台D西方国家废止自由贸易政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发生后,西方发生了关税
13、混战,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受到一定的冲击,故选A项。关税贸易战争并不利于各国经济交流,遏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剧了各国经济危机,排除B项;经济危机的爆发促使各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因各国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引发贸易战,并非以美国为后台,排除C项;实行关税保护政策是各国基于解决经济危机的暂时措施,并不代表废止自由贸易政策,排除D项。12(2019山东青岛质检)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产业结构国家类别农业(%)工业(%)第三产业(%)1960年1980年1960年1980年1960年1980年33个低收入国家50561825321963个中等收入国家2
14、4153040464519个发达国家6440345462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答案A解析从表格数据看出,低收入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是时代趋势,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故A项正确。19个发达国家工业所占比例呈现下降趋势,故B项错误;33个低收入国家农业生产呈现增长趋势,且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发达,故C项错误;19501973年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材料涉及的
15、时间至1980年,“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为守卫京畿,清朝除在京津冀地区布防八旗兵外,还设立了正定镇、天津镇等七镇绿营兵。清雍正二年,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辖区包括今天京津
16、冀的大部分地区。明清时期,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河间府志卷七记载,该地贩盐商人来自沧州、天津,贩木材商人来自真定(今河北正定)。摘编自肖立军明清时期的“京津冀一体化”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
17、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冀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材料三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
18、国家战略。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表现。(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0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6分)答案(1)设置行政机构管理;津冀地区拱卫北京;津冀地区服务北京;水陆相通,交通便捷;商务联系密切。(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新变化: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对外联系加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6分,每点2分
19、,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原因:列强对华经济入侵;天津开埠的影响;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改革开放初期:单一的政府主导型;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21世纪初: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国家战略;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得出设置行政机构管理;由材料一“为守卫京畿”得出津冀地区拱卫北京;从材料一“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得出津冀地区服务北京;从材料一“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得出水陆
20、相通,交通便捷;由材料一“今津冀一带有许多商人来京贩粮,北京也吸纳津冀之土特产等”说明商务联系密切。第(2)问,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得出形成以京津为中心的网络体系;从材料二“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得出天津成为金融商贸中心;由材料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得出对外联系加强;从材料二“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得出城市化和近代化进程加快。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后”并结合所学
21、知识可知列强对华经济入侵的影响;由材料二“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得出天津开埠的影响;从材料二“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并结合所学得出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以及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3)问,第一小问改革开放初期的阶段性特征,根据材料三“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得出单一的政府主导型;由材料三“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得出地方政府自发倡导协同发展。第二小问21世纪初的阶段特征,根据材料三“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得出政府与市场共同推动;由材料
22、三“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得出国家战略;从材料三“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城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得出市场体制的主导作用在不断增强。14(2019晋冀鲁豫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狄更斯(18121870),英国著名作家。其作品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1854年,发表艰难时世(Hard Times),本书的背景是当时英国社会的劳资关系非常紧张。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教育家”葛雷硬,这个退休的五金商人只相信事实,认为人生只不过是隔着柜台的现金交易。他以这种“事实哲学”来教育学生和自己的儿女,结果儿子
23、成为强盗,女儿因内心空虚差点精神崩溃,这时葛雷硬才幡然醒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作者通过这一情节批判了当时英国的功利主义,与此同时,他还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摘编自柳鸣九世界文学史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答案(示例一)情节:当时英国社会的劳资关系非常紧张。(2分)历史现象:工业革命背景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激化。(2分)概述和评价:工业革命是由手工工场生产过渡到使用机器的大生产。随着工厂制
24、度的建立,社会上出现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革命的进行,不但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而且也造成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化。随着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确立,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工人的处境急剧恶化,工人运动迅猛发展起来。资产阶级是剥削者,无产阶级是被剥削者,这两个阶级的矛盾形成资本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受压迫,在经济上受剥削,所以从它形成之日起,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工人运动便从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发展起来。(8分)(示例二)情节:作品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
25、(2分)历史现象:资本主义的深入发展,推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2分)概述和评价: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但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很好地缓和与协调自身矛盾,日益积累的社会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钱成为衡量事物与人的价值的主要标准,浪漫主义对未来的设想和憧憬不再适应当时的社会现实,于是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的现实主义应运而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8分)解析根据材料“本书的背景是当时英国社会的劳资关系
26、非常紧张批判了当时英国的功利主义,与此同时,他还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例如:当时英国社会的劳资关系非常紧张。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等方面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的影响、社会阶级关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工人运动等方面对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道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2019安徽皖西名校联考)(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
27、革回眸】材料两汉地域辽阔,行政官员众多,汉代帝王对巡视监察高度重视,亲自出巡是帝王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统治者临时派遣使臣到地方巡视检查工作,也是汉代巡视制度类型之一。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撤销了原有的监察御史,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部),各部设立刺史。刺史品秩约为中下等县令,虽为六百石小官,但根据六条问事相关规定,刺史的主要监察对象是地方官中的二千石官员。除纠察地方豪强是否为非作歹之外,刺史的主要职责是巡察二千石官吏中鱼肉百姓、司法不公、任人唯亲、勾结豪强等不法行为,然后上报中央处分。在巡视方式上,刺史一方面受理吏民日常举报,另一方面也定期巡视所管辖的监察区。
28、在完善中央巡视制度的同时,郡、县、乡各级政府的巡视制度也逐步确立起来。摘编自田振洪汉代巡视制度及其历史启示(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巡视制度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巡视制度的作用。(6分)答案(1)皇帝亲自出巡与派遣官员巡察相结合;巡视官位卑权重,以小监大;有明确制度规定,巡视职责重在对地方官员不法行为的监察;巡视方式灵活;划分监察区,体系不断完备。(9分)(2)打击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吏治的效果;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6分)解析第(1)问,根据“亲自出巡是帝王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统治者临时派
29、遣使臣到地方巡视检查工作”得出皇帝亲自出巡与派遣官员巡察相结合;根据“刺史品秩约为中下等县令,虽为六百石小官,但根据六条问事相关规定,刺史的主要监察对象是地方官中的二千石官员”得出巡视官位卑权重,以小监大;根据“六条问事相关规定”“刺史的主要职责是巡察二千石官吏中鱼肉百姓、司法不公、任人唯亲、勾结豪强等不法行为”得出有明确制度规定,巡视职责重在对地方官员不法行为的监察;根据“刺史一方面受理吏民日常举报,另一方面也定期巡视所管辖的监察区”得出巡视方式灵活;根据“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部)”“郡、县、乡各级政府的巡视制度也逐步确立起来”得出划分监察区,体系不断完备。第(2)问,可从加强中央集权
30、、强化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改善吏治和不能根本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等方面分析回答。16(2019广东百校联考)(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战争之初,中国政府宣布了中立的立场。但此后协约国在争取盟邦的斗争中,曾敦促中国参战,日本却竭力阻挠。日本阻挠的原因是,惧怕中国在战后的和会上,以战胜国资格收回山东的权利。1919年4月30日,威尔逊(美)、劳合乔治(英)和克里孟梭(法)举行“三巨头”会议,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摘编自董继民、董俊霞论一战外交与中国材料二1943年3月,罗斯福会
31、见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时坚持“在解决世界问题时,需要把中国和其他世界强国联合在一起”。尽管英国当局持否定观点,但还是和美国一道同国民政府签署了新条约,正式废除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美、英、苏三国均表示保证中国作为将建立的新联合国组织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据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国际地位的不同。(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地位不同的原因。(9分)答案(1)不同: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待遇;二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6分)(2)原因:一
32、战时,中国参战时间较晚,对一战的进程和结局影响有限;受日本压力的影响。二战时,中国战场是开辟最早的反法西斯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9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次讨论山东问题,日本代表被邀出席,中国代表团被摒除在外。会议决定把日本继承在山东的权益的要求写入对德和约”可知,中国作为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的待遇;根据材料二“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美、英、苏三国均表示保证中国作为将建立的新联合国组织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可知,二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第(2)问,联系第(1)问,关于中国作为一战战
33、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战败国待遇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对一战的贡献较小、日本极力压制中国等方面思考作答。关于二战时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角度分析作答。17(2019东北三省四市一模)(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舜是我国历史上由传说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重要人物。其形象在早期文献中有一个演变过程。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对舜的行孝事迹作了很多发挥,如舜受父母弟弟迫害后仍然以孝事父母等等。墨子尚贤记载:“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韩非子中也多次论及
34、舜,将舜帝作为治国方略的正面形象。竹书纪年中则有“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得父子相见也”,以及“舜篡尧位,立丹朱城,俄又夺之”的记载。史记中舜的贤德帝王形象很鲜明,因受史记的巨大影响,舜帝道德圣王形象此后逐渐定型。摘编自论史记中的舜帝形象材料二史记五帝本纪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后世关于舜帝的系列传说故事,例如“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对南方氏族部落“以德化之”,使南方疆域直到五岭以南等等叙述逐渐衍生出帝舜文化,构成了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基石,其影响甚为深远。摘编自先秦秦汉舜帝形象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舜帝形象从多元化到后期逐渐定型统一的原因。(8分)(2)
3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舜帝形象体现的中国人文精神内涵。(7分)答案(1)原因:政治环境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环境相对宽松;百家争鸣,儒墨法等各家学派借助舜帝形象论证自己学派的思想。西汉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舜帝形象趋于统一;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去粗求同,舍弃分歧较多的材料。(8分)(2)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孝道为先,和睦家庭;选贤任能,勤政爱民;以德化人,推崇德政。(7分)解析第(1)问,仔细研读材料发现,舜帝形象从多元化到逐渐定型统一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段的特征是相适应的:春秋战国时期即先秦时期舜帝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秦汉时期古籍中的舜帝形象呈多元到统一的演变趋势。主要结合先秦和秦汉时期的社会特征分析原因即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之势,舜帝形象也随着诸子的发挥变得多样化,如圣人形象、孝子形象、兼爱非攻形象、明法度的帝王等等。秦汉时期舜帝形象走向单一,主要从国家统一,统治者加强对思想的控制,史学家严谨治学等角度分析即可。第(2)问,舜帝形象演变与统一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舜帝精神文化可以说是中华道德文化的主源之一,仁孝、勤政、德治等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影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