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稳态(内环境、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免疫(特免、失调)一、选择题1(2005广东生物12)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与稳态的知识。解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浆是内环境中重要的部分,此外,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主要通过血浆的运输与缓冲,因此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来
2、调节,Na+、K+等主要以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消化道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 2(2005江苏生物20)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A)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稳态。解析: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中PH值发生剧烈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主要物质是碳酸氢纳。3(2005全国卷1)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D)A、细胞内液增多B、组织液增多 C、体液增多D、尿量增多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糖尿病的特征解析:糖尿病患者出现的典型特征是“三多一少
3、”,即: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少。4(2005全国卷3)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B)A、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人体提高血糖浓度的调节机制。解析: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降低,人体可提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它们的分泌均增加。5(2005上海生物10)下列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互拮抗的是(A)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 D、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关激素间的关
4、系。解析:相关激素间的关系主要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在四个选项中只有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拮抗作用。6(2005江苏生物19)多种激素共同调节人体生理活动。对于同一生理效应(D)A、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B、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C、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 D、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相关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解析:胰岛素功能是降血糖,胰高血糖素,两者间表现为拮抗作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代谢,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功能是升血糖,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
5、高,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都能促进动物和人的生长发育,两者间表现为协同作用。7(2005上海生物32)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A)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C、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平衡的调节。解析:缺乏淡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则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使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8(2005广东生物23)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Na来自饮食
6、,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解析:Na+主要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而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调节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人体的各种排水途径中,只有由皮肤表层蒸发的水汽排出的水不易察觉,其实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要排出。9(2005江苏生物21)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C)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
7、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钾离子的排出特点。解析:钾离子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因此在只饮水不进食的情况下,虽然也排出钾离子,但比正常进食情况下,钾离子的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10(2005天津理综4)成年女性排卵的前1天,血浆中雌激素、促性腺激素互相调节,二者均逐渐增加。血浆中血糖、胰高血糖素浓度互相调节,二者均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 雌激素浓度上升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上升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血糖浓度上升引起
8、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A、B、C、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激素的反馈调节和胰高血糖素对血糖代谢的调节。解析:参考妇产科学教材雌激素通过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调节。在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随着卵泡渐趋成熟,雌激素分泌也逐渐增加,于排卵前雌激素分泌量形成一个高峰,同时对脑垂体正反馈,引起促性腺激素分泌也增加;排卵后78天雌激素分泌量又开始增加,形成第二高峰,此时对脑垂体负反馈,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含量的作用,当血糖浓度升高后,胰高血糖素则会分泌减少,同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升高的血糖浓度下降,恢复至正常水平。11(2005广东生物9)下列
9、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糖平衡调节。解析: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两者是拮抗作用调节血糖平衡。12(2005全国卷4)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
10、会引起(D)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的体温调节。解析:当人处于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增加皮肤的血流量,也使汗液分泌增多,从而使散热量增加,保持人体温的相对恒定。13(2005广东生物17)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C)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体
11、温调节。解析: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当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肌细胞有氧呼吸,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是使血管舒张,增加皮肤血流量,使汗液分泌增多等。 14(2005广东生物31)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BC) 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B、淋巴因子能增强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C、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记忆细胞 D、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关知识。解析:运用排除法解题。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A选项错误;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
12、密切接触触靶细胞裂解死亡,D选项错误;BC选项正确。15(2005全国卷2)当抗原刺激抗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细胞发挥的作用是(B)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B、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C、产生组织胺增强B细胞的功能 D、促进B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在效应阶段中的作用。解析: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反应阶段T细胞会大量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16(2005全国卷4)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
13、是(C)A、抗毒素是抗体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水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有关知识。解析:抗体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再由效应B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是抗毒素和凝毒素统称。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因此能被蛋白酶水解。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如风湿性心脏病。17(2005上海生物8)将B型血人的红细胞和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不发生凝集,则此血清供应者的血型可能为(B)A、只可能是B型B、A型或AB型C、B型或AB型 D、B型或O型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红细胞的凝集与血型
14、系统。解析:在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含有两个凝集原,分别称为凝集原A和凝集原B,与此相对应的,血浆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凝集素,即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抗A凝集素能使含有凝集原A的红细胞凝集,抗B凝集素使含有凝集原B的红细胞凝集。凡红细胞含有凝集原A的血液,其血浆中不含抗A凝集素,凡红细胞含有凝集原B的血液,其血浆中不含抗B凝集素。A型血红细胞含有凝集原A,其血浆中不含抗A凝集素;B型血红细胞含有凝集原B,其血浆中不含抗B凝集素,AB型血红细胞含有凝集原A和凝集原B,其血浆中不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O型血血红细胞不含凝集原A和凝集原B,其血浆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现将B型血人的红细
15、胞和另一个人的血清混合,不发生凝集,说明血浆中不含抗B凝集素,此人血型可能为B型或AB型。18(2005广东生物2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B)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失调引起的过敏反应。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是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可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处。19
16、(2005北京春季理综2)下列与免疫失调无关的疾病是(B)A、过敏性鼻炎B、血友病C、艾滋病D、系统性红班狼疮二、非选择题20(2005江苏生物37)(7分)糖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多种激素参与血糖浓度的调节。(1)血糖浓度的正常范围是 80120 mgdL。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患者由于 糖代谢(糖氧化供能) 发生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导致机体消瘦。血糖含量过低导致惊厥和昏迷时,应及时给患者 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以缓解症状。(2)左图中,三条曲线分别表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变化趋势的是曲线 ,表示健康人胰高血糖素变
17、化趋势的是曲线 c 。(3)体检时,测量血糖应在空腹时进行,其生理学理由是 排除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的干扰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糖调节与人体健康知识。解析:当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出现高血糖,当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时,糖就从肾脏排出而出现糖尿。血糖含量过低,脑组织会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给发生功能障碍,导致惊厥和昏迷时,此时应及时给患者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以缓解症状。进食后,血液中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但糖尿病患者分泌量有限),同时胰岛细胞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随着进
18、食后一段时间,血糖浓度下降,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调节血糖的平衡。体检时为防止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增加对测量的干扰,测量血糖应在空腹时进行。答案:(1)80-120 糖代谢(糖氧化供能) 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2)b c (3)排除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的干扰21(2005江苏生物34)(9分)下图表示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增殖(分裂) 和 分化 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 没有细胞核 。(2)各类血细胞均采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3)
19、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 细胞 ,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 和 (填数字)。 (4)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 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 (动物)细胞融合 作为模板。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 mRNA(信使RNA)特异性 ,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知识。解析:造血干组胞经历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形成了各种血细胞,在分化过程中,由于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合成的蛋白质不同,形成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血细胞。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细胞核,只
20、是气体运输工具,故失去了全能性。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T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样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可产生抗体(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翻译形成)和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具有大量繁殖和产生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的能力。答案:(1)增殖(分裂) 分化 没有细胞核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 和 (4)(动物)细胞融合 mRNA(信使RNA)特异性22(2
21、005上海生物34)A回答有关免疫问题。(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蛋白质或糖蛋白 。当 B淋巴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浆(效应B)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 排异(排斥) 反应而脱落,这是 T淋巴 细胞所起的作用。(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C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B ,其特点是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
22、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记忆B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D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及根据图表获得相应信息的能力。解析:(1)抗原具有大分子性,其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能够分泌抗体的细胞是效应B细胞,而效应B细胞是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2)进行器官移植后,由于不同机体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会发生排异反应,此反应属于细胞免疫,是T细胞所起的作用。(3)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
23、细胞并分泌大量的抗体,即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因此同时注射抗原Y和X,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若不注射抗原X,则抗体水平会基本保持不变或有所降低。答案: (1)蛋白质或糖蛋白 B淋巴 浆(效应B) (2)排异(排斥) T淋巴 (3)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23(2005江苏生物36)(7分)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健康极为重要。 (1)免疫功能失调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尊麻疹的起因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 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同一种过敏原
24、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2)器官移植时、异体器官常不可避免地会被患者的 效应T 细胞识别并攻击。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也可能在短期内不止一次地患流感,其免疫学原因可能是 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过敏反应、器官移植及接种的免疫学原理。解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是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
25、时所发生的反应。荨麻疹是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分布在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当同一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有关细胞释放出的组织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等变化,进而出现红肿现象。(2)器官移植是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非己”成分并加以“排斥”。如果保留婴儿的脐带血,则可以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移植时就不会遭到排斥。(3)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健康人,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短期内能对流感病毒产生免疫,但如果时间较长,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或流感病毒易发生
26、突变,则仍然会患流感。答案:(1)皮肤某些细胞的表面 扩张、管壁通透性增强 (2)效应T 利用自身的干细胞构建组织器官 (3)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寿命比较短; 流感病毒易突变,使原来的疫苗失去效用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光合作用(光能转换、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一、选择题1(2005北京2)下列能鉴别野牛草是否为C4植物的简便方法是(B)A、制作叶表皮临时装片,观察气孔大小B、制作叶横切临时装片,观察叶脉结构C、分离、测定叶片中各种色素的含量 D、用碘液测定叶片中淀粉的含量2(2005全国卷2)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
27、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C4植物中,C的转移途径。解析:玉米是C4植物,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途径是先进行C4途经后进行C3途经。C4途经:在C4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在相关酶的作用下,一个CO2被一个PEP所固定,形成一个C4;C3途经:C4化合物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释放出一个CO2和一个丙酮酸,CO2被一个C5化合物固定后形成两个C3化合物。在C4途经中,开始时随CO2的增多,所形成的C4随之增多,同时C4释放的丙酮酸也会增多,丙酮酸在相关酶作用下,通过ATP供能,转化成PEP,最后达到一定时保持动态平衡
28、,C4化合物维持在一定的含量;随后在C3途经中,随着C4化合物释放的CO2的增多,被C5固定后形成的C3化合物不断增多积累。3(2005全国卷2)右图表示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CO2条件下,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B、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C、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D、水稻是阴生植物,玉米是阳生植物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区别。解析: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大的特点是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即在较低浓度CO2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右图可知当
29、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均不再增加。而在较强光照下,CO2成为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所以C3植物比C4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更容易达到饱和,由图中水稻曲线也可知;所以C4植物比C3植物光能利用率高。但并不意味水稻是阴生植物,水稻也是阳生植物。4(2005广东生物21)下列关于C3植物和C4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D) A、CO2都是先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 B、CO2都是先与三碳化合物结合,形成四碳化合物 C、C3植物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部具有叶绿体 D、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没有基粒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C3植物和C4植物代谢和结构特点。解析:
30、C3植物的叶肉细胞具有叶绿体,而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在C3途径中,CO2先与C5化合物结合,形成C3化合物,而C4途径中,CO2先与C3化合物结合,形成C4化合物,C4进入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释放一个CO2,是并形成C3化合物。5(2005江苏生物3)夏季中午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植物气孔关闭。此时下列植物中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A)A、高粱 B、水稻 C、大豆 D、小麦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C3与C4植物在固定CO2方面的不同。解析:C4植物具有“C4途经”,固定CO2的能力比C3植物强,在高温、光照强烈和干旱的情况下,虽然植物气孔关闭,
31、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四个选项中只有A高粱为C4植物。6(2005天津理综2)下列有关根瘤菌及其生物固氮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D)A、制备根瘤菌DNA时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B、根瘤菌的固氮基因编码区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C、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不能提高固氮量D、根瘤菌固氮量与其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有关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基因工程中制备目的基因的方法、原核细胞中基因编码区的结构、根瘤菌拌种及根瘤菌与侵入植物间的关系等。解析:基因工程中制备根瘤菌DNA(即目的基因)的方法有“鸟枪法”、反转录法、“根据已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后合
32、成”等,通过DNA合成仪和DNA扩增仪等进行制备,无需用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根瘤菌属于原核细胞生物,其基因结构由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组成,编码区不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是连续的不间隔的;大豆种子用其破碎的根瘤拌种,使根瘤中的根瘤菌能沾上种子,从而有利于大豆结瘤固氮,提高固氮量和大豆作物产量。根瘤菌与其侵入的植物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侵入植物的生长状况将影响到根瘤菌的生活状况,从而影响到到根瘤菌的固氮量的多少。二、非选择题第三章 遗传与基因工程细胞质遗传基因结构基因工程(内容、成果前景)一、选择题1(2005江苏生物29)现有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细胞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细胞乙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互换这两个细胞中
33、的核,培养得到含乙核的甲植株、含甲核的乙植株。关于这两植株育性的描述正确的是(CD) A、甲植株雄性可育,雌性不育 B、乙植株雄性可育、雌性不育 C、甲植株雄性不育、雌性不育 D、乙植株雄性可育、雌性可育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细胞质遗传的理解。解析:细胞质雄性不育型细胞甲是细胞质中含有不育基因、细胞核中含有的是可育基因,细胞核雄性不育型细胞乙是细胞核中含有不育基因、细胞质中含有可育基因,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互换这两个细胞中的核后,甲植株的细胞中,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不育基因,乙植株的细胞中,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可育基因。2(2005广东生物15)人类神经性肌肉衰弱症是线粒体基因控制的遗
34、传病,如右图所示的遗传图谱中,若Il号为患者(一3表现正常),图中患此病的个体是(C)A、 4、 5、一7 B、5、7、8C、4、5、8 D、4、7、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胞质遗传特点。解析:细胞质遗传特点之一是母系遗传,即产生的后代性状与母本相同。故4、5、与Il性状相同,8与5性状相同,、7与一3(表现正常)性状相同 。 3(2005江苏生物16)细菌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肽链中一个氨基酸替换成了另一个氨基酸。该突变发生在基因的(B) A、外显子 B、编码区 C、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D、非编码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理解。解析
35、: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编码区能够编码蛋白质。外显子也能编码蛋白质,但是它是真核细胞基因结构中的编码区的组成部分。而细菌为原核生物。4(2005全国卷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C)A、解旋酶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D、RNA聚合酶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选修本中的DNA分子杂交原理。解析:选项B,D可以直接排除。对于选A可能理解为的:既然是检测突变的部位,那么很自然想到用该基因的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杂交而检测之(相关知识见教材鉴定人猿亲缘关系和基因工程处都有所涉及),但是分子杂交的前提必须
36、是单链DNA,于是很自然想到用解旋酶处理被检测基因。但是,解开DNA双链结构不一定要用解旋酶,在高温或者用强碱溶液处理也可以得到单链DNA,而且题干上也有必须使用的酶的叙述,所以可以排除A选项。 对于C选项的理解:限制酶只是把原DNA切成很多片段,其中某个片段可能包含突变的目的基因,然后再用化学方法处理成单链,最后再和探针杂交,根据放射性(或荧光)出现部位而检测出突变部位,这种技术其实就是所谓的基因诊断。 如不用限制酶把DNA切割成若干片段,通过其他方法把DNA处理成单链,然后与DNA探针杂交,但是,已经变性成单链的DNA很有可能常温下复性,可能回折重新形成许多双链区,如果恰恰突变部位及其临近
37、区域和该单链其他区域结合成双链,那么必然影响探针与相应部位的结合,也就无法准确检测到突变部位。5(2005全国卷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壳是不可缺少的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基因结构、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解析: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包括非编码区和编码区,其中编码区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非编码区对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对基因的表
38、达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外显子能编码蛋白质,因此通过反转录的方法只能得到的目的基因的外显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因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故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用为受体细胞。必须用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这样才能产生2对互补的粘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6(2005广东生物22)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基因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 B、基因工程的产物对人类部是有益的 C、基因工程产生的变异属于人工诱变 D、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之一是目的性强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工程的知识。解析:基因工程是在生物体外,通过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
39、的基因进行改造(目的性强)和重新组合(基因重组),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基因产物.但并不是所有的基因产物对人类都有益的. 7(2005江苏生物11)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C)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基因工程育种的理解。解析:要让动物蛋白在植物体内表达,必须将控制动物蛋白合成的相关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并让其表达,因此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才能实现。二、非选择题8(2005江苏生物38)(9分)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用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作为运载体把目的基因重组入T
40、i质粒上的T-DNA片段中,再将重组的T-DNA插入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中。 (1)科学家在进行上述基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 限制性内切酶 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碱基互补配对 而黏合。 (2)将携带抗除草剂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二倍体油菜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T-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F1代中,仍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3/4 ,原因是 雌雄配子各有12含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于随机结合 。 (3)种植上述转基因油菜
41、,它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以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物种,造成“基因污染”。如果把目的基因导人叶绿体DNA中,就可以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 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丽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工程和细胞质遗传的特点。解析:(1)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之前,要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的片断插入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连接部位是磷酸二脂键),质粒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以黏合,形成重组DNA。(2)获得有抗除草剂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看作杂合子,抗除草剂性状为显性
42、,不抗除草剂性状为隐性,该转基因植株(Aa)自交F1代中,由于雌雄配子各有l2含抗除草荆基因;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所以具有抗除草剂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3/4。(3)把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由于是属于细胞质遗传,目的基因主要存在于卵细的胞细胞质中,精子细胞只含有极少量细胞质,因此不会通过花粉传递给下一代造成“基因污染”。答案:(1)限制性内切酶 碱基互补配对(2)34 雌雄配子各有12含抗除草剂基因;受精时,雌雄配于随机结合 (3)叶绿体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目的基因不会通过花粉传递丽在下一代中显现出来9(2005天津理综31)(1)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
43、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的切点。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答: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答: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答:可以连接。因为由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或是可以互补的)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和特点以及黏性末端的特点与连接。解析: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DNA分子上特定的序列和切点并进行切割,限制性内切酶具有专一性,即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被限制内切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切
44、口,各含有几个伸出的、可互补配对的核苷酸,这种切口就是黏性末端。黏性末端之间,只要切口处伸出的核苷酸间存在互补,就能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虽然限制性内切酶I和限制性内切酶II识别的序列和切点是不同的,但是形成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存在着互补关系,因此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是可以连接起来的。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生物膜系统细胞工程(植、动)一、选择题1(2005江苏生物27)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A、在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等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B、使核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不受细胞质的影响 C、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大量的附着位点 D、使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区域化命题意图
4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主要生理作用。解析:生物膜系统的主要生理作用有: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控制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等,细胞内许多重要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生物膜把细胞内分隔成一个个小室,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又不相互干扰,使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区域化。核内的遗传信息的表达是通过转录(mRNA)和翻译(核糖体)实现的,细胞核与细胞质间存在着联系,是相互影响的。2(2005上海生物26)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幼苗时,下列条件中不需要的是(D)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C、离体
46、状态 D、导入指定基因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的条件。解析: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的条件有:离体(完整细胞),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无菌等其他的外界条件。3(2005广东生物5)关于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可以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珍断 B、可以与药物结合,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 C、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 D、可以在生物体内生产,不能体外生产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单克隆抗体制备和应用。解析:单克隆抗体是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可以大量生产出大量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培养,都可以提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可以
47、制成诊断盒用于疾病的诊断,也可以与药物结合,制成“生物导弹”,用于病变细胞的定向治疗。二、非选择题4(2005广东生物33)(5分)用含有35S标记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蛋白质。(1)请写出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的先后顺序(用“”表示先后顺序)。答:(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小泡细胞膜(胞外)(2)写出上述蛋白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相关细胞器的功能。答:(2)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与蛋白质合成有关,是蛋白质运输通道;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和转运的场所。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解析:(1)动物细胞能利用氨基酸在核糖仃上
48、翻译出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糖基化等,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的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接着,高尔基体形成小泡,包裹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2)上述蛋白质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相关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兆头基体。其中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是与蛋白质合成有关,在内质网腔内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糖基化等,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也是蛋白质运输的通道。高尔基体是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和转运的场所。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微生物类群营养、代谢及生长发酵工程一、选择题1(2005
49、江苏生物23)下列有关谷氨酸棒状杆菌的生长和谷氨酸发酵的叙述错误的是(B)A、组成酶是维持菌体基本生活的必要条件B、菌体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不需要从外界补充C、发酵液pH呈酸性时,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D、细胞膜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有关酶活性的抑制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中相关知识。解析:菌体并不是能合成各种生长因子,如果缺乏合成生长因子所需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则需要补充生长因子。2(2005广东生物24)在利用谷氨酸捧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各个生长时期的长短是固定的,无法人为缩短生长周期 对数期是采样留种的最佳时期 在稳定期补充营
50、养物质可以提高产量 调整期是收获代谢产物的最佳时期 A、 B、 C、 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酵工程的知识。解析:利用谷氨酸捧状杆菌生产谷氨酸的过程中,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各生长时期的长短是不同的,在生产上可以连续培养法等缩短培养周期。各时期特点也不同,如对数期菌种形态、特性稳定,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在稳定期补充营养物质,排出有害代谢产物,可保持微生物较长时间的高速生长,可以提高产量,也是获得代谢产后的最佳时期。3(2005江苏生物22)下列关于平菇培养的操作程序,正确的是(D)A、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接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 B、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苗,接种,培养 C
51、、配制棉予壳培养基,按种,高压蒸气灭菌,培养 D、配制棉子壳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培养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菇培养的基本技术的操作程序。解析:培养平菇所用的培养基是棉子壳,具体的操作程序是:配制培养基、高压蒸气灭菌、接种、培养。二、非选择题4(2005北京春季理综30)(19分)将酵母分为a、b、c、d四组,用不同的方式培养,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呈现_“J”_型增长,该种群的生长在20h之前处于_调整_期,20h40h处于_对数_期。(2)d呈现_“S”_型增长,在100h200h,d的增长率趋于_0_。若在现有条件下继续培养,其种群数量趋于_B
52、_。(A增多B减少)(3)随着更换培养液的时间间隔的延长,酵母种群的增长率趋于_降低(或减小)_,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营养_不足和_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_的积累。答案:(1)J调整对数(2)S0(或零)B(或减小)(3)降低(或减小)营养有害代谢产物(或有害产物)5(2005江苏生物33)(6分)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肯霉菌发酵产生青霉素。肯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异养需氧型 ,青霉素是青霉菌的 次级 代谢产物。(2)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 对数 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
53、青霉菌代谢旺盛, 个体的形态 和 生理特性 比较稳定(3)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 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答:(1)异养需氧型 次级(2)对数 个体的形态 生理特性(3)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微生物营养、代谢与生长的知识。解析: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是以群体为单位研究,测定不是根据细胞个体大小,而是根据群体的增加量,方法有:一是测细菌的细胞数目;二是测重量,称菌体的湿重或干重。由此计算出其中细胞的总重量。细菌生长有生长曲线,处于对数期的细菌,代谢旺盛,个体的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
54、稳定,常作为生产用的菌种和科研的材料。不同种类的细菌的代谢类型不同。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青霉素是青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6(2005北京31)(20分)某化工厂的污水池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于降解的有机化合物A。研究人员用化合物A、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地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A的细菌(目的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培养基中加入化合物A的目的是筛选 目的菌 ,这种培养基属于 选择 培养基。(2)“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是来自培养基中的 化合物A ,实验需要振荡培养,由此推测“目的菌”的代谢类型是 异养需氧型 。(3)培养若干天后,应选择培养瓶中化合物A含量 减少 的培养液,接入新的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使“目的菌”的数量 增加 。(4)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划线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5)若研究“目的菌”的生长规律,将单个菌落进行液体培养,可采用 定期取样 的方法进行计数,以时间为横坐标,以 细菌数目的对数 为纵坐标,绘制生长曲线。(6)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灭菌 处理后,才能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