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八)(建议用时: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9湖北鄂东南联盟学校联考)如图是1916年至1918年中国工人罢工次数示意图。在此时期工人罢工逐渐形成互相支援、同盟罢工的趋势,并逐渐形成近代工会,提出资本家不能干涉工会内部事务的要求。这说明(D)A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尖锐D工人阶级民主意识增强解析 据材料“同盟罢工”和“近代工会”可知工人阶级民主意识增强,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工人阶级的斗争, C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与材料不符,
2、A项错误;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B项错误。2(2019江西南昌一模)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时代的节点,是千年荣耀的骄傲与近代百年屈辱的交汇点,中国知识精英在这个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材料中“一个时代的节点”指的是五四运动(C)A发动了人民群众 B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C发展了民主革命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解析 根据题干“是一个时代的节点重新寻找方向,开始踏上救赎国家,救赎民族,乃至自我救赎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五四运动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故选C项;“发动了人民群众”与材料“中国知识精英”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前就有
3、李大钊等人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B项;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3(2019河南许昌二模)如图为1919年中国化学工业社的一幅宣传国产蚊香及臭虫粉的广告(画中字:“娘子军驱除丑类”)。该漫画反映出(A)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国产产品竞争力强 C女性取得社会独立 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解析 据题干材料“娘子军驱除丑类”可知1919年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客观环境而非产品竞争力,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1919年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排除D项。4(2019全国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
4、“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B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解析 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A项;封建专制被推翻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不能解释新文化运动仍是反封建,求民主,排除C项;材料分析的是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的原因,并且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已出现,排除D项。5(2019广东广州调研)据统计,189
5、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D)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 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 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解析 据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发生在191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排除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6(201
6、9广东佛山顺德区二模)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B)A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C有一定的“左”倾倾向D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解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提出了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纲领,这不符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材料说明中共认识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重要性,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故选B项。7(2019山东济宁二模)1923年11月,孙中山
7、在演说中强调,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就要向俄国学习。俄国革命,原来只有民权、民生两大内容,但在十月革命后六年间,俄国都在为民族主义奋斗。因此,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孙中山的上述观点表明他(A)A巧妙地将中俄两国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 B找到了中俄两国革命道路的相同之处C密切关注中俄两国革命理论的不同之处 D在某种程度上仍排斥苏联的革命思想解析 据题干中“俄主义与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实在暗相符合”,可知孙中山把中国和俄国的革命理论联系在一起,故选A项;两大主义体现的是孙中山对中俄革命理论的观念,不是对两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中国的革命理论与俄国的相同之处,不是不同
8、之处,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中国的革命理论与俄国的相同之处,没有表明孙中山对俄国革命思想的排斥,排除D项。8(2019广东模拟)1925年,华北五所大学分别就辩题“中国宜用武力统一”举办辩论会,其中四所大学正方获胜。当时有评论称:“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据此可知,当时(A)A北伐战争已具备一定民意条件 B学生辩论扩大了革命群众基础C军阀割据仍是民族革命的障碍 D专制和大一统观念仍占据主导解析 根据材料“1925年正方主张中国宜用武力统一的理由,和一般老百姓希望某一派得胜的思想不谋而合”,结合所学知识,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决心以武力推
9、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具备了一定的民意基础,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是学生与民众对武力统一的态度,排除B、C两项;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9(2019四川德阳诊断)下表数据的变化,反映出(D)近代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变化项目1894年1914年1920年1936年(包括东北)资本总额(亿元)1.2217.8825.7999.91中国资本所占比重(%)55.53%42.84%48.44%42.77%其中官僚资本为(%)39.14%26.76%25.96%22.27%注:本表“产业资本”主要统计的是工业资本和交通运输业资本。(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三卷)A产业结构不合理B民
10、族工业发展缓慢 C重工业发展迅速 D民营经济发展较快解析 观察图表,可知中国资本减去官僚资本即民营资本由16.39%到20%以上,结合所学知识,民族资本主义此时发展较快,故选D项;产业结构即农轻重的比重,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1894年后民族工业经历了初步发展和发展的黄金时期,排除B项;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缓慢,排除C项。10(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这说明当时(A)A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 B交通
11、管理亟须加强C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 D西方科技传播快速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诸多事项无不受阻”等可知,作为建设城市交通设施的电车公司在筹建过程中屡屡受阻,这说明当时城市设施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故选A项。11(2019四川遂宁诊断)1921年2月,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专注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一论述反映了(C)A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 B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 D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的概念
12、混乱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早期的共产党人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想进行了坚决的思想斗争,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对新文化运动的相关提及,排除B项;根据“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可知,题意反映的并非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早期概念混乱的问题,排除D项。12(2019河南洛阳二模)1930年,国民党人王正之撰文反驳胡适时论及当时对新文化运动的两种定义:一种是胡适的新文化,反对固有道德、“白话文学而已”;另一种则是共产党人(陈独秀)的标准,“无产阶级的文学”“把所谓资本家来打倒,把所谓大地主加以放逐”。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C)A内部思想对立严重 B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C思想流派
13、多元化明显 D注重民主与科学的宣传解析 据材料“一种是胡适的新文化”“另一种则是共产党人(陈独秀)的标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思想的多元而非对立,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7分)13(2019河北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华民族”一词当今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芮逸夫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构成,体质的、语言的及文化的吸引混合,虽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合在一起”。费孝通先生认为
14、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主要是出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如果要找一个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 材料二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
15、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以中国人治中国。中国者中国(汉族)人之中国”。孙中山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认为中国亡于鞑虏已二百多年”现在的国“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因此要“将满洲鞑虏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发誓要建立一个真正汉民族的国家”。1923年后,他在宣言文章或演说中多次使用“中国各民族”、“国内之弱小民族”、“中国以内各民族”、“诸民族”等表示中国境内存在着多民族的词汇。并有“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等提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一中关于促进
16、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因素加以阐释。(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变化及主要原因。(9分)解析 第(1)问因素,据材料一信息从民族地域、心理、文化的相似性、民族间交往、社会经济及古代政治、经济特点等方面归纳。第(2)问原因,据材料二从民族政策、民族融合、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政治、经济等角度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革命形势、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等角度;从境外看,受到列强持续侵华、十月革命等的影响;从主
17、观上,民族资产阶级认识不断深化综合分析。答案 (1)儒家文化中重视“和谐与统一”具有凝聚力;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具有稳固作用;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交往密切,血脉相连;传统稳固的小农经济为民族认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地域等要素。(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正确的边疆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民族宗教政策;边疆民族事务机构(理藩院)的设置。(3)变化:以同化为基础、汉族为中心,发展为以平等为基础;从“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发展为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原因:清政府统治灭亡后,革命对象发生
18、变化;帝国主义持续侵略,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加深(民族资产阶级认识提高);受到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影响。14(2019湖南永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实业计划亦名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关于振兴中国实业实现国民经济近代化的专著。1919年用英文写成,并译成汉语。全书包括自序、篇首、六大计划和结论等几个组成部分。自序讲作者写此书的动机和经过。篇首概述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第一计划至第三计划主张在中国沿海修建三个深水港,并且以三大港为中心,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修建铁路、公路、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工农业生产。第四计划是铁路计划,主张按中央
19、、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修建十万英里铁路,组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网。第五计划是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的计划。第六计划则是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并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的计划,也即是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的计划。结论部分总述实现实业计划对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的作用,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摘编自孙中山实业计划等根据材料,提炼出孙中山的一个经济思想主张,并加以评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 从涉及交通、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工农业生产、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生产等内容分析,意在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促进中国强盛。答案 示例观点:孙中山主张振兴实业,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评述: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孙中山认为发展中国实业的重点是海陆交通和工农业生产,基本生活资料生产,原材料和能源工业生产。孙中山认为实现实业计划有助于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和促进世界文明进步,因而呼吁“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予以协助。由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未能完成,孙中山为中国设计的经济建设宏伟蓝图,在当时无法实现;但孙中山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思想,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