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32MB ,
资源ID:468825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88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2 中国近代史 通史整合(二)练习.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2 中国近代史 通史整合(二)练习.doc

1、通史整合(二)中国近现代史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清政府便开始了反抗斗争,但收效甚微。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坚持斗争,加上美英反对日本独占中国的企图,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苏俄政府因外交孤立,意欲拉拢中国,从1919年7月起,先后三次发表对华宣言。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

2、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南京政府便首次自主地修订颁布了海关进口新税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德、意、日宣战,同时宣布废止中德、中意、中日间所有旧条约。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至此,一百年来中国与西方国家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材料二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分为四个时期:一、酝酿期:明治政府向列强表达修约意愿,并派使团赴欧考察和修约,但遭到拒绝。二、胶着期:19世纪70年代寺岛外务卿把修约重点放在修改关税上

3、,因列强反对,进展缓慢。1880年井上馨出任外务卿后,把修约的重点放在治外法权上,关税仅是修改现行税率。并推行欧化政策和媚外外交,遭到民权人士的反对而下台。三、基本完成期:1888年新任外相大隈重信则采取较强硬的外交策略,以美、德、俄作为修约谈判的突破口,提出在与美、俄等国签订新约的5年后,废除领事裁判权,得到美、德、俄三国的同意。19世纪90年代,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英国对日政策发生根本性变化。1894年7月,日本同英国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并部分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此后,其他列强先后同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四、最终完成期:1910年日本向各国发出修约通知,1911年美国带头

4、与日本签订新条约,随后有关国家也纷纷与日本签订条约,表示放弃关税协定权。至此,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任务宣告完成。摘编自牛淑萍近代日本修改不平等条约述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修约特点有何异同。分析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中日两国修约的异同点和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近代中国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1917年8月,中国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在此之前中国与德、奥两

5、国所有条约以及国际协议无效”“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中日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约,由此,山东问题终得以解决”“1924年在平等条件下中苏两国重订了新约,恢复了一定的平等权益”“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北伐和国民革命的民族主义高涨,中国政府收回了汉口、九江等租界,和主要西方国家以及日本签订了关税新约,收回了关税自主权”“1943年,中国同英、美等签订了关于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之后陆续与其他在华享有各种特权的国家签订了类似的条约”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2)中日两国修约特点的不同,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废约持续时间长,日本时间短;从材料信息反映的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收回关税

6、自主权、20世纪40年代废除领事裁判权和日本的19世纪90年代废除领事裁判权、20世纪收回关税自主权来看,中国是先关税主权、后治外法权,日本是先治外法权、后关税主权。中日两国修约特点的相同点,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都通过政府努力、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以及两国人民的斗争。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两国带来的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收回主权、洗刷耻辱、提高国家地位,对民族工商业的保护作用和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人民自信心和融入国际社会,以及领事裁判权的收回也促进了两国司法改革等方面来回答。答案:(1)原因:利用一战、二战的契机;利用国际会议列强之间的矛盾;抓住苏联急需获得承认而放弃在华特权的机会;民族主义情

7、绪和国人的支持;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和英美为鼓励中国人民继续抗战。(2)不同:中国废约持续时间长,日本时间短;中国先关税主权,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日本先治外法权,后关税主权。相同:中日两国政府的修约努力;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修约;两国人民的斗争迫使政府重视修约。意义:收回了国家主权,洗刷两国近代的耻辱,提高国家地位;对两国民族工商业有一定保护作用,增加财政收入;增强两国人民的自信心,加深融入国际社会;领事裁判权的收回也促进了两国司法改革。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新教育吸取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养料,并受到当时新文化的滋润,人文主义教育家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

8、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要求以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的教育理想进行教育革新。意大利最早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P.P.韦杰里乌斯,早在15世纪前夕就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要求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到16世纪,不但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为人文主义学者所熟悉,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还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有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开创了端倪,在教育史上具有巨大的进步作用。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

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力倡“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理念,这与他倡导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民主社会建设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他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张是教育独立。所谓教育独立是指教育超然于政党,主张教育脱离政党、脱离宗教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事业完全交给教育家办理。这一主张对于弘扬教育的内在价值无疑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张晓唯蔡元培评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新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对文艺

10、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借鉴,并阐述其教育思想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一中“吸取了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养料”“人文主义教育家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实施符合自由人的价值的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身心的良好发展”“除教育王公贵族和富商子弟外,也收容个别平民子弟”,可以从内容、目标、理念和对象几个方面概括特点,再结合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和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总结。(2)从对我国新文化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介绍,比较两则材料,找到二者的联系,从教育的目标、理念、方式等方面入手,主要考查考生对西方近代教育和中国近代教育的联系

11、与共通之处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答案:(1)特点:以人为本(突出人文主义);教育内容吸收古希腊罗马文化养料;培养目标发生改变(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教育理念革新,强调人的身心健康;教育对象范围扩大。(2)继承与借鉴:理念符合自由人价值的教育;目标培养身心健康、完全人格的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方式教育独立。影响:弘扬教育的内在价值;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革;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潮流。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

12、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被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材料二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

13、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與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解析:(1

14、)根据材料一“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得出地缘与血缘结合;根据材料一“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得出国与家结合;根据材料一“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得出城邦之间有统属关系;根据材料一“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得出由城邦国家发展为领土国家;根据材料一“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得出逐渐形成皇权、专制主义。(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得出利用开国大典及国庆等节日塑造国家仪式;根据材料二“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

15、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得出从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塑造新秩序,树立新形象;根据材料二“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得出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广泛地动员民众参与;根据材料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得出内政外交结合,内建新政权,外建独立自主的新外交。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得出使新中国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根据材料二“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出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根据材料二“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并结合所学得出巩固了政权。答案:(1)不同:国与家结合;地缘与血

16、缘结合;由城邦国家发展为领土国家;城邦之间有统属关系;逐渐形成皇权、专制主义。(2)特点:塑造国家仪式:利用开国大典及国庆等节日塑造。采用群众运动的方式:广泛地动员民众参与。多方面塑造:政治、经济、社会都建新秩序,树新形象。内政外交结合:内建新政权,外建独立自主的新外交关系。意义:使新中国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巩固了政权;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9世纪4060年代签订南京条约;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签订辛丑条约;维

17、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材料为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材料论证题,从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提出论题,如: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论题一定要涉及中

18、外两个方面,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求史论结合,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论证。答案:论题: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阐述:前两次工业革命中,西方列强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获取更多的利益。他们依仗其先进的科技,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开始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不断向西方学习,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经济方面,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相继产生;在政治方面,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相继进行民主政治的实践。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政府积极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在航天、电子计算机、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大大加速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所以,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要求:论题一定要涉及中外两个方面,不可以只提取一个方面的信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