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4KB ,
资源ID:46893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8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术道之间.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术道之间.doc

1、术道之间牛人往往是由牛人教出来的,李鸿章当年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时,曾国藩已位居两江总督,文章也是公认的一流。其实,李鸿章与曾国藩的缘分,在投帖之前就开始了。1843年,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从北京来函,让其入京,准备来年的顺天府乡试。利用这个机会,李文安带李鸿章拜见了曾国藩,算是认了门。1845年,李鸿章参加恩科会试,曾国藩是主考官,依科举时代的规矩,曾可算是李的座师。考试失利,李鸿章正式拜曾国藩为师,学习如何写诗作文,两年后李鸿章金榜题名。曾国藩对李鸿章不仅在学问上循循善诱,在事业上也步步提携。李鸿章在家乡办团练失败,想投奔曾国藩,曾国藩满口答应,并寄去三百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李

2、鸿章入幕,曾国藩又将自己的治军心得一点一点教给他,希望培养其统兵之才。1860年,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剑指上海,曾国藩亲拟奏稿,推荐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同时派他在合肥一带招兵买马,组建淮军,援救上海,李鸿章自此平步青云。李鸿章没有忘记老师的恩情。1864年,曾国藩与曾国荃包围天京,久攻不下,李鸿章率领的淮军时在常州,朝廷谕令淮军会攻天京。李鸿章知道曾国荃想独占收复天京的头功,于是致函曾国藩,称自己的部队想休整一下。朝廷见李鸿章按兵不动,下旨催其动兵。李鸿章先是谎称生病去了苏州,接着又提出部队疲劳,需休息两个月才能出战;实在找不到理由了,就绕道浙江,说要从湖州对天京形成包围。曾国藩明白李鸿章的良

3、苦用心,湘军攻克天京后,李鸿章去看老师,曾国藩出城迎接,拉着他的手动情地说:“我兄弟俩的一点面子,全是你给的。”曾国藩辞世,李鸿章写了一副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表达了对老师的深深怀念。然而,李鸿章的矛盾也正在这里,一方面他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师,另一方面他对老师传授给他的东西,又更多地只是吸收其“术”(具体的技巧),不顾其“道”(做人处事的根本理念)。曾国藩一生以诚为本,李鸿章则喜欢撒谎。在湘军幕府时,某天李鸿章谎称头疼,不愿参加曾国藩主持的早会(集早餐与议事于一体的聚会),曾国藩几次派人去叫,说是“人不到齐不开饭”。看到老师生气

4、了,李鸿章只好披上衣服,匆匆前往。曾国藩板着脸没说话,待李鸿章吃完饭,丢下一句“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一诚字耳”,然后拂袖而去。在用人上,李鸿章与曾国藩也有极大差异。曾国藩提拔将领,除了军事素质,还很看重其操守和学问,湘军的主要将领都是书生,有科名者竟达30多人。曾国藩曾得意地对别人说:“我的这些部下,可以白天打仗,晚上讲学。”李鸿章用人只看打仗的能力,注重用利益笼络人心。他觉得读书人想法多,谁都不服谁,在战场上很难协调,相反,那些四肢发达、大脑简单的“武夫”却可以唯主将之命是从。曾国藩固守原则,李鸿章则看重权变。19世纪70年代初,天津发生捣毁教堂、杀害洋人的教案,曾国藩受

5、命处理。曾国藩经过仔细调查,发现所谓洋人教士杀婴儿的事,纯属谣传,在谈判中,他先是向洋人道歉,并当即决定将天津道、天津府、天津县的官员全部撤换。洋人不同意,非要将这些官员杀了抵命。几经协商,达成协议:判死刑20人,流放25人,天津知府、知县革职并流放黑龙江,支付赔款49万两白银,并派政府特使到法国赔礼道歉。协议一出,国内物议沸腾,有人甚至指责曾国藩是“卖国贼”。在此种情况下,朝廷只得命令李鸿章复查“天津教案”。李鸿章一接手,立即表现出了与乃师全然不同的做事风格。他一面与洋人讨价还价,一面暗地里与俄国沟通,因为俄国只要赔偿“经济损失”,不要求人命相抵。李鸿章趁机改动判决,将原来的20名死刑改为16名死刑、4名缓刑,又令丁日昌从监狱里找来16名死刑犯杀了,忽悠外国人说已经行刑完毕。那些流放的官员,在避过风头之后,李鸿章又将他们一一招了回来。李鸿章只学老师的“术”,无视其“道”,并非学不到,而是不想学。曾国藩来自交通极不发达的湖南中部乡下,他的价值观是儒生的;李鸿章来自自古以经商著名的安徽,其价值观是商人的。前者讲精神坚守、讲诚信、讲名誉,后者讲物质利益、讲计谋、讲机变。在正常时代,道可以战胜术;在晚清那种非正常的时代,术往往打败道。从曾国藩与李鸿章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时代流变的轨迹。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