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二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整个世界呈现出从两极对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动,新中国适时调整外交政策,取得辉煌成就。线索1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二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线索2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形成了多极化趋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缓和了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关系。线索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后,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
2、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第13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影响考纲清单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背景(1)实力变化: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2)基础框架:二战后初期,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2过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
3、台,“冷战开始”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美国实施对欧洲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以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军事1949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1955年,成立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从此,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图示构史两极格局的形成二、美苏“冷战”及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1)欧洲: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亚洲:二战后朝鲜分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爆发朝鲜战争、越南战争。(3)拉美:1962年,苏联开始
4、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发现后,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2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1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_答案两极格局确立的标志是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2杜鲁门主义仅在杜鲁门政府时期推行。_答案杜鲁门主义于1947年提出,推行时间长达30年。3马歇尔计划不利于欧洲一体化。_答案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推动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考点一“冷战”的起源和表现 概念解读“冷战”与“热战”1“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美苏“冷战”的重点
5、是争夺欧洲控制权。2“热战”:是指在“冷战”的大环境中采取的军事行动,不是“冷战”的结束,而是“冷战”的扩大。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热战”,但又均属于“冷战”的范畴。这是因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都有美苏的身影,是两国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美苏没有直接交战,对于美苏而言是“冷战”。在朝鲜战场和越南战场上,美国与中国、朝鲜、越南均直接交战,对于中美、美朝、美越是“热战”。 获取材料信息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材料一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杜鲁门19
6、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要求:材料反映出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试答:_答案(1)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2)实质: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连线高考学会围绕关键词来表达在解答大题时,需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考生往往能够找到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题目设问相关的关键词,但是需要把这些关键词转化为明确解答题目设问的表述。如何转化?需结合所学知识,把材料中说的不清晰、不明确的词表述为明确的学科术语。例如,上面材料中的“抵制”“极权主义”指的是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世界和平”实际上只是美国打的旗号,其实质是确立、巩固、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材料二
7、以下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信息获取:(1)漫画中的黄鼠狼是指美国(美帝国主义),鸡是指西欧各国。(2)该漫画反映出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材料三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信息获取:(1)一个“胡桃”是指美国的霸权主义(或冷战)政策。(2)“两半”是指: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认知深化“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背景:
8、都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提出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的目的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 从材料中发现问题对“冷战”的再认识材料一对冷
9、战的重新定义冷战指的是从1945年至1991年间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所进行的激烈对抗。这两大洲的巨人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武装冲突,因而“冷战”这一描述是很准确的。现在,一切都已过去,其结果已众所周知,如果把这一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英约翰W梅森冷战发现问题: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其表述侧重于“冷战”的积极后果。要求: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出发点是什么?试答:_答案“冷战”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材料二不同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不同认识观点学者“冷战”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双方行为的结果,并非美国单方面对苏联发动的。“冷战”并非美国独家制造,而是“美苏共振互
10、动所致”沈志恩在“冷战”的起源中,英国政府极端仇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美苏“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陈亚峰斯大林把美国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作假想敌而采取敌视态度,进而“冷战”不可避免张华发现问题:不同的学者以不同的视角认识“冷战”的起源。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用:根据以上材料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美苏冷战的发动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B美英等国应该对冷战发动承担主要责任C极端意识形态不利于构建国际和平秩序D国家利益的冲突是冷战发生的主要原因答案A考点二两极格局 概念解读与两极格局相关的历史概念1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指的是第二次
11、世界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精神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雅尔塔体系。起止时间是19451991年,这一体系的核心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它以苏联的解体为结束的标志。2两极格局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国际格局。 获取材料信息美苏争霸与两极格局材料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
12、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要求:根据材料,概括美苏争霸过程的特点。试答:_答案外交和武力角逐相结合;既有缓和,又有紧张;在全球范围内争霸。 从材料中发现问题两极格局的特点和评价材料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
13、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在两极格局下有两大阵营和三个世界。要求:根据材料,概括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凸显的主要特点。试答:_答案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第三世界;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认知深化1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2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为世
14、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考点综合正确认识“冷战”与两极格局 美苏两极格局下的争夺(1)争夺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利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手段在欧洲进行争夺,结果在欧洲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西欧受美国控制,东欧被苏联控制。欧洲
15、是美苏争夺的重点。(2)争夺新兴独立的民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存在了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崩溃,美苏两国积极争夺对这些新兴独立国家的控制权,导致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争夺经济主导权:美国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排苏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苏联在这一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这也是最终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4)争夺科技领先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在航天、海洋、生物、计算机等科技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一竞争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
16、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1(2013江苏高考,20)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下面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地图反映了19451949年被占领的德国,D项可以直接
17、排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对峙。当时围绕德国领土问题,美苏两国没有出现热战,排除B项。华约建立于1955年,排除C项。故答案为A项。2(2011江苏高考,17)下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1973年,勃列日涅夫与尼克松在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答案B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62年,与图片无关,排除A项;冷战格局全面结束是在苏联解体后,排除C项
18、;多极化趋势与图片没有关系,排除D项;从“亲切”二字可以看出美苏关系趋于缓和,故选B项。3(2019课标全国,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做题评史:美国政府拒绝救济印第安人的荒唐理由题干材料反映出美国政府拒绝为部分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其理由竟然是“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这何其荒唐!难道印第安人的生活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吗?当然不是,美国
19、政府也当然知道。为何仍然拒绝救济?这反映出美苏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的激烈。意识形态影响了美国的政府政策。答案B解析“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以此为依据,美国政府拒绝为部分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根据时间信息“19471948年”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态势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对内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政权结构,A项错误;美国执政者依然奉行资本主义的治国精神,并未改变和重塑,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援助,并未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项错误。4(2016课标全国,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
20、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答案A解析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项;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D项。5(2017课标全国,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
21、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解题方法:读懂漫画的寓意漫画类材料题往往抓住历史上某一事件和人物的典型特征,进行夸张渲染,为考查相关史实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新情境。阅读漫画时,要关注其题目、漫画中的人物神态和语言。“又是斯大林格勒”这一题目有寓意:斯大林格勒曾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那么这次抵挡住了谁的进攻?漫画中的文字“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表明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漫画中的人物惊慌失措,这是为何?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和理解不难得出该漫画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
22、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在“苏俄”,故排除A项;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B项;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C项。1下面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D美苏“冷战”的
23、重心在欧洲答案C解析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东欧与西欧、日本的对峙是国家利益驱使下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对峙,形成“冷战”局面,故选C项;根据漫画东欧与西欧资本的“合不来”主要源于国家利益的不同而非意识形态,排除A项;“冷战”是国家利益不同导致东欧西欧“合不来”的具体表现,排除B项;材料无从得知美苏冷战的其他地区概况,排除D项。2(2019盐城模拟)杜鲁门总统在其回忆录中指出,没有德国,“欧洲的防御不过是大西洋岸边的一场后卫战”,有了德国,欧洲“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因此,在美国的支持下,联邦德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加入北约。美国此举()A加强了对德国的政治控制B促进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24、C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扩张D标志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是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表现,与材料中“就能有一个纵深的防御”相符,故选C项。3(2019南通调研)美国1948年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该规定()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规定确保了对外援助与本国民众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国内关于对外援助的反对声音,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
25、,故C项正确。41948年1月,苏联以技术故障、技术困难为由,开始封锁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6月,切断了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铁路交通;8月,公路、水路交通被彻底封锁,只留有空中走廊。上述措施()A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B得到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C削弱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影响力D客观上推动了军事集团北约的建立答案D解析据材料“切断了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铁路交通”,并结合所学可知,柏林危机的出现导致北约军事集团的成立,故选D项;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排除A项;材料强调苏联这一措施对于西欧国家的影响,与社会主义国家无关,排除B项;苏联对联邦德国的
26、制裁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影响力,排除C项。5“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这场“危机”()A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C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D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答案D解析据材料“菲德尔卡斯特罗”“赫鲁晓夫”“核打击”等信息可推断这场“危机”是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影响,而非形成的条件,故A项错误;中美洲的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对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古巴不是核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推动古巴导弹危机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