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月阶段测试(总第五次)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范围:选必二全部内容 (命题:成益龙 审核:尹智化 )一、 选择题:(每小题1.5分,计51分)1从考古发掘来看,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可以作为证据说明新石器时代A食物种类十分丰富B人们过着定居农耕生活C社会贫富分化加剧D小农经济模式已经萌生2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冶铁遗址和出土铁器不仅遍及韩、赵、魏、齐、楚、燕、秦七国统治区,而且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出土铁器的种类涉及人们生产、生
2、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知A中国农业耕作方式产生重大变化 B刀耕火种已经退出中国农业生产C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已普遍使用 D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3下表是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单位:户。据下表可知,在此期间都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77120123太原(今属山西)16986330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316528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587404448豫章(今属江西)67462406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092212284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4西汉政
3、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南齐时设立了“六疾馆”用以隔离病人;隋唐时期有“病坊”,一些寺院也收治病人。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防疫活动的开展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B受到了外来宗教的援助C得益于救治机构的建立D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5目前考古发现的唐代瓷窑遗址有河北的定窑、河南的巩县窑、浙江的越窑、湖南的岳州窑等数十处,它们或临永济渠、江南河,或临黄河、长江、赣江、湘江、钱塘江等自然河流。这体现了A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水运的重要经济地位D瓷器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
4、。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7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8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明前期明中后期东部西部东部西部收入7.5两62.5两35两
5、80两支出21.88两68.65两31.25两74.6两收支相抵14.38两6.5两+3.75两+5.4两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 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9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全科试题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试题下载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10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人口的非农化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洋务企业的兴办造成了一定的人口非农化转移,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工厂工人。由此可知洋务运动A保证了社
6、会人员的有序流动B利于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C促使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D打破了城乡人口结构均衡1119世纪70年代以后,因出口的需要,东北大豆种植面积得以扩展;国际市场对花生的需求,则促使90年代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增加,清末山东花生种植面积已达300万亩。这反映出A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B传统农业仍有抵制能力C外商逐渐占据中国市场D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121902年,清朝海关规定,国内各通商口岸或铁路沿线城市“无论东西南北,凡兵船、商船、海关、铁路”,皆以上海所在时区的时间为准。其它地区仍使用各自的地方时。这表明当时A市民时间观念普遍加强B近代化进程存在时空差异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清政府日益重视海
7、关主权13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缺医少药。在党中央的号召下,涌现出大批无固定薪金、半农半医的乡村赤脚医生,形成了深入每个村镇的医疗网。赤脚医生的出现A提升了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B彻底解决了农村的医疗难题C弥补了我国医疗能力的不足D提升了农村医生的整体素质14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B独立工业体系已建立C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D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5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
8、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B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C享受社会福利群体扩大D全面保障弱势群体权益16“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9、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172019年,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许多省市也出台冷链物流政策和规划,把发展冷链物流提升到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产业升级等息息相关的层面。这反映出A冷链行业的监管力度明显加强B现代农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变化C冷链市场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D国家启动冷链物流产业整体布局文明古国(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国粟、稻、大豆印度稻两河流域小麦埃及各种麦类希腊、罗马麦类18在古典农牧阶段,五大文明古国
10、(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如表)。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各自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A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B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C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差异D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19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A 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0自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非洲人来到北美大陆。伴随这些外来移民而至的还有致病的微生物,天花、麻疹、鼠疫等传染病,印
11、第安人口因此锐减了近95。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A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B全球化背景下防控疫情需加强国际协作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D各国应对传染性疾病应该选择各自为政21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B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C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2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
12、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231808年,一位英国人在印度孟买购买棉布时,惊讶地发现至少有一半产于英国,且价格比劳动力低廉的印度所产的便宜,而棉花却来自印度,这说明A印度开启工业革命进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海上霸权初步确立D机器化大生产更具竞争优势24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 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
13、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251837年查尔斯狄更斯出版了早期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以一个济贫院孤儿的成长为题材,生动地描述了进入济贫院的穷人被要求承担着繁重的劳动的情形,因此济贫院的救援声名狼藉,许多穷人宁死也不寻求公共援助,这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A工业化进程中社会问题B忽视推动民主政治建设C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倒退D垄断资本主义残酷剥削261879年,德国杜伊斯堡成为世界最大内河港口,输入矿砂和粮食,输出煤和钢铁制品。1900年,德国船队总吨位由1870年不足百万吨发展至近
14、200万吨,成为蒸汽时代以来第一个能与大英帝国一争高低的船队。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国A已经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B航运业的发展助长其海外扩张C海上实力飞跃源于蒸汽机的改进D共和政体确立推动经济飞速发展27有人描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波旁王朝的苛政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28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
15、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29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农牧业,便造就了现代农牧业。它包括:普遍使用科学育种,水利、机井机器、动力、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除草剂、塑料地膜大棚、土壤改良、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等。由此可见,现代农业A提高科技含量是重要因素B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C完全以市场的发展为导向D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30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
16、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A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C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31下图为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的“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从中可以推知,“精确农业”A 将农业带入数字信息化时代B完全实现了无人智能化操作C利于粮食作物种植的多元化D随国家干预加强而不断发展32粮食安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曾任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的爱德华萨乌马曾提出:“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买得到又买得起他们所需的基本食品。”这一具体目标A解决了人类的粮食安全问题B旨在确保粮食需求得
17、到满足C最大限度地稳定了粮食供应D确保优质食物生产足够丰盛33由于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发达的大众传媒,为人们关心了解和监督政治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公民的政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不受空间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因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这体现了A地域因素影响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B公民的政治生活不会受空间的制约C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现代化的通讯设施和大众传媒发达34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1979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
18、的成就。”材料说明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C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二、 材料分析题:(35题12分,36题14分,37题11分,38题12分,共计49分)3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
19、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3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地图上的文明史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
20、图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6分)(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8分)37(11分)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世纪60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1872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
21、在京滨地区从事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来。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6分)38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