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15KB ,
资源ID:46874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4687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和家教.doc)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和家教.doc

1、曾国藩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曾国藩在兄弟当中不但顺序居长,而且年龄也比弟弟们大很多。十岁那年,大弟曾国潢降生,此时曾国藩已经开笔,父亲曾麟书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就叫“兄弟怡怡”。作文交上来,曾麟书很高兴,说:“文中有至性语,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由曾麟书的反应推测,曾国藩的这篇作文,内容应该是陈述敷衍“兄友弟恭”的大道理,表达自己“有弟”的欣喜。这件事说明,曾国藩的兄弟之情,一开始就被传统伦理观念所塑造。在儒家伦理当中,兄弟之情被概括为“兄友弟恭”。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家族未来的领袖,“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诸弟的先导和楷模。因为年龄差距,曾国藩从小和几个弟弟并不是玩伴。弟弟们能奔跑嬉

2、闹时,他已经奔走在考秀才的路上了。他和弟弟之间,更多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一开始他是做私塾老师的父亲的助教,等到自己中了举人,教导诸弟的权威就从父亲那里转移到了他身上。但是,除了责任心强等正面因素之外,长子性格中也有一些负面因素。一般来讲,长子面对弟弟,会不自觉地扮演起“准父亲”的角色,有较强的支配欲。这一点在曾国藩身上表现得非常典型。因为是长子,又是科举上的“成功者”,曾国藩在家中享有比一般长子更大的权威。兄弟们习惯唯他马首是瞻。兄长之爱这种长子心态,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和兄弟们经常会发生小的摩擦。曾国藩曾经回忆,道光十七年,也就是曾国藩中进士的前一年,他在家里亲自教授几位弟弟读书,但是由于态度过于

3、严厉,总是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弟弟们对他有所不满。曾国藩在家书中经常表现得过于直率武断,因此得罪过弟弟。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余之行事,每自以为至诚可质天地,何妨直情径行”。比如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正月初十,曾国藩在致诸弟信中,说过这样一句:“季洪诗文难于进功,须用心习字。将来即学叔父之规模,亦有功于家庭。”季洪是曾国藩幼弟曾国葆的字。曾国藩的意思是这个弟弟天资一般,可能功名路上走不远,不如好好练练字,将来在家里帮帮忙。就像他的叔叔曾骥云,虽然一辈子都是个老童生,但是在家里帮着管管家务,也算有功于家庭。曾国藩自己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得罪了弟弟和叔叔两个人。接到这封信,老实懦弱的叔叔

4、没表现出什么,幼弟国葆却受了刺激。以前他经常把作文寄给大哥批阅,这次却无论如何不肯了。曾国藩家书现在成了普及的经典,想必大家在读曾国藩家书的时候,都会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哥哥会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但事实上,曾国藩的弟弟们并不总是这样认为。曾国藩式的居高临下的兄长之爱,常有导致弟弟们“逆反”的时候。性格憨直的曾国潢认为曾国藩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他说得什么也不是,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三页长的回信。他在信中指责曾国藩“待人不恕”,说他“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也就是说,你月月来信,总把我们说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你自己却也没什么升官进

5、步的好消息。这些家书的作用,只是在父母面前,把我们显得碌碌不堪罢了。值得怀念的时光曾国藩之重于兄弟情谊,在安排曾国荃南返一事上表现得很充分。晚清时代,治安不靖,出行不易。为了曾国荃回家一事,曾国藩操了很多心。首先他得为曾国荃找到一个适合的旅伴,结伴同行。恰好湖南籍京官郑世任外放贵州兵备道,赴官将经过长沙。曾国藩把弟弟托付给他,商量多次出行细节,“初八九起议,十四日始决计”,决定七月十六日出发。十六日曾国藩送弟弟出门,本身经济很紧张的他还是给弟弟带了三十二两银子作为路费。此外,又封了十两银子,这是给家里老人们的钱,不过他嘱咐曾国荃,如果路费不够,也可取用。兄弟二人“彼此恋恋,情深似海”。到底是年轻不成熟,在京之时,曾国荃闹着回家。但是回到家里不久,曾国荃又开始怀念在北京的时光。在后来的通信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曾国荃对自己在北京的表现表示后悔。比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十四日信中,二十五岁的曾国荃说:“弟深悔早岁留京未自伏案用功,任意使气,不听大兄之教诲。”可见时间越久,曾国荃回忆北京一年多的生活,越感到长兄对他的关爱与尽责,对自己当初的表现也越加后悔。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