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跟踪检测评估11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由此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的主要动机是()A按照美国的需要来重塑欧洲B遏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C与西欧维持长久的盟国关系D密切与西欧的经济合作解析:由材料“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通过支持欧洲经济一体化,使欧洲国家放弃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消除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货交换自由”可知美国推动西欧一体化意在便于美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故A项正确。答案:A2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
2、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文件()A标志着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解析: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表述绝对,且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史实,美国采取的是除战争外的一切对抗手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这一电文为1947年“冷战”提供了理论支持,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1955年“华约”建立,两极
3、对峙格局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C32019山东济宁考试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北约组织 D柏林危机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1947年3月,结合材料中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攻势,具有全世界意义,可得出文章评价为杜鲁门主义的“遏止共产主义”,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发生在1947年4月,据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只针对欧洲,与材料中“全世界意义”不符,故B项错误;北约组织成立于1
4、949年,与材料中1947年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4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A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解析:由材料“20世纪50、60年代”的时间信息可知是美苏冷战,结合材料中美国援助资金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可知美国意在扩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从而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故A项正确。
5、答案:A5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解析: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建立以英国为核心的外交,结合材料时间1948年,美苏冷战形成,英国所采取的措施明显受到当时美苏冷战的影响,这与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的下降息息相关,故B项正确。答案:B6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
6、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长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解析: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不结盟运动兴起,与材料中“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不符,故A项错误;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的“冷战”格局,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民主化,与材料中“无领导者”相符,故B项正确;六七十年代,在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
7、代”不符,故C项错误;二战后的“冷战”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与材料中“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71971年,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A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C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D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解析: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却选择与苏联结盟,这是对不结盟运动和力量的瓦解而非凝聚,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在这一时期早已破裂和不复存在且印度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结
8、盟,这本身就是对两大对峙阵营以及冷战态势的一种冲击,故C项正确;中美双方的关系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就出现改善的趋势,并未受到苏印结盟的冲击,故D项错误。答案:C8右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幅漫画反映了()A法国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抗衡C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附于法国解析:从漫画题目欧洲,即我以及戴高乐头戴皇冠等信息可以判断,法国希望取得领导欧洲的地位,不是强调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故A项错误,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美苏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图片只涉及英、法、德、意等国家,不能说是欧洲的“北
9、约”诸国,故D项错误。答案:C9下表反映的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对美国几种刊物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以此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刊物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提到的次数百分比变化(%) 1988年1993年纽约时报自由世界714438西方46144213华盛顿邮报自由世界1126740西方3687142国会记录自由世界35611468西方71043A.欧美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中心B官方意识形态与主流民意相互背离C世界冲突中意识形态对立淡化D苏东剧变对这一变化起决定性作用解析:根据材料图表我们不难看出,这三份刊物对“自由世界”所提及的次数都在减少而对“西
10、方”的提及次数则在迅速上升,显然在世界冲突中意识形态对立的色彩在不断淡化,故C项正确。答案:C10美国学者沃尔特指出:“冷战时期,北约在未放一枪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核心目标北约的存在的时间超过所有其他的国际组织。”这里“核心目标”指的是 ()A东德和西德统一完成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C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 D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解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从此开始。北约加剧了“冷战”的程度,而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与材料中“冷战时期,北约在未放一枪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核心目标”相符,故B项正确。
11、答案:B112019衡水金卷模拟两极格局结束后,美俄各自调整对非政策,大国对非洲的控制能力减弱,但非洲地区冲突实际上增多了。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地区冲突成为世界主流C冷战不利于世界和平 D应辩证分析冷战的影响解析:材料中并未说明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故A项错误;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故B项错误;冷战对二战后初期的世界和平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反映了冷战对峙时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但是也体现了霸权主义的内容,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7 年2月21日,联合国就有关耶路撒冷地位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表决,以128票赞成、9票反对、3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决议。土
12、耳其外长恰武什奥卢表示,“某个国家”(美国)在联大紧急特别会议召开前威胁所有国家,要求投票反对这个决议草案,“这种做法令人无法接受”。材料反映了()A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B冷战思维的进一步延续C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D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进一步加强解析:联合国的决策说明其不受美国操控,故不能说明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是超级大国但并不具备控制世界的能力,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对立,故B项错误;在联合国决策中体现了其他国家外交政策的自主性,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故C项正确;材料投票不能得出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
13、(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材料二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
14、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以上材料均选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依据材料一,分析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点。(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3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原因。(1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迁,旨在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个由美国领导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展开了竞争”“这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第三世界里”等信息进行分析。第(2)问,由“而是文化的区别”可知作者的核心观点。
15、第(3)问,可以从欧洲三大文化运动、近代欧洲各国战争冲突、冷战时期美苏对欧洲的控制和压迫、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等方向入手分析。答案:(1)主要特点: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10分)(2)核心观点:当今世界的冲突主要是文明的冲突。(3分)(3)原因: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欧洲有着相似的文化认同感;近代以来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迫使欧洲反思对抗的危害;冷战时期,美苏对欧洲的控制推动了欧洲联合的步伐;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加剧,同源文化更易联合。(12分)142019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自保罗肯
16、尼迪大国的兴衰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根据材料“中国的平衡术”“日本困境”“苏联及其矛盾”等内容,需要确立一定角度来进行分析,如果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来看,这些信息给我们的印象是发展的严重不均衡,可以作为一个主题进行叙述,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看,两极格局会逐渐向多极格局演变,如果单从国家个体来研究,会发现世界大国都有独特的兴衰历程,这也可以作为一个角度进行叙述,然后联系每个主题所涉及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1:论题: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2分)阐述:二战后,日本
17、、西欧经济逐渐恢复,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到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二战后初期,苏联经济得到了一定发展,但受经济体制、美苏争霸等的影响,苏联经济发展持续下降,直至苏联解体。虽然美国仍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整体经济实力日益衰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0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论题: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或世界走向多极化趋势或国际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角逐。(2分)阐述:二战后,建立起了美苏两极格局,但随着
18、西欧经济发展,特别是西欧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进程推进,欧共体(欧盟)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世界正朝多极化趋势发展。(10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3:论题:大国兴衰的启示。(2分)阐述:二战使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强。二战后美苏争霸,致使美国、苏联的经济实力削弱,而苏联最终走向解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使经济快速发展,到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由此得出的重要启示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称霸,不侵略扩张;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提升国家综合实力;要坚持对外开放,勇于制度创新;善于抓住发展机遇,进行决策。(10分,言之成理即可)(若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